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江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0-12-28 20:44:51

⑴ 我国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如何

作为具有原创科技特点的产业领域,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制造工业产值已近万亿规模。

肖伟为此表示忧心:“作为中医药的原创国,中成药如果不能以药品形式堂堂正正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主流市场,中药国际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中药产业也只能处于全球天然药物产业链的低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距离迈向全球药品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距离。”

⑵ 中医药产业发展未来的价值是什么

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发掘古代密方验方和临床应用的添加方。(做成浓缩的丸剂,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医药走出国门,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让世界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医药,这就是价值,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如青蒿素)

⑶ 南昌发展现状

2005年南昌市GDP 1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增长44.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达70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472元。 2006年GDP 11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工业 南昌是江西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这里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工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现代化工业体系,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一定的水平,现在正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产业,拥有工业园区11个,上市公司16家,规模企业近千家。 农业 南昌农业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结构优化提升、基础巩固提高、村镇面貌一新。形成了优质大米、优质果品、瘦肉型猪、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全市正在形成“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基地”的特色农业经济板块。 商贸流通 因水路交通便利,南昌历来是南方重要的商贸流通城市,商贾云集,不仅为覆盖全省的消费品集散地,也是沿海地区商贸辐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城内主要有南昌百货大楼、洪城大厦、新洪客隆、北京华联(江西)、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商场,城外有洪城大市场、江西装潢建材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著名的洪城大市场是中国大陆九大日用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 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 对外交往 1992年,南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先后与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墨西哥托卢卡市、日本香川县高松市、芬兰瓦尔济考斯基市和托亚拉市结为友好城市。 利用外资 1984年至2005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202项,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9.09亿美元。出口市场已扩展到日本、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南昌地区海关出口总额12.4亿美元。 文化科技 南昌是江西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职业教育基地之一。市内拥有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在内的45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在校研究生9150人,在校大学生39.47万人,在校中专生14.1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45万人。

⑷ 江西省中医院的现状

医院经过近20年的创新研究,独创的“艾灸新疗法”独树一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在针灸医学领域基本形成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
2007年3月,“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项目被江西省政府评为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医疗卫生界20多年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新灸法已经在北京、广东、上海、南京等全国27个省市及江西省50个市县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医院还成立了“针灸世界”网站,向全世界推广新灸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正在改观中国灸疗临床现状。2010年9月29日,医院在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管召开了“中华热敏灸”主题日活动。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医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举办中医药原始创新技术推广主题活动,此项活动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以及海内外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副省长谢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执行机构——国际信息发展网组织罗马总干事丹尼尔·巴瑞奥共同启动了“中华热敏灸日”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和省药监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出席了启航仪式。新华社、人民网、科技日报、解放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大公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卫生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为振兴灸疗学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成立了国医堂,邀请院内外、省内外名中医坐诊,又成立中医特色治疗部,开展中医美容、中药药浴、针灸瘦身等特色服务。 医院坚持以医疗带动科研,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2010年,医院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到位建设经费714万元。成功申报中医学省级高水平学科1项,到位建设经费100万元,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研究标准推广基地,国家投入建设经费10万元,成功申报中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针灸推拿省级示范性硕士点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按照GCP要求,规范药品临床研究工作。全年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和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立项7项(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个);申报厅级科研课题50余项,立项28项,其中重点课题2个。全年组织科研成果鉴定2个,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个,其中1个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各级别课题完成情况良好,高级别课题结题验收合格率为100%。2篇研究论文被国际知名刊物刊登,论文影响因子达2.02,实现了我院中医临床类高等级论文SCI零的突破。
医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医院与江中集团共同研究开发了国家首批保护中药品种“复方草珊瑚含片”,国家级新药“复方瓜子金含片”及咽喉嗓音保健制剂“亮嗓胖大海清咽糖”、“嗓宝冲剂”、“金嗓茶冲剂”等分别获国家及省级生产证书和国家药品保护证书,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亮嗓胖大海清咽糖”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灸康复科
该科以传统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相结合为特色。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痛病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其相对应的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江西省首批示范性硕士点、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江西省重点专科,江西省中医特色专科,江西省南方灸疗中心。该科“热敏灸”获2008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排名第一)、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热敏灸三级实验室”、“热敏灸重点研究室”两个省部共建研究平台。近年来,在陈日新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热敏灸科研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专项、江西省重大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大项目20余项,获科研经费资助近2000万元。该科以传统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相结合为特色。对内外妇儿诸种疑难杂病疗效独特。主要诊治中风偏瘫、外伤截瘫、面瘫、面肌痉挛、失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膝关节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胃动力障碍、慢性腹泻、功能性便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多种急、慢性病症。同时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康复治疗手段,提高患者肢体运动、感知觉、言语等功能。
急诊科
该科系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病“外感发热”诊疗重点单位、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急症医疗中心。实行24小时应诊。配备先进的医疗抢救和监护设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抢救高热、昏迷、休克、严重哮喘、急腹症、各种急性出血、呼吸困难、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梗塞、急性过敏性疾病、各种急性中毒及中暑、溺水、电击伤等意外和复合性创伤、骨折等。
肺病科
该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中药)、全国中医肺系病急症协作组成员单位、江西省中医医疗中心。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3个,研制国家新中药2个(蠲哮片、冬菀止咳颗粒剂)。主要诊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肺间质纤维化、社区获得性肺炎、肺脓肿、急慢性呼吸衰竭、肺癌、胸腔积液、气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等疾病。
脾胃肝胆病科
该科系省级中医治疗胃肠和肝胆胰疾病的特色专科(其中消化性溃疡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病,肝硬化为院级重点专病),并为血吸虫肝病国家级平台建设单位,江西省中医肝病及脾胃病学术研究牵头单位。
主要运用中医及中西结合的手段诊治胃肠肝胆疾病,包括:食管炎,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含血吸虫性肝硬化),各种顽固性腹水,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病,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溃疡性肠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各种寄生虫病。开展消化内镜介入治疗,如胃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食管静脉曲张圈套结扎术及硬化剂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取石术等治疗。
脑病科
该科是治疗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以及肌肉疾病的科室,其治疗的疾病谱有:脑内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各种痴呆、脑炎、脑膜炎、脑内血管炎、帕金森病、舞蹈病,抽动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等;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病、糖尿病性脊髓病、脊髓损伤及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瘫痪、舌下神经痛;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各种疼痛如头痛、肌肉痛、腰腿痛以及头晕、耳鸣、失眠、听力下降、晕厥、语言不清、抑郁症等。
该科拥有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钻颅抽血器具等。此外还配有针灸治疗师,和用于中风病人康复的功力车、红外线治疗仪等。
心病科
该科系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科急、危、重症较多,科室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失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周围血管病变等,中医属于胸痹、心悸、水肿、眩晕、头痛、心痛、喘证、痰饮等范畴)的系列方药,尤其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方面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
肾病科
该科系江西省肾病中医医疗中心,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省级重点中医专病。该科主要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开展中药口服、灌肠,中药针剂静脉点滴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疾病。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该科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德国和日本进口的血液透析机、滤过机、进口心电监护仪、全自动结肠透析仪等仪器。
血液病糖尿病科
该科系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糖尿病是省级重点中医专病。主要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各种内分泌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减退症)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独具特色,如配合中药外洗、熏蒸及静脉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开展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症等急性并发症的救治,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等,有独到的经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疾病具有独特优势,着重于对慢性血液病的治疗,特别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难治性贫血、各种血小板减少症,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方面经验丰富,并总结出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方案。
风湿病科
该科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风湿病科,系省重点中医专科中心、国家级风湿病重点专科。该科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成人斯蒂尔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炎症肠病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性肢痛症、神经源性关节病、雷诺氏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筋膜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内治与外治结合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特色。并在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肝肾功能异常、不明原因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变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肿瘤科
该科擅长治疗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食道癌、鼻咽癌、乳腺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各类癌瘤。由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在治病的同时,经常也极大的摧残了病人的身体,该科根据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提倡“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等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扶正与抗癌的特色,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因广泛浸润或转移致身体虚衰、消瘦、贫血、疼痛等症状;或不适合使用常规治疗如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妇科
该科系国家重点中医专科、省级特色专科。诊治范围涵盖了妇女经、带、胎、产疾病及妇科杂病。
该科主要诊治,月经病,如崩漏、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女性生殖部位炎症,如带下病、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妊娠疾病,如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呕吐、宫外孕、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后病,如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发热、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疑难杂病,如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并开展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术;腹腔镜下治疗女性不孕症、宫外孕、卵巢囊肿;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的介入治疗等。
该科注重中医特色的传承,应用针灸、热敏灸、耳穴贴敷、内服、外敷中药等多种传统方法,在上述疾病的诊疗中独具特色。
儿科
该科已有50年历史,现为江西省重点特色专科。该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对小儿脑瘫、过敏性紫癜、儿童哮喘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目前小儿脑瘫、过敏性紫癜已成为省级专科专病。科室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科研课题数十项。编著硕士生、本科生、函授生规范教材数本。科室诊治疾病范围包括: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免疫系统及小儿传染病等。科室品牌特色病为脑性瘫痪,采用纯中医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儿前来就诊。
外一科
该科对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齐全,可行手术、化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在胸部创伤、食管、贲门、肺部疾病、纵隔疾病以及胸廓畸形的诊治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疾病、营养不良等多种高危疾病优势明显。科室率先在省内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纵隔镜检查术,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地位,为大量纵隔疑难疾病患者及多汗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其开展的手汗症在纵隔镜辅助下的微创根治属省内首创。
该科以手术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体表、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脾、胰等脏器疾病或肿瘤,可开展胆结石、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肝叶切除、门脉高压分流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乳癌根治术加成形术、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颈大块切除术等大中型手术及高难手术。
外二科
该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创伤和神经功能康复为特色,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开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颅内肿瘤、颅骨肿瘤、头皮肿瘤、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创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脑积水、癫痫等。
该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诊治肾上腺疾病、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疾病、男性科(睾丸、附睾、精索、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疾病。开展了耻骨后保留尿道粘膜的前列腺增生部摘除术、回肠袋原位代膀胱术、及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
该科以现代腔镜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为特色诊治普外科疾病,包括腹腔镜下治疗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等)、腹外疝、阑尾炎等。尤其擅长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中、术后使用胆道镜,取石彻底。
外三科
该科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单位,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方法治疗各型毒蛇咬伤、毒虫咬伤,臁疮、褥疮、糖尿病足等各种体表顽固性溃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周围血管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慢性湿疹、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重症药疹等各种疑难皮肤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治疗急慢性乳腺炎、体表肿块。
骨伤一科
该科室系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江西省骨伤中医医疗中心,“骨性关节炎”系江西省省级重点中医专病。该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骨关节疾病,如:运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各种创伤骨折、脱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近关节部位严重粉碎、复杂骨折,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率先在省内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开展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骨与关节畸形矫形等手术。
骨伤二科
该科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四肢骨关节损伤、创伤急救及软组织损伤(包括手外伤和臂丛神经等周围神经损伤)、骨盆髋臼骨折、陈旧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等疾病。采用现代骨科手术器械和配套的手术设备治疗四肢等关节创伤,其手术方法、技术和疗效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现已发展成为我省集科研、临床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型骨科基地。
骨伤三科
该科系国家级重点专科、江西省骨伤中医医疗中心,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国家级重点专病。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骨骨折脱位、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骨性关节炎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治疗股骨头坏死、肩周炎、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有独特的治疗经验。能运用理疗、薰蒸、蜡疗、热敏灸、牵引、传统手法、小夹板技术等中西医方法治疗各种骨伤疾病;能开展臭氧、射频热凝等微创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成功开展颈椎前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等骨科高难度手术。
肛肠科
该科成立于1959年,为江西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医肛肠专科。治疗手段完备,独具中医特色,是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江西省重点中医专科。
该科突出中医特色,应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混合痔;套扎疗法治疗内痔;内痔分段缝扎术治疗环形内痔;外切内扎半闭锁皮桥整形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外切内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扩切术治疗肛裂;硬化剂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脱肛;外切内扎(内注)术治疗环形混合痔;肛门狭窄扩大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等疗法在省内居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眼科
该科为江西省中医眼科与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拥有多种先进的诊疗设备。在中医辨治眼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角膜病与眼底病,中医辨证用药与针刺治疗相结合,在全省享有较高声誉。
设有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儿童斜弱视及视光等专科。长期开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开展YAG、眼底、泪道等激光治疗,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多种手术。
耳 鼻 咽 喉 科
该科系江西省重点专科,设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在防治咽喉、嗓音、鼻腔、鼻窦疾病等方面,及耳前瘘管、耳鸣耳聋、梅尼埃病、鼻咽癌、面瘫等疾病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采用现代微创手术治疗咽喉、嗓音、鼻腔、鼻窦、耳部疾病,并施行谢氏围手术期平衡康复疗法,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使手术安全顺利,手术后采取谢氏术后康复疗法可加速手术创伤修复和避免疾病复发;以及采用谢氏刺营微创针刀疗法治疗扁桃体炎、咽炎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口腔科
该科开展拔牙、补牙、镶牙、光固化、口矫正畸(儿童牙列不齐矫正)、烤瓷修复等手术和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开展龋病(俗称虫牙)、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周炎、牙周病(急慢性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颌面部的炎症、良性肿瘤的治疗及软组织创伤修复。尤其重视发挥中医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优势。
国医堂
又称江西省名医工作室,聚集了江西南昌地区33位著名中医学家、学术权威和一批学有所成、术有专长的中年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2名,江西省名中医14名。设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科室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凸现品牌优势。
2009年国医堂荣获全国首届优秀名医工作室光荣称号。

⑸ 江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近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业是我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以来以原油炼化、乙烯加工上规模和化工延伸为主线的大规模改造,使石化工业基本形成了炼油、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25个行业,27大类400余种产品,年产量达1463万吨以上,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基础。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加工能力达到了70万吨/年,形成了440万吨/年催化裂化、120万吨/年延迟焦化、12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6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60万吨/年连续重整、40万吨/年芳烃抽提、4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万吨/年合成树脂、26.5万吨/年合成橡胶、58万吨/年尿素、15万吨/年浓硝酸、4万吨/年1—丁烯、2万吨/年顺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新西部维尼龙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优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蓝星公司20万吨甲醇项目将全面建成投产,一期1600万吨特种纤维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团与兰州石化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22亿元,建设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和6万吨丁基橡胶项目,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

面向行业的石化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专业科研设计院所、13所大专院校,成为石化产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平台,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达到2万人,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拥有羟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固体润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高技术研究中心、六个研发中心和九个联合实验室,是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之一。兰州石化研究院在炼油与石油化工催化剂、合成橡胶、树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环保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中心是合成胶乳、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研发中心。

2007年石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

(二)装备制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基础和发展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0.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过实施或建成国债项目兰石大型加氢反应装置改造生产线、耐驰螺杆泵生产线异地改造、众邦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长虹电焊条、环保设备厂、兰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进了吉利汽车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实现整车下线,对于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改善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形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加快行业整合重组,兰州机床厂、兰州制桶厂、量刃厂等一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上海宝象等战略投资者重组兰州建通总厂与省化机厂,组建兰州联合重工,实施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将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装备、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突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了9000米电驱动沙漠钻机、直升机吊装钻机、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计、高温高压合金阀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奠定了兰州依然是国家重要石化装备基地之一;兰州电机厂交流调速电机和变频器填补我国空白,组建风力发电工程中心,研制成功兆瓦级风力发电装备;510所、兰州真空设备厂自主研发的真空获得和应用系列设备,与国际同步,空间模拟实验装置及低温液体贮运容器在保障我国神舟飞船发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官产学研合作, 2007年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阀门产品研发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阀门产品的整体研发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这是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我市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交大绿色镀膜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建成立,兰石技术中心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电机厂、兰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研发和提升竞争力的强大平台。

⑹ 中药产业发展存在哪些困难怎样解决

缺少规范化,缺少量化标准,知识产权争议,缺乏严谨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
国外对中草药专利的私自占有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加强专利意识,保护民族文化

⑺ 中药的发展前景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医药市场,就成了中国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该司产业处处长顾大伟博士就我国中药产业的行业前景、现状、发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大伟认为,中药行业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未来10年里,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明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亿—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另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
随着全球范围“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和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欢迎度在逐渐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药正在走俏,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仅为美国的1/40,药品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拥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参与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和解决12亿多人口用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9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84.56亿元。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市场龙头品种,由于现代中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国家强大的产业政策导向,中药产业已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行业。中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国外天然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而有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理想。在中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会随之而来,国外企业将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国外企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效益却在下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场份额不足5%,而日韩两国却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他们在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现代科技理论取得了产业化成功之路,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
2、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资源的情况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产品优势,设置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屏障。
3、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都对我国中药产业构成了全方位威胁。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意义上讲,机遇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挑战则是激励发展的内在功力。
我国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蓄势待发,中药行业正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在谈到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时,顾大伟说,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药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有需求、实施高技术改造的中药骨干企业;已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中药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一批可应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条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资投资环境。总之,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毫不客气地讲,我国中药产业正萌动着蓄势待发的巨大能量,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当今医药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作为需高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却严重滞后,与国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的科学性、先进性、严谨性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急需解决。因此,要积极地依靠官、产、学、研、金结合,研究或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这是中药产业走向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将上述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开发出高质量的控制成套装置和技术平台,按日前1/3的中药企业需要改造的话,仅此一项就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我国可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急需发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药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急需建立,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得到解决,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必将大大提高。
在扶持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国家计委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支持中药发展
顾大伟介绍说,计委在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⑻ 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倡导研习国学之风的大环境日益加深。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开始表现出对医药行业的迫切需要。我觉得中医在未来会得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势必会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江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