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信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0-12-26 09:06:48

A. 洋务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洋务运动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训,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启示。今天我们讲技术引进,不单单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引进,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他们担心有一天中国会超过他们。所以我们不可以一切都仰赖外国,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易过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说要向西方学习,但这并不等于说什么都要学习人家的。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这才是正确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对现状不断进行反思和剖析,并及时、果断地做出改革,必要时还应进行革命,这样才能救中国。

(1)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信扩展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人轻商思想极为严重,建国后,受苏俄的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商人不义。

但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商业文明的力量,这实际上是将中华文明的勤劳、踏实与英美文明的商业崇拜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中华文明。

这实际上中国的一大进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竞争,商业竞争就是最能促进人类进步、且代价最小的竞争。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一改以往的观念,变得热爱商业,是中国之福。

事实上,今日中国企业称霸全球,得益于改革开放后观念的巨大改变。相比之下,洋务运动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非常有限。

B. 如何在游戏产业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可以在游戏产业中加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元素,这样才能够慢慢地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C. 下,如何才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随着来经济和武力的强盛,文化复兴也源是必然,有文化做后盾的强盛,才是真正的强盛。那么,我们应该复兴哪些文化?鄙人认为下面几项是比较紧要的。

第一,教育产业:包括线上线下的国学培训、书法练习、古筝古琴等等。

第二,文化娱乐产业:小说综艺、电影电视、漫画动画、包装设计等等。

第三,中医产业:保健养生、推拿按摩、国药开发、针灸艾灸等等。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最终靠的是文化自信,各行各业都需要培养文化自信,如此国产品牌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不再迷信外国品牌,转而成为国货的粉丝。

D. 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3678.7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85505.8亿元,年均增速为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5年的49992元①。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了33.2%,居于世界首位。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分享经济、移动支付等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发展成就的亮丽名片,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方面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在硬实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运转、社会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然指日可待。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与硬实力增长保持同步,国人的文化迷茫,价值观混乱扭曲,道德失范,文化媚外主义与文化自卑心理普遍存在,迷茫与混乱在物质条件丰裕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另外,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处理他者与我者的关系成为调整民族心态的重要内容。更进一步说,文化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复兴,而价值观自信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推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对各种文明创造和文化滋养择善而纳、从容吞吐的气度与尺度所在”。[1]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割裂了数千年传统文化为国人提供的文化归依和价值观归属,价值真空下,西方价值观伴随着枪炮、器物、资本、技术涌入中国,在从物质层面改造中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对西方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社会治理以及发展水平盲目崇拜,对于中国的发展成就嗤之以鼻,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戴着有色眼镜批判。此外,更加重要的是物质丰富之后国民心态在文化上的迷失,当下社会一系列道德失范问题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娱乐至上等已经限制了中华民族真正强起来。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物质的发展与超越已经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国民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与定位,因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E. 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都属于第四产业吗

鉴于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全行业属性,亟待补足对“文化产业应当作为主导产业”这一概念的“短板”,将文化产业从现代服务业中剥离为“第四产业”,凸显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的主导价值。
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备受关注神肆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董事长安庭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最深厚的基石。而文化产业,是践行“文化自信”理念,实施“文化自信”战略,取得“文化自信”硕果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是“文化自信”覆盖社会经济、各行各业的原创点与出发点。

安庭说,在经济价值认知上,文化产业产生的“1元钱”,经过复制、裂变、衍生、覆盖到其它产业链条时,往往能够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在互联网技术空前普及的当代社会,文化产业搏瞎友“1元钱”的权重,远大于其它行业,甚至是其它行业及链条每一个新的“1元钱”的开始。

根据目前国内通行的产业分类,文化产业被纳入现代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范畴。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基槐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同为一个大的产业类别。

对此,安庭认为,这一现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变革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当将文化产业单独列出,与目前的第一、二、三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为第四产业,确立文化产业辐射所有产业的主导地位,确保我国文化自信国策的实施与影响。

安庭表示,鉴于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全行业属性,亟待补足对“文化产业应当作为主导产业”这一概念的“短板”,将文化产业从现代服务业中剥离为“第四产业”,能够体现其影响第一、二、三产业的全行业属性,能够凸显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的主导价值。

在具体建议上,安庭认为,首先,对文化产业从现代服务业中剥离,成为独立的“第四产业”这一命题进行系列专题研究。

其次,建议设置“文化产业GDP配重大数据”的研究机构。机构应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事业单位指导,采取PPP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政府计划统计部门的权威发布与互联网端的大数据相结合,能够把握及应用、引领大数据为文化配重指标进行更新与服务。

F. 现在做什么行业前景比较好呢

进入新时代,最火的行业肯定是网红直播和视力康复机构:
网络的兴起,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达6亿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其中我国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巨大的护眼需求,必将引领下一个新经济风潮,加盟德致堂,事业更辉煌。

G.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A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C文化产业和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回活力。答选B。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鼓励全民族积极进行文化创造,对于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信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

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

报告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八大报告”全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所进行的演讲。

“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指引了未来五年或更长的中央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H.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做到哪“五个方面”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I. 为什么明星的收入那么高,合理吗

经济学角度来认识和分析,明星属于特殊商品,其价格应该符合价值规律并受供求定理影响。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达3亿8千8百万人民币;而中国内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玛依市,因为拥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达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线明星年收入已达408万人民币;而中国内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兰州市只有3681元,至于较为落后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为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我产生诸多疑问:明星为何主要集中在体育和娱乐行业,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业为何不存在超级明星?明星的收入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劳动力价格是否偏离了明星创造的价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

综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关系决定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明星这种要素其供给极为稀少,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另一方面,社会对明星这种要素的需求是无限扩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供需两方面共同导致明星的价格(收入)不断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从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的,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但是这种供求关系的背后让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众对于此类需求的畸形和疯狂。《人民的名义》中近40位的资深戏骨总片酬只有4800万元,占成本不到40%,远低于一些“小鲜肉”的价格。而圈内当红演员的片酬动辄一部戏就要4000万起价,有的甚至达到亿元。在今日头条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单》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总收入达到70亿9530万元——虽然这份榜单是针对两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仅有林丹、朗朗两人不属于影视歌行业。所以,这份名人收入榜几乎就是一份影视歌明星收入榜。10个人,一年,赚了17亿。榜单前10位名人的收入总和近17亿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过了35亿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亿元。入选的门槛是2500万元,其中收入过亿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们的收入总和(21亿4810万元)占榜单总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亿4400万元拔得头筹,鹿晗收入1亿8160万元位居第二,周杰伦以1亿8150万元收入排名第三。

J. 文化自信英文怎么说 行业英语英语外语爱好者网站

文化自信_有道抄词典
文化自袭信

cultural self-confidence更多释义>>

[网络短语]

文化自信 cultural confidence
文化自信力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文化的自信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详细用法>>

阅读全文

与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