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来参考《中国农业产业化市场前瞻源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世界总人口约70亿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4%。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粮食需求也出现大幅增加,不少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2012 年末我国总人口数达到了13.54 亿人,而全球总人口约70 亿人,我国人口数占全球总人口的19.4%。
可见,处理好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上,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② 江川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相关来资料 1.农业收入持续增长,农民自收入稳步增加。200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62875万元,比“八五”末的35083万元增加27792万元,年均递增12.4%;农民人均农牧业收入达到2748元,比“八五”末的1584元增1164元,年均递增11.6%。
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高稳产农田建设面积达9.7万亩,比“八五”末的 3.61万亩增6.09万亩;滇中吨粮田建设投入资金416.9万元,建成面积2.7万亩;江川仔猪批发市场是云南最大的、一流的生猪批发市场,占地26亩,投资750万元,已建成投入使用。 3.水稻、蚕豆、小麦的条栽条播分别比“八五”末提高了6、9和7个百分点,中层施肥和微机配方施肥分别比“八五”末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推广水稻旱育秧稀植浅插技术,普及率达92%,生物农艺新措施推广面积达11万亩,比“八五”末的2万亩增加了9万亩。
③ 国内农业产业发展是什么样的现状
1、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农业产品极大丰富,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进入了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的过剩的发展阶段。
2、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3、发展现代化农业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重点。新时期,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4、开发农业旅游是农业产业化实现的有效途径。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生产、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
④ 脱贫攻坚中,各地应该如何发展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我国对于脱贫攻坚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各单位各群众的不断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美食特色,以及每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以及每个地区特有的地质特征。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通过一些社交平台。专门组织一些人员发布当地的美食以及民族文化。或者是当地的地质特征。
现如今大棚产业发展的比较好,有的地区土质特别的优良。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特别的香甜。因此当地政府应该配合土管局的人,一起调查当地土地资源,看看当地的土质如何,适合种什么样的水果,或者是蔬菜。有的地区做得比较好,在政府的鼓励下,农民种起了草莓,樱桃,猕猴桃等多种水果。这些水果都是人们爱吃的。所以当这些水果成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这些都是能给当地带来很好的发展。
⑤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层层传达、层层表态上,关键是要层层抓好落实。要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目标明确到年、安排到月,任务具体到县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人。要把工作举措落到实处,细化量化帮扶措施,切实抓好“五个一批”和“十项重点工作”落实。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和驻村帮扶机制,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二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要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要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谋划和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要努力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总结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探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