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杜仲胶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前苏联专家曾向周总理建议,中国应提前开展杜仲代替天然橡胶的研究。我国接受这一建议,并组织专家在青岛二厂开展研究。
杜仲胶1981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严瑞芳副研究员首次将合成杜仲胶制成弹性体,并在原西德申请了发明专利,1984年获得授权。
1993年,国家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副部长洪绂曾、原副部长相重扬及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科学工作者共同写了《关于杜仲综合利用尽快产业化的建议》上报中央,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
1994年5月5日,受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委托,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组织召开了关于杜仲资源综合开发有关问题的会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有关领导听取了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的汇报后,正式提出:“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汇报后形成会议纪要,转发有关部委。会议决定安排第一笔资金,支持在北京办精胶示范厂,在遵义、略阳等地办粗胶厂,并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支持这项工作。
1996年1月,我国第一个杜仲精胶示范厂在北京顺义建成。截至到2010年,我国陕西略阳、安康和河
杜仲胶及杜仲树(5)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上报国务院的信息中,提出了充分发挥我国杜仲种植和加工利用传统优势,加快杜仲开发利用的建议。2010年12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专门成立了杜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旨在牵头和联系有关杜仲种植、杜仲胶提取与加工应用以及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业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杜仲橡胶产业化进程。南灵宝分别建成了百吨级杜仲橡胶生产装置和实验装置,并陆续有一定量的产品进入市场和出口国外。
2011年3月1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杜仲产业战略联盟(筹)成员单位召开了“杜仲产业化促进工作座谈会”,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农经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围绕我国杜仲种植模式比较,杜仲胶提取、医药及保健品制备等综合利用工艺路线选择,杜仲产业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和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杜仲产业链经济性分析及市场发展预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3月16日,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牵头组织,22家积极投身于杜仲种植、杜仲胶提取与加工应用及医药保健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组织及其他相关单位自愿发起的我国第一个杜仲产业战略联盟组织在青岛正式成立。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本)中将杜仲种植生产”和“新型天然橡胶的开发和应用列入鼓励类目录中。
⑵ 贵州国森杜仲产业园有限公司怎么样
贵州国森杜仲产业园有限公司是2016-01-28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专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贵州属省遵义市汇川区珠海路丰乐学府芳邻二期栋10-3号住房。
贵州国森杜仲产业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0303MA6DKDR06K,企业法人田文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贵州国森杜仲产业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杜仲研发、种植、生产加工;杜仲种植技术咨询服务;杜仲销售;木材加工;仓储物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贵州国森杜仲产业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⑶ 餐饮行业可以使用杜仲吗
从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获悉,结合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综合考虑地方需求,同时参考相关国际管理经验,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等9种物质拟将被增补至食药物质目录,现正征集相关意见。国家卫计委上一次给该名单扩容是2015年,当时新增了人参等15种物质,目录上的物质达到101种。
其中,杜仲叶药食同源(食药物质)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杜仲产业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药食同源拟扩容,杜仲叶等9中药将跨界食品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有些中药材不仅是“药”,在某些地方还有进入餐饮食用的习惯,但是,这往往只是民间的做法,要想变成食品进入全国市场,还需要获得正式法律身份。一般来说,让这些中药“跨界”有几种方式,包括进入“药食同源名单”、进入保健食品原料名单,还有一种方式是为这些“中药材”制定地方食品标准,这样也可以获得食品身份,不过,从“身份便利程度”来说,进入“药食同源名单”是最为理想的,因为这样可以在全国畅行无阻。
此次“药食同源”扩容并不让人意外,2017年7月13日,国务院公办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就提到“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业内人士当时就透露,相关物质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很快就会发布新的名单。
此次评估了12种物质,入选了9种物质,分别为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其主要评估内容就是食用安全性。新的名单如果生效,对于整个食品产业、餐饮业都会有直接影响,这些中药材的原产地产值会增长很多,食品业多了几种食品原料,而餐饮业添加这些物质也不再会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了。
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的“植物黄金”
古往今来,杜仲树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树种,而且浑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其叶、花、皮、果皆可入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都把杜仲作为医疗保健药材而种植和应用,强身健体,尽人皆知,功不可没。
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西汉《神农本草经》中杜仲就被列为上品,并明确记载杜仲药效:"主治腰脊疼,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不老。"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植物。
生长于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杜仲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乡土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病虫害也比较少,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绿化价值,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树种之一。
杜仲被叫做“植物黄金”,国家药材部门将杜仲、七叶一支花、灵芝、熊胆列入四大紧缺专控药材。
杜仲叶在《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叶片。杜仲叶在湖南省和河南省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杜仲嫩叶做菜、煮粥、杜仲茶或用杜仲叶汁做面条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使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经中外医药家的研究,杜仲叶与皮具有同等的保健成分。据有关临床试验,杜仲具有延缓衰老、健身、减肥,补肝肾,强肋骨,降血压的作用。
杜药食同源将给杜仲带来更大的市场
2017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进一步完善我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深入调研,筛选一批具有一定使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和配伍,对其养生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国家卫计委对全国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回复中多次提及支持"药食同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很明显,从顶层设计的思路看,药食同源物质大有可为。
实际上,最近两年药食同源类药材的用量逐年攀升。
这正中阿里健康发布的《2017年健康消费报告》。报告显示,养生保健意识直接刺激了90后为主的30岁以下人群的健康消费,占比超过一半,强势拉动上游的药材销量。人参、三七等食药同源品种,每年可基本保持30%的销量增长。
对于上游药企而言,其加入药食同源产业化的意愿更是自发性的。而近两年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也是促成药企转型布局的外力因素。布局药食同源类产品,将一些滋补类药材用于食品和保健品,进而刺激了此类药材的销量。
因此,杜仲产业的前景值得憧憬。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如果以杜仲树为资源,发展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在10年内可培育年产出2000-2500亿元的大型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解决就业超百万。
"药食同源"给了杜仲叶一个新身份,又开了一扇门。在此背景下,无疑其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