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莽山的瑶族先民从哪里来
《塘坊村调查》2014年9月出版
莽山瑶族乡,瑶汉杂居,农业人口6800多,瑶族人口占总人口60%多。现在年轻一辈的瑶族人,大多说不清先辈是从何处而来?莽山黑豚之牧猪人近读李书锋博士主编的《塘坊村调查》,大体知道莽山瑶族先民来到莽山的四种情况。
《塘坊村调查》插图4
一、征战平匪,从广东来到莽山。郴州《过山根图》记载唐太宗二年,流兵作乱,危害郴州,州主到韶州府(今韶关市)请来骁勇善射的瑶人弓弩手,退贼后,州主殷勤相留。宜章、资兴、桂东、临武、汝城,便有了过山瑶为当局拓土的历史。所以会有莽山瑶族老人说“我们老辈是广东的瑶兵瑶将来郴州平匪留下的,落地生根”。
二、躲避瘟疫和土匪,从广东来到莽山。酸枣坪邓礼贵老人说,祖宗从乐昌“海缘”来的,到“大岭背”住了七八代,因土匪多,上到了莽山,在山洞里住了两代,返阳山过了一代,最后定居莽山塘坊村老屋场。道洞村冬瓜坪赵王生老人,他的祖父一家住在阳山“掂锸埂”寨,有一年发瘟疫,村里10多户人家都死了,爷爷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莽山。
三、江华瑶族首领赵金龙举义,余部藏身莽山安居。清道光十一年,江华瑶人赵金龙领导瑶民起义,南岭一带瑶民赴江华支援,赵金龙战死,起义失败。义军幸存者逃散,部分来到莽山。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调查的《宜章县瑶族情况》记载:赵邓李等并非土著,而系外地迁来,据说与赵金龙起义事有关,大概是在常宁事败后散兵逃来莽山,租汉人山地开垦,遂定居莽山。
四、瑶族先民游耕游猎,定居莽山。“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先民,在岭南岭北,刀耕火种,吃一山走一山,“地力尽,火其巢,又它徙”。嘉庆二十三年《郴州总志?苗族志》记载了过山瑶的迁徙情景:莽山洞在县南120里,居无定所,携子女器械入山,以口尝土,辄知肥瘠则搭寮而居,地力尽,则它徙。莽山大部分瑶人说自己来自广东,而广东瑶人又说自己来自湖南,其实都对。
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地方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农耕文化传统道德,就是在这种变迁历史过程总沉淀累积的文明成果。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一项基础工作不能省略,这个地方的人从哪里来的,搞清楚了,这个地方就有了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