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態比較優勢與比較優勢陷阱的邏輯區別
「比較優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貿易結構不穩定,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從而落人「比較利益陷阱」。動態比較優勢理論之「要素變化」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是對靜態比較優勢理論分析的延伸和發展,是貿易與經濟增長理論綜合考慮的成果,主要研究的是長期比較優勢變化的決定因素及其福利的影響。國外現有的關於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大類:基於要素變化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基於技術進步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和基於其他因素變化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這里的「要素變化」包括兩方面含義,即一國要素稟賦結構的變化和某類產品的要素密集度的變化。H—O—S理論(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理論)、S—S理論和羅伯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是在H—O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三個重要的研究成果。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則提出「反向貿易效應」,進一步放鬆假定,考察了要素可以跨國流動情形的效應,證明了要素的跨國流動會改變各國的要素存量和相對要素價格,進而改變其貿易結構。
此後,日本學者鬼城兩人(Oniki)和宇澤(Uzawa)、美國學者羅納德·芬德雷(Ronald Findlay)、J.巴格沃蒂(Jagdish Bhagawati)和陳志奇(Zhiqi Chen)等人都先後從不同角度對長期比較優勢變化的決定因素和結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動態國際貿易理論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許多學者還對以人力資本為主的其他要素對貿易模式動態變化的影響展開了各類研究。貝拉·巴拉薩(Bela Balassa)檢驗了發展中國家貿易模式的決定因素,認為國家之間出口結構的差異是由於各國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稟賦共同導致的,發展中國家出口結構的升級將隨著稟賦結構的改善而不斷提高。Gene M.Gressman 和 Giovanni Maggi則從人力資本配置的角度研究了國家間的比較優勢,認為一國的貿易模式是其勞動力中智力要素稟賦的反映。
從產品密集度的變化來研究比較優勢動態演化方面,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貿易流向的變化。之後日本的赤松要、小島清和山澤逸平等許多學者都不同程度地擴展了該理論。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研究之「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推動了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從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到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技術由外生變數變成內生變數,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研究也隨之不斷完善和發展。此類分析框架同時綜合了技術進步、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三方面的內容,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技術視為外生變數,從動態角度研究技術的進步對貿易模式和一國福利水平的影響;另一類則將技術視為內生變數,除了研究技術變動怎樣影響貿易和經濟增長外,還將技術發展作為科學研究投資和經濟增長的一種結果。
將技術作為外生變數的研究主要是技術差異和技術轉移模型,主要是利用既定的技術差異來說明產業間和產業內貿易,此類研究的代表人物有保羅·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馬庫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等。吉恩·M.格羅斯曼(Gene M.Grossman)和埃爾赫南·赫爾普曼(Elhanan Helpman)在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動態的國家貿易與增長模型,認為內生的技術進步來自於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行為,並研究了外部貿易環境及產業政策對長期經濟增長率的作用,強調了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楊小凱等經濟學家採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經濟思想形式化,發展出了新興古典經濟學,並與國際貿易理論結合,建立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模型。楊小凱和博蘭德(Jeff Borland)在批評新古典主流理論的基礎上,從專業化分工的角度擴展了對內生比較優勢的分析,認為通過參與分工來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可以獲得內生比較優勢,並且內生比較優勢會隨著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對此有研究的還有張定勝和Christis G.Tombazos等人。
2. 考研都有哪些專業都需要考些什麼
考研的專業分類非常多,包括:歷史學專業、生物科學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環境工程專業、公共管理專業等。
1、歷史學專業
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介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試卷考查內容比例中國古代史 約30%、中國古代史 約30%、中國近現代史 約20%、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世界近現代史 約30%、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2、生物科學專業
生物科學專業培養具備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3、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是一個學科專業,該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
基礎:復變函數論、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抽象代數(近世代數)、常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計算方法、初等數學研究(初等代數和初等幾何)、數學模型、數學實驗、拓撲學、數學歷史、物理學、計算機基礎知識、C語言/Java語言等,以及根據應用方向選擇的基本課程。
4、環境工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城市和現代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水、氣、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環境規劃、資源保護、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在環保部門、工礦企業、科研單位、火力發電廠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5、公共管理專業
公共管理專業旨在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和行政機構培養寬口徑、復合型、應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層次專門人才。公共管理專業旨在通過綜合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當前政府事務的綜合分析能力。
3. 大學一般有什麼系
大學各科系簡介:
1、經濟學類: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
2、哲學類:哲學、邏輯學、宗教學、心理學
3、教育學類:教育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
4、歷史學類:歷史學、世界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
5、法學類:
① 法學
②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革命史與共產黨史
③ 社會學類:社會學、社會工作
④ 政治學類: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教育學、外交學
⑤ 公安學類:治安學、偵察學、邊防管理學
6、文學類:
①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古典文學
② 外國語言
③ 新聞傳播學類: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
7、管理類:
① 管理科學與管理工程類:管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②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
③ 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④ 農業經濟管理類: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⑤ 圖書檔案學類:圖書館學、檔案學
理科:
一、數學類
0101 數學 0104 數理統計
0102 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體 0105 運籌學
0103 應用數學 0106 控制科學
二、物理學類
0201 物理學(專門方向:理論物理、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晶體物理、低溫物理、光學、磁學、等離子體物理、電子物理)
0202 應用物理學 0203 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
三、化學類
0301 化學(專門方向: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
0302 應用化學 0305 放射化學
0303 材料化學 0306 食品化學
0304 環境化學
五、天文學類
0501 天文學
六、地質學類
0601 地質學 0605 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
0602 構造地質學 0606 岩礦地球化學
0603 地震地質學 0607 放射性礦產地質學
0604 古生物學及地層學
七、地球物理學類
0801 地球物理學 0802 空間物理學
八、大氣科學類
0901 天氣動力學 0903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902 氣候學 0904 大氣探測學
九、海洋科學類
1001 物理海洋學 1004 海洋生物學
1002 海洋物理學 1005 海洋地質學
1003 海洋化學
十、力學類
1101 力學 1102 應用力學
十一、信息與電子科學類
1201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 1204 聲學
1202 無線電物理學 1205 光學
1203 物理電子學 1206 微電子學
十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
1301 計算機軟體 1302 計算機及應用
十三、心理學類
1401 心理學 1402 工業心理學
試辦專業:
試01 信息科學 試06 微生物工程學
試02 經濟數學 試07 生物醫學電子學
試03 科技情報 試08 自然資源管理
試04 材料科學 試09 礦物岩石材料學
試05 分子生物學 試10 環境地學
4. 經濟學專業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
看題主最後一句問到了學經濟學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現在學了經濟學兩年吧,講一講我的觀點。
經濟學在本科階段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經濟方面的理論基礎,比如西方經濟學的宏觀和微觀部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等等。有同學看到我的志願以後跟我說,經濟學不好,學的東西太寬泛了,這種學科一般在就業的時候都不吃香。
但是我在學習以後覺得這句話是錯的,雖然經濟學本科確實學得很廣泛,但是研究生就開始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研究,並且比起那些從大一就開始專攻某個方向的學科,學得多就意味著以後就業時其實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向(雖然說你不一定擅長,但最起碼學過)。也會教一些比較實用的課程,比如初級會計學、博弈論、統計學等等。
你能把這些功課都學好,找工作的時候是有加分的,在工作過程中,也會獲得知識的必要的幫助。對你提高工作能力,獲得升職和加薪都是有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幫助。
5. 高質量發展是指什麼有什麼特質
高質復量發展是2017年中國共產黨制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根本在於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本途徑。其特質有六個方面,即六個高質量。
「六個高質量」中起頭的是經濟發展高質量,而經濟發展高質量的重要前提是企業發展高質量。那麼,企業如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我們給出的結論是轉型升級。
五是資金問題,企業都缺錢,有的是不想用自己的錢,有的是真的沒錢,隨著金融審核越來越嚴,市場上的錢也會更加謹慎。
6. 諸子百家到底是哪百家,他們究竟是幹啥的
春秋戰國在社會動盪不安的時候,文化上卻迎來了中國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這個時候有百家爭鳴。那麼所謂的百家到底是干什麼的呢?他們的主張有哪些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群人在向當時各國的統治者推銷自己的治國主張。只不過就是側重點不一樣,治國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樣。具體的有一下主要的代表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漢朝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
7.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是什麼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遵循「學生為本,道德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理念,立足國內,放眼全球,按照新的辦學模式和培養方案,聘請國內外高水平的師資,實施精英化教育,構築人文社會科學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平台。
培養目標:配置高水平師資,採用全新的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性、融通型及國際化的特質,有良好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和追求卓越成就的氣質;具有深遂的洞察力、敏銳的創新意識和高效的執行力;具備戰略科學家潛質的傑出人才。
8. 面對國際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中國的態度是什麼200字
中國秉持開放、包容、均衡以及共商共享共建的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設立亞投行,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堅決維護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積極推動再全球化進程,攜手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和經濟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
中國引領的再全球化有助於重建全球化敘事的合法性,並在全球體系不確定性上升的時候為整個國際體系帶來確定性。與「贏者通吃」的邏輯不同,再全球化倡導共商、共建、共享。西方學術界多從靜態的視角來分析中國與全球化之間的關系,將其簡單化為守成國與崛起國之間的必然矛盾,認為中國與西方必然是你贏我輸的零和的關系。
事實上,在特朗普政府掀起貿易戰的硝煙,嚴重威脅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從而掀起新一波逆全球化的浪潮之時,中國鐵肩擔道義,扛起了新一輪全球化的大旗。
(8)國際貿易經濟邏輯是什麼擴展閱讀:
全球自由貿易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讓各國人民從中受惠。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的一個國際化過程,是一種資本、商品、服務、勞動以及信息超越市場和國界進行擴散的現象。
近年來,西方社會對全球化的態度發生明顯變化,反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思潮、地緣政治回歸論、世界碎片論等悲觀言論不斷出現,反映出西方民眾的不滿與精英的焦慮。
自就任以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和「新孤立主義」的路線,宣揚和堅持「美國第一」,接連做出「退約」(退出TPP)、「築牆」(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隔離牆)、「趕人」(移民禁令)等決策。
最近,美國向歐盟、中國、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經濟大國都發起了貿易戰。諷刺的是,曾經是經濟全球化領頭羊的美國現在高舉逆全球化大旗,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凸顯全球化潮流的倒退與回潮。
9. 文科和理科區別
一、學科不同
1、文科:文科指的是人文學科,在高中就是指狹義的政史地三科,版這三科統稱為文綜,當然權高考除了考文綜外還會考語數外三科。
2、理科:理科指的是自然學科,在高中就是指狹義的理化生三科,這三科統稱為理綜,當然高考除了考理綜外還會考語數外三科。
二、學習特點不同
1、文科:掌握一般人幾倍乃至數倍的文科知識,這樣在判斷問題的時候,能顯得有老成氣息,方向大致不會太錯。
2、理科:理科知識總是邏輯要素,萬物總有根本的原理可以理解,一旦理解之後,便能逐步攀登,由於是攀登所以走得比較苦難。
三、就業不同
1、文科:從大學專業來看,文科主要從事管理類專業,畢業以後多為管理型人才。
2、理科:理科主要是實干型人才,畢業以後可以進工廠、進研究所,多是默默付出的人才。
10.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是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內的具體體現,它構成了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國家經濟主權表現在國家對其全部財富和資源的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以及對經濟活動的支配權等。
在內容上,該原則包括國家對其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國家對外國投資者及其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權,以及國家有權決定對境內的外國資產實施國有化或徵收的措施等。
2.平等互利原則。
平等互利原則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國家應以平等的資格參與經濟活動,並平等分享成果。平等互利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其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平等是實質上的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平等。互利指不能只謀取本方的利益,而置其他各方的利益於不顧。平等互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最惠國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則的一個典型範例。
3.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指發展中國家應通過國家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並消除窮國與富國的差距,發達國家應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學和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以促進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
依《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該原則首先強調的是承認和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達國家的繁榮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共同發展,就應加強各國間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當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10)國際貿易經濟邏輯是什麼擴展閱讀:
就國際經濟法中所包含的各國涉外經濟法或民商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處在殖民地、附屬國地位的眾多弱小民族,或根本沒有立法權,或只有形式上的立法權。
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陸續勝利,眾多新主權國家相繼興起,逐漸形成了第三世界,開始有了獨立的國內立法權。盡管在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它們有著共同屈辱歷史,共同斗爭經歷,共同現實處境,因而有關徹底改變這種現狀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並且正在從事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共同斗爭。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要求和平共處的努力,當然會遇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阻力和障礙。因此,在當代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更新發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保護既得利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爭取平等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矛盾和斗爭。這乃是當代世界「南北矛盾」斗爭的主要內容。
在最近四五十年來「南北矛盾」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可以大體上歸納為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原則以及有約必守原則等四個方面,以下各節,分別予以闡述。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