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金融學的模型問題,公式中的4個系數如何得來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估計模型,實際運用的理論價值並不是很高。如果要運用,是這樣的,統計分析都是以歷史會重演為基本前提的,通過時間序列回歸模型測算。選擇一隻股票,以文中所說的400天為考察期,將以往數年乃至數十年的Ri數值計算出來,第一天買入到400天賣出的收益率;查詢市場基準利率(一年定期)得到對應時間段的平均利率Rm,然後用回歸軟體分析結果,得出a和b的值,再根據目前的市場利率估算股票的均衡收益率。
這個模型的運用條件過於苛刻,一般需要假設經濟運行是平穩的,外部沖擊對於股票的影響是較小的,這種東東不適用於我國的股票市場分析。我國的股票市場還是波動很大,而且容易受到政策的外部沖擊,且投機性過高,理性程度偏低。
B. 金融學中股票的時間序列用哪個數學模型分析
股票的數學模型只是技術分析之一,我們應該放棄以往重技術輕其他分析的方式,把重心放在股票基本面,消息面上。
C. 金融學 論文 用的什麼數據模型
兄弟,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吧,對數化之後數據的數量級就縮小了,那敢情多好啊,因為金融經濟數據很多都是時間序列,這種數據在處理的時候需要數據是平穩的,一般對數化後很多數據就平穩了,所以很多人都願意這么干
D. 怎麼學金融里的數學模型
金融數學的核心是金融衍生物的定價理論,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數學都涉及較深的內容;期權定價模型:BlackSeholesMerton理論---這是所有金融數學理論的核心 金融數學,又稱數理金融學等,是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現象,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活動中潛在的規律,並用以指導實踐。金融數學是現代數學與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結合應用。目前,金融數學發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躍的前言學科之一。
E. 行為金融學模型是啥啊
行為金融學就是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它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等動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金融市場的發展。這一研究視角通過分析金融市場主體在市場行為中的偏差和反常,來尋求不同市場主體在不同環境下的經營理念及決策行為特徵,力求建立一種能正確反映市場主體 實際決策行為和市場運行狀況的描述性模型。
行為金融學對於兩大傳統假設的挑戰為我們研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其一,傳統金融理論關於人的行為假設。傳統金融理論認為人們的決策是建立在理性預期(RationalExpectation 、風險迴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機抉擇等假設基礎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實際投資決策並非如此。比如,人們總是過分相信自己的判斷,人們往往是根據自己對決策結果的盈虧狀況的主觀判斷進行決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這種對理性決策的偏離是系統性的,並不能因為統計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場競爭。傳統金融理論認為,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理性的投資者總是能抓住每一個由非理性投資者創造的套利機會。因此,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倖存下來的只有理性的投資者。但在現實世界中,市場並非像理論描述得那麼完美,大量「反常現象」的出現使得傳統金融理論無法應對。傳統理論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最優化的道路,告訴人們「該怎麼做」,讓我們知道「應該發生什麼」。可惜,並非每個市場參與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論中的模型去行動,人的非理性行為在經濟系統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將人的因素僅僅作為假設排斥在外,行為分析應納入理論分析之中,理論研究應轉向「實際發生了什麼」,從而指導決策者們進行正確的決策。
行為金融學的模型
第3章 心理實驗對預期效用理論的挑戰
3.1 預期效用理論及其假設
3.2 心理實驗對預期效用理論的挑戰
第4章 證券市場中的異象
4.1 股票溢價之謎
4.2 封閉式基金之謎
4.3 動量效應與反轉效應
4.4 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
4.5 規模效應
4.6 賬面市值比效應
4.7 日歷效應
4.8 股票價格對基礎價值的偏離
第5章 判斷與決策中的認知偏差
5.1 判斷與決策中的信息加工過程:認知心理學
5.2 啟發式偏差
5.3 框定偏差
5.4 心理賬戶
5.5 證實偏差
5.6 時間偏好
第6章 金融市場中的認知、情緒與行為偏差
6.1 過度自信
6.2 損失厭惡
6.3 後悔厭惡
6.4 處置效應
6.5 投資者情緒
6.6 羊群行為
6.7 股利之謎
6.8 模糊厭惡
6.9 本土偏差
這些都是 就是說它不認為人是經濟學所謂的理性人 而是心理學中的實在的人
他們的行為利用心理學知識建立一個模型來分析
F. 金融經濟學中的數學模型包括哪些
經濟類統一一般是要求數學和專業課分數高於90或者100,但是金融經濟學專業不會有單獨的要求,分數線都是按照一級學科來
G. 在經濟學或金融學中有哪些重要的數學模型
IS—LM模型:IS—LM模型是反映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和利率關回系的模型。按照希克斯答的觀點,流動偏好(L)和貨幣數量(M)決定著貨幣市場的均衡,而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既決定於利率(i),又決定於收入(y)的水平。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是指將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考察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社會經濟如何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H. 在經濟學或金融學中有哪些重要的數學模型
金融數學的核心是金融衍生物的定價理論,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數學都涉及較深的內容;期權定價版模型:Black?Seholes?Merton理論權---這是所有金融數學理論的核心 金融數學,又稱數理金融學等,是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現象,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活動中潛在的規律,並用以指導實踐.金融數學是現代數學與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結合應用.目前,金融數學發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躍的前言學科之一.金融數學的發展曾兩次引發了「華爾街革命」.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馬克維茨提出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第一次明確地用數學工具給出了在一定風險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資多種證券,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資方法,引發了第一次「華爾街革命」.馬克維茨也因此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
I. 金融經濟學中的數學模型包括哪些詳解!
金融數學的核心是金融衍生物的定價理論,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數學都涉及較深的內容;期權定價模型: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