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产业的路上

发展产业的路上

发布时间:2020-11-25 09:55:42

❶ 从“概念”到价值,大数据产业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大数据发展面临哪些

缸盖论的价值,大数据的路还有很长,我们一定要认真做

❷ 一带一路区域战略会促进内蒙古哪些产业的发展

1,有利于促进物流金融等新型业态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有利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3,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4,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优化需求结构。
5,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6,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❸ 一带一路会带动中国哪些产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2建筑业。3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4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5信息产业6自贸区建设

❹ 我是做平面设计的,想努力在这条路上一直发展下去,并做出一定的成绩,在行业能有一些影响力,请问我平时

只有不停的去学习,不仅仅看大师的作品还要把功夫下在个人能力和艺术修养上!
很多人在这行没有前途的原因有两点
一点是个人能力不足,特别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艺术修养。这主要是指美工的能力,把握色彩的能力,手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等。平面设计不等于平面处理,只学个几天PS和AI那不要平面设计!
一点是不少人工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拷贝和粘贴!那不是平面设计!

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什么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不同。
(2)体现利益机制的分配制度不同。
(3)国家宏观调控的出发点不同。
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是以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
第二,社会主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生产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但企业的这一生产目的要受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制约。
第三,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有权自主经营、独立决策,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受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但社会主义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也必须服从国家的计划指导和管理。
2、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客观上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任务。
第二,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第三,企业提供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户的经济行为,就是农户在一定的农业发展阶段和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发展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重大创新。
第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加速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第四,使许多具有现代特点的新的合作组织与其他组织得以产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根本不同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邓小平讲过这样的话:“ 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 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从国情出发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挥其独特优势。
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后,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我国应积极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经验,一些基层干部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发展现代农业要高起点、高标准,要学就学发达国家。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一时期不少地方纷纷去韩国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现象。

不可否认,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目标和路径都会与国外有所不同,决不能照抄照搬。发展现代农业,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立足实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国情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中国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搞好粮食生产。近年一些地方放松粮食生产,搞结构调整,甚至以“无粮镇”“无粮村”自居,这种现象在局部可以,但放在整个中国不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保持足够的粮食面积,而且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国情二: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可能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那样,靠大规模粗放经营取胜。必须精耕细作,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这一国情还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要格外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减少建设占地;同时,要不断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情三: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土地经营的最大特点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体制有利于保持农村的长期稳定,但一家一户力量弱小,与市场对接难。要与国外农业抗衡,必须创新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龙头和组织,形成合力。

国情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不一,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一个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发展思路。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国情,不能脱离实际。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脱离现在的发展阶段,不能目标过高,急于求成,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结合各地实情,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子,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谨防“贪大求洋”等六大不良倾向

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尤其要谨防六大不良倾向:

一是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时,杜绝“贪大求洋”倾向。一些群众反映,“贪大求洋”是基层干部的通病。过去在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工作中,一些地方上马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购进了价格昂贵的设备,但产生的效益却甚微,今后应当吸取教训。

二是用科技技术改造农业时,要杜绝“盆景化”倾向。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出现了一些高产户、高收入户,但目前相当部分仍是“盆景”。基层群众建议,在发展现代农业用科技技术改造农业时,必须突破盆景效应,做到全面“开花结果”。

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基层干部要杜绝“千百万”倾向。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就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不能当农民讨厌的“千百万”型干部。前些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地区热衷于上规模、出成绩,各式各样的“百里长廊”“千亩基地”“万亩基地”,重规模、轻效益;重生产,轻销售,引起群众反感。

四是在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时,要杜绝“土地归大堆”倾向。一些群众担心干部借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剥夺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权,搞规模经营和租赁经营。在个别地区,已出现动地论,有的村庄在土地调整中随意增加机动地面积。

五是在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时,要杜绝“弃粮转经”倾向。一些人士担心,地方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能会出现“弃粮热经”,盲目发展经济作物,忽视粮食生产。个别基层干部认为,种粮对农民来说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果。

六是在培养新型农民时,要杜绝“书斋化”倾向。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适用性,专家不能把学校教学模式照搬到农村。最好采取现场培训的方式,出版的技术书籍最好图文并茂,便于农民接受。政府应当有效整合农业部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将各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列入重要日程,使其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农业科技培训存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警惕“三重三轻”的苗头

调研中还发现,当前一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苗头,即“重点轻面、重房轻人、重路轻田”,必须尽快予以纠正。

一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示范点,这些示范点一般基础较好,容易出成绩,对面上工作投入精力较少。二是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当成新村建设和新房建设,甚至让农民举债建新村、盖新房,有的县还将城市大广场、宽马路移植到农村,甚至在村子里建起“雕塑”,严重脱离农村实际。三是过于重视农村道路建设,对农田水利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投资不够。水、电、路都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政府应从发展生产入手,从最制约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入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不少农民表示,他们最缺的是技术,最希望得到的是技术培训,只要让农民长了致富本事,就不愁发家致富。

❻ 简述推动实现产业现代化的路径主要有哪些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迫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对增长与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近些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的生机活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实践表明,现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进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经济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利益动因,国民经济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履行职责与提供资源相对称的原则,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财税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金融体制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建设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抓紧改革和完善规划体制,健全编制程序,完善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有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资本市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实成本,既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也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理顺水、电、油、气、土地等价格,深化资金、外汇等要素价格改革,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和规范水平是市场体系发育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市场认可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在行业内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公平竞争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着眼点,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已经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一步分离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对其他有关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竞争性业务要放宽准入,对垄断性业务要实行国有法人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切实落实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重点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行业准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第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近些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出口结构,重视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合理进口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资源等产品。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对外投资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参与公益事业,维护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

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

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适应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❼ 产业路发展申请书

定义

什么是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内容是商业信息、
是竞争情报,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一般都是通过
国家政府机构及专业市调组织的一些最新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
根据合作机构专
业的研究模型和特定的分析方法,
经过行业资深人士的分析和研究,
做出的对当
前行业、市场的研究分析和预测。

行业报告有何价值?

1
、如果您现在在这个行业里经营和管理企业,平时工作的忙碌使你没有时
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一份行业报告会让您对整个市场的脉
络更为清晰,从而成为您做重大市场决策的有力依据。

2
、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行业报告是您系统快
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
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
避免投资失误造
成的巨大损失。

行业报告主要内容?

标准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行业简介、行业现状、市场特征、
企业特征、发展环境、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
不同的报告侧重点有所不同,这
需要看具体的报告目录。
)

行业报告适用对象

报告广泛适用于政府的产业规划、金融保险机构、投资机构、
咨询公司
、行
业协会、公司、企业信息中心和战略规划部门和个人研究等客户。

行业报告数据来源:

一份行业报告一般的数据渠道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商务部、
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市场一线采集
.

❽ 企业写一篇关于产业强市的发展路径,做法,怎么写

这个概念好大啊,从专利本身的价值去写,企业去研发一个产品,得问为什么要研发这个东西?有没有市场?别人是不是提前进行专利布局了?如果手上有一个很好的专利,那就得问问自己这个专利如何发挥价值啊?会被竞争对手无效掉吗?如何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保护呢?如何去进行专利的授权、许可等操作,让其发挥最大价值呢?

❾ 洛城街道的产业发展

每年一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该街道召开。近年来,该 街道以绿色食品基地为依托,以农发集团为龙头,成立了蔬菜安全生产协会和病 虫害防治中心,完善了蔬菜检测体系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指导网络,全街道无公害 蔬菜面积发展到3.8万亩, 形成了普通菜、精菜、特菜、特果、食用菌、保健菜 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种植格局,年产蔬菜3亿多公斤。所有蔬菜实行统一指 导、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包装上市,“洛城”牌特菜的知名度和含金量进 一步提高, 产品销往全国2 0多个省、市和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街 道绿色食品基地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无农药残毒放心菜 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场地挂钩’蔬菜生 产基地” 。到2005年底,该街道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1000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 面积达到23000亩,有13种瓜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寿光市东城工业园坐落该街道,面积30.13平方公里,园区内柏油道路 15条, 全长35公里,配套排水管网实现了南北贯通,配套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4 万立方米, 配套110KV变电站两座,其它“八通一平”设施逐步完善。现已安置 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06家,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竹木加工、饲料加工、制药、 食品加工为主的行业格局。 2005年,该街道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亿元,完 成工业投入13.6亿元。

❿ 脱困发展为何仍在路上

报告认为,2018年,煤炭下游产业有望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将为煤炭产业创造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将为煤炭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质供给、改善供需关系等提供强大动力。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影响煤炭产业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钢铁、煤炭、火电、建材等传统基础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各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尤以煤电矛盾为甚。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不能对煤炭经济形势好转过于乐观,煤炭产业脱困发展仍在路上,任重道远。“煤炭产业经过‘隆冬’的锤炼,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发展的动力和韧性都在增强。我们坚信煤炭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应对挑战、温和调整、转型升级、向好发展。”岳福斌说。

阅读全文

与发展产业的路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