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中國歷年人均gdp及世界排名的資料。
2013年排名排名 國家/地區 人均GDP(美元)
001 盧森堡 110424
002 挪威 100318
003 卡達 100260
—— 中國澳門 87306
004 瑞士 81324
005 澳大利亞 64863
006 丹麥 59191
007 瑞典 57909
008 新加坡 54776
009 美國 53101
010 加拿大 51990
011 奧地利 48957
012 科威特 47639
013 荷蘭 47634
2. 中國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哪個階段人均GDP接近70年代的美國
中國生活水平相當於美國什麼時候,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如果單單從生活水平上看,大致相當於美國的六十、七十年代比較合適: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生活用品過剩,房子和車子成為基本的追求;如果從中國經濟走勢上分析,大致相當於美國20世紀初、經濟危機之前的年代——也就是段子所言的20世紀10年代:發展處在高速狀態,但晃晃悠悠,經濟危機的火種此起彼伏,充滿隱患;但如果從人們的精神狀態來分析,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恐怕要落後美國百多年以上的:或許相當於美國19世紀中期水平,法治在建設,犯罪率居高不下,社會群情涌動,貧富差距大造成社會群體撕裂,彼此對立情緒嚴重(權貴與平民階層的嚴重對立)。
當然,僅僅這么硬性地進行數據的、現象的對比並沒有什麼說服力的,因為彼此的政治制度不同,其實還有個發展潛力的問題是不好對比的。比如,美國是憲政民主制度,當社會出現了問題,輿論能夠充分揭示出來,人們具有憲法賦予的表達和抗議的權利,並擁有選舉權等等方面的政治權利,可以對社會規則進行修正,這在中國,幾乎都是零,所以沒法對比的。這就好像拿著中東最富裕的國家對比美日歐一樣,只要不是傻子,誰都知道他們之間,誰才真正具有發展潛力和應對困境的能力的。美國在20世紀初曾發生過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狀告一名記者的誹謗事件,一名記者說他曾在巴拿馬運河建設中有貪腐嫌疑,引發老羅斯福的不滿,憤而狀告,但最後美國法院判決了總統敗訴——這種情況,能跟今天的中國對比么?別忘了,這可是段子所言的美國20世紀初的10年代!
即使如此,因為我們跟美國生存在共同的世界,不發生此類的對比,也是不可想像的,不管怎麼說,人們總是要拿著兩個大國進行對比的。可絕大部分人的對比,都是對比的社會現象以及生活水平,卻忘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政治制度根本性的差異。對比社會現象和生活水平,總會找到相似的歷史階段,這很容易理解;但社會總是發展的,發展還有個潛力的問題和發生危機的隱患問題。我們其實明白,找到一個社會產生危機的根源是相當重要的,於美國而言,他們的社會危機,多是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嚴重問題而引發,比如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投資泡沫引發的金融危機,等等。這是市場經濟社會經常遭遇到的,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日本,恐怕都無法避免,能做的,就是提前預警,靠政策、法律和國際市場合作給予及時調整。
但對我們而言,我們的社會危機根源,又是什麼呢?
很明顯的是,我們的社會危機,不會是美日歐那樣的市場危機——即使我們出現過那樣的危機,但並沒有形成他們的狀態,也沒有出現類似他們的解決過程。比如,90年代初,我們曾發生了出口下滑導致經濟疲軟的嚴重經濟問題,大批企業被迫關停,國人收入急劇下降,表面上看,是經濟層面的問題,其實誰都明白,那個危機的引發,正是政治問題導致的結果——認真地說,如果不發生那場政治問題,那次的經濟危機是不可能發生的。再比如,美國並沒有發生過權貴逃往國外的問題,你怎麼比較,恐怕也難比較這個權貴外逃問題的,因為美國就沒發生過此類社會問題的,而權貴外逃,就是典型的制度性問題,並非經濟運行本身的問題。
3. 1930年-2000年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名
197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1,0255億美元
02----日本----------2068億美元
03----西德----------2037億美元
04----法國----------1470億美元
05----英國----------1236億美元
06---義大利---------1077億美元
07---加拿大----------851億美元
08--澳大利亞---------429億美元
09---墨西哥----------396億美元
10---西班牙----------390億美元
11----瑞典-----------357億美元
12----荷蘭-----------351億美元
13----中國-----------272億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2,7956億美元
02----日本---------1,0279億美元
03----西德-----------8261億美元
04----法國-----------6824億美元
05----英國-----------5367億美元
06---義大利----------4546億美元
07----中國-----------3015億美元 ★★★★★
08---加拿大----------2689億美元
09---西班牙----------2218億美元
10---阿根廷----------2090億美元
199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5,8033億美元
02----日本---------3,0522億美元
03----德國---------1,5470億美元
04----法國---------1,2198億美元
05---義大利--------1,1045億美元
06----英國-----------9946億美元
07---加拿大----------5827億美元
08---西班牙----------5115億美元
09----巴西-----------4650億美元
10----中國-----------3878億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數據參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國---------7,4005億美元
02----日本---------5,2929億美元
03----德國---------2,4166億美元
04----法國---------1,5257億美元
05----英國---------1,1032億美元
06---義大利--------1,0661億美元
07----中國-----------7006億美元 ★★★★★
08----巴西-----------6756億美元
09---加拿大----------5760億美元
10---西班牙----------5709億美元
200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01----美國---------9,8247億美元
02----日本---------4,7661億美元
03----德國---------1,8752億美元
04----英國---------1,4409億美元
05----法國---------1,3133億美元
06----中國---------1,0808億美元 ★★★★★
07---義大利--------1,0776億美元
09---加拿大----------7242億美元
08----巴西-----------5998億美元
10---墨西哥----------5814億美元
2001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國--------10,1714億美元
02----日本---------4,2451億美元
03----德國---------1,8738億美元
04----英國---------1,4063億美元
05----法國---------1,3027億美元
06----中國---------1,1590億美元 ★★★★★
07---義大利--------1,1409億美元
08---加拿大----------6771億美元
09---墨西哥----------6178億美元
10---西班牙----------5775億美元
11----巴西-----------5025億美元
12----印度-----------4775億美元
13----韓國-----------4221億美元
14----荷蘭-----------3749億美元
15--澳大利亞---------3685億美元
16---俄羅斯----------3099億美元
17---阿根廷----------2687億美元
18----台灣-----------2644億美元
19----瑞士-----------2473億美元
20---比利時----------2276億美元
21----瑞典-----------2101億美元
22---奧地利----------1887億美元
23----波蘭-----------1745億美元
24-沙烏地阿拉伯--------1732億美元
25----挪威-----------1654億美元
26----丹麥-----------1628億美元
27----香港-----------1626億美元
28---土耳其----------1476億美元
29-印度尼西亞--------1453億美元
30--委內瑞拉---------1249億美元
31----芬蘭-----------1219億美元
32----伊朗-----------1188億美元
33----希臘-----------1163億美元
34----泰國-----------1147億美元
35----南非-----------1132億美元
36---以色列----------1103億美元
37---葡萄牙----------1084億美元
38---愛爾蘭----------1011億美元
39----埃及------------975億美元
40---新加坡-----------922億美元
2002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01----美國--------10,3831億美元
02----日本---------3,9934億美元
03----德國---------1,9841億美元
04----英國---------1,5636億美元
05----法國---------1,4313億美元
06----中國---------1,2371億美元 ★★★★★
07---義大利--------1,1843億美元
08---加拿大----------7167億美元
09---西班牙----------6531億美元
10---墨西哥----------6304億美元
2003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匯率)
01----美國--------10,8572億美元
02----日本---------4,2907億美元
03----德國---------2,3862億美元
04----英國---------1,7750億美元
05----法國---------1,7316億美元
06---義大利--------1,4554億美元
07----中國---------1,3720億美元 ★★★★★
08---加拿大----------8505億美元
09---西班牙----------8271億美元
10---墨西哥----------6116億美元
2002年度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人均GDP排行榜(單位:美元)
1--盧森堡--------47926
2--日 本--------37862
3--挪 威--------35690
4--美 國--------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麥--------29593
7--英 國--------29231
8--德 國--------29135
9--愛爾蘭--------29048
10-法 國--------27890
11-冰 島--------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蘭--------25176
14-芬 蘭--------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國香港------25001 ★★★★★
17-義大利--------24784
18-奧地利--------24652
19-瑞 典--------24532
20-比利時--------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亞------18687
23-西班牙--------18536
24-塞普勒斯------15191
25-紐西蘭--------13026
26-中國台灣------12885 ★★★★★
27-希 臘--------12454
28-葡萄牙--------11464
29-斯洛維尼亞----11176
30-馬爾他--------10120
31-韓 國---------9443
4. 2000年到2003年中國GDP增長率,人均GDP
年度抄 GDP(億元) 增長率 人均GDP(元)
2000年 89,404 8.0 7,086
2001年 95,933 7.3 7,651
2002年 102,398 8.0 8,184
2003年 117,252 9.3 9,030
5. 求一下2000年左右的經濟水平和2012年的差距,中國及世界收入及產值等的數據
2000年GDP差不多是1萬美元 當時美國式8萬億
2012年 中國式50萬億 美國式 16萬億左右吧,
具體數字請網路 全世界GDP
第一名:美利堅合眾國。GDP二次估算值為150944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9%,實際增長1.7%,增量5689億美元,人均48373美元。第二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GDP初步核算數為73011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23.1%(美元計價名義增長,以下國家名義增長均為美元計價增長),實際增長9.2%(本幣實際增長,以下國家實際增長率均為本幣),增量13699億美元,人均5432美元。
第三名:日本國。GDP初次速報值為58685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6.9%,實際下降0.9%,增量3782億美元,人均45912美元。
第四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GDP初值35786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9.0%,實際增長3.0%,增量2951億美元,人均43760美元。
第五名:法蘭西共和國。GDP初值27781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8.5%,實際增長1.7%,增量2176億美元,人均42625美元。
第六名:巴西聯邦共和國。GDP初值24746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15.5%,實際增長2.7%,增量3312億美元,人均12863美元。
第七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GDP二次估值24212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7.0%,實際增長0.8%,增量1589億美元,人均38630美元。
第八名:義大利共和國。GDP初值21996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6.8%,實際增長0.4%,增量1405億美元,人均36215美元。
第九名:俄羅斯聯邦。GDP初值18496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24.4%,實際增長4.3%,增量3627億美元,人均12939美元。
第十名:印度共和國。GDP初估18393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14.1%,實際增長7.3%,增量2267億美元,人均1530美元。
第十一名:加拿大聯邦2011年,加拿大名義GDP摺合17378.01億美元,較上年的15768.30億美元增加1609.71億美元,增長10.2%(本幣升值4.2%),人均名義GDP約為50674美元。
第十二名:西班牙王國。西班牙GDP初值10733.83億歐元(14941億美元),同比增長0.7%
人均31610美元
第十三名:澳大利亞聯邦。GDP摺合14889.69億美元,名義增長19.6%,實際增長2.2%
第十四名:墨西哥合眾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11535.66億美元,同比增長11.3%;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
第十五名:大韓民國。2011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11171.47億美元,同比增長10.1%;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
第十六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2011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87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9.7%;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
第十七名:荷蘭王國。2011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8401.2億美元,同比增長7.7%;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
第十八名:土耳其共和國。2011年1-3季度,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5890.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0%;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全年數據待公布)
第十九名:瑞士聯邦。瑞士名義GDP摺合6363.7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9%。
第二十名:2011年,瑞典名義GDP摺合5380.83億美元,比上年的4621.51億美元增長16.4%(本幣升值11.0%),全年實際GDP同比增長3.9%,人均名義GDP約合56954美元。
6.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作用: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
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
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7. 中國、美國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人均GDP各是多少
2005 2006 2007
中國700 800 1200 美元
美國11000 12000 18000 美元
8. 2000-2011年中國的人均GDP排名分別是多少位
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2010年為第127名 中國GDP世界排名2010年為第2名
9. 美國歷年人均GDP
美國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00—1999
國內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ct,縮寫: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或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國民生產總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陸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10. 求2000年-2003年各季度中國gdp數據以及2000年到現在每月美元對人民幣的的月平均匯率
gdp: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ata_outline.jsp
匯率: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index2.asp?yea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