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美國phd金融專業

美國phd金融專業

發布時間:2020-11-26 00:49:08

A. 如何跨專業申請美國phd有沒有人成功從工程系轉入金融系

同學你好!抄根據你的條件,你是工程系的學生,相對來說理科背景特別是數學背景要好一些。但是要申請美國的Phd的話,金融學博士是世界上最難申請的program。特別是美國的名校,每個商學院每年只招2-6個金融PhD,而申請人通常有上百個,而且大部分要麼有很牛的工作經歷,拿過美國牛校的數學、統計碩士,參加過很多國際學術會議,做過很多國際項目,有很多篇paper發表在國際雜志上。所以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你理工科背景很強的情況下,可以往數學博士、或者經濟學博士上考慮;還可以考慮一下金融學碩士或者是金融工程碩士。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是看你的興趣方向。如果你非得堅持申請金融學博士,那麼自己就要在語言條件保持很高的水平外,多發表論文,最好在國際雜志上,多參加工作實習實踐,牛公司最好等等。

祝同學好運!

B. 去美國讀金融學的PHD能拿全獎嗎

看來是沒人知道了

C. 美國的商學院、MBA、Finance PHD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和區別

1商學院抄要看專業 有些只有研究生碩士 有些有博士 工商管理只有碩士 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MBA 經濟學專業有博士
2MBA不屬於商學院屬於哪?
3你是小學生? 這些大學都是綜合性大學 有許多學院 商學院只是其中一個
4金融博士一般5年 如果你很強大 本科畢業之後可以直接申請博士 前提是你強大的很誇張

本人就讀於UCLA

D. 美國大學金融專業排名

吳志益抄顧問:普林斯頓大學的Bendheim金融中心,是一個2年的項目,給最優秀的一位申請者提供獎學金。比較重視理論,有專門的summer intern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畢業生就業很好。非常重視金融方面(不光是數理),很難申請,enrollment rate 10%以下,會有面試,各方面都極優秀的人才有機會,大部分有工作經歷。102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L) 伊利諾理工大學380900

E. 在美國讀商學院 PhD 是什麼體驗

從讀博的流程來說,商學院博士和其它任何學科一樣,一般前兩年學生都在上課,考一個資格考試,每周參加系裡科研的workshop,完成課程要求之後投入科研寫論文,差不多了找工作答辯畢業。下面我小結下商學院和其它科目博士項目的區別。

首先,由於好的商學院多數是沒有本科生項目的,所以和其它專業博士生需要教小本不一樣,商學院博士一般不會教課,但要做MBA課程的TA,而這和本科生及其他研究生課程助教任務很不同。MBA學生的工作背景來源豐富,不少人沒有太多數理訓練,這意味著MBA課程從數理角度是比較簡單的,側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與現實商業案例的結合。某種程度來說,擔任這些課程助教更加不容易,畢竟純粹的數學統計有固定方法和答案,而案例和分析這些相對虛的東西沒有特定的套路。加上MBA的學費比較高,這些學生本來也都是各行業工作幾年的精英(主要是金融咨詢等高收入行業),往往對老師助教的期待值都很高,有時候也不好對付。不過,當助教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學校有需求會把助教和獎學金生活費掛鉤,另一方面是畢業後如果當商學院老師需要教MBA,早點接觸這個群體很有幫助。

其次,從研究范疇和方法論角度,很多商學院專業在商學院外其它院系都有類似設置,比如走出商學院,運營管理叫工業工程和運籌學,組織行為學叫心理學,經濟學還叫經濟學。明顯的區別有兩點,商學院由於博士學生少自然導師資源豐富,有點像apprenticeship的學習方式,而理工科更多是學生之間peer
pressure相互學習。另一方面,商學院科研在要求理論的同時需要和現實商業和經濟相結合,比如商學院經濟學老師做宏觀macro以及labor
ecation會明顯少一些。正是由於有側重,商學院各個方向都有自己的學術期刊。而談到期刊,我想說下學術產出和影響力。商學院除開金融、經濟等幾個領域以外,其它一些方向比如運營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量化市場營銷(quantitative
marketing),甚至會計學都存在一些領域本身的封閉,意味著這個圈子裡的教授和博士生可能既是學術論文的供給者同時又是主要的消費者,很少看到其它專業的交叉引用和業界借鑒。理工科一些教授幾萬的總引用次數很常見,商學院quant
marketing教授幾千的引用次數可能排名就是該領域的世界第一。我覺得這挺值得反思的,因為商學院教授和博士都不乏絕頂聰明的人,期刊發表的論文質量也非常高(畢竟往往幾年才能修改出一篇被接受的文章),但為什麼沒有其他領域和業界的讀者?是研究選題問題,還是領域圈子對外界封閉?

再次,我談談就業出路吧。商學院博士的培養方案都是為學生成為教授計劃的,這從以上所說的MBA課助教和選題側重都可以看出來。有一個是下一段我要討論的生活方式,商學院博士經歷的culture還是和商學院以外類似專業很不一樣的。所以說,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去當老師,那麼恭喜你進入商學院博士項目。當然,科研並不適合所有人,優秀商學院出來的博士不去學術界的比例其實並不低,比如我所在的運營管理方向,今年斯坦福和哥大沒有一個學生去學術界,芝加哥布斯商學院的金融系今年畢業的博士群體中也沒聽說誰畢業去當教授。那麼問題來了,不當老師能幹什麼呢?商學院教授待遇比較高,這個數字經常成為大家去業界的心理底線,而業界博士生畢業待遇能上20萬美元的職位其實並不多,除開咨詢這種任何專業博士都能嘗試的行業,大多比較側重建模和數學分析,比如美聯儲經濟學家和對沖基金研究員。那好,金融、經濟等注重實證研究的幾個專業有出路因為業界和public
sector有直接對應的職位。其它方向怎麼辦?相比在實驗室辛苦5年科研的理工科,商學院博士五年不少時間花在軟性能力培養上了,所以在硬實力上,運營管理的搞不過工學院里運籌的,quant
marketing的搞不過計算機系學機器學習的,這些都不難理解吧?而如果去業界,有幾家公司需要博士生教課做presentation的?基本沒有,靠的全是硬實力。過去幾年找實習和工作上,我面試了高盛、摩根等投行的量化分析職位和電子交易職位,AQR、GMO這樣的偏金融經濟學和基本面研究的基金,Two
Sigma、Citadel這樣的純量化的基金,還有Google、Pinterest這樣的IT公司。雖然也拿過一些offer,但面對一些遺憾的總體感覺是,要是技能點數更硬就更好了。五年前,我也有斯坦福EE的博士offer,當時和做智能交通網路的Balaji
Prabhakar都談好了,對經濟領域的興趣和本科沒學經管的缺憾讓我來了芝加哥。回顧五年走的路,我不清楚鍛煉的軟實力什麼時候會發揮出來,但是從純粹硬實力學知識的角度,我會建議想申請商學院的學弟學妹們,如果將來不想當老師,除非你申商學院里金融和經濟這兩個專業,否則,請慎重。

末了,談談生活質量吧。直截了當,商學院博士比其他專業博士有錢多了。比如同校的物理化學計算機博士拿兩萬多,商學院獎學金一年發到四萬刀的都有,稅後比一些工作的碩士年薪還多。此外,MBA助教的報酬一般也不低,可以承擔規定任務以外更多的課時,我有個學弟承包的MBA課助教每年有好幾萬的收入。再次,還有給MBA當tutor家教和給公司做咨詢等方式掙錢。總之,除非追求奢侈品或特別social
party啥的,工資一般花不完。除開直接經濟上的優勢,相比其他專業的隱形福利也不少,比如免費電腦、條件更好的辦公室啥的,當然上課的教室也高大上一些。但是。我想跟學弟學妹強調的是,建議大家不要在這些浮雲的話題上花費太多心思,EECS學到硬本領去矽谷IT或者quant
trading
firm,第一年30萬美元的工資例子不少,遠高全世界工資最高的兩所商學院(哈佛和芝加哥)教授起薪,而且業界工資每年漲幅比商學院教授高多了。所以,讀博本質不輕松,商學院雖然高大上,建議大家頭腦清醒很重要。理工科博士經歷腳踏實地也挺好的。

萬物歸宗,殊途同歸。總之商學院博士畢業和其它博士一樣,沒有特定做不了的工作。很多公司招博士並不看重博士的科研,因為現實生活里最有用的東西永遠是最基礎簡單的,比如大一大二學習的C++和數據結構課程就很有用。學術界高深理論現實業界往往用不上,或者很少地方能用上。業界看中的是完成博士的人一般比較聰明,能快速學習新知識,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畢竟業界很多問題都是需要短時間提出解決方案的。

最後,希望大家做「慫」人,從心。不要被表面光鮮的東西吸引,要看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人生可以探索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但是任何一個職業工作少於2~3年其實都感悟不到太多深入東西,而要有所小成功都得在一個行業上做多一些年頭,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吧。在一個職位工作多年對人生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大的commitment,需要興趣,而人生短暫沒有太多時間讓你探索感受不同職業用排除法,得選中一個做下去。今天中午在紐約谷歌的食堂和朋友吃飯,谷歌的員工都說公司太復雜了現有項目和代碼太多,連管理層都看不過去把谷歌變成了Alphabet的一個子公司。這兒新員工基本前兩年都做不了太多東西,因為在熟悉這個復雜的公司。不少員工都是投行基金量化或者IT部門過來的,大家都感悟金融是個圈套,以為做華爾街能掙錢,後來發現掙錢都是少數MD大佬。我想確實如此,現在經濟和監管形勢下,投行工資確實不高,獎金和08年前都不是一個數量級,就是一個訓練業界人才的地方,業績好的買方公司收入才可能和谷歌這樣的IT公司看齊。

F. 美國金融博士申請利與弊 你了解多少

金融碩士申請的人較多,但是前50的學校裡面有金融碩士的學校只有10幾所,基本都是提供的金融博士學位;博士的話一般來說建議已經有一個金融的碩士學位並且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博士申請較難;畢業以後一般就職於金融和保險行業,包括證券與商品經紀、銀行、保險公司、金融投資公司,也可以就職於政府等。

G. 經濟學金融方向去美國讀PHD前景怎麼樣

可以通過這個留學定位院校系統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171524/給自己一個定位看看,輸入你的GPA,專業,語言成績,意向國家等,系統會自動匹配資料庫中情況與你類似的同學案例,你看他們都申請到了哪些學校和專業,這樣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什麼層次的院校和專業了,並了解TA的辦理中介及最終錄取結果,為自己的留學方案提供參考。結合自身情況也能有個大致的定位。

H. 美國經濟和金融phd的區別

在美國來說,金融是一個很熱門的專業,就業出路非常好。即使就業當老師,因內為會是在商學院裡面教書,所以待遇容也會比同是經濟學的教師高上五成。還有一些人進入業界,從事一些實務工作,待遇可能會更高。金融PhD一般是設在大學的商學院下面,規模通常較小,每個項目只招收4,5個人,而申請的人則逾數百人,若是名校,一年收到四五百份申請也不是奇事。由於畢業生若去學界,未來主要是去商學院給MBA授課,所以招生委員會對於口語能力要求格外苛刻,通常更喜歡美國本土學生或者在美國念過碩士的學生。由於畢業人數較少,就業也很容易,如果你想回國的,你拿著TOP20大學的金融學Phd,可以任意挑選國內任何大學工作。
經濟學更多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社會科學門類,國內目前經濟學被炒得有些過熱,但仍是不錯的學科。如果你熱衷於學術的話,經濟學的訓練對於研究還是很有幫助。經濟學的Phd招生規模會更大,每個學校15人到30人不等,申請人數大概略多於金融學申請人數,但錄取率就會搞許多,而且國內學生的數學水平好,會更容易得到對方青睞。畢業之後從事教職會是很激烈的競爭,去業界的話,可能的就業方向包括世界銀行、IMF和一些金融機構的研究部門。

I. 請大家推薦幾個美國有金融學PHD的學校吧

你這個問題很籠統。。。
你自己比較傾向哪裡的學校?學費能接受多少?
如果你的成績也夠的話那麼當然前50的學校都很不錯。。
我在美國念書
希望能幫到你

J. 請問經濟學金融方向去美國讀PHD前景怎麼樣呢還是轉成會計或者金融專業好一些呢

目前在英國讀金融的果殼大概說一下。
在本人去英國讀碩士之前,在美國UCLA讀的金融本科,曾經打算讀完本科就實習找工作,但是美國市場前景真的不好,美國的金融發展真的很不錯,所以很多人誤以為美國讀金融的工作前景很不錯,這只是錯覺。多年的發展使美國金融人才市場真的比較飽滿,本地優秀畢業生找個好的金融工作也難,更不用提留學生還要企業替你每年付簽證費用。畢業之前曾經在摩根大通實習投資管理,競爭激烈就不說了,分析報告更新頻率更是頻繁,和我一起工作的有好幾個都是來自澎博的資料庫管理(他們掌握的數據已經可以把老投資經理比下去好幾級了),他們每次都是AAA評級(平均每個人看三個市場,30多個金融產品),這些壓力和責任真的不是一個剛出來的小本科生可以想像,不過我實習了半年,也發現的確有技巧可循。但是真的壓力很大。
============================================================================至於研究前景
,這個真的很不錯,就我的母校來說,金融研究以及模擬實驗室每天的科研任務都很多,而且多數都能獲得政府的巨額科研經費。不過要讀PHD的多數都是為了進實驗室或者留校當教授拿永久薪酬(因為PHD畢業很不容易,在美國讀PHD的我們都叫做賭博,基本是用上半輩子的時間來賭下半輩子生活)。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很聰明,或者對這個專業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和巨大的毅力,建議不用讀金融PHD,因為實用性不強。另外即使是讀PHD,很多院校也要要求要有工作經驗。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有工作經驗。
而至於會計學,比起學科而言,在碩士博士階段更像是工具而已。

閱讀全文

與美國phd金融專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