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談你對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目前中觀全球經濟,中國在這個時候表現尤為突出。-不論是經濟復甦速度,還是失業比率,等版都很強勁。但是這權不能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會良好。主要原因:很多不確定因素主導著中國市場化經濟。 1. 人均收入只能體現在表面。(公務員收入整體提高了人均收入)2. 7-8億的農名荒廢農作物,而外出打工。社會就職產業-供大於求。無法體現他們的效益.(勞動力增多將帶給城市很大壓力)3. 國有企還處於主導作用。(私營,集團自主研發尚未成熟) 中國經濟的發展現良好且唯一強大的支柱是美元外匯儲蓄世界排名第一.要想在世界經濟上面有展露,必須借美元極高的儲備這條橋梁來踏上經濟強國,還有一段距離。5-10年中國不能利用這些外匯在世界各國任何一個產業,站穩一席之位。那麼經濟發展還將會更加長遠。
❷ 請談談你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
消費穩定增長,投資增速略有回落,凈出口增速放慢,總體影響是社會總需求的強勁自發擴張勢頭稍稍減弱,如果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與目前的估計基本一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正常顯現,將使得2008年經濟增速呈現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態勢,GDP增速將從2007年的增長11.4%回落到2008年10.8%,下降0.6個百分點左右.
人口問題:
勞動力過剩,人口素質的提高的比較慢, 人均GDP低,人均收入太低,人口增長快,使得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低!
人民幣因為美圓貶值從而被動升值:
使得出口企業大多數陷入困境或是倒閉。
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得很多企業很難貸到款,大多陷入困境的出口企業就是因為很難貸到款而紛紛倒閉。
失業率升高:由於很多出口企業陷入困境或是已經倒閉,使得最近工人階級日子有點難熬。
通貨膨脹:由於人民幣快速甚至是瘋狂的升值和央行的高存款利率導致大量國際上的熱錢大量流入中國引起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物價升高
考慮到流動性過剩問題的繼續發展,「三過」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盡管正在或逐步接近經濟周期的頂部區域,但地方政府的內在投資沖動仍十分強,另外受政府換屆效應及對奧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等因素的作用,2008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高漲,因此,在繼續保持總體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健性和連續性下,要適當加大貨幣政
策的緊縮力度,特別是要防止實體經濟偏熱與虛擬經濟偏熱的相互強化,形成全面過熱的風險。具體的政策建議為:
續抑制投資 結構性調整
要認識到繼續抑制投資增長的重要性。2005年之前出口增長是以外部拉力為主,而2006年以來出口增長是以推力為主,強大的推力和拉力的結合是導致2006年以來出口順差過大的主要原因,推力增大主要是因為投資增長持續偏熱,導致工業產能的集中釋放,外部失衡是因為內部失衡。抑制投資增長是解決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關鍵。要通過繼續小幅升息和發行中長期公共債券的措施抑制房地產和工業的投資;完善信貸結構性調整政策,加大對房地產及相關高耗能產業的信貸收縮力度,同時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
價格調控
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而不是物價,同時加強物價監管和調節。今年二季度以來的價格大幅回升是結構性的,並不會導致全面的通貨膨脹,影響經濟增長穩定和金融危險的價格因素主要是房價的長期過快增長,而不是物價,對股市過熱的調控也相對容易,將產業升級與資本市場加快發展結合起來,並配合以合適的金融調控政策,股市會保持穩健增長。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主要是要調整房地產政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住房基本政策是只鼓勵家庭擁有一套住房,而對投資性住房採取較嚴厲的抑制政策,同時限制外籍人員購買住房;二是加大稅收調節作用,盡快出台徵收不動產稅政策,促進「賣房」;三是對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採取嚴厲的金融抑制政策,將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提高到40%以上,並將其利率調整大幅提升,以抑制住房的投資需求。同時,要加強物價的監管和調節。嚴肅查處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三類不正當價格行為,有關政府部門要及時監測國內外糧油等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同時做好糧、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等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城鄉低收入居民形成較大的支出壓力。要建立對困難群體補貼的長效機制,可以將對困難群體的生活補貼分成兩塊,一是常規部分,如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逐年提高;二是根據基本生活品非正常價格變動情況,對困難群體進行相應的直接補貼。
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流動性過剩,為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了十分好的條件。央行主要是管基準利率的穩定及其合理變化,其他利率逐步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應逐步縮小存貸款利息差,減弱商業銀行利潤對利差和貸款規模的依賴,從而有效地抑制商業銀行過強的貸款擴張沖動,同時,鼓勵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要打破目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弱人民幣升值固化的預期是金融政策最迫切的任務。
繼續調低出口退稅率
繼續調低出口退稅率,加快外資政策的合理調整。建議進一步降低總體出口退稅率水平,重點是降低加工貿易出口退稅率,鼓勵一般貿易中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總體原則是鼓勵出口的政策應與鼓勵產業升級的政策一致,重點鼓勵升級型的重化工業品出口。加快轉變引資觀念,逐步減弱地方政府的「引資偏好」,淡化對引資的數量考核指標,促進引資從行政引資、追求外資規模,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資轉變。盡快取消外資在各地享受的各種「超國民待遇」,統一內外資政策,加快形成內外資企業政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對外資的政策優惠要與產業政策緊密結合,應把實行普遍優惠轉變為實行差異優惠,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的許可權應高度集中於中央政府,鼓勵引入技術輻射能力強、吸收就業能力強、資源節約型的外資企業,鼓勵外資投向農業、高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環保和服務業等產業,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
❸ 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你有什麼看法
1.發展環保產業應按照產業之間橫向共生和縱向代謝的關系,按照循環回經濟理念進行統一規劃答,從而實現環保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生態和諧互動,發揮其「綠色屏障」作用。
生態文明的增長方式是一種環境優化增長的循環經濟增長方式
2.「好,是注重發展質量;快,是強調發展速度。兩字對調不簡單,含義很豐富。」一些經濟學家評價說,這表明中國經濟發展理念在悄然轉變,強調科學發展,把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放到速度的前面,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
❹ 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對於當前抄的中國經濟發展各有各襲的看法,我認為:首先在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面前中國還能保持每年8%的高速度增長,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其次,當下的中國經濟類似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為啥說類似呢?因為當前中國的經濟正在經歷泡沫經濟,物價飛漲、社會的貧富分化拉大但與日本不同的是經歷的社會、世界國際環境不同。最後,我要說的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在大轉型時期,必要的發展摩擦問題的出現是正常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作為一名中國公民要對中國眼下的經濟充滿信心,同時應該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貢獻給國家和人民。
❺ 談談你對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看法。
10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政策暖風影響,「健康」旋風正以勢不可擋之的勁頭高調盤踞於資本市場的上空。IPO咨詢機構前瞻投顧認為,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市場資源,可能會集中於那些創新性強、持續成長後勁足的企業和細分市場。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健康服務相關領域的投資並購將日益活躍,尤其是擬上市的公司,將因為這項政策紅利,受到資本的瘋狂追逐。但資本市場漸趨理性,健康產業里的部分領域,比如醫葯等,發展較早,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增長後勁並不被投資機構所認可,所以,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市場資源,可能會集中於那些創新性強、持續成長後勁足的企業和細分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3版中國大健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指出: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成為老百姓的生活追求。隨之而來的,是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養老、體育健身、養生美容、健康旅遊等新興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人們提供健康生活解決方案,成為大健康服務產業最大的商機
❻ 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建議
中國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新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作不懈的努力。面對經濟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局面,中國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應該著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體系
我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應建立政府指導下的宏觀經濟管理體系和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全面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走向和我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適時提出應對措施,維護國家經濟主權,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2.完善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商品化、國際化和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越來越重要和緊迫。為此,我們應加大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國有壟斷領域的壟斷局面,全面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同時,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金融、證券和投資等有關配套的法規和制度,強化工商、稅務和技術監督等宏觀調控部門的職能,構建一個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3.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貿易體制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堅持以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框架,以國際貿易慣例為參考,健全與國際接軌的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進出口商品的經營管理,建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宏觀調控體系。
4.研究和制定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相適應的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我國要研究制定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產業規劃,加大產業間的結構調整力度,經濟增長方式由目前以資源投入為主的粗放型經濟向以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為主的體現高科技特點的集約型經濟方式轉變;同時大力支持民族產業,發揮已有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跨國公司。
5.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當代全球經濟的競爭就是國家創新能力的競爭,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國應高度重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及時跟蹤世界科技的發展動態,不斷提高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推廣應用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尋求並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6.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迎接經濟全球化
自1993年歐盟一體化內部大市場建立以來,為其成員國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和數千億的財富收入,並有效地抵禦了外部經濟沖擊。歐盟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發展地緣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進展較快,目前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或議定書、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正在商談的自由貿易區還有9個(邢軍,2006)。我們應以此為契機,近期加強與中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等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❼ 談談你對網路經濟發展的認識
第一,發展網路經濟,可以促進中國在更廣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分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入許多過去難以進入的產業領域,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二,網路經濟的迅速傳播,使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下降,而質量性能不斷改善,使中國可以較少的投入,縮短在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服務領域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可直接應用較成熟的硬體、軟體系統,建設較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各類網路應用系統,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形成後發優勢。
第三,發展網路經濟,為中國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開辟了新的途徑。中國擁有相對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可以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增強國際競爭力;在交通運輸、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汽車和機械裝備製造,以及金融、保險、貿易及大多數服務業,都存在網路經濟推廣和應用的廣大空間。
第四,網路經濟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有助於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第五,發展網路經濟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中國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
第六,網路經濟將加快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沖破傳統的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和障礙,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中國網路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步,盡管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和技術支撐能力逐步增強;中國電信業改革加快推進,競爭性市場結構正逐步形成;電子商務的應用不斷擴大,200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772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發展網路經濟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市場潛力巨大,分攤在科技開發和創新上的成本相對較低;龐大而迅速增長的用戶將為網路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力,截至2000年底,全國上網人數達到2250萬人,連續兩年保持以6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信息服務消費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十五」時期,中國將推進「三網合一」,如果允許有線電視網經營網際網路業務和機頂盒等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將會大大推進網際網路在居民家庭普及與居民消費,使網路經濟迅速越過規模效益門檻,進入高速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