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日本第一产业发展条件

日本第一产业发展条件

发布时间:2020-12-26 19:57:19

Ⅰ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有限,成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但日本重视教育,人口素质高,大力发展科技,具有超强的科技实力,拥有众多的民族品牌。而且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同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外加二战后美国的扶持。还有日本的AV产业很发达

Ⅱ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条件

折叠萌芽期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 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 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

Modal A汽车
Modal A汽车

折叠基础期
二战后的20年(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刮起了"三轮车"旋风,1953年,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摩托车第五大生产国。

日本刮起了
日本刮起了

折叠发展期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奇迹般达到300万辆,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1991年勒芒24小时拉力赛的冠军座驾,也是日系车截止到今年为止在该赛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军殊荣,这台车搭载马自达的R26B转子引擎。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千人平均保有量达到170 辆。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60倍。在这段时间,普通劳动者成为汽车的主流买主,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1]
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

Ⅲ 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经济发展措施

1.有利: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
2.不利:地狭人稠,矿产资源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专强烈。
3.措施:利用其地理属优势,把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品大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

Ⅳ 日本发展的条件及经济类型

1970 年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美元大量流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大大动摇。1971 年8 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对进口加征10%的关税,即发生了所谓“尼克松冲击”。1971 年底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开会,对各国通货进行了调整,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换360 日元调整到1 美元兑换308 日元,但行情仍不稳定,又于1973 年2 月转为浮动汇率制,即各国通货的比价不再固定,而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1973 年10 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将油价从每桶约2—3美元提高到4 美元、8 美元、12 美元,从而引发了所谓“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通货膨胀、经常收支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很大、号称“油上楼阁”的日本经济的冲击更大。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
日本政府于1975 年春解除了金融紧缩,又于1977 年底采用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扩大,填补了国内需求的减少,结果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摆动也不大。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的民间企业功不可没。它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以节省各种费用,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通过推进生产与经营合理化,企业的素质与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发生尼克松冲击与石油危机以后,人们曾经预计日本经济承受不了这样的双重打击:担心进入浮动汇率制以后,日元升值会导致民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担心石油价格上涨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导致经常收支恶化,总之,担心日本会进入“零增长”的经济萧条时代。
但是,到了70 年代后半期,人们逐渐发现,尽管油价上涨,在西方国家中受打击最大的日本经济却恢复得最快;尽管汇率浮动,民间企业却能在困境中顽强地恢复其活力。整个日本经济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企业素质的增强而加强了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因此,尽管在1978—1979 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8 年中期的每桶13 美元暴涨到1980—1981 年的每桶 40 美元),1981—1983 年又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所受影响甚小。总之,日本经济走上了稳定增长的道路,其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之中实属上乘

Ⅳ 日本是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大国,你认为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有哪些

日本的工业发展得益于几次形式需要,也加上日本超强的制造能力,创造了一个专经济奇迹。依属你的问题来说: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就是成熟的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加上高度自动化和精益制造的理念,但是日本工业的衰败不可避免。
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就是:其一,没有足够的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二,国内用工成本太高;其三周转的运输成本太高,所以的东西必须进口,制造了又是出口,途中运输成本高企。等等。
之前日本发展的外部有利环境已经不在,日本工业的再度崛起已经没有成熟的条件,衰败不可避免。

Ⅵ 日本农业发展的第一不利条件是

不利方面;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连接处,多火山和地震发生;国土狭小,用地紧张,平原面积狭小;人口分布不匀,对外进口依赖大

Ⅶ 日本经济的主要产业

1、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一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

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向外国购买,

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2、渔业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能源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但是也有论战说日本渔业太大规模而耗尽渔获量.远洋捕鲸业也被动物保育人士抗议。日本渔业显见的未来有缩减的风险存在。

3、矿业

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

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

4、工业

日本矿业资源缺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故日本的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5、服务业

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仲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

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6、制造业

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和东海地方,东京和福冈之间还有一个狭长型的工业地带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史。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

但是也有一些产业日本并不重视或是没有发展条件例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因为这些需要大量矿产基础也具有军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许会采用和别国合作方式完成载人登月行动,因为这些行业的配套行业例如电脑补助生产(CAD/CAM),软件数据库,日本都已经具备。

总体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但是这些消费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7、动漫产业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占有不小的份额。2011年动画产值达2000亿日元 ACG相关产业达1万亿日元。

2012年日本国内GDP为5.96万亿美元 折合596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0.2%, GDP占有量略低于中国。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东京国际动漫节,并对秋叶原动漫销售聚集区、吉普力动漫园区、迪斯尼儿童乐园和迪斯尼海上公园等东京、大阪两地的动漫园区开展了考察活动,切身感受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体会颇多。

8、其他产业

资讯产业、媒体(娱乐)产业、超细微技术产业・纳米产业、医药产业、遗传基因·生物产业。

Ⅷ 去日本发展要具备什么条件

你是去做什么?学习还是做生意?
学习的话你去之前日语怎么样?如果你去之前日版语不好的话,先去念语言学权校,念完之后日语过一级之后报考大学,如果你国内大学毕业的话,报考大学院。
如果是去日本工作的话,好像IT业的容易被派遣过去。
如果想自己创业的话,首先日语要好。其次在日本创立一个公司最起码的注册资金为500万日元,合人民币约40万多一点儿。而且将来的公司必须最少要雇用2个日本人为正社员,正社员的工资每月为23-30万日元左右,每年的夏季6月1号和冬季12月1号还要发2次奖金,每次奖金额约为平时每月工资的话2.5倍,大概是到手60万左右。
我知道的大概就这些。
不知道能否作为参考。

Ⅸ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海运便利。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回带)。主要有京答滨(东京---横滨),名古屋(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大阪--神户),濑户内(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区。这种工业分布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无论是原材料的进口还是工业产品的出口都极为便利,减少运输成本,且日本优良港湾众多也危害云提供了便利。
2、工业基础雄厚。日本工业虽然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但是战后日本先后从美国等工业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确立了本国的技术体系,工业迅速发展。无论是轻工业和重工业,还是电子星系产业都形成完善的体系。
3、科技发达。日本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汽车,机床,机器人,计算机,金属冶炼等高科技行业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

4、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地形狭小,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使使日本成为制造业大国。

Ⅹ 日本老工业区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海岸线长,复多优良海湾制,全国海岸线长约3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90米海岸线。日本人面对国家资源的贫乏,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良海湾和漫长的海岸线,兴建了一系列海港和海岸工业带;又针对其陆地面积小的特点,围绕港口大量填海造陆,在沿海地带填就了连绵数百公里长的海岸工业用地。
日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国家,更使日本能自如地扬长避短,克服工业原料的缺乏,又满足大量制成品出口的需要。不可否认,高度发达的港口海运业,是日本发展成一个"经济巨人"的必要条件。

好久不见~~

阅读全文

与日本第一产业发展条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