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方向
2009--2015年,郑州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统领:
---经济规模大幅增长。到内2015年,十大专业园区总销售收入力争容达到2000亿元, 2--3个产业集群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区域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示范带动作用;
---新引进、建设市级以上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200个以上,引进培养100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每年解决50个以上高端项目的融资需求,建成科技创业金融服务区;
---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标准,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科技城,从城区规模上再造一个高新区。
⑵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优势
高新区成立20年来,汇集了4所河南省一流的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具有强大的工科、医科、IT产业等研发力量;汇聚了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郑州烟草研究院等6个部属研究院所,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各类检测中心100余家,构筑了高新区密集的研发优势。
4万高科技工作者垒叠出人才高地
全区现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人,其中博士1700多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硕士3500多人;理工科本科人才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科技人才密集度居河南省之冠。这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围绕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了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完善政策体系。目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区内90%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有创业中心、国家863中部软件孵化器、河南省专利孵化转移中心等3个国家级综合孵化器,超硬材料等5个专业孵化器。孵化面积3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50家。每年,国家、省市和高新区管委会投入的创新资金不低于2个亿。
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凭借强大的创新优势,高新区20年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000余项,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1600余项,15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3400余件,全区拥有在全国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产品100余种。全区经认定的高新企业占河南省的31%
⑶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新城
根据《郑州高新城空间规划》,郑州高新区将在西四环以西新建一座“高新新城”,与现有建成回区答、北部生态产业区、西流湖休闲创意区共同组成“高新城”,到十二五末,郑州高新区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3平方公里,扩大为近66平方公里。彻底“变身”为集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电子垃圾处理为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根据规划,郑州“高新城”共有四大板块,分别是西部的高新新城、中部的现有建成区、北部的生态产业区和西流湖休闲创意区。
其中,高新新城的范围包括西四环以西、杜英街以北、西南绕城高速以东、连霍高速以南约33平方公里;北部生态产业区位于连霍高速公路以北,约14平方公里;而西流湖休闲创意区则位于化工路至科学大道之间的区域。
郑州高新区现有建成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将来“高新城”建成后,面积将增加一倍多。
据悉,郑州高新城将采取“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
⑷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介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专环城快速属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公里,南距310国道2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高新区水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高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科学大道、莲花街、瑞达路、雪松路、长椿路四通八达,能够快速方便的与外界联系。
⑸ 河南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属于哪个大区
河南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中原区。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公里,南距310国道2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高新区水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高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科学大道、莲花街、瑞达路、雪松路、长椿路四通八达,能够快速方便的与外界联系。
(5)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中原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97.1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6万人,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郑州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中原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部,北纬34°42′30″~34°51′30″,东经113°27′30″~113°37′30″之间。
2016年,中原区生产总值完成353.4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1:27.1:7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7元。
网络_中原区
网络_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⑹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中原区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回族区 金水区 上街区 惠济区)、
1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县(中牟县),
代管5个县级市(新郑,登封....)
行政上,高新区属于中原区,你可以看看郑州地图
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
高新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0%。软件产业,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占全省的60%,占全省软件销售收入的50%;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高新区还聚集了25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12个,市级工程中心9个。
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8%。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和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达40多种。室外彩色大屏幕、智能公话系统、显像管玻壳模具、卫星接收机、工具酶、肝炎诊断试剂、艾滋病诊断试剂、密褶型空气粒子过滤器、亲水性单甘脂系列产品、AV95杀病毒软件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与天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一起,成为首批启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高新区,开始向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区域战略中枢迈进……
⑻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产业
专家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园区投资的不断深化,大型园区建设运营企业寻求园区发展新途径的意愿日趋强烈,国内优秀的园区建设运营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发展环境和园区企业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园区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园区建设运营企业中的翘楚!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战略,以园区为载体,培植产业优势,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现已建成的园区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区、国家863中部软件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正在建设的园区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威科姆国际生态软件园、生态创意园、固态照明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这十大园区高品位规划,高水平服务,已成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和产业迅速集聚的重要平台。
五大主导产业筑起产业高地
园区坚持以高端项目、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为重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安全、新能源、仪器仪表、生物制药、超硬材料等七大特色产业集群。2008年,五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32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81%。
其中软件产业集中了河南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同类骨干企业,金惠公司开发的“绿坝”已经风靡全国,为青少年花季护航;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诊断试剂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经受金融风暴检验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局势未明,全球企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里再一次展现了创新优势,产值仍然得到较快增长。像汉威电子、四维机电、华晶等企业同比增长都高于100%。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仍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
为了让企业能在这里孵化—快速成长--实现几何式裂变,郑州高新区不遗余力,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最适宜企业成长的平台,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2000年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区内四季天蓝树碧、草绿花红,绿化率超过35%,街头游园、雕塑艺术、建筑精品相映生辉,休闲的人们、玩乐的儿童与优美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画图。
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体制,坚持“企业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建立投资办事大厅,设立园区服务办公室,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搭建企业上市通道,提供企业上市服务,引进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在建的高新信息港将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郑州高新区集动力十足的企业文化和生机勃发的校园文化为一体,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了“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
2006年以来,200余名海内外艺术家渐渐在辖区内的石佛村聚集,“石佛艺术公社”因而成立并成为中部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
高新区人,正以现代、人文、生态理念,吸引各方目光,凝聚发展动力,打造一座科技新城区。
⑼ 河南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属于哪个大区
河南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属于中原区。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位于郑州城区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连霍高速、西接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其中西四环穿区而过。高新区距离市中心火车站约12公里、距离郑州航空港区约30公里。
建成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35万,是河南省、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郑州高新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内省会城市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首批4个重要战略支点之一。
(9)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3年和1998年连续两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先进高新区。1998年加入了世界科技园区协会。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郑州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省、市政府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郑州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目前,在11平方公里内建立了完善的基地设施,其中,10平方公里内布满项目。
建区以来,基础设施累计投入8亿多元,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网,供电、电信、给排水、集中供热等网络,有11万伏变电站和装机容量4万门的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具备40吨/日的供热能力和5万m3/日供气能力,有双回路电源和双水源,有地理管理信息系统。
郑州高新区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北邻连霍高速公路,从高新区仅需5分钟即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
郑州高新区是在中国投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特殊区域。主要是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实行“免二减三”政策,外国投资者新办的生产性企业,经营期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免二减六”。
这里有完善支撑服务体系。设立了公正、文明、高效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邮政、电信、供电、供水、供热、市政、商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律师、会计、公证、创业服务、科技资讯、房产交易、人才、中介机构,形成了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
⑽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沿革
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建区以来,回高新区按答照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完善创新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国家科技部、省、市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已初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支柱产业相对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文明新城区,已成为我省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高新产业聚集的"中原硅谷"。199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1993、1998、2003、2008、2012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1998年加入了世界科技园区协会。2000年郑州高新区正式加入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成为全权会员。2002年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个通过ISO14001国际标准认证的环境管理运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