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2年,这一时期处于计版划经济为主导的权时期;1993-2007年,这一时期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展望未来,汽车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大,其中,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得到充足发展,而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也将迎来空前发展.
『贰』 简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来自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正式下线。
从1964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筹划发展军用越野车产品,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二汽、川汽、陕汽3个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80年代初,确立了实现汽车老产品换型,产品换型几乎涵盖了前述汽车产品,重点在投产时间长、产量大、生产厂点多的解放、跃进、黄河、北京130等几种车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2002年8月,一汽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生产轿车协议;9月东风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全系列日产轿车。
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
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我国汽车产品技术发展
1953年建设一汽,即组织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产。
接着,我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对不适应中国使用条件、资源条件等项目进行改造或改进、并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改装生产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这些产品多为参照国外样车。
针对我国的使用条件,如路况差、使用环境复杂、有高压、高寒、潮热、大漠、湿地等特点,来选择汽车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制造工艺水平,设计自己的产品。
『叁』 概述我国及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世界汽车工业大致可以分为欧系、美系、日系、韩系。中国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但正属专于发展属期。
欧系不用说了,是汽车业的鼻祖,特别是德国车,奔驰、宝马、保时捷、大众,哪个不是大名鼎鼎啊。
美系:美国人一向科技发达,经过激烈的竞争,众多的汽车公司最终变成三大。本来美国技术是很发达的,但美国人适合创新,而不适于制造,所以汽车业并不算美国最好。
日系:日本人善于学习,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同时日本技术也很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很有名气的品牌。丰田、本田、日产等行销全世界。
韩系:要说韩国人造车,比中国还迟,可是他们国家重视,加上善于学习,以性价比打入市场。虽然以前的质量很差,但现些年不断改善,已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谓后起之秀。
中国车:中国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病,躺在合资的梦床上,渐渐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更别提创新了。倒是一些不是很大汽车企业,在困难的情况下,在合资车的夹攻下,不断努力,不断发展。
一句话:中国是汽车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肆』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吉奥集团2009年商务大会上有一个讲话,在讲话中张理事长详细谈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以下是张理事长的讲话内容:
中国的汽车工业诞生于新中国,去年庆祝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今年我们还要以调整最新的硕果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从大到强的很艰巨的发展的历程。那么在新世纪,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我们产量从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一直到2000年,全国的产量达到200万辆,其中轿车到2000年的时候也只有60万辆左右,就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下,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迈入了新的世纪。在新的世纪,汽车工业发展有着三个明显的独具特色的特点。
一个特点是私人轿车,就是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的产量从200万、300万、400万、500万、600万、700万、800万,去年差一点就突破1000万。今年我们一定要突破1000万。去年天灾人祸受影响。在新的世纪,我们人均产量的增长都保持在25%左右,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乃至世界的比较快速的国家汽车发展史上所从未有过的,就是连续保持七年多的快速增长。去年就是碰到这样的天灾人祸,中国的汽车工业仍然保持了4%-5%的增长。所以轿车进入家庭,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世纪发展的明显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十五期间,汽车工业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六五计划开始,拨乱反正之后,我们从80年开始第六个五年计划,随后第七、八、九第十,现在我们正在执行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迎来2010年以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过去的自从中央决定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来看,我们每一样固定资产大量投入,七五、八五、九五,我们一共投入了将近2000多个亿的固定资产。什么叫固定资产?就是盖厂房、买设备、添置工位器具。那么在十五期间,一个五年计划就投2350个亿,相当于前面4个5年计划20年总和,进入到十一五规划,2006年以后,每一年固定资产的投入都超过1000个亿。我们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全行业固定资产累计的总投入接近5000个亿,从而要等于前面5个五年计划25年累计的总投入。
第三个特点是,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拉动了汽车工业的大投放,实现了汽车产业多元化的资本结构的发展。我不和大家讲详细数字,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已经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各三分之一,不管资产、产量和利润大概都有了三分之一状态,这中间也有咱们吉奥的份。
如果还要讲第四个特点的话,就是汽车工业从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大量引进了国外技术,大量引进外资,推动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进入了新的世纪,汽车工业自身出现另一个特点,就是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新的生力军,具有了相当活力。他们用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了自主开发,目前在商用车领域的里面,我们80%,或者说85%以上是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当然这个里面包括微型的客货车在内。那么在轿车领域里,我们目前还有差距,只有25%左右是我们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是不管怎么样,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的工业发展的主流。这是大家知道的,不管是中央领导还是老百姓,还是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们,都寄希望于这个新增长点。
『伍』 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说起花都,除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其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令人津津乐道。花都汽车产业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花都人创立“广州云豹”开始组装汽车,自主发展;第二阶段是2000年,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在花都成立,奠定了花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阶段是2003年“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在花都成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这是花都汽车产业发展一次质的飞跃;第四阶段是当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2009年7月29日,东风日产宣布投资50亿元的乘用车产能扩建项目落户花都,使花都工厂产能从36万辆提升到60万辆。广州市规划打造三个10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的目标,花都有望第一个实现。2003年6月16日于广州花都成立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合作规模最大、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产全球最先进的花都第二工厂于2010年5月8日奠基,新增产能24万辆,2011年12月21日投产。
基地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1000多家,形成了规模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完整和产业成长速度较快的产业集群,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唯一一家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基地。
花都汽车城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明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随着东风日产的落户和花都汽车产业的迅猛的发展兴起,康奈可、日立优喜雅、优尼冲压、阿尔发、万宝井、三池、泰李、红忠、盛旭等上百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落户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目前,园区落户零部件企业约150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基地始终将环保节能作为发展目标之一,2009年11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队广东省发改委与“日产”签署推进电动汽车示范项目谅解备忘录;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联手日产与广州市政府就共同发展电动汽车事业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将于2011年在国内市场推出日产电动轿车。
『陆』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柒』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创建阶段, 什么阶段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 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捌』 求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 中国汽车产业界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汽车产业蓬蓬勃勃发展的背后,相当多的人们,特别是专家、学者和一些长期从事汽车产业的人士,对此却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和忧虑。
去年,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达440多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达200万辆。全年销售的近200万辆的轿车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只占总量的一成多;其余的九成,是多得使人数不过来的所谓国产的外国品牌的轿车。
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经过20年的引进和合资后,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战略设计,不仅没有实现,事实上已经失败。
纵观今天中国的车市,几乎是外国品牌的天下。中国自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红旗、奇瑞、中华、哈飞、吉利和爱迪尔等,不仅被大量的、所谓国产的外国品牌的轿车,压得喘不过气,挤迫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而且往往还会受到讥讽、攻击和扼杀。
近些年来,中国的汽车业界,有一股“傍洋大款”风。不论大集团、小企业,不论这个省、那个市,在地方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也不论有条件和没条件,大家都在一个劲地上汽车。而每上一个汽车项目,都与外国的汽车公司合资。只要一合资,不问某车型是否过时,不问某车技术含量是高是低,统统地拿过来,今天从某国引进某一品牌,明天又从某国引进某车型,或者干脆从某国买回零部件,组装成外国品牌的汽车。然后都投放到车市,把消费者搞得眼花缭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一些汽车企业,引了一个,引两个;引了两个,引三个,接连不断,不用精力和心思搞自主研发,而把自己变成了跨国汽车集团的装配厂。在媒体上也不断见到某企业引进的某车是与“全球同步”、“最新车型”、“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等字样。正是在这种作用下,我们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越来越淡化。
汽车业界出现的这一现象,表明了我们的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做到和实现“第一个产品引进,第二个产品就应该联合开发”的发展战略,而是正在按照外国跨国公司的脚步起舞。
对于这种事实和忧虑,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现在经济已全球化,我们自己没有能力生产汽车,把人家成熟的技术拿过来,有什么不好?他们批评说,过分强调自主汽车品牌,是“鸵鸟”政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主张,中国不仅不应搞什么自主汽车品牌,而应该把中国建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汽车生产基地。
这是一种“拿来主义”。把人家现成的东西拿过来,当然既省心,又省力,赚钱又快。但是,没有产品开发,只生产别人的品牌,不能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汽车产业,充其量,只是一间间汽车装配车间。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的汽车工业,只能永远是外国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
我们搞改革开放,当然要吸引外资,当然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当然要跟国外厂家合作办企业。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改革和开放。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因为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条基本思路。到任何时候,也是不会改变的。
问题不在于“引资”、“引进”和“合资办企业”,而在于“合资”、“引进”和“合资办企业”的目的。我们搞“合资”、搞“引进”,是为了消化,为了吸收,然后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不论经济如何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经济中,总不能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别人身上,总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自己的经济。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民族经济。如果我们没有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那我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将会永远受制于人。如此,哪还谈得上有自己国家的经济?
比如汽车,现在完全依赖外国的跨国公司,倘若有变,或是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我们手中又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车型接替,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特别是大型汽车集团,又将如何生计?
因此,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只满足于“中国制造”,而应该从“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和“中国品牌”过渡。这样,才能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之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之所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安全之保证。
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下大力气研发中国品牌的汽车,是民族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无旁贷的责任。特别是最具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和最具研发能力的三大汽车集团,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他们应该自觉地担当这一大任,尽快地把自己的着眼点,转到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上,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汽车产业的国家利益?汽车产业的国家利益,主要体现在我们在合资企业中的中资的地位,体现在汽车的自主品牌,体现在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在汽车产业的合资中,保住并发展了中资的地位,研发出了自主汽车品牌,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是保住了国家利益,就是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玖』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一辆美国生产的汽车带入中国,这是中版国的第权一辆汽车。
1928年,张学良组织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生产汽车。
1958年,新中国引进仿制了原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 造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在此基础上制造出解放牌汽车。
新中国汽车发展过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经过 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 齐全、生产能力较大的汽车工业体系。我国 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为初创、成长、全面 发展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49—196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开始 了建立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化工作 1949年10月,在中央重工业部内设置了汽 车工业筹备组 。1952年秋,党中央任命饶斌为第一汽车制 造厂厂长 1953年6月6日,毛主席签发了《中共中央关 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1958年制造出了自己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