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價下跌的原因
近來國際油價重陷跌勢的主因在於供給過剩以及需求疲弱導致的市場擔憂加劇。目前,沙特、伊拉克等中東主要產油國仍然以創紀錄的水平生產,7月歐佩克主要成員國的原油總產出仍然處於高位水平。與此同時,美國原油庫存也處在5年季節性均線之上。另一方面,來自於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導致全球原油需求放緩的擔憂情緒蔓延,這也成為拖累國際油價下滑的因素之一。此外,由於國際原油大多以美元計價。上月美聯儲主席耶倫數度開口暗示年內加息,導致美元強勁反彈,從而也給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帶來下行壓力。
一,油價下跌本質原因之一:供需失衡,供大於求。
首先,油價的下跌從本質上看,處於供大於求的現象。根據歐佩克的預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為每日2890萬桶,是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該需求水平低於上月歐佩克成員國的日均產量及維也納會議所確定的每日生產3000萬桶的目標。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近期持續增加,庫存增加暗示需求疲弱。2014年以來,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實際石油需求增長緩慢,頁岩油供應增加和歐佩克穩產,國際石油市場出現的供應過剩情況是油價下跌不可否認的誘因之一。
二,油價下跌本質原因之二:國際政治局勢和人為意圖的刻意打壓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的一跌再跌已經不能簡單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來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為因素的博弈。長期來看,頁岩油從供給增長和價格傳遞兩個層面降低國際原油價格,同時這種供應的多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加劇美國和歐佩克之間的原油產量博弈。這就有形成了另一種市場聲音-「政治意圖的刻意打壓」。美國為了控制國際經濟的脈搏,首先要對中東國家形成能源上的控制。節前伊朗石油部長表示,如果歐佩克再不團結一致,原油價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體披露稱,伊拉克將對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質油給予更大幅度的折扣。在上月的歐佩克緊急會議上,盡管阿爾及利亞和委內瑞拉建議採取行動穩定油價,沙特石油部長歐那密仍維持維也納會議上的論調,堅決不減產。很明顯,沙特要把美國頁岩油扼殺在搖籃里,再加上華爾街投行在唱空。油價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續做空。至於底在哪,根據對頁岩油成本的數據跟蹤,沙特心中有個底價。通過這輪大跌,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頁岩油的成本。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續放緩,供應過剩不斷累積爆發的一個結果。此外,供應過剩的量持續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歐佩克放棄擔當市場調節者角色,進而引發市場價格戰。
三,影響之一:油價大幅下跌,制裁俄羅斯經濟的「重拳」
俄羅斯全國的GDP有近50%來源以原油和天然氣出口,本次的下跌打壓,同時也是對俄羅斯國家經濟的一種制裁。種種跡象表明,油價的下跌與國際的政治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四,影響之二:油價大幅下跌,拖累大宗商品連鎖反應
另一方面,原油價格的下跌,引起了大眾商品的連鎖反映,銅、糖、豬肉、大豆等產品均出現供給過剩現象,而對市場的投機機構來說也是雪上加霜,早在2008年,東航、中航集團和中遠集團在國際油價歷史最高點時,與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簽訂了高額石油期權合約,油價快速下跌,3家企業不得不雙倍賠付,截至2008年底共賠付人民幣8億元。油價下跌,金銀避險需求刺激貴金屬價格上漲我們可以看出油價目前持續破位已經開始拖累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最對貴金屬來說反而構成利好刺激,因人們在擔心經濟放緩的同時,避險需求則會提升,金銀顯然成為首選。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在油價下跌過程中,金銀表現一直比較強勁的原因。
『貳』 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跟全球經濟是否有必然聯系
斷崖式下跌,顧名思義就是像斷崖一樣地下跌。這個概念來自於股票走勢從高位出現一條大陰線斬斷若干均線(別再問陰線、均線是什麼,反正知道來自股票走勢就好了),與之相對應的是「經濟軟著陸」。定性上是如此,定量上各界說法不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判斷標准用來衡量宏觀經濟在多長時間內下降百分之多少則應當被描述為斷崖式下跌。
從這兩年經濟發展來看,我們國家宏觀調控的核心理念就是防止「斷崖式下跌」力求經濟「軟著陸」(調控效果實際上還是顯著的)。我個人認為,雖然我們可以切身的感受到今年經濟的低增長,但是,還遠遠不能稱之為「斷崖式下跌」,當然不排除某些媒體的危言聳聽以及個別行業和地區的特例。
『叄』 國際油價大跌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低油價下,我國可以加快原油進口,增加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降低通膨壓力並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但也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
一、油價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
從中國整體能源安全形度分析,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油企大舉「囤油」,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2、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
油價下跌還有助於降低中國通脹壓力,提升中國國際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於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價格本身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價格指數。從國際收支來看,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轉移到石油凈進口國。
3、居民消費層面
油價下跌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由此帶來需求增長。我國原油消費中的60%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具有「成本紅利」效應。最直觀的感受來源於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計程車司機與私家車車主受益明顯,公共交通開支也隨之下降。油價的下跌也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國內的航空燃油費也將取消。
二、對能源產業結構是壞消息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一些本該淘汰的高耗能企業會因油價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殘喘」、喪失轉型動力。
以天然氣市場為例,由於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在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3)油價暴跌對國際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2020年油價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大幅下跌,美國WTI原油跌幅達32%,布倫特原油跌幅達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從「歐佩克+」會議說起。第8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在一片爭執中結束,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布倫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關口,日內跌幅達9.33%。
3月4日凌晨,「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建議減產60萬-100萬桶/日,減產量不及疫情對原油需求造成的損失量,布倫特原油從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點08分,沙特推動「歐佩克+」同意減產超過100萬桶/日,布倫特原油從51.8美元/桶漲到近期高點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羅斯提議「歐佩克+」在二季度維持當前減產規模,俄羅斯死不減產的態度表露無遺,打擊市場對減產的信心,油價從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隨後,歐佩克緊急救場,19點06分,歐佩克部長同意減產150萬桶/日,油價小幅回升,但漲幅不大。
整個劇情的高潮出現在3月6日晚間,俄羅斯表示只同意延長現有的減產協議,不會再進行額外減產,布倫特原油短線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擴大至逾3%。等到23點06分,「歐佩克+」會議結束,沒有達成協議。油價失去減產的支撐,進入自由落體階段,布倫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產油國的談判失敗,不但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反而打起了價格戰,這才導致原油瘋跌。在減產會議結束後,俄羅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也就是說,從2020年4月份開始,產油國將不受任何減產協議的束縛,想產多少就產多少。
沙特面臨這種尷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原油官價,折扣幅度創20年以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並且,沙特計劃4月份增產30萬桶到1000萬桶/日,後期最高可增產至1200萬桶/日。
『肆』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國際油價的上漲既有危機又有機遇,雖然它會使我國的通貨膨脹加劇,還會導致出口環境的惡化,還可能會加劇貿易爭端,,但他會是我國可以更能接受挑戰,出台更有效地措施,如開發新型汽油,排放量小的汽車,或零排放的汽車等等
『伍』 用ad as模型說明國際油價下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下降影響的是總供給方面,原材料價格下降,我國的總供給增加,會導致AS曲線右移,結果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均衡價格下降、國民收入增加和就業增加。如下圖,從E'點變到E點。
『陸』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國際油價持續下降的原因
①價值決定價格。隨著石油開采技術的革新,石油開采和冶煉的成本逐漸下版降,石油價值降低權,導 致價格下降。
②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石油產量增加,供給擴大,經濟增長減緩,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斷減少,石油供過於 求,導致價格下降。
③商品價格的漲落受相關商品需求量變動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是互為替代品,由於人們對天然氣需求的 增加,從而減少了對石油的需求量,導致了石油價格的下降。
『柒』 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或許將引來大幅下調,這會對國內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對我國的經濟沒有任何影響。
市場預測,這一輪國內油價將迎來大幅下跌,甚至可能觸發底價機制。換句話說,精煉石油產品的調價下限是每桶40美元,國內精煉石油價格不會下降。情報分析家認為,這一系列的精煉原油價格調整引起最低價格的可能性很低。40美元/桶對應的紅線基準價格,更多地參考這段時間各種油價的平均值,可以理解原油的平均價格高於40美元/桶。精製油可以根據以前的周期價格進行調整。低於平均價格40美元/桶的部分,因為價格調整窗口還剩幾個工作日,所以不會調整。綜合原油現在的平均價格來判斷的話,這個回合的精製油有預備價格的可能性降低。
『捌』 國際油價暴跌,將對我國油價產生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