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班牙作為歐洲大國,為何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卻不高
雖然在很早的時候,西班牙在海上是有的比較高的地位,但是從英國崛起之後,西班牙是一直被英國壓著,當然英國也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後,很多資源西班牙都是觸碰不到的,所以西班牙想要進行科技研發,就沒有很好的基礎,再加上西班牙人天性是比較喜愛安逸的,他們在殖民地上奪取了大量的錢財之後,他們就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沒有太多的進步。

同時西班牙在退步,所以他們並沒有這么多的精力可以投放到科學技術,這一個領域當中,我覺得他們應該是在忙著搞經濟政治的建設,對於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的發展才是他們的重點。
❷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西歐……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
(1)新航路的開辟(1分) (2)①西歐經濟的發展。②歐共體的成立。 (3)①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1分) ②跨國公司的推動。(1分) (4)我國應該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答案符合題意即可)(2分)
❸ 二戰以來,一些國家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的典型事例
1、二戰後,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使得各國開始發展核技術,隨之而來的就是核專電 2003年,核電在屬美國發電量中所佔比例為近20%,相當於減少6.7億噸燃煤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國核能研究所(NEI)2003年9月3日宣布,2002年,美國的103座核反應堆連續第四年成為可擴大規模的基荷電力生產中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 美國核電電成本2003低水平,平均為每度電1.83美分,再次低於燃煤電廠(每度電2.07美分)。 核電的發展,推動了裝備製造、水泥製造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2、二戰後,火箭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掌握了超遠程打擊能力, 火箭需要的燃料、助燃劑,推動了石油化工的發展 火箭要飛高要耐熱,推動該了冶金業的發展 火箭要飛快,推動了發動機的發展 火箭本身就是裝備製造業 另外,火箭向太空發射,推動了人類邁向太空的步伐, 3、飛機的發展,同上
❹ 早於歐洲200年以上的科學技術成就有那些
一)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其西傳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
(1)商周:已有豐富的醫葯學知識。
(2)戰國:扁鵲是當時的名醫,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他發明的「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傳統的診病法。醫學分科。有著名的醫學著作《內經》。
(3)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4)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國的一些外科手術,如拔牙、血管結扎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②隋朝太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古代醫學史上探討病因、病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⑤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葯典。
(6)北宋:①醫學以小兒科、產科和針灸科最著名。②《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兒科著作。③《十產論》是著名的產科著作。④針灸學家設計了便於醫術學習的針灸銅人模型。⑤《洗冤錄》是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書籍。⑥王安石變法時設太醫局,局內辦有醫學校。
(7)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五)中國古代的地理成就
(1)《周易》一書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稱。
(2)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外地理的認識。
(3)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制圖六體」。這一理論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作《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5)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六)農業、手工業論著
(1)《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2)《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3)《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4)《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網路全書」。
(5)《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七)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2)秦漢:編寫於前1世紀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
(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准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唐太宗時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比歐洲早800年。《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發明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唐宋時發明了火葯和火葯武器。沈括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年。
同步導學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原因:從科學技術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確有許多發現、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那麼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為什麼能取得較高成就呢?這除了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民聰明勤奮,在長期和自然界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這些條件外,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功不可沒。在封建社會,個體農民、小地主、手工業者,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供養脫離生產的科學技術人員,因此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說,國家的支持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造紙
技術的改進是在宮廷官員領導下取得的,經過皇帝下令推廣。張騫、班超、甘英等探險家開辟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都是由朝廷組織的。火葯雖然來自煉丹術,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支持,煉丹家不但無法生活,更沒有煉丹必須的設備和原料。標志航海技術水平的鄭和遠航,完全是由國家組織領導的。各朝都把天文的機構——司天監由高級官吏太史令直接領導。皇帝還經常過問天文觀測的歷法改革。我國所以有世界最豐富的天象記錄,應該主要歸功於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和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自身的缺陷:盡管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從直觀上看,中國的科學技術只停留在經驗的形態上,缺少歐洲近代科學嚴密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得出普遍的科學規律和定則來。這說明它自身有著明顯的缺陷,大體有如下幾方面的弊病:(1)滿足於實際上的應用,沒有形成理論上探討和深思的風氣。對自然現象的觀測入微,是中國學者的一大特長。比如,人人都看到過下雪現象,而中國古代的學者卻能首先發現雪花的結晶體是六角形的幾何體。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但是,每一個角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者卻從不深究,更未從幾何學的角度去作探討。這和古希臘幾何學形成鮮明對照。(2)中國學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中包含一些人與自然協調的正確思想,但也會妨礙對自然的研究,更無益於對人事的研究。中國有對太陽黑子、彗星、隕石雨、日暈、月暈、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觀察和記錄,然而長期以來,卻把它們與人事聯系在一起,糾纏不清。(3)科學實驗是建立近代科學的基礎。不進行實驗,便不能由表及裡,發現事物內部的運動規律。實驗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條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樣的預期結果。中國古代的學者缺少這方面的傳統訓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王陽明「格竹子」。王陽明是影響幾代人的大學問家,他的朋友坐在亭子里觀察竹子生長的機理,一連坐了3晝夜,終於病倒;他繼而靜觀7天,仍無所獲,他便得出道理,認為「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這些大思想家認為,「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研究自然事物變成了心性之學。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從15世紀開始:大約從15世紀後半期開始,近代科學在西歐興起,我國的科學技術不但被西方迅速趕上和超過,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這一時期中西科學技術成果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內容上,中國在科學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屬於應用科學,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而同一時期西方科學的發展主要是理論科學。科學家努力的重點,不在於實際的應用,而在於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如果從實用的觀點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說」不能顯出明顯的優越性,但就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而言,哥白尼學說更能反映天體運行的本質。伽利略更是一位對理論充滿情趣的人,他對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拋物體運動的軌跡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對事物和規律的追尋。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大多使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而中國仍然主要採用傳統的整理典籍和總結經驗的方法。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成書過程,充分體現著這一傳統研究方法的使用過程。16世紀中西科學在內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別,正是近代科學與傳統科學本質差別的具體體現。
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固有的分散性和狹隘性,不可能使科學應用達到較大規模,從而使近代科學的產生和應用失去了應有的土壤。(2)封建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也阻礙了和工商業有關的科技的發展。(3)明清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主義,如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把大量知識分子迫入了脫離實際、脫離生產、脫離對自然界觀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學在中國失去了產生和發展的政治文化基礎。(4)教育的落後。中國封建教育以儒學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而在教育上採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於科學間的互相融合,也不利於培養大批人才。總之,日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中國近代科學出現的最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匠」的地位:在封建官僚社會里,科學家、技師、工匠不像在古希臘或近代歐洲那樣,有著獨立的社會地位,一般來講,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服從於封建國家。大型的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自不必說,幾乎任何一種新式的復雜機械,如早期的水車和歷代水力趨動的天文儀器,不是在皇家宮廷製作,便是在地方豪門的家庭作坊里產生。這些科學家、技師有的本身就是官吏,有的是依附於官吏的食客。張衡、杜詩、蔡倫、宇文愷、李誡、蘇頌、沈括、燕肅、郭守敬都是做過官的人,馬鈞、耿詢、丁諼則是依附於豪門貴族的門人。因此,科學家們的成就,就往往取決於封建國家的盛衰。大體說來,封建國家國勢強盛時,諸如天文學、都邑營造、車服器械等方面,就會有所發展,反之,就無所建樹。百工的地位,比出身於士大夫階層的科學家更低的多。他們從事的職業往往被稱為「賤業」的倍受歧視。百工的技藝常常通過血統延嗣一代一代留傳下來,具有濃厚的狹隘性和保守性,一旦家族絕嗣,世代辛勤積累的寶貴技藝就會頻於失傳。這種恪守祖傳的技術模式妨礙技術的交流,並與科學的精神背道而馳。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與局限性給我們的啟示:從國家來講,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搞上去,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要充分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意義,明確科學技術的作用。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在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極其重要的。
❺ 請列舉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歐洲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
文藝復興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 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 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文藝復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義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制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 反對哥德式建築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羅倫薩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關於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涌的江河。因此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 蔡元培《圖畫》 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和一種世界觀。人文主義以人,尤其是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點。對人文主義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容忍、無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在各個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這里一般人文主義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 也有的人文主義運動認為人有參加儀式和規則的需要並組織一定的團體來滿足人的這種需要。 人文主義作為歷史概念 在歐洲歷史和哲學史中,人文主義主要被用來描述14到16世紀間較中世紀比較先進的思想。一般來說今天歷史學家將這段時間里文化和社會上的變化稱為文藝復興,而將教育上的變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個詞實際上很晚才出現,它來自與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就已經使用過這個詞了。德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將人類統稱為Humanität,當時的人文主義者稱他們自己為humanista。而Humanism這個詞卻一直到1808年才出現。 法國啟蒙運動 1反抗權威(法國哲學家受牛頓的宇宙物理學的吸引,受洛克的政治哲學的啟發。受笛卡爾的啟發,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自行找尋問題的答案。口號一部分針對當時的教師、國王、貴族。) 2理性主義(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新興自然科學證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轄的。大多數啟蒙時期的哲學家和蘇格拉底及斯多格學派這些古代的人文主義者一樣,堅決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被稱為「理性時代」。哲學家們認為他們有責任依據人不變的理性為道德、宗教、倫理奠定基礎。) 3啟蒙運動(「啟」發群眾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會。人民之所以過著貧窮、備受壓迫的生活是因為物質、迷信。學校制度開始於中世紀,而教育學則開始與啟蒙時代。) 4文化上的樂觀態度(非理性行為與無知的做法遲早都會被「文明」的人性取代。所有的發展並非都是好的。啟蒙時期哲學家認為人一旦理性發達、知識普及後,人性就會有很大進步。) 5回歸自然(有人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賜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產物。盧梭提出「人類應該回歸自然」的口號,相信大人應該讓小孩子盡量停留在他們天真無邪的「自然」狀態里。) 6自然宗教(人們認為宗教必須自然化,宗教也必須與「自然」的理性和諧共存。當時有許多人為建立所謂的「自然宗教」而奮斗。當時有很多唯物論者不相信上帝,自稱為無神論者,但大多數啟蒙時期的哲學家認為否認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為這個世界太有條理了,因此不可能沒有上帝的存在,牛頓就持這樣看法。同樣,這些啟蒙時期的哲學家也認為相信靈魂不朽是合理的。他們和笛卡爾一樣,認為人是否有一個不朽的靈魂不是信仰問題,而是理性的問題。) 7人權(一七八九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人權與民權宣言』,確立了『個人權利不可侵犯』的原則。一七八七午時,啟蒙運動的哲學家龔多塞 (Condorcet)就發表了一篇有關女權的論文。他主張婦女也和男人一樣有『自然權利』。在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婦女們非常積極地反抗舊日的封建政權。舉例來說,當時領導示威遊行,迫使國王離開凡爾賽宮的就是一些女人。後來婦女團體陸續在巴黎成立。她們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樣的參政權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並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但她們卻沒有得到這些權利。) 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1]。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擔任政務[2]。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在許多國家,「現代」的自由主義者從原本的古典自由主義里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稅賦以提供人們最小數量的物質福利。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 社會主義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的學說。它以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又稱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馬克思主義的整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組成部分;狹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馬克思主義的3個組成部分之一,即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相並列的科學社會主義。人們實踐中的社會主義,即作為運動或制度的社會主義,通常是從狹義上來理解的。 產生 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有其 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先進國家已佔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內部矛盾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高漲。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了當時階級斗爭的實踐。在此基礎上,周密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繼承了18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法國的C.H.de聖西門、C.傅立葉和英國的R.歐文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67年發表的《資本論》和1875年撰寫的《哥達綱領批判》,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原理進行了深刻的論證。 對象 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性質、條件和目的三個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聯的統一體,它們共同構成子科學社會主義的對象。 任務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運動和社會制度三者之問形成了另一個完整的密切相聯的統一體,通過這個統一體的內在聯系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
民主社會主義是世界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所信奉的政治理論(本書在一般場合把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統稱為社會黨)。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價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設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並推進國際民主的「社會主義」;它實現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 民主社會主義是肇端於文藝復興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的政治理論體系。文藝復興運動使得人的價值得以確立,思想啟蒙運動則進一步使「人權」思想得以確立。思想啟蒙運動不僅確立了「人權」思想,更確立了「人民主權」思想等一系列現代民主政治思想。作為文藝復興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所產生的民主主義思潮的繼承者與發展者,這一系列的現代民主政治思想正是民主社會主義——這一社會主義流派的最基本的思想
❻ 啟蒙時期歐洲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思想啟蒙運動後所出現的重要成就:
(1)牛頓:英國科學家,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內人之一容。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方面。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牛頓三定律」,使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並獲得極大的發展。
(2)達爾文: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還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物種起源》的出版,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了轟動,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3)愛因斯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物理學相對論,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揭示了空間、時間的辯證關系,還加深了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認識。
❼ 二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美國的扶持支援 ②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③推行非軍
A.
❽ 西歐中世紀科技成就有那些
西歐中世紀時,主要出現了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一批科學家,產生了日心說近代實驗體系萬有引力定律等一系列成就
❾ 十九世紀中期歐洲社會科學的重大成就
19世紀化學的突出成就是英國化學家道爾頓( 1766〜1844年)的原子說和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 1834〜1907年)發現的元素周期律。1803年,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標志著近代化學發展新時期的開始。因為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所要說明的現象的本質就是原子的化合與化分。道爾頓的學說正是抓住了這一學科的核心和最本質的問題,主張用原子的化合與化分來說明化學現象和各種化學定義。
19世紀,光學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被忽視,甚至被物理學家們拋棄的波動說再次復活起來。英國物理學家托•楊用光的干涉實驗重新證明了光是一種波動。1807 年,有人發現了光的偏振現象後,他又用光是橫波而不是縱波的觀念解釋了這一現象,使光的波動說重新為人們所重視。以後經過法國科學家菲涅爾的工作,使波動說不僅能合理地解釋了已知的光學現象,而且能定量地證明了光的運動規律,從此波動光學
確立起來。
18 ~ 19世紀天文學的成就主要是,人類對於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運動規律的認識比科學革命時有了很大進展。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後,人們依照這一定律解釋了天體運動中新的觀測資料,進一步證實了這一定律的普遍意義。隨著天文觀測手段的進步,人類的視野從太陽系擴展到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從天體力學擴展到天體物理學的領域。在研究現狀的基礎上,人們對天體的起源和演化問題也提出有價值的見解。
到了 19世紀,電學的研究進入了動電領域,圍繞著電流及其效應的研究使電學有了巨大進展。法拉第通過研究電池的化學效應發現了電解定律,定量地刻畫出電流與其所引起的化學變化之間的關系。歐姆發現了歐姆定律,揭示了電壓、電流強度和電阻之間的關系。焦耳通過實驗證明了電流與其產生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與西歐經濟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