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0-12-29 23:46:51

1. 蒙顶山茶的发展史

西汉
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蒙山县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研究制茶工艺,开创了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陶谷的《清异录》载:“吴理真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曰‘圣扬花’、‘吉祥蕊’。”蒙顶山,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蒙顶茶开始入贡皇室。
宪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公元816年 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国史补》: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文宗开成5年(公元840年) 蒙顶茶传入日本。


神宗熙宁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举茶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设置“茶场”,尽“榷”全县茶叶。
神宗元丰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诏:“用名山茶易蕃马”并“定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顶茶创始人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上清峰的七株“仙茶”,进一步神化,列为正贡茶。并在该处修建石栏围护,取名“皇茶园”。


蒙顶贡茶,改制芽茶进贡。蒙饼制艺,开始改为炒青,重色、香、味、形。所制黄芽、石花、芽白、雀舌驰誉全国。创制“甘露”名茶,质量超过唐、宋时代的“石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蒙顶“仙茶”演变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皇茶园”外所产茶叶,开始列为正贡,副贡和陪贡。
德宗光绪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为抵制印茶侵销西藏,集资5万两白银筹建“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中华民国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名山县成立茶业同业公会,入会会员17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 年 中共名山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蒙顶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的指示,组织800余人上蒙顶山开荒种茶。并以净居庵为场部,建立了茶叶培植场。
1959年 “蒙顶甘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
1979年 国营蒙山茶场李家光等人在蒙顶山中部海拔1400米处柴山岗娄子岩,发现四株千年古茶树。
1981年 “蒙顶”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03年 “蒙山茶场”改制为“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在蒙顶山发表,明确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2. 雅安市名山区六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雅安市名抄山区六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15-05-20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雅安市名山区双河乡扎营村四组。

雅安市名山区六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5118033458624749,企业法人黎先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雅安市名山区六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为本社成员提供茶苗、茶树、普通经济林苗木、普通生态林苗、城镇绿化苗种植技术,信息交流;组织销售本社成员种植的茶苗、茶树、普通经济林苗木、普通生态林苗、城镇绿化苗。(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雅安市名山区六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3. 雅安名山县发展怎么样

这几年还不错,主要还是茶叶产业。陈家坝新区也开发的不错。还有就是工业园区。其它没什么变化。

4. 蒙顶山茶的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

1958 年 中共名山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蒙顶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版的指示,组织800余人权上蒙顶山开荒种茶。并以净居庵为场部,建立了茶叶培植场。 1959年 “蒙顶甘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 1979年 国营蒙山茶场李家光等人在蒙顶山中部海拔1400米处柴山岗娄子岩,发现四株千年古茶树。 1981年 “蒙顶”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03年 “蒙山茶场”改制为“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在蒙顶山发表,明确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2012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2012年度中国驰名商标,名山县“蒙顶山茶”证明商标顺利通过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雅安首个农产品类驰名商标。[1]

5. 名山区哪些乡镇产茶叶

名山出产茶叶的地方很多,基本上整个雅安名山区都是种植茶叶的,出了县城周边的几个乡版镇因为权土质不适合种植其他地方都有大面积种植,主要以茅河,黑竹,马岭,联江,廖场,万古,中锋等几个乡镇为主,种植面积名山区超过百万亩,也是四川最大的茶叶产地

6. 名山县有几个茶叶市场

没有几个

7. 蒙顶山茶发展历史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简介
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景色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相传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蒙顶山茶的历史及演变过程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蒙顶茶属绿茶类,在制做上不发酵,以下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蒙顶茶的制法:
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我毫,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
蒙顶石花一一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
蒙顶黄芽——制法与石花大同小异,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黄色,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
万青银叶和玉叶长青---是迟采的稍大芽叶制成,制法与甘露相同,唯茸毫减少,品质较甘露稍次
呵呵 在网上找的,有可能你看过了

8. 名山县茶叶生产规模最大的厂家是

雅安茶厂 跃华茶厂

9. 名山区哪些乡镇产茶叶

名山出产来茶叶的地方很自多,基本上整个雅安名山区都是种植茶叶的,出了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因为土质不适合种植其他地方都有大面积种植,主要以茅河,黑竹,马岭,联江,廖场,万古,中锋等几个乡镇为主,种植面积名山区超过百万亩,也是四川最大的茶叶产地

阅读全文

与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