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龙江省北珍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黑龙江省北珍绿抄色食品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它的前身是黑龙江省海林市正大山海产品加工厂,公司生产的“森王牌”东北山珍、黑木耳、猴头、元蘑、榛蘑、香菇等30多个纯天然食品品种。
法定代表人:由景元
成立时间:2006-08-0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3010810002920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东二道沟村
『贰』 急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产品数量也较多。
全国参与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省区和企业也越来越多,到2000年底参与绿色食品开始的企业共有964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 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666.7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强化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2.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加大绿色食品开发与发展。
3.尽快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
4.加大宣传力度。
5.技术研究开发与培训。
绿色食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专用农药和肥料研制开发、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及符合环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接受技术培训,才能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关技术。
『叁』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哪些优势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企业数、产销额等六大指标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2%。监测面积、产品数、企业数分别占全国的25.8%、29.2%、12.5%。正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我省从“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绿色食品多项指标始终居全国首位。
在正视成绩同时,我们看到,绿色食品原有竞争优势有的在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如产品创新和区域品牌建设等还没有完全确立,而在外省份加快发展和注重培育竞争优势的市场业态下,当前我省绿色产业优势位次有所后移。
1996年到2010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2年),处于产业竞争全国强势中的首位,第二阶段(2003~2005年),处在强势中的第二位;第三阶段(2006~2010年),排序已降到第五位。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尽管我省绿色食品始终处在强势集群中,但在不同年份发展位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中的排序位次已开始后移。
从分析看,在第一阶段由于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及“起步早”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省绿色食品其处于强势集群的首位;第二阶段由于市场需求规模扩大,对其产业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起了促进作用;第三阶段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和政策支持、特别是科技进步决定着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开发的程度,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这一阶段,我省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对于其他省份有所下降,特别是科技进步及转化为生产力又相对滞后,使其在同一层次中的地位下降。此外,量大链短,精深加工层次不够,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品牌小、多、杂,名优新特产品比重不多等也成为竞争优势弱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产品结构和市场的地区结构不合理制约着竞争优势的发展,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销售中,省外市场占60%左右,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在上升的销售中,主要产品是初级品和初加工品,省内市场约占35%左右,比较稳定,国际市场销售呈下降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产品结构中,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较低,是竞争优势淡化的因素之一。
为确保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地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发展策略:一是科学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要针对量大链短等精深加工的“短板”等问题,从科学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入手,加快推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由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延伸、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实现绿色食品大省向绿色食品强省跨越。二是科技创新,增加产业科技含量。科技创新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是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要组织引导技术人员深入绿色食品领域,学习和引进国际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我省绿色标准体系;以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和科技园区为突破口,开展产学研对接,开展绿色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紧盯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专用面粉、大米、制酒玉米等专用型绿色食品以及儿童营养食品、老年营养食品、妇女保健食品等营养健康类绿色食品。三是实施精品战略,创立激励保护机制。要搞好品牌整合尊重品牌建设和整合规律,把区域内的绿色食品或者同类产品整合到地理标志品牌之内,统一标准,统一形象,集中宣传。要引导中小企业要积极向名牌产品企业靠近,通过联营联牌,贴牌生产,引导产品向优势品牌聚拢,借名开拓市场。加大绿色食品品牌推介力度,把黑龙江绿色食品打造成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知、认同。大力培育绿色食品品牌经营主体,搞好绿色食品品牌评选认定,形成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体系和打假维权联系制度,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和刑事责任的处罚,为培育驰名品牌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政府而言,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名牌产品,对省级及国家级品牌实施保护,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体系;相关部门要建立打假维权联系制度,为企业的品牌经营保驾护航,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和刑事责任的处罚,为培育驰名品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政府还应考虑运用财政、金融等支持性政策,推动区域性品牌战略的实施。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为“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今天介绍一下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知识。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申请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行为,认证不收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需要经过申报、材料审核、现场检查、专家评审、颁发证书等程序。
区分普通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方法是看其在销售时是否加贴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通过辨别标志的真伪,来判断该产品是否是无公害农产品。揭开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或包装上留有16位防伪数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该产品是否为无公害农产品。一是1066958878短信息查询方式。将标识上的16位防伪数码编辑成一条短信息发送至1066958878,数秒钟后系统会回复一条短信可知标志的真伪。二是通过互联网查询。登陆http://www.aqsc.gov.cn的防伪查询栏目,在防伪标识查询框内输入产品数码,确认无误后按“查询”键,即可迅速得到鉴别结果。
我省是无公害农产品大省,全省已累计有1.45亿亩耕地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占全省耕地的近70%,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超过9000个。
肇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总体思路,全力扩大基地规模、打造绿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经过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绿字号农产品标识已发展到350个(其中绿色食品发展到22个、有机食品发展4个),检测面积达到210万亩,基本实现了耕地的全覆盖。
政企联手 350个“三品”标识掀起绿色风暴
肇源县通过宣传发动、基地带动、申报推动等措施帮助企业申请“三品”标识:利用媒体播发标准化种植及技术规程;邀请大专院校、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举办“三品”培训班60多场次,使绿色无公害食品技术宣传入户率达到90%以上;大型基地的成功认证也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2006年以来,肇源县先后在省里争取80多万元资金,加大“三品”的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相关软件设施、健全基地安全设备,先后成功申报了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和230万亩“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生产基地”。这2个大型基地一体化认证的成功申报,使企业实现了由原来的基地、产品分开申报绿标到基地产品统一申报的转变,极大地简化了申报手续,同时,节省了大量经费。在基地内申请绿标,每个可节省1.5万元的申报费用。大型基地申报当年,全县就获得了200多个无公害认证和8个绿色认证。立陡山的大米、文国的肉鸡、把家河的江鱼、古龙的杂粮、复兴的蔬菜,当地有名的优质农产品,全都有了绿色标识……一场“绿色风暴”,席卷肇源。
农产品加“绿” 企业与农户双赢
绿字号农产品的品牌认证,使肇源的“小米杂粮”、“江鱼蔬菜”等从过去的“小家碧玉”变成了“大家闺秀”。如何让这些“大家闺秀”靓装远嫁,肇源县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入手,精心打造市场主体。
“肇源大米”自200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以来,品牌知名度上了新台阶,带动基地农户增收3800元。“绿色标识使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斤普通大米只能卖到1.25元,而获得绿色标签后,身价就会翻一倍,甚至几倍、十几倍。”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截至2011年底,肇源县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已发展到63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全县绿色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已有29家。这些绿色大龙头的劲舞,有力支撑全县 “坐地消化绿色水稻基地产品,水稻原粮加工不出县”目标的实现。
绿色品牌 为企业赢得市场一路绿灯
凭借绿色食品品牌打造,肇源县通过几年的努力,率先打破了“原字号农产品质优价不优”的魔咒,走出了一条产业新路。天源食品公司是该县罐头厂改制后成立的企业,以前老罐头厂生产的番茄罐头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天源食品公司在加大技术和工艺改造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品牌的培育,先后申请了“双燕”牌番茄酱、整番茄罐头、美味黄瓜等一系列绿色食品品牌,打出了“绿牌”,不但稳定了俄罗斯市场,还打入中东、非洲、欧洲、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市场,2011年实现外贸出口2800吨、创汇300万美元。
『肆』 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企业都有哪些
可以去华南城绿色有机食品频道看看。
『伍』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哪些优势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无任何工业污染,,环境维持在良好的自然原始状态,是一块全境无污染的净土之一。塔河县地处黑龙江畔、大兴安岭腹部中心,气候温凉。塔河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榛鸡、雪兔、狍子、等380多种珍禽异兽,有40余种淡水鱼。有木耳、蘑菇、猴头菇等十多余种野生真菌食品,有越橘(野生蓝莓)、草莓、黑加仑等十几种野生浆果。十年来,大兴安岭地区一直享受国家天保工程、生态功能区建设范围,塔河县确定了坚持生态优化发展战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扎实推荐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北药三大基地,打创中国最大的蓝莓加工基地的宏伟目标。
『陆』 黑龙江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具有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资源丰富,而且付给工人的报酬相对南方低一些,这都是优势
『柒』 黑龙江嘉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黑龙江嘉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计委高技术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的实施者、中国食用菌协会龙头企业、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高科技人才,承担了省级食用菌良种繁育、菌种保藏和生产示范的重任。黑木耳、香菇产品获国家A级绿标,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龙头企业”称号。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2008年公司产值5300多万元,利税合计500余万元。十年来,嘉峰人一直信守“产品即人品,服务即营销”的原则,以品质彰显品牌,产品畅销国内数十个核心城市,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诸多国家,赢得了消费者、专家和政府好评与赞誉、从而形成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位一体的良好企业形象。现已通过国际标准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顺利通过GMP标准及食品生产QS认证,先后有几十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标识认证,并不断向商务流通、连锁经营、跨国合作等方向拓展,现已建设完成28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辅射带动2万多农户种植食用菌致富。形成了以嘉峰为核心的现代化科技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科技为先导,健康是使命!嘉峰集团广纳贤才,强强联合。聘请了全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著名心脑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为公司的高级顾问、还聘请了张金霞、郭砚翠等多名国家级、省级食用菌相关专家为顾问,联合韩国江原生物科技研究所、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利用生物高新技术研制开发食用菌功能性保健食品,食用菌深加工等中药保健品系列产品。以健康产业成就美好的生活!为着人类健康,更为着美好的生活,嘉峰集团“品牌致胜,营销致远”,规划出“两个五年计划”的美好蓝图;建设完成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食用菌高科技园区,新建工厂化虫草示范基地,万人培训中心,食用菌餐饮中心、灵芝园等,建设完成一百个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十万户农户种植食用菌致富,以嘉峰合作社形式在全国建立2000家连锁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0亿。三年内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法定代表人:王国志
成立时间:2000-01-24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3000010001752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乡城西村
『捌』 黑龙江益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黑龙江益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2014-07-15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哈尔滨市香回坊区民生路东答七道街2号副1层3号。
黑龙江益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30110300843165Q,企业法人张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黑龙江益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有机、绿色产品的展示、批发、配送、连锁加盟及电子商务;蔬菜的种植及销售;批发兼零售:水果,粮食,水产品,生鲜猪肉,土特产品;农作物的收购及销售;水果、种苗的种植及销售;食品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黑龙江益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