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方县凤山乡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编查询
551613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乡
551613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乡店子村
551613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乡杉坪村
551613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
Ⅱ 作为大学生如何在脱贫攻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寻找自己的就业和创业机
作为大学生在脱贫攻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上级。
Ⅲ 扶贫的六个规范是什么
六核对一规范即核对基本信息,核对识别程序,核对识别结论,核对政策依据,核对脱贫措施,核对扶贫责任和精准扶贫档案统一规范。
Ⅳ 中央提出了扶贫工作六个精准是什么
在扶持对象识别上下功夫,确保“扶持对象精准”
认真学习借鉴威宁“四看”识贫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进村入户认真调查和甄别贫困户,抓好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创新“三公示一公告”( 乡、村、组三级公示评议和县公告)的工作程序,确保扶持对象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75个54664户贫困户,贫困户人口18.16万人;县委、县政府于6月4日印发了《大方县县乡村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并于6月4-5日带头到凤山乡白鸡村开展遍访活动。完成精准扶贫工作手册的印制;完成2015年减少4万贫困人口任务的责任分解落实。
在扶贫项目决策上下功夫,确保“项目安排精准”
根据资源优势,把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相结合,“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根据市场,把贫困户吸入产业,实施短期、中期、长期项目配套措施,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使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一脉相承。因地制宜制定了《贵州省大方县扶贫开发十二五综合规划<2011-2015年>》、《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大方县扶贫特色优势产业试点项目规划》、《大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大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产业扶贫规划》和《大方县2015-2018年扶贫攻坚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等产业扶持发展规划。
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下功夫,确保“资金使用精准”
一是贯彻执行《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二是扶贫项目管理实施严格执行项目公开制、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做到项目审批有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预算,项目实施有技术指导、规定标准和工程进度报表,项目竣工有质量验收登记和后续管理措施。三是把扶贫资金安排与减贫成效挂钩,加大按扶贫成效分配资金的比重。四是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发挥好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作用,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今年上半年,完成对2014年下达的8703.98万元资金项目的督促指导;完成对2014年第二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312个项目,4155.99万元)的实施方案评审工作;完成2015年下达全县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4567.32万元的安排工作。
在落实好“六个到村到户”上下功夫,确保“措施到户精准”
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促和谐。创新“54321”结对帮扶措施,要求帮扶干部对照精准扶贫工作手册,把户主和帮扶责任人联系电话、贫困现状、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每次帮扶内容等认真填写完善,做到户有册、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完成帮扶单位选派共896个、7511人,已与贫困对象35689户、122562人结成对子,实现全县290个行政村的扶贫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
以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保增收。围绕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核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让土地种出“摇钱树”,产出“金元宝”。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技人员+村集体+农户(土地流转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主导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社信息、市场等优势,用活、释放农技人员技术红利,激活村集体资产,整合土地流转户、贫困户、县金融部门、保险公司等相关资源,以大山乡为试点,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种植生态天然有机反季节蔬菜,实现各投资、参与方利益双赢和贫困户增收。
以教育培训到村到户拔穷根。牢固树立“扶智就是挖穷根”理念,大力实施“9+3”计划、“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37224人,“雨露计划”培训2560人,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口转移就业3146人。
以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改穷貌。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373户,计划投资4997万元,目前累计开工314户,开工率13%,竣工79户,竣工率3.3%。
以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挪穷窝。对2012至2013年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清理、核实、整改;完成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指标工作;2015年实施的凤山乡和星宿乡方案已上报发改部门审批;完成2016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申报相关材料,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
以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富农村。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等“6+2”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上半年,小康路:完成村级以上通村水泥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31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5.5%;村以下通组(寨)道路和人行步道建设完成投资2425.75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9%。小康房:建设开工290户,竣工65户,累计完成投资1294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4.6%。小康水:累计完成投资6908.19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7.7%。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0.0893万人,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完成2.4234万亩,新增机井2口。小康讯:累计完成投资586.32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1.9%。完成8个新增自然村通电话,7个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2015年计划投资2507万元,目前,全部项目正处于招投标阶段。小康寨:累计完成投资2598.50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8.9%,完成7809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18个便民设施、18个文体活动设施、53个污水处理设施和360套照明设施。小康校:累计完成投资14387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0%。小康医:2015年计划投资2119.8万元,完成268万元人才建设投资、11个医用辅助用房建设、14个特殊科室建设、2个医院基础设施建设、15个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20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正按规划进度稳步推进。
在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上下功夫,确保“因村派人精准”
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或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派。第一书记任职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2015年,从县直以上单位遴选175人到行政村挂职“第一书记”,共组建31个工作分队和247个驻村工作组1355人帮扶全县31个乡镇。选配、培育好村支两委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在注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的同时,对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给予项目、技术、信息、资金等扶持,精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贫困户致富。推行驻村干部“一月一述评”,探索“驻村干部互评”机制,每月评选20名县级优秀驻村干部,激发驻村干部工作活力。
在落实“扶贫对象退出机制”上下功夫,实现精准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精准”
通过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工作机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贫困乡村实行“摘帽不摘政策”,鼓励早脱贫,形成“早脱帽子早有好处,不脱帽子还有约束”的导向。目前,我县已实现重点县和8个乡镇“减贫摘帽”。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坚决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
Ⅳ 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发言稿
在这个社会中,有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我们也时刻不忘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自小受到优良教育的我们将来会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最美嘉兴人。
感人事迹
平时大家出门在外,有许多事需要别人帮助,点滴关怀,如阳光直入心间。有一次我走在兴趣班放学的路上,看见很多老人在排队,走近一瞧原来一家名叫“阿松理发店”在做公益活动,我发现凡是年岁已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来理发,他们一律免费,每一位老人的脸上都挂着欣慰感激的微笑 。理发店的店员全员出动,有的为老人洗头,有的为老人围脖子,有的则根据老人的想法帮他们修整着发型,还有的在拿着吹风机为老人吹干头发,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干完活的员工一有空腾出手来为他们捏肩捶背,还和排队等侯的老人一起说说笑笑,谈天论地,仿佛是老人的儿孙一般。 没有一个人嫌弃老人。我还看见一位老人站得累了,他们马上搬来椅子端来茶水,看来老人们对这家理发店的手艺十分满意,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笑不拢嘴。店里温馨的气氛引来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每一位老人都带着笑容归去。有几位老人还议论着,对面小区有一位腿脚不便的李奶奶,理发店的店长了解她的状况后,定期上门为她服务,风雨无阻,听完后,我颇为感动。一股朴实的暖流让我对这群忙碌的哥哥姐姐产生了敬意。
点滴奉献
其实他们并不是纯商业的赚钱,而是在用自己的善心帮助那些老人,抽出几天时间 回报给社会,教我们如何学会关爱老人,多点爱心洒向人间。小小的举动,小小的免费服务,老人们会心生温暖,享受着儿孙般的亲昵。现如今现实生活中应该多立爱心的标杆,所谓的商家都应该深思。在获得利的基础上,是不是都应该毫无怨言为社会,为我们的明天奉献点滴的爱。
美德感悟
如今的社会有不少大爱让人潸然泪下,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善事,雷锋叔叔淳朴的微笑不散,他的英雄事迹我们永不忘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从每个人嘴里喊出,在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别人就不会忘记你当日之恩。
最美,这个词有着一定的分量,善良就是一个平凡的举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将簇拥再温馨的花蕊中。大爱与共,善意长存。
Ⅵ 脱贫攻坚中,各地应该如何发展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我国对于脱贫攻坚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各单位各群众的不断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美食特色,以及每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以及每个地区特有的地质特征。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通过一些社交平台。专门组织一些人员发布当地的美食以及民族文化。或者是当地的地质特征。
现如今大棚产业发展的比较好,有的地区土质特别的优良。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特别的香甜。因此当地政府应该配合土管局的人,一起调查当地土地资源,看看当地的土质如何,适合种什么样的水果,或者是蔬菜。有的地区做得比较好,在政府的鼓励下,农民种起了草莓,樱桃,猕猴桃等多种水果。这些水果都是人们爱吃的。所以当这些水果成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这些都是能给当地带来很好的发展。
Ⅶ 请问大方县凤山乡乡镇人口是多少
大方县凤山乡乡镇人口是1.46万。
凤山村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东19公里处,是凤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326国道纵贯全境,每个村民组都有一条以上村级公路通过,交通便利,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全村总面积3011亩,耕地面积1808亩。
大方县凤山乡在大方县中部。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彝、蒙古等民族占36.3%。辖10村委会。1953年置凤元彝族乡和白鸡、渣坪乡。1958年改建公社,随即并入六龙公社。1963年析设凤山彝族乡和白鹤、杉树坪公社。1984年置凤山、白鹤2彝族乡和渣坪乡。
1991年合并置凤山彝族蒙古族乡。有煤矿,产生漆,地区马干山牧场在乡境,有小学15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凤山场,在大方东北15公里,公鸡山东麓。人口620,有彝、汉等民族,海拔1740米,村以山得名,326国道经此。
(7)大方县凤山乡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扩展阅读: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51729人。大方县辖10个镇、26个乡。
其中各乡镇人口数目如下:大方镇78268人、双山镇34912人、猫场镇29332人、马场镇36256人、羊场镇23342人、黄泥塘镇31402人、六龙镇23525人、达溪镇24141人、瓢井镇29315人、长石镇32841人、东关乡21262人、竹园乡19458人、响水乡28102人、文阁乡24378人。
绿塘乡12268人、鼎新乡33717人、牛场乡29348人、高店乡21666人、小屯乡21108人、理化乡38100人、鸡场乡28458人、凤山乡14826人、安乐乡12114人、核桃乡26927人、八堡乡26691人、兴隆乡21629人、果瓦乡12736人、大山乡12886人、雨冲乡9865人、黄泥乡13042人。
大水乡11413人、沙厂乡11918人、普底乡16181人、百纳乡15705人、三元乡15087人、星宿乡9510人。
Ⅷ 跪求!!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很穷吗我要到那里支教……有图片吗
凤山在大方县不算是很穷的乡镇,距离县城距离不远。以下是区情介绍:
凤山乡地处大方县东部,距县城2 0公里,总面积84.1 2平方公里,是黔西北连接黔北326国道线上的一个重要乡镇,西接大方、毕节,与贵毕高速公路相连,东连金沙、遵义,直出重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乡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组,人口1 67 01人,汉、彝、蒙古等民族人民聚居杂居,和谐相处,是彝族文化发源较早的地方,乡境内彝文墓碑随处可见,也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乡。乡内民风纯朴,雄奇秀丽的黔西北名山一一公鸡山和享有“小蒙古’’草原风情的马干山万亩草场,构成了黔西北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彝家酒味美淳厚,杜鹃花绵延百里……
在凤山这块“水西秘境、蒙古之乡、杜鹃王国”地上,有着太多的神奇、典雅和动情。无论是“一把伞”的小家碧玉、公鸡山的庄重雄奇,还是马干山草原的辽阔大度、“轿子垮’’杜鹃的艳丽撩人;无论是彝族水西文化的渊远,还是蒙古族强劲骠悍的遗风,都会令人心旷神怡,驻足回首。
乡域平均海拔1740米,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主要气候条件适宜于农作物夏秋两熟,有利于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水稻、洋芋、春秋荞、大豆为主,乡党委政府依托科技兴农业,2 006年末粮食产量达7 8 38吨;乡现有林地面积5 7 5 4 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 5.6%,林地内遍植杉树、杜仲、漆树、核桃、板粟、桃、李子等经济林木,辅以种植天麻、首乌、党参、续断、龙胆草等,群众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森林覆盖率为4 4.6%;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联兴村肉牛养殖基地、店子村野猪养殖基地、银川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
乡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较广,量多质好,现已发现的有:煤、硫铁矿、石灰岩、黄铁矿、玻缕石、瓷土、高岭土等。全乡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有合法煤矿1 O个,其中:国营矿1个,在建煤矿5个(设计年生产能力全为9万吨)、资源整合扩能2个(设计年生产能力1 5万吨)、生产煤矿2个(年生产能力3万吨),因量多质优,以低硫、中灰、高发热为特色的“渣坪煤”远销省内外,煤炭产业已成为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凤山是全县的重点产煤乡镇之一,如1 O个煤矿全部投产,年生产原煤可达8 O多万吨,仅煤炭税收收入就可达6 0 0 0多万元;硫磺质量上等,境内银川村高家寨若建成“硫磺开发’’小区,年冶炼硫磺可达1 5 0 00吨;硫铁矿石遍布全乡,丰富的玻缕石资源还埋藏地下,瓷土可供大面积开发,此外,尚有硅、砂岩等矿藏有待探明。
矿业经济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2 006年末,全乡生产总值达5 7 46万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长1 5%;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 024 0万元,同比增长1 3%,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 0 35 O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 22 O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 9 5 5万元;完成财政税收1 2 08万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长9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