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1、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1、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3、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1、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2、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1、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2、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㈡ 贫困户突发急病,驻村工作队及时送其就诊为题写一篇短文
“杨队长,我所包联贫困户孙长印腹部疼痛难忍,急需去医院诊治,我和120急救车正在赶往曲城村的路上”。
5月23日,初晨0点06分,华阴市水务局驻岳庙办曲城村工作队长杨战胜突然接到电话,焦急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回绕,帮扶干部黄树宏说:“贫困户孙长印曾患过胃穿孔,今晚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上吐下泻,此时病情愈加强烈得马上送医院就诊”。正在村部休息的工作队长杨战胜和第一书记陈沛连忙赶到贫困户孙长印家,在询问病情同时提醒带齐相关手续和五保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到医院急诊经过系统检查后,为其办理住院所需手续,与入住科室做好了对接,妥善安置住到了病房。临走时叮嘱孙长印安心住下治病,有什么需要及时打电话联系,不用客气。
今年以来,华阴市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家庭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驻村干部的关爱和温暖,赢得了当地群众好口碑。
㈢ 作为驻村干部,如何给贫困户找项目
在农村中,帮扶那些贫困户家庭通过项目脱贫、通过项目致富,这是扶贫工程的主要思路和突破方向。
作为一个扶贫干部,如何给贫困户找项目,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过程。
1,扶贫干部本身,要具有发现好项目的能力、知悉好项目如何运作的能力、牵线搭桥嫁接好项目的能力;
2,贫困户则要具有认知好项目的能力、运作好项目的能力、承接好项目的能力。
只有在把握好时机的前提下,把双方的各项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让一个好项目真正的在贫困户家庭运作起来,成为脱贫致富的桥梁和手段。
简单的说,适合农村中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好的项目,都不外乎或是技能型的、或是劳力型的、或是场地型的,这就要看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了,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嫁接项目。
如果贫困家庭中有农村中公认的老手艺人、有一定专长的人,就可以考虑嫁接技能型项目;
如果贫困家庭中有能干活、不怕吃苦的劳动力,那就考虑嫁接最普通的劳力和劳务型项目;
如果贫困家庭中有可以利用的较大面积的土地资源,那就考虑土地租赁或是土地入股项目。
总之,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正是因为如此,各级党委和政府才会如此的高度重视、大张旗鼓、全力投入、常抓不懈。
哲学上有个道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在扶贫工作中,扶贫干部努力了,仅是一个方面,贫困家庭也一同努力了,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保证。
㈣ 扶贫的八有一超是什么
八有”指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贫困户“八有一超”政策具体指标解读。
1.有稳固住房:指有主体稳固安全,无倒塌危险的住房,人均在13平米(含)以上(厅堂、厨房、卫生间等生活附属房屋面积计算在内)。房屋可以是砖混结构、土木结构、也可以是木制结构。
2.有饮用水:不仅指有自来水喝,通过打井、水柜、水窖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也可认定为有饮用水。
3.有电用:家庭接通生活用电即达标,不要求接通生产用电。
4.有路通自然村:指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有路通到村口,路可以是砂石路,也可以是水泥路或沥青路,达到屯级路验收标准,机动车能安全通行。
5.有义务教育保障:指贫困户家中适龄未成年人能接受义务教育,没有因贫辍学的学生,因重度残疾、精神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上学的除外。
6.有医疗保障:指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7.有电视看:贫困户家里有电视机,不论尺寸型号,黑白或彩色电视机都行,能收看中央或广西频道,有线、无线或网络电视都可以。
8.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是有收入来源,主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讲,只要具备下列其中之一的就视为达标,包括人均耕地0.5亩(含)以上、有养殖收入、有人均1亩以上山林地、有经营场地(铺面)、家中有成员外出务工半年以上或创业致富有收益能解决生产生活的,以及其他收入;二是有最低生活保障,主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讲,指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9.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再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然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计算较复杂,也难统计、难核实。
实际工作中,帮扶责任人要指导贫困户按月、按季度记录好各项收入及支出情况,并且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贫困户的收入记录情况进行核实,确保贫困户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2015年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2855元,2016年预计约3100元(按增长6%的比例估算),要以国家最终公布的年人均纯收入为准。
拓展资料:
贫困人口脱贫认定程序
16号文件规定: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由村“两委”组成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在建档立卡系统中用绿色做好标记(因为我们的建档立卡系统中分三种颜色:未脱贫的贫困人口用红色标记,脱贫人口用绿色标记,返贫人口用黄色标记)。贫困户脱贫以后,要继续跟踪扶持一年,确保稳定脱贫后,才能在系统中销号。
根据国家贫困人口退出程序,我区贫困人口退出实行“双认定”,指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提出脱贫申请后,由乡镇组织脱贫验收工作组,包括县乡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等,严格按照“八有一超”标准对贫困户进行脱贫验收后填写《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户主和验收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均在验收表上签字确认。
贫困户脱贫“双认定”按以下顺序进行:制定年度预脱贫计划并进行重点扶持→组织入户认定验收→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扶贫领导小组审定→行政村公告,并在扶贫信息系统中更新信息、做好标记。
贫困人口脱贫“双认定”一年组织两批,第一批在当年7月15日前完成,第二批在次年1月15日前完成。各地组织实施脱贫“双认定”过程中,扶贫、统计、调查总队等部门要加强工作联系,做好数据衔接
㈤ 建档立卡长什么样子
建档立卡并不是像银行卡一样的实体塑料卡片,准确地说建档立卡是一张版基本信息卡,是一张卡纸(介权于纸和纸版之间的厚纸)。
在建档立卡中有户主信息、家庭成员、家庭情况、帮扶责任人等信息。为了使农村低保和民政救灾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让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乡镇会开展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乡镇政府会成立农村贫困。
(5)驻村队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扩展阅读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纳入全国扶贫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建档立卡,顾名思义包括两个部分,那就是“建档”和“立卡”,就是建立档案和做卡片两部分。
档案是交上面扶贫办保存的,而扶贫卡片是要放在贫困户家中的。档案和卡片上的基本内容要求是一致的。
再次,明白卡也是上级入户检查时了解帮扶干部及村上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的一个载体,主要核查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是否和明白卡上面所填写的内容一致,是否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因为有的地方的明白卡内容比较多,体现了每一个年度对贫困户制定的帮扶措施。
㈥ 贫困县通过国家脱贫验收组的验收之后,驻村工作队可以撤离吗
在定向扶贫中,每个村都确定有一个或多个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确定有帮扶干部。村组由支教单位选派的人员组成。2013年,国家开展了定向扶贫攻坚活动,并于2014年正式实施。也就是说,现在的村组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
虽然国家确定了2020年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目标,但在村班子、村单位和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许多贫困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许多贫困县实现了全面扶贫,提前完成扶贫任务,通过国家验收。全县脱贫攻坚,通过了国家验收。村组不能撤离,要巩固扶贫成果,继续跟踪服务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如果他们能在那天撤离,他们心里就没有底,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撤离,至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
㈦ 精准扶贫五个一是那五个一
精准扶贫五个一是:帮扶责任人每一周到贫困户家访一次(驻村第一书记每一天到贫困户家访一次),与农户谈心一次,帮助打扫卫生一次,了解、分析或解决问题一个。
具体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结穷亲,做贫困群众的知心人
到农户家里与他们座谈谈心、帮他们打扫庭院和房前屋后的卫生,是每个帮扶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样做,一是能很快与贫困群众交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帮扶工作因户因人施策打下基础。二是从小处着手,见效快,而且不会引起其它一般群众的反感,不会引起邻居群众的不平衡心理,比直接送钱、送物要好。
二、扶志气,铸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帮扶工作中,一是针对一些贫困户因家庭变故、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帮助他们振奋精神。二是针对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激发他们内生动力。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重点给他们讲教育、医疗、民政、助残、产业、住房等国家扶贫政策,分析困难和问题,帮助找出路和办法,让他们看到希望。这些努力收效很好,多数家庭不断好转。
三、做示范,引领贫困群众跟我来
一些贫困家庭因智障、因病、因残等原因,没有形成健康的卫生生活习惯,有些家里破败不堪,有些难以看到生活的美好未来。我们在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住房、看病等困难和问题的同时,直接做示范,教他们如何保持家庭整洁卫生,如何打扫庭院,引导他们比照着去做,慢慢养成习惯。
四、直接帮,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
这主要是指在经过谈话,了解、分析农户家庭困难和问题之后,对那些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重点给以解决到位,为他们走上脱贫道路扫清障碍。
(7)驻村队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一、点穴治病,“点功”为要
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
二、点穴治病,合力为上
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点穴治病,祛病为本
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精准扶贫
人民网—人民日报: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㈧ 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是什么关系
1、由其工作职责可以得知其关系就是;帮扶单位里面成立驻村工作队,由工作队的每一个成员负责具体对接几乎贫困户。
2、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位去帮扶,这个单位就是这个村的帮扶单位。
3、帮扶单位为了搞好帮扶工作,要成立一个帮扶工作队,安排专人驻村开展工作,这个工作队就是驻村工作队。
4、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单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对接一户或几户贫困户去帮扶,这个干部就是这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
(8)驻村队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扩展阅读:
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
1、每月不少于1次到联系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年度不少于12次),用亳州扶贫APP信息平台记载帮扶过程,认真填写审核《扶贫手册》。
2、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协助贫困户制定户脱贫帮扶规划和个人脱贫帮扶措施,并帮助贫困户政策落实到位,如未落实,要立即报告。
3、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政策知晓率达到100%。
4、帮助贫困户实现一个“微心愿”;帮助贫困户家庭实现“五净一规范”;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落实“爱心赠衣”。
5、主动配合帮扶满意度调查,保证检查期间手机畅通,对帮扶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与扶贫手册信息一致,做到一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