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三鄉經濟發展

三鄉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4 18:37:34

『壹』 中山市三鄉鎮介紹

總覽三鄉
三鄉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強鎮,鎮內擁有各類外資廠企661家,私營企業786家,其中知名企業有寶元鞋廠、偉立制帽廠、皇冠皮件廠、曼秀雷敦制葯廠等。在未來的旅遊規劃中,三鄉計劃開辟工業旅遊專線。
三鄉鎮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第三產業發展迅猛。目前,三產佔GDP比重42.6%。並且每年以2%以上的幅度逐年提升,成為三鄉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比重的快速增長,說明三鄉的城市化進程在提速。

地方生產總值47億元;工業總產值102億元;農業總產值1.1億元;稅收8.8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970萬美元;出口總值8.6億美元;農貿市場成交額1.8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0億元;農村人均年收入9137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10368元。

這個東西也太多了,你還不如自己去看看呢。

我覺得政府給自己的話都是高帽子,不可能太真實,你還是切身去感受的好點。但中山人都說中山富人最多的地方工作在小欖,生活在三鄉,那裡有山有水,別墅成群,大型超市等一切應有盡有。三鄉溫泉不錯,我去泡過滴。

『貳』 中山的三鄉鎮與小欖鎮在經濟上或者其它方面上相比誰更好些。

想不到也有人跟我一樣,想將小欖與三鄉作比較,真是志同道合。的確,小欖與三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小欖作為中山北部最發達的鎮,是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部唯一擁有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及MALL(大型購物中心)的鎮,有105國道經過。
三鄉是中山南部最發達的鎮,是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南部唯一擁有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及MALL(大型購物中心)的鎮,同樣有105國道經過。
不同的是,小欖作為中山最早建制和開埠的鎮區之一,一直都是中山最發達的鎮,是傳統的經濟中心。而三鄉的崛起是近幾年是事情,論發展水平三鄉還遠遠達不到小欖的水準。從發跡史來看,小欖是靠工業,尤其是五金業發展起來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小欖就有「南方鎖城」的稱號。而三鄉最初是靠第三產業發展起來的,因此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例較高,有雅居樂地產、泉林山莊、中山溫泉賓館等企業。
實例①:每當問起外地人知道中山有哪些鎮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知道有小欖,但沒多少人知道有三鄉。
實例②:小欖是中山規劃的未來三個核心CBD(中央商務區)之一,而三鄉則沒份。
附:
鎮區 年份 本地生產總值 工業總產值 稅收 三產比例
小欖 2007 136億 560億 24.5億 0.4∶59.2∶40.4
三鄉 2007 51億 126億 11.8億 1:57:42

『叄』 三鄉的經濟在中山的鄉鎮中排第幾沙溪是否是中山的一個鎮

中山最好的鎮是小欖和三鄉,樓上的說是古鎮,簡直是無知, 沙溪是中山的一個名鎮,中國有名的休閑服飾基地 ,鎮內大大小小的服裝廠不計其數.中山沒什麼集中的小吃名地,想吃的話要到酒店裡去,裡面比較正宗.

『肆』 中山市的三鄉怎麼樣中山的消費水平高不工資多少比較好希望中山的當地人回答~

你剛畢業,可能從內地到廣東來。我的建議是,既然有落腳的公司,可以先回過來,熟悉這里答的環境。所謂先謀生存,再謀發展。我98年來三鄉,當時沒有想呆在這里這么久。來之後慢慢喜歡這里,然後一直做到現在。

三鄉鎮位於中山和珠海之間,交通便利,去中山和珠海要40-60分鍾公交車程。到廣州深圳也只要2個小時。廣州到珠海的城際輕軌在建,預計2010年通車,屆時交通將更加便利。

因為是城鎮,不是城區。所以總體物價方面略比城區略便宜。大小超市比較多,買東西比較方便;有國美蘇寧,所以買手機電腦都不用愁;買書碟我都是在網上買,折扣多,可以快遞送貨上門,貨到付款。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快遞公司都送三鄉,所以即使你在淘寶購物不用愁。

最後要提醒,中山珠海的經濟實力比不上廣州深圳東莞,所以同一行業,那三地的工資比中山珠海要高。

歡迎你到三鄉!

『伍』 下三鄉調查報告在何處可尋

一、「三下鄉」服務活動情況簡介

實踐時間:2003年8月10日—年8月20日
實踐地點:湖北省羅田縣天堂寨吊橋河村,聖仁堂村
實踐目的: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三下鄉」工作的號召,送農業科技知識「下鄉」,服務農村,深入了解農村現狀「三農」問題,做好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
指導老師:榮秀蘭老師、於久霞老師、張擁軍老師、 盛鋒老師
服務代表隊隊員:彭秋良、張應、張登科、郭逸蓉、崔大偉、呂超、徐理、楊杉、劉輝、張洪波
服務內容:1.當地基本情況調查。
2.對農業病蟲害知識及防治方法的宣傳。
3.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
4.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
5.農葯運用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
服務形式:1.通過各級政府及當地農民了解當地情況,完成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以宣傳單宣傳農業科技知識。
3.深入田間地頭及農戶家中助農。
活動相關報告:《植物科技學院「三下鄉」服務代表隊實踐報告》、實地照片、回收的調查問卷以及相關文字資料。
二、活動總概

本次「三下鄉」活動是在黨中央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工作的號召下,由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分團委牽頭,在相關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植物科技學院十名同學組成「三下鄉」服務團隊,於2003年8月10日至2003年8月20日前往羅田縣天堂寨林場地區開展以科技「下鄉」為主的「三下鄉」服務活動。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前期的准備工作、服務實踐工作、後期總結工作。前期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三下鄉實踐活動主題、形式的確定、組隊,對組員進行思想動員,作初步計劃以及《關於農葯運用相關問題調查問卷》和各宣傳單的製作。服務實踐工作主要包括通過各級政府,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制定相宜的服務方案,開展農業害蟲知識及防治方法的宣傳,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農葯運用相關問題問卷。後期總結工作包括對服務實踐活動中資料的整理與總結、以交流組員在三下鄉活動中心得的座談會。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通過服務代表隊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服務代表隊共分發宣傳單3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67份,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由於對當地情況了解有限,以至在計劃中一些項目很難實施的情況。我們開展的幾項活動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真正達到科技下鄉的目的。經過了十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本小組成員收獲不小,使大家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還教會了我們任何知識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價值。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植物科技學院「三下鄉」服務代表隊實踐報告》。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准備工作
1.組隊
基於」三下鄉」活動服務農村的宗旨,在活動籌備之初,我們在人員的確定的問題上,對三下鄉服務代表隊組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體如下:
(1).態度端正,有上進心,從思想上加入我們的隊伍,有服務農村的熱情.
(2).作風朴實,能吃苦耐勞
(3).專業知識掌握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有團隊精神與團體意識,服從組織的安排,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通過嚴密把關,結合各指導老師的意見,我們選出了一批優秀的隊員,形成了本次」三下鄉」服務代表隊這個充滿了凝聚力的團體.這為我們這次活動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2.思想動員 並作初步計劃
「三下鄉」是黨中央提出的一條解決農村缺乏知識,缺乏人才的方案。它的實施不僅反映在具體的行動上,也集中體現在思想上,而且後者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認識了「三下鄉」,了解了它的意義,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鄉」。針對這一點,我們對全體組員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動員。
首先,我們進行了一次「三下鄉」思想的學習班,並邀請政治輔導員授課,使大家全面認識了解相關知識。課後,我們又進行一次座談,在座談會議中,大家暢談自己對「三下鄉」的認識,並表明了自己將怎樣以實際行動去完成這項堅定的任務。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大家的思想有了明顯提高。
由於事先對當地具體情況了解有限,為了使活動順利的開展,不至於以後陷入被動的局面,隊員經過思想學習之後就進入了活動的准備階段,通過各方渠道了解當地情況,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計劃主要包括農村基本情況調查,農村稅費改革調查,相關調查問卷的完成,農業害蟲知識宣傳,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等.
3.調查問卷及宣傳單的製作
(1)、首先聽取了許多來自農村學生的建議,並翻閱了有關資料(主要是農葯方面的書籍)後,按照相關主題初步擬定了一份關於農葯使用方面的調查問卷,共15道選擇題,4道問答題。
(2)、製作關於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單 ,1份1張共100份
(3)、製作關於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單 ,1份2張共100份
(4)、製作關於農業病蟲害的宣傳單,1份1張共100份
(二)、實踐服務內容
1.通過各級政府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並制定相宜的服務方案
(1)農民生活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服務對象是湖北羅田縣天堂寨林場地區的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 兩村分別處於羅田縣天堂寨風景區的東北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吊橋河村全村共有人口450人,109戶家庭,屬於未開發地區,貧困人口比例達70%以上,年人均收入僅為500元.北側的聖仁堂村全村600人,共160戶,因地處風景區公路沿線,屬於旅遊區開發范圍之內,雖然農民仍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但旅遊業的收入和早期的幫扶措施以及近年發展迅猛的養殖業,已基本使其達到溫飽水平並逐步向小康邁進,農業生產的人均年收入為600元。在農業種植方面全村基本以水稻、小麥為主,由於地處山區,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基本不適於種植羅田地區最普遍的經濟作物——板栗。在經濟作物的開發上,兩村另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是每年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採伐林木140—150平方,在了解兩村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分別從三個主要方面對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查。
①農民生活問題、
兩村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靠天吃飯,農業生產的人均所得較低,吊橋河村在家庭經濟這一方面幾乎是空白的,少數村民利用農閑時間採集山中天然葯材,貧困的達70餘戶,相對富裕的幾戶人家也是跑運輸或者在外打工的,主要收入為農業生產,聖仁堂村的家庭經濟方面養殖業較為突出,主要以養殖牛為主,部分農戶還養蠶,家庭的食用菌栽培主要以茯苓為主,但技術方面較為傳統和原始,另有旅遊業的零星收入,總體而言農民收入比較低。
②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兩村均未設村級小學,為開發天堂寨旅遊住宿區,天堂寨於今年拆除。學生讀書在20 里以外的白廟河和九資河,全村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由於今年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採取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學費有所下調,以中學為例,以前是300元/人*學期,而現在下調到160元/人*學期,但吊橋河村至今未出過一名大學生,聖仁堂村大學生也不過10人,教育不發達仍是兩村所面臨的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
③農村醫療方面
近年來,由於三下鄉活動的開展,以及全民衛生意識的提高,現在兩村均建立了自己的村級醫務室,並有一至兩名醫務人員,基本可以解決村民的一些常見的疾病,但總的來說,醫療設施簡陋,醫務人員水平有限,出現較為嚴重的病症時就必須到大約30 里以外的鎮級醫院就醫。
(2)農村稅費改革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中國農村又一次大的變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保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穩定做出的重大決策。稅費改革不僅有利於規范農村稅費制度,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村生產力且有利於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們也對農村稅費改革做了一個初步調查。在全國農村推行稅費改革之際,羅田縣政府也在此項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為例,兩村村委都在體制上解決財政供養人員的問題,吊橋河村村委共四人,分別為一村長,一支書,二會計,一間辦公室,聖仁堂村村委共7人除村長支書和三名會計以外另有治保主任及婦女主任,也僅有一間辦公室。
現行稅費制度計稅土地面積為農民納稅的重要依據,通過走訪農民群眾得知,農民在村委的宣傳下,已確實感受到稅費改革給農民帶來的益處,如今土地稅收已由原來的70元/畝下調至58元/畝,農業附加等多項針對農民的稅費均被取消。興辦水利、修建道路、植樹造林、集體生產等公益性事業也均採取了「一事一議」的方法,教育的學費也明顯下調,農民的負擔明顯減少,干群關系也明顯的改善。
(3)、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鄉」活動期間,我們服務團隊通過對各級政府以及當地農民的了解,分析了該地區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並將其歸納和整理:
地理及氣候條件的限制 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均處於羅田線北部高山區,多山地,海拔高,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雖然光照充足為全盛的一級光能區,但光能利用率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6℃,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28.4℃。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乾旱和低溫,由於氣候原因,基本不適合板栗的大規模種植,可開發的經濟作物數量有限。農產品產量也不太高,加上交通不便,更為農產品的輸出以及農民的出行帶來不便。
科技信息及人才的限制 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導致信息相對閉塞。現在兩村均已普及了電視,運用接受器可收到八個衛星電視台。由於旅遊業的開發,兩村均已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其中吊橋河村有電話五部,聖仁堂村有電話十部,但與外界的信息不靈,直接導致農戶家庭經濟的盲目開發,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生產熱情,種植信息主要通過食用菌栽培技術人員和植保技術人員得來。聖仁堂村家庭食用菌栽培基本可以說成「爺爺會種,孫子就會種;爺爺種什麼樣,孫子就種什麼樣」,技術問題成為該致富方法無法推廣的主要原因。由於兩村均劃歸天堂寨林場,所以村內均不設植保站,也無植保人才。農民要是問農作物病蟲害農葯方面的問題,均要到九資河農技站。
國家幫扶政策取消 羅田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原屬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有幫扶政策,但九六年之後,國家就不再設扶貧財政周轉金。
(4)、相應服務方案的制定
根據以上調查的三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服務團隊制定了相應的服務方案,將本次服務分為三個部分:
①以水稻為主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活動;
②農葯的基本知識和農葯的安全使用的宣傳活動;
③食用菌茯苓的栽培技術宣傳活動;
2、送科技「下鄉」相關農業知識的宣傳活動
常見的害蟲及其防治措施
關於農作物病蟲害知識及其防治方法的宣傳主要針對水稻和小麥兩種該地區最為主要的農業經濟作物及常見的病蟲害。我們以發放宣傳單和直接下田幫助農民的形式進行, 本「三下鄉」代表隊全體成員向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發放宣傳單共100份,所宣傳的病蟲害主要包括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灰飛虱、小麥霜霉病、白粉病、銹病,在進行宣傳單宣傳的同時,代表隊成員還深入到田間,在助農的過程中,根據所學的知識,與農民探討作物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防治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和好評,農民紛紛表示,此類植物保護知識是農民所需要的,對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好處。
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
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主要在聖仁堂村中開展,我們「三下鄉」服務代表隊走訪了聖仁堂村二十七戶栽培茯苓的農戶,並向他們發放了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單,收集了農民在茯苓的栽培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還向苓農贈送了一些簡單的菌種栽培工具如:試管、PH試紙等。在吊橋河村的宣傳活動以技術宣傳為主,鼓勵農民發展家庭經濟,栽種茯苓等食用菌。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共分發宣傳單一百份,其中聖仁堂村三十五份,吊橋河村六十五份,由於該地區苓農的種植方式較為原始,存在很多不科學性,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食用菌科技下鄉受到了當地茯苓農的高度評價。
對農葯的安全使用
對農葯基礎知識及安全使用的宣傳,結合關於農葯知識的問卷調查而進行,農民普遍反映農葯質量越來越差,用葯效果不好等問題,我們對生物農葯、復合農葯以及現在的農葯低毒問題,作了一定的宣傳,解答了農民關於農葯質量問題的疑慮,針對農民對農葯使用的安全意識不高的情況,我們又對農葯的安全使用如稀釋法、打葯人員的安全等問題作了一定的宣傳工作,也在農民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此次宣傳共發一百份傳單,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各五十份。
3.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其分析

問卷分析:

主題1:反映農民對農葯知識的了解問題:

(1).了解途徑:第1題,其中選「農技站」的佔46.6%,佔了多數,選「電視或廣播」佔18%,只是少數。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對農葯知識了解非常有限(因為農技站並非提供農葯知識的正式場所,而只是一個營業性機構)。問答第1題(對病蟲害知識及對應如何使用農葯知識的了解),此題多數人還是對病蟲害有一定認識的,一般認為病害主要是葉子發黃,枯死,或腐爛,而蟲害主要是葉上有孔或有蟲吃過的齒痕。但一般不知道如何對症下葯,因為他們不認識到底是什麼病,什麼蟲害。從這里可以看出農村急需這方面的知識,農民需要科技下鄉,幫助他們防治病蟲害。

主題2:反映農民對農葯作用及防治效果的認識問題

對農葯作用的認識:第2題:此題幾乎100% 的人認為農葯對莊稼的豐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對防治效果的認識:第3題,此題約73.4%的人認為農葯的效果並不長久,時間用長了並不是很有效。這說明農民已經從潛意識上認識到了害蟲的抗葯性;第7題,此題約42%的人在所用農葯無效時換葯,約32%的人則會加大葯量,這反映了一部分農民對如何防治病蟲害還是憑主觀意識而不是以科學根據為依據;第10題,此題約有51.6%的人每年每畝地花在農葯上的錢為30元以下,約29.7%的人則花了30-50元,花50元以上的人則很少,約18.8%,這反映只有約兩成的人對農葯的作用是高度重視的,其他人當然也可能重視但限於經濟條件而只好如此,從回答來看多數人認為花在農葯上的投入還是基本合算的。

主題3:反映農民對農葯種類的了解問題

對農葯種類的認識:第8題,此題為多選,多數人現在想用高毒農葯但卻難以買到,用的多為「樂果、農達、甲艾寧、殺蟲雙」等之類的農葯,當然也還有用高度農葯的;第12題主要涉及農民對天敵昆蟲的看法,多數人認為還是農葯好,但同時也對此表示了一定的興趣;第13題涉及轉基因抗病作物,約有79%的人想引用一些試一試,這反映了農民還是非常歡迎新科技的,但同時也有些盲目,沒有考慮其風險性。

主題4:反映農民對農葯副作用的認識問題

第5題,約有88.8%的人認為農葯並不是用的越多越好,這反映了農民對農葯的副作用還是認識到了的;第11題,有69.8%的人認為農葯對周圍的人畜是有影響的,有22.2%的人認為其影響是非常大的,看來農民在日常的農葯使用中已經受到過農葯的副作用帶來的影響了。

主題5:反映農民具體如何使用農葯的問題

第4題,問答第2題,從這兩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多數農戶使用農葯時是不科學的,取得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
綜合上述,當地山民對農葯知識了解不多,對病蟲害多數不認識,對農葯種類知之甚少,對農葯的防治作用及防治效果不是很清楚,對農葯的副作用缺乏認識。這說明山區農民急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扶持,這些也是我們當代青年的責任。

(三)、後期工作
返校後,代表隊隊員開始了對活動期間各類資料的總結和整理工作,在8月11日-8月16日近一周的時間里代表隊隊員張登科同學在整理了《關於農葯運用問題的問卷調查》後,對相關數據進行了一定的統計,並通過五個專題將該調查問卷反應出的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完成了《關於農葯在農村應用的暑期調查報告》論文。崔大偉同學根據在當地了解到的實際情況,通過網上資料、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在相關老師 的指導下完成了《對大別山區稅費改革施行情況調查》論文。其餘隊員也在總結「三下鄉」期間的所感所捂的同時,著手《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並整理了其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8月14日晚9:00「三下鄉」代表隊全體成員齊聚18棟活動室,召開關於「三下鄉」心得的座談會,座談會上各隊員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鄉」過程中的感想和收獲。通過這次座談會,隊員紛紛表示加深了對「三下鄉」的活動認識。

四、成效分析

為了更好的分析此次三下鄉的效果,我們設立了以下幾個考核標准:
1.整個活動的計劃性
在進行此項活動之前,我們對其進行了頗為完整的計劃,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說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有由於對自身的條件估計不夠准確,以至於在計劃中出現了一些項目很難實施的情況,如農業昆蟲知識展。
2.所進行活動的實際效果
從我們所進行的幾項活動來看,它們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特別是對農葯使用方法的宣傳以及對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宣傳,倍受農民歡迎,也起到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其他幾項的效果也還不錯。
3.農民對此次活動的接受
為了讓農民充分接受我們所帶來的知識和技術,我們採取了動口動手動腦三位一體的方式,使農民不但認識到要這樣做,而且使他們意識到為什麼要這樣做,真正達到科技下鄉的目的,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我們還是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4.小組成員的收獲情況
經過了十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雖然山區條件艱苦,可是隊員都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積極面對和克服各種問題,在座談會上隊員紛紛表示收獲不小,在製作宣傳單的過程中隊員大面積的查找各類資料,收集大量信息,咨詢了專業老師,首先在專業知識上武裝了自己。平時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從沒有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這次實踐活動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還教會了我們任何知識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價值。在服務農村的過程中,我們又一次地加深了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帶著一腔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熱情,了解到農村出現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
5.調查報告的完成情況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分調查報告,我們特意從這支實踐隊伍中挑出了幾名文筆較好且善於總結的成員,他們統計了我們所得的第一手資料,查閱了不少書籍,請教了許多老師,經過近一周廢寢忘食的奮斗,終於完成了這篇論文。

總結:

經過了為期十天的三下鄉服務活動,回想我們所經歷過的實踐活動,覺得這次三下鄉總的說來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訓,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我們所選的服務點是比較典型的。首先,它位於大別山上的一個貧困地區,也是一個非常缺乏知識而有急需知識的地區, 也就是說這里需要三下鄉;其次,這里是旅遊開發區,它們正面臨著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們三下鄉的價值;最後,在這里,有的地方已經開發了一段時間,而有的地方卻沒有開發,這兩種地方有著絕然不同的兩種狀況,這就為我們以後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 我們所進行的幾項活動都是與農村緊密結合的,比較符合農民的口味,因此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比較容易被農民所接受,這是我們服務活動順利進行的一個關鍵條件。
3 此次參加我們代表隊的成員都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的,他們不僅有較高的專業技能,而且思想素質較高,能吃苦耐勞,這是本次活動順利進行的本質所在。
至於做的不好的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體現在此次活動的初步計劃上,由於對所有的條件了解不夠充分,過高的估計了自身的實力,以至於部分活動不能按計劃進行,這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被動,影響了整個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就體現在此次活動的整體深度不夠,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停留在一個比較淺的層次,而沒有深入,當然這有一定的客觀原因,那就是我們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但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充分的資料,以至於臨陣時無據可查。
有經驗有教訓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實踐,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使我們在學校要更加學好理論知識將來應用於實踐之中去,使我們將來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雖然本次「三下鄉」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三下鄉」的路還很長,「三下鄉」的工作也將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成為高校大學生,特別是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三個代表」,在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的一條特殊渠道。

『陸』 玉溪市「三鄉」美譽之稱,你知道是哪三鄉嗎

三鄉指的是雲煙之鄉、花燈之鄉、聶耳故鄉,分別是指該地區的煙葉是雲煙的最優質產地、花燈歷史悠久和音樂家聶耳的故鄉。

『柒』 想在中山三鄉買房,不知道那裡房價多少那邊有沒有發展前景

均價差不多5000上下,主要看小區以及業主賣房的心態,三鄉是靠近珠海地段,在整個珠三角來看,中山是發展最緩慢的一個城市,但後期反彈會大一些!

『捌』 中山小欖和古鎮和三鄉,坦洲哪個區比較有錢是教育強區

小欖是最早是靠菊花文化吧

『玖』 中山東升鎮,三鄉鎮和古鎮三個比較哪個經濟好

古鎮,可見以下分析說明:
1、古鎮
以燈飾、花卉苗木兩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城鎮,被授予和評為「中國燈飾之都」、「首屆全國投資環境百強鄉鎮」、「廣東省首批工業衛星鎮」、「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等。古鎮鎮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十分突出,個體、私營經濟十分活躍,占經濟總量的95%以上。燈飾業是古鎮的龍頭行業,也是古鎮的經濟支柱。2010年,燈飾業總產值達173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出口總額4.81億 美元,2010 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6.5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87.7億元,人均12.33萬元;國、地稅收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2603元;年末銀行 存款余額156億元,居民儲蓄余額117億元。人均收入、銀行存款等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2、東升
東升產業結構多元化,建築材料、家用電器、五金製品、辦公傢具、裝備製造、日用製品等優勢產業長足發展,規模以上企業404家。2009年,在金融危機全面沖擊下,我鎮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其中工業總產值228.15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高達92.05%,位居全市第二;國地兩稅收入9.63億元,位居全市第九。2010年更是承接2009年下半年的回升態勢,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順利實現開門紅。2010年1—6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3億元,同比增長14.5%;工業總產值123億元,同比增長9.8%;第三產業總產值33.38億元,比增33.3%。
三鄉
三鄉鎮是明清古舊傢具集散地,擁有歐美古典彩漆傢具企業群,被廣東省定位為省中心 鎮,被中山市定位為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中心鎮、中山市南部地區中心鎮和中山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2009 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6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95%;三產比例為1.7∶48.3∶50。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旅遊、房地產)中工業為主要經濟支柱。2009年,工業總產值1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全鎮有工業企業837家,增 加規模以上企業57家,累計257家,產值128.7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92%。有民營企業249家,增長20%;產值16.87億元,增 長50%。

『拾』 三鄉鄉的經濟發展

1998年完成社會總產值8260萬元,較上年增長50%,財政收入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0元,與上年相比增長28%。2003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000萬元,財政收入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00元。2004年合同招商引資5000餘萬元。
200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118萬元,工業總產值575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9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44.1萬元,分別占年度目標的117.76%、103.6%、100.61%、103.6%。榮獲河南省第二次農業普查先進集體、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河南省科技宣傳工作暨雜志通聯先進單位。在縣三級干會議上榮獲2008年鄉鎮目標綜合獎、煙葉生產先進單位、農村衛生所建設先進單位、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小城鎮經營管理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財政收入創優獎、書記工程獎、鄉長工程獎等榮譽稱號,在縣黨建會議上榮獲 「五好黨委」和黨風廉政建設榮譽稱號。
2009年該鄉將緊緊圍繞「建設宜陽工業園西區,打造萬畝煙葉大鄉」兩大工作主題,狠抓經濟發展、和諧穩定、責任目標三項工作的「2+3」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不動搖,保障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奮力走在鄉域經濟發展前列。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9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300萬元,爭取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元,植煙面積8000畝,實現稅收200萬元。

閱讀全文

與三鄉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