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南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1、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们学校文学院的师资力量不错。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在文学院是很好的,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反正是给师大争光的啦!文学院在我们学校是历史最久的学院之一。而汉语专业又是我们学校历史最久的,王牌专业之一。而且文学院的师资力量很好,老师教授有修养,还有教授上百家讲坛讲过课。你要是很喜欢汉语的话,你还可以考虑在开学的时候参加中文基地班的选拔考试,这个班的人都相当厉害你只要文学功底深厚,善于表达,估计能够进去。个人觉得,文学院很强。文学院的环境还好,在本部,基本处于我认为的我们学校最幽静的地方之——樟园。
最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想推荐一下本专业。从今年开始,我们好像招了免费师范生,我们专业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就业还是铺垫了不少技能。师资力量也还比较可以,工作就业方向也比较明确,在湖南省竞争应该算可以的。
⑵ 广东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有什么不同 都是国家承认学历吗
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国家承认学历。
但一个是是全国六个开放大学之一的省教育大学,一个是教育厅的,而广东开放大学作为全国仅有的六所开放大学之一,这种教育资源可谓稀缺独有。
(2)文化产业管理培养计划实施扩展阅读: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目前,注册在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服务于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广东开放大学的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11月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12年12月,教育部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是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
学校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办学体系,包括89所市县分校,23所与行业企业及学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和分校,办学网络遍布广东城乡,是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在全国44所省级电大系统中,广东开放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师资队伍全国第二,资产设备全国第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约26.7万人,其中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开放教育和成人教育21.2万人、自开办开放教育本专科生3.4万人、高职高专生1.2万人、中职教育0.9万人。
广东开放大学始终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对象、培养模式、学习资源、师资队伍和方法手段的开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满足广大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本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105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硕士学位41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和广东省优秀教师24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8人。
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现有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和直属学院5个学院,开设标准化工程、文化产业管理、法学(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等16个专科专业。
广东开放大学同时是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目前开设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26个。4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约114.4万人,为普及广东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开放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合作共建、质量卓越”的开放办学理念,走“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立中高职融通、专本衔接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成为“开放、卓越”的高等远程教育机构、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建设远程开放教育新型大学,打造终身教育领域的“南方教育高地”,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开放大学。
⑶ 上海交通大学有什么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无论是从学校的名气还是实力有或者是地理环境的原因,都能吸引众多优秀的考研人。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上交大每个专业其实都很值得我们去读研,之前学姐也从学科实力分析过上交大的专业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的专业在国际上都有排名。那么在考研中,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值得就读的专业?是什么呢?学姐给大家分析一下!
01生物学
上交大的生物学学科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和清华北大并列。在国际上地位也不弱。并且生物学专业招生人数多,除方向不同外有两个学院都招生物学专业。生命科技学院招生25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招生7人。在上交大生物学招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了。不过生命科技学院的分数要高是379,报录比15:1,比生物医学院要难上岸很多。
02工商管理学
上交大的工商管理学专业同样在世界排名前50名,在全国学科排名中获得A+。上级大工商管理学一直是上交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可以跨考。不过学硕招生比较少,2020年计划招7人,分数线是365,2019年的报录比是95:14,今年的学硕有缩招现象,比起学硕,大家更热衷于报考上交大安泰学院的MBA,毕竟MBA只考两门,适合毕业三年以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去考,上交的MBA在2020年中全日制招生85人,非全日制含EMBA招生755人,分数线是175,报录比是2142:840。
其实上海交大有安泰和高金2个MBA项目,热门报考率高学院一般是安泰MBA,上交大的在职MBA录取人数非常多,对经济学方面有决定有能力的话选择上交大肯定不会错。
0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上交大这个专业要超级推荐,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科排名是B。因为上交招马克思主义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多,2020年招生45人,(今年又多扩招了16)。这个专业也比较好容易跨考。今年分数是350分,也不是特别高。根据报录比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49:26,这个专业竞争对手少,比较容易上岸。
04土木水利工程专硕
这个专业招生特别多,2020年分数线分数线330、350、264,这个专业是2020年新增改的。
05生态学
上交大的生态学的19年报录比是19:10,推免5人,整体来看报录比不高,生态学今年招生11人,分数线是315。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很适合报考交大的,学科实力是B+
06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世界排名前50,全国学科排名获得A级,这个专业今年招生17人,其中新增一个分析测试中心交叉学科名额,2020年分数线366,报录比是229:40。
07法学
上交大的法学专业也是历史比较久了,上交大的法学是学科排名是A-,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最新的2020法学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位列第30位,成为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法学院。法学2020年招生16人,分数线是369,19年的报录比是247:16。依照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规划,法学的定位是交大的未来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是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很值得报考的。
08新闻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在这两年还是很热门的,全国学科排名是A-,但是上交大的学硕招生比较少,2020年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招生4人。其他方向只招推免,分数线是415,非常高了。19年报录比是172:3。考上交的新闻传播学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建议大家报考专硕:新闻与传播。
上交大新传专业也是分成两个学院,一个是媒体与传播学院,也是大多数考生选择的学院。
另一个则是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这个学院的新传专硕是全英上课,第二年在南加大读,并且学费很高。
传播学院一共招生28人,分数线369,报录比448:33,南加州学院招生33人,分数线355,报录比是117:29。
除了两个学院研究生方向不同外,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在初试方面压力较小一点。
09药学
上交大药学专业除了药学院招生11人比较多外,其他医学院各专业招生数量都很少,药学的学科排名是A-。上交大这个专业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学硕招生13人,分数线385,报录比是170:12,专硕招生24人,分数线365,报录比是186:27。学硕和专硕都很值得选择。
10公共管理
上交大的公共管理学科排名是A-。学硕报名人不算多,今年招生6人分数线是409。和专硕相比,大家更喜欢考专硕。学硕的报录比整体偏高,是83:9。一般管理类专业要尽可能的选择好地区的名校报考。这类院校的管理学专业体系成熟,实力强劲,而上交大也是属于其中。
⑷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1、经济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思想方面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3、教育方面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教育不断的进行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面稳步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当下的大势所趋。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⑸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管理(闽台合作项目)
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简介
来源:招生办-厦门理工学院 作者: 最后更新:2010-6-26 9:33:46 阅读次数:3407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是根据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闽政办[2008]50号)及《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闽政办〔2008〕17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而设立的。该项目通过闽台两岸高等院校专业合作及分段对接,引进台湾著名高校的优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经验和国际化师资,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与台湾名传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台湾著名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首批选定的五个闽台合作项目专业,既是厦门理工学院优势专业,也是台湾合作大学的强项专业。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采取“分段对接”,本科学生采取“3+1”方式,专科学生采取“2+1”方式,可选派学生到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着眼于引进台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闽台高校合作的每个项目专业课程将有1/3引进台湾高校的优质课程,由台湾高校教师承担的专业课不少于1/4。此外,在台湾大学中已经成为通行做法的“跨系选课”、“多元化培养人才”等。课程取代专业,
在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2-3年在我校学习,综合素质好、成绩优良、经自愿报名、我校与台湾合作院校考核,组织学生赴台湾,与台湾高校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学生毕业后除学校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外,台湾高校将出具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
2010-2011学年赴台湾铭传大学学习1年的项目已经启动,该校共有3个学院、13个专业接收我校相对应系部专业的学生,目前公开选拔已经开始,吸引了众多同学踊跃申请。
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2010年我校开设闽台合作项目专业,
本科专业:
美术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数码动画设计)
音乐类: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工程)
普通文理类(本科):文化产业管理(媒体创意)
专科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公估与理赔方向)。
⑹ 山东烟台有哪些大学
烟台大学名单:
1.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Yantai University)简称烟大,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类大学,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学校位于烟台莱山区,创建于1984年7月。
2.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
3.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简称山商,原名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坐落于山东烟台,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财经类大学。
4.滨州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60余年来,几代滨医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获得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一所医学学科齐全,办学条件完善,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5.烟台南山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由南山集团投资兴办。学校地处海滨城市山东烟台龙口,建有南山和东海两处校区。
6.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7.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8.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9.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于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由济南大学和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综合性独立院校。
10.烟台职业学院
烟台职业学院(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11.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12.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1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汽车产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专科生培养资质,2006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烟台汽车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14.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是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支持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在烟台、济南两地办学。
15.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6.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6)文化产业管理培养计划实施扩展阅读:
1.烟台的教育事业:
2016全年,烟台市研究生招生1012人,比2015年增长8.0%;在学研究生2468人,增长7.6%;毕业生825人,增长11.5%。普通高校11所,本专科招生6.06万人,比2015年增长3.1%;在校生19.55万人,增长7.0%;毕业生4.87万人,增长2.0%。
中等职业学校33所,招生2.02万人,增长3.1%;在校生5.92万人,下降7.1%;毕业生2.32万人,下降5.3%。普通高中48所,招生3.03万人,增长1.7%;在校生9.29万人,下降4.8%。普通初中213所,招生5.62万人,增长22.2%;在校生20.28万人,增长1.0%。
小学291所,招生5.20万人,增长1.6%;在校学生26.27万人,下降1.7%。特殊教育学校9所,招生73人,在校学生1012人。幼儿园940所,招生4.29万人,在园幼儿15.2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应届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
2.文化事业
2016年末,烟台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2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广播电视电台10座,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烟台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3.科学技术
2016年,烟台市全年财政性科技投入23.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其中国家级2家。年末累计达到125家,其中国家级24家;
新增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5家,年末累计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6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年末累计省级以上达到99家,其中国家级5家;年末累计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8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增备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0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2016全年,烟台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777件和1268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42.6%和11.1%。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专利)40件。
截止年底,烟台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762件,比2015年增长22.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8件,比2015年提高1.24件。年内烟台市共引进各类人才3.3万人,其中博士170人、硕士3015人、本科1.64万人、外国专家695人次。
新增千人计划专家49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9人、泰山学者和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2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齐鲁首席技师9人、齐鲁和谐使者10人、市双百计划人才46人。
年末烟台市拥有两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9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15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0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2人、齐鲁首席技师86人、齐鲁和谐使者14人、市双百计划人才166人。
4.体育事业
2016年内,烟台成功举办全国气排球联赛、全国帆板锦标赛、全国蹼泳锦标赛、全国乒乓球巡回赛、乒乓球百团大战全国大奖赛、中国乒乓球精英赛、
全国沙滩藤球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精英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女子篮球赛等22个国家级赛事和山东省帆船帆板锦标赛、省射击(飞碟)锦标赛、省跳水锦标赛等34个省级赛事。
成功举办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与人数达100多万人次。烟台籍9名体育健儿出征第31届奥运会,参加7个项目比赛,获得1银1铜。组队参加省锦标赛、冠军赛等省级各项比赛,共获得175枚金牌、143枚银牌、140枚铜牌。全年体育彩票销售10.9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7000万元。
5.邮电通信
2016年,烟台市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1亿元,增长78.8%;电信业务总量147.9亿元,增长4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76万户,下降10.6%;移动电话用户817.92万户,下降2.5%,其中3G和4G移动电话用户401.46万户,增长8.8%。
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81.16万户,比2015年增长12.5%,其中宽带用户达181.11万户,增长12.4%。
参考文献:网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