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珠江三角洲和全國GDP增長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
(1)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全國的趨勢不版同:珠江三角洲的GDP(人均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得快,全國增長的慢,差異非常明顯;
(2)上述這種差異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變大的,其原因是:珠江三角洲發展了外向型經濟,當地提供土地,工廠由港商投資,樣品、設計和技術管理人員都來自香港,由珠江三角洲的工人加工,產品多通過港澳的貿易渠道出口.外向型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促成經濟的快速發展.
(3)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點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
(4)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
故答案為:
(1)珠江三角洲的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得快,全國增長的慢,差異非常明顯.
(2)珠江三角洲發展了外向型經濟,當地提供土地,工廠由港商投資,樣品、設計和技術管理人員都來自香港,由珠江三角洲的工人加工,產品多通過港澳的貿易渠道出口.外向型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促成經濟的快速發展.
(3)以外向型經濟為主;
(4)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
2. 下圖是珠江三角洲和全國人均gdp增長曲線圖,讀圖完成小題。 小題1:從圖中看出1985年以後,珠江三角洲的經
小題抄1:B 小題2:A
3. 圖示為1600---1913年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自殖民地時代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其中,代表
答案:A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1870年是個重要的判斷點,1870年後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第一位的,不難發現,1870年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第一位是①,所以本題答案就是選擇A.①。做此類題目要熟練掌握「關鍵的時間」。 據專家權威分析,試題「圖示為1600---1913年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自殖民地時代起)人..」主要考查你對 「日不落帝國」,「海上馬車夫」,世界市場的拓展(黑奴貿易) 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考點名稱:「日不落帝國」英國殖民帝國的崛起: 1、原因: ①物質基礎:國內資本主義工業非常發達,是在海外殖民活動中取勝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先進的政治制度是取勝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後盾:建立了歐洲一支最強大的海軍。 ④意識形態:宗教改革後,英國清教徒強烈的個人奮斗進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識的進步與解放,也是取勝的重要原因。 2、過程: ①歐洲在近代早期,對外貿易往往是同海盜劫掠分不開的。英國海盜的掠奪行為得到了政府的鼓勵。 ②17世紀,英國實力逐漸增強,為了奪取貿易優勢和更多的殖民地,進行了一系列商業戰爭。 ③到18世紀下半葉,英國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並且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 3、手段: ①政府支持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建立商業公司進行商業活動和掠奪。 ②黑奴貿易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殖民掠奪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4、影響: ①對世界: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擴大的途徑;殖民擴張,掠奪、欺詐,商品輸出) ②對殖民國:為西歐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取災難 (黑奴貿易:歐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歐洲) 英國殖民擴張的條件: 1、國內政治制度優勢: 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為英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世界的要求。同封建專制統治相比,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是進步的。 2、依仗雄厚的經濟實力: 英國通過圏地運動和海外殖民掠奪,擴大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7世紀英國是世界上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罪惡的奴隸貿易,帶來了巨額財富,使英國經濟實力雄厚。 3、強大的軍事優勢: 為了爭奪殖民霸主,l7世紀下半葉經過三次英荷戰爭,摧毀了荷蘭的殖民優勢。l8世紀,英法在歐洲發生多次戰爭,通過七年戰爭擊敗了法國,英國由此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地位。 4、地理位置的優勢: 英國是一島國,地處大西洋沿岸,位於世界貿易中心,便於經濟貿易和海外冒險;有較強的海洋意識和海上優勢。
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通過人均GDP與環境污染指標之間的演變模擬,說明經濟發展對
(1)①進入工業化後,伴隨著人均GDP的增加(1分),環境污染的程度呈現上升的趨勢;(1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到達「拐點」)後,隨著人均GDP的進一步增長,(1分)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趨緩,環境質量逐漸改善。(1分)②認為「拐點」會自然出現,在實踐中會導致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1分)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1分) (2)答案示例:①科技進步有助於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3分)②在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下消費者對綠色企業產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業生產更多的綠色產品,促進環境質量改善。(3分)
5. 中國工業污染與人均gdp 的關系符合庫茲涅茨曲線嗎
您好基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選用1995-2010年中國省域面板數據,運用半參回數廣義可加模型,研究答分析中國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曲線關系以及其形成機制和區域差異。結果顯示:(1)在全國層面上,伴隨著經濟發展,碳排放軌跡表現為單調遞增形態,而非傳統的EKC假說所描述的「倒U型」;(2)規模效應與碳排放顯著正相關,技術效應顯著地促進了碳減排,組合效應不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且由於規模效應主導了碳排放變動,因此形成了中國單調上升的二氧化碳環境庫茲涅茨曲線;(3)不同區域的碳排放軌跡存在差異,與其他地區相比,煤炭資源豐裕地區的CKC曲線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單調上升形態。本文政策含義是中國低碳經濟政策應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區域發展的差異性以及碳排放驅動因素的層次性,制定統籌不同區域差異化的碳減排策略。
6. 人均碳排放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近似什麼的曲線關系
我真想問一下,為什麼要問這種問題,能留到20年後再問嗎?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理會西方的觀點,我們的發展不在一個年次。我們總是吃虧
7. 下圖是1660——1913年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自殖民地時代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其中,代
8. 人均碳排放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近似什麼的曲線
倒「U」形
與美國人均gdp數據曲線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