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中等發達國家,這意味著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對外發布。
全會提出實現的目標也就意味著: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㈡ 材料一 當前,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3600美元,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喜的是,中國保持了持續30餘年GDP年
①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改革使上層建築進一步的適應了經濟內發展的要求;容開放引入了更廣泛的競爭,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開拓了國際市場,利用了國際資源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既充分發揮了不同所有制經濟的作用,又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生產技術更新刺激、對企業的優勝劣汰作用,有利於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④國家不斷完善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有效防止了了經濟的大起大落,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每點2分) ㈢ GDP與GNP的區別 這里列舉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5點區別: 1、定義不同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時期內本國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佔有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2、核算方法不同 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的統計實踐中,生產法計算GDP分為四項,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生產稅和進口稅扣除生產、進口補貼(來自國外的凈額)+雇員報酬(來自國外的凈額)+財產收入(來自國外的凈額) 3、側重點不同 國內生產總值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是「生產」的概念。 國民生產總值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 4、引致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同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策上更為關注GDP,那就會更注重本國產業的成熟和發展,而不在乎支撐這些產業發展的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 如果在經濟政策上更關注GNP,則不僅本國產業要發展,而且應當是本國企業支撐了本國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增加稅收,而且要有實實在在的盈利。 5、被用於不同的國際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僅關注GDP,以分析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則既關注GDP也關注GNI(GNP),一定程度上講更為關注GNI(GNP),以分析世界各國的貧富差異。 ㈣ 中等收入國家是指人均gdp多少
中等收入國際標准:人均國民收入1,046-12,735美元,沒有按照GDP標准進行統計的口徑。 ㈤ 現在我國人均GDP約8000美元,進入需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階段。請講出其
新興市場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很快會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由於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沖擊,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階段。 ㈥ 人均GDP要多高才算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人均GDP1000美元為「貧困陷阱」 ㈦ 中國人均gdp能不能在2020年破12000或10000美元,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嗎 不行 你自己從沿海地帶各個城市去看有點可能,但中國是個多樣化的地區,吃不飽飯的一大把,還哪來的gdp ㈧ 中國真實人均收入
根據聯合國計劃開發署《2012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統計,2012年上海、北京和天津人類發展指標已經高於0.8,已屬於高人類發展水平地區,在世界的排位分別為第32位、第33位和第48位,廣東、遼寧、浙江和江蘇已高於0.75,都在世界前70位;而中西部地區還在世界第100位之後。 按照世界銀行計算的實際購買力平價人均GDP國際美金計算,中國人均GDP在全世界20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27位,已屬於下中等收入水平。按世界銀行劃分的四類人均收入,即低收入組(2000年人均GDP國際美金值為1980美金)、下中等收入組(4600美金)、上中等收入組(9210美金)、高收入組(27770美金)的標准來看,目前中國人生活水平和質量總體上達到的小康水平,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GDP)比2000年翻兩番,有可能超越法國、英國、德國,位列世界第三,這就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GDP)必須從8.9萬多億增長到35萬億,按目前匯率折算,將超過4萬億美金,大體相當於目前日本的水平;這就意味著人均GDP必須從800美金發展到超過3000美金,大體相當於1973年的日本水平、1987年的韓國水平,接近目前中下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就意味著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GDP必須保持年均增長7.2%的速度。 這十年人均收入增長非常慢,排名一直在世界100名以後,大概2000美元左右,以致有關方面不好意思公布具體數字。我們現在知道的是人均GDP。所以如果發展思路不改變,國富民窮的狀況不改變,十年後也不會很樂觀的。 ㈨ 2011年廣東的gdp是多少
2011年廣東GDP超過了5.3萬億、位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2011年人均GDP達到50500元,增長8%,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7819美元。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國家與地區收入水平劃分的標准,廣東已跨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或地區的門檻。 以美元計算人均GDP連上台階表明我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2006年,廣東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關,達到3509美元。人均GDP超3000美元,標志著廣東經濟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水平。短短5年,廣東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上了4個千美元台階,一舉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或地區水平的新門檻。 如何解讀廣東人均GDP的快速提升? 奧秘隱藏在「人均GDP=GDP/常住平均人口」這一簡單的公式里。從分子看,雖然以2007年為分水嶺,廣東經濟從改革開放前30年的年均13.6%的高速增長軌道向次高速增長軌道變軌,但4年來GDP增幅達到49.8%,年均增速仍達到10.6%左右,這在國際上看,仍是一個比較高的速度。從分母看,2007年末我省常住人口9659.52萬人,2011年增至10505萬人,4年增長了8.8%。常住人口增幅比GDP增幅低41個百分點,使廣東近4年來人均GDP年均增幅達到了8.1%。 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快速提升的另一個奧秘是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據計算,自2007年底至2011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4年內升值了15.9%,使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畫出了一道更陡峭的上升曲線。 匯率變動造成的人均GDP提升,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種數字換算的結果,其實還是有著重要的實質性意義:一方面,本幣升值說明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實力和競爭力在提升,而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的快速上揚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這種實力提升的標注;另一方面,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也使以加工製造為主的廣東製造業低成本優勢逐漸削弱,廣東的經濟發展模式到了加速變軌的關鍵時刻。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曙光已現加速轉型升級是制勝法寶 人均GDP達到7819美元,標志著廣東進入到加快轉型升級的起跳點上。 根據世界銀行調整確定的標准,人均GDP在7471美元以上(2009年價格,下同)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於38139美元為高收入國家。其中,當一個國家或地區處於中等收入(加權平均數為3373美元)的發展水平時,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時,如果還繼續依靠在貧困階段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模式而不加以改變的話,就會兩頭受壓:一頭是來自低成本經濟體的競爭,另一頭是來自高收入經濟體通過創新和技術變革帶來的競爭,致使經濟增幅低於高、低收入經濟體,陷入低增長的境地。 在中等收入區間,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人均GDP2298—7471美元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水平;7471美元—38139美元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或地區)水平。從第一階段跨越到第二階段,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中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上半場的考驗,而要開始投入下半場的更艱苦卓絕的應戰。 廣東2007年以來特別是2011年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突破,為這一判斷提供了有力佐證。 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重要標志,就是看它是否能順利地實現由資源依賴型、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向創新驅動型的發展模式的轉變。而衡量自主創新的關鍵指標是研發經費(R&D)佔GDP的比重是否持續提升。研究發現,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韓國和陷入陷阱的阿根廷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此:韓國的研發經費佔GDP約3%,而阿根廷的這一指標僅為0.4%。反觀廣東,由於加工製造為主體的產業特色,過去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長期低於全國。但隨著創新廣東戰略的實施,R﹠D經費佔GDP比例從2000年的1.11%快速提高到去年的1.85%,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指標雖仍然明顯低於發達國家3%左右的水平,但離國際公認的研發強度達到2%即進入技術創新階段的標准已距離不遠。 貧富差距是不斷擴大還是到達臨界點或警戒線後逐步回落,也是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廣東也開始出現貧富差距由擴大轉向縮小的拐點。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雙轉移」、「雙提升」等政策的實施,近年來粵東西北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快於珠三角,區域發展差異系數從2005年的0.7559縮小到了去年的0.613。而在惠農政策的持續作用之下,近兩年廣東農民現金收入增幅一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2011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在近8年來首次低於3倍的警戒線。 廣東向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的新發展模式轉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在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征途上,已經轉入到戰略挺進階段。 面對「收入—幸福關系曲線」拐點五大建設同步推進建設幸福廣東 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同時也意味著廣東要面對經濟收益階段和生活多樣化階段的分界點,這一分界點又是「收入—幸福關系曲線」的拐點。進入生活多樣化階段後,人們的收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聯度變得更為復雜多變,必須同步全面加強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五大建設,才能切實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實現建設幸福廣東的宏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場錯綜復雜的持久戰,繞過「收入—幸福關系曲線」拐點也不可能風平浪靜,共同印證了「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戰略目標既具有前瞻性又合乎規律性。以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為起跳點,廣東將力爭在「轉方式」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在謀求全體居民福祉最大化的征途上有新的收獲。 與中等收入是指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