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民幸福感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國民幸福指數」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
「幸福指數」概念是20級世紀70年代,不丹國王提出並實施「幸福計劃」,在不同的時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國民幸福目標,使人生基本問題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指標。在這個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國民生產總值(GDP)是衡量國富的標准, GDP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不能從本質上衡量社會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況下,GDP的增長可能隱藏了人們的福利下降,因為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情很難被體現在一個數字之中。GDP增長模式不能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也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國民幸福指數」(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近年來,發達國家也開始進行國民幸福指數研究, 「快樂經濟學」的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迅速。快樂經濟學在整體主義價值觀與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支持下融合了行為學、社會學、實驗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知識,逐漸成為「直面生活現象」的經濟學,進而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國民幸福指數。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稱之「幸福指數」,英國則稱之「國民發展指數」(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簡稱MDP),日本的「國民生活快樂指數」更強調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簡稱GNC),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爾曼致力於「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簡稱GNH)的研究。總之,普遍認為: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國民幸福指數」與「國民生產總值」相比,國民生產總值與國民幸福指數之間不是互相對立的。發展經濟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增加幸福感,但人們的幸福感是相對的,國民幸福指數與國民生產總值並不一定同步增長。對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國民幸福指數比國民生產總值更要重要。
❷ 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有多大
金錢是太重要來了,一個人可以說自生下來就與金錢有關,錢是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也是人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你肯努力,或是富裕或成老闆,想找個漂亮老婆很容易,但兩人性格不合,三觀不同,再有錢,也不一定就幸福,有的人掙錢少了,老婆天天吵,嫌你能力差,依靠你都不踏實,想買點東西都捉襟見襯的,你跟她理論,她可能同你說拜拜,你說金錢的作用大不大,幸福在哪裡。
❸ 宏觀經濟對生活的影響
宏觀經濟對生活的影響,這個一定程度關繫到日常生活的物價還有收入等因素,對於生活影響是全方面的。
❹ 為什麼說婚姻中的女人也要有經濟收入才會幸福
並不是的,女強男弱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最幸福的是那些懂得經營的女人。
女強男弱雖然出問題的挺多,但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他們知道:感情是必須要經營的,不要懶惰的指望著對方能怎麼樣。
其次,你得有感激和愧疚之心吧,你的女人這么不容易,你作為男人對於家庭的貢獻有限,你更應該體貼呵護你的女人,加倍的對她好,才能讓她覺得心理上更平衡吧。你要是時刻把自己當大爺,覺得啥都是理所應當,那這婚姻能走好才怪呢。
❺ 影響幸福的因素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標,但幸福卻是個既不可捉摸又難以名狀的東西。不同的心理學派對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異: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在對幸福感測量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財富、性格、年齡、婚姻等十大因素與幸福的關繫上。一、財富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梭倫,將「有中等財富」視為幸福應具備的五個要素之首。這種看法有無道理,在古代和現代有無差別哪?現代心理學家對發達國家居民的研究證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有關系,但相關系數並不高,收入對個體幸福感差異的解釋比例不足2%。對法國、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國內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系的一項跟蹤研究表明,盡管在最近50年來這些國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長,但是幸福水平卻相當穩定。一些研究標明,在較為貧窮的國家個人收入與幸福感的相關較強。但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對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強。據對中國上海、北京、杭州等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調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當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無獨有偶,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在對1萬名工人和5千個家庭進行的調查中,自稱「最感幸福」的英國人每周平均只掙255英鎊—— 從收入來講這也屬於英國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學的利奧塔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工作的時間短,責任輕,因此壓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擁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跟家人或朋友廝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或溫暖的友情。由此看來收入並不是一切,雖然他們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購買名牌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生活不滿意。」二、性格古希臘一位哲人曾經講過:「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性格與環境對幸福感的影響孰輕孰重,研究者們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分歧。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響幸福感的外部客觀變數,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以及人口學特徵等對幸福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發現,外部的客觀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是較小的。而大量研究表明個人的幸福體驗是比較穩定的,研究者們試圖揭示個體幸福感的差異,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性格對幸福感的影響。許多研究證實,外向性與積極情感相關顯著,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顯著相關。顯然,不同的性格對幸福的感受有很大差別。 三、年齡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經假定,年齡可以作為預測幸福感的一種重要指標。在他們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卻並沒有多少材料支持這一假設。相當多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根據年齡的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而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與他們的實際感受更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年齡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並非如此平穩。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系,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四、婚姻生活婚姻生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許多研究者的研究所證實。在他們看來,由於配偶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婚姻因素會有助於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將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間幸福體驗的差異比作「幸福裂谷」。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婚姻對幸福感的影響並不顯著。在婚姻狀況與幸福感的關繫上,之所以會出現不一致的結果,是因為這一關系還可能受到社會變遷、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例如,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國人的幸福體驗與婚姻狀況之間的相關系數在逐漸下降。有研究者深入分析了這些資料後認為,在美國出現的這種變化應當歸因為離婚率的上升和未婚同居現象的增多。這兩種現象使得已婚者與未婚者之間的「幸福裂谷」得以縮小。五、遺傳因素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人是否感到幸福也與遺傳有關。明尼蘇達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分析1500對雙胞胎時發現,即使他們中的一個做大學校長,另一個做水管工人,同卵雙胞胎對人生的滿意程度完全相同。不過,遺傳對人性格的影響也是相對的,因為不同的後天條件,如環境、教養等對同一種類型的人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正如心理學家認為,性格作為個人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它受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文化因素、社會階層及家庭和學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響,人的性格是在獨特的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化過程所形成的。六、左右腦的因素使用左腦過多不幸福。美國一位叫霍華·克萊貝爾的心理學家幾年前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習慣利用左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生活,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人感受輕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僅如此,過度使用左腦而忽視右腦還是失眠、焦慮症、抑鬱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七、 好勝心的大小 好勝心過強不幸福。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敢競爭自然不是好事,但物極必反,要是競爭心太強就會發展為好勝心。而據科學家的新研究,好勝者大多心率較快、血壓偏高、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由於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甚至癌症。據計算,好勝心過強折壽最多可達10年!八、 幸福更在過程一個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各種心理需要都會得到及時的滿足,幸福感會很低。因為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過程中產生。幸福存在於心理滿足過程之中,存在於自身潛能發揮過程之中,過於注意結果的人幸福感會降低。九、 幸福是無數「小樂」的日積月累有一個心理實驗,請受試者關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個人身上都帶著電子測定器,記錄他們當時的感覺以及快樂的程度。測試結果多少有點令人感到意外:一個人的幸福感竟然來自多次的「感覺良好」,而不是僅僅一次短暫的「大樂」。一些很簡單的「小樂」,諸如和孩子出去放風箏、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製作的美味等等——這些並不起眼的「小樂」加起來卻往往遠遠勝過短暫的「大樂」。十、 其他心理學研究者們還對社會支持、生活事件、性別、宗教信仰、教育、職業等與幸福感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探索,這些都可以視為對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一直在幸福感研究中處於重要地位,研究者們希望通過這類研究找到開啟幸福之門的「金鑰匙」。心理學研究所揭示的這些關系基本上是一種相關關系。在很多時候,既可以講這些因素影響著幸福感,也可以講幸福感影響了這些因素。而且,即便是這種相關關系也並不像預想的那樣簡單,往往還受到其它一些因素所產生的交互作用的影響。
❻ 人的一生中有哪兩個重要決定,對你的收入、幸福有著深刻的影響,既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毀滅你
1、決定做什麼工作
2、決定人生伴侶
❼ 幸福和金錢有關系嗎
幸福和金錢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因為一些金錢上的問題會導致婚姻、感情上的變化,小則吵架,大則分手,這都不可避免
❽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幸福感越多
這個觀點是不準確的。
兩者有一定的關系,但幸福感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幸福感與經濟發達程度,甚至是收入水平並不是亦步亦趨的關系。
另外,經濟越發達,這里是宏觀的。不針對具體的個人與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