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經濟下半年如何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大而化之地說,
要發揮我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休養生息,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活力。
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進行有針對性的刺激和適度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
繼續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就業。
② 我國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根本保證是
實現「十二五」規劃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涉及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必須有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堅強有力的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凝聚了力量和智慧。堅持黨的領導,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根本保證的表現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比較集中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強的領導核心。
在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文化比較落後且發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然要求有一個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體現和反映最廣大人民意願的政治集團和政治核心,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一和凝聚起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和作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具有堅實的政治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基礎,是任何力量所無法動搖、改變和替代的。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共同的思想基礎是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夠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形成引領全社會思想和行動的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社會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同我國的奮斗目標和歷史使命緊密聯系起來,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第三,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人才優勢是最有潛力、最有可靠、最具持久力的競爭優勢。各項事業發展需要的各種知識、科技、資金、資源、信息、體制、環境、政策等要素和條件,只有為人所掌握、所運用,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黨和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領導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把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我國發展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黨中央一再提醒全黨,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加快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各級黨委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准確把握發展趨勢,科學謀劃發展藍圖,努力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對發展的統籌協調,切實提高發展質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③ 談談為什麼說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第一個: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專心 。
2.只有堅持屬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為我國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調動起一切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
3.依據材料再寫上一條.
第二個明天再打。
④ 談談對 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這一論斷的理解
我是憤青不好談啊,呵呵
⑤ 如何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首先,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項戰略部署,盡心盡責做好各項工作。其次,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讓工作更加扎實細致和更有成效。
中國經濟的碩果,就能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並以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的奮斗,成就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基礎。
⑥ 城市管理學中什麼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專,確定城市性質屬、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在確保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礎上,是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⑦ 為了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做起
1.保護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實行節能降耗,踐行中央實行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3.要合理利用開發與保護各種資源。
4.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科技發展,研製開發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種生產技術。
⑧ 要實現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大力發展生產力
⑨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專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屬化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鑒於我國實施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新進展,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將第三階段的奮斗目標和步驟進一步具體化,分成三個具體階段和步驟: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⑩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胡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觸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參考鏈接 news.xinhuanet.com/...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