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儲蓄率對經濟增長(GDP增長)的積極影響除了從資本積累角度,還能從哪些角度說啊
保值,增值...物價可能會下降...
Ⅱ 新古典增長模型中儲蓄率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我想人均經濟增長率跟很多因素有關,各國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拉動人均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也不一樣。
1、第一種增長率公式適合於象美國一樣的國家,其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生地位,其生產已經達到充分就業狀態,願意工作的人都已經有工作做了,並且一天的工作時間已經不能再增加了,如工人不願意多工作,多掙錢他們也不幹,或者法律已經規定了最低休息時間,這種情況下資本家想擴大生產規模多掙錢也不行了,因為他們雇不到工人,這樣整個國家勞動力處於緊缺狀態,勞動力的增長馬上就會加入生產,人均收入不會因為人口的增長而降低。在這樣的國家,經濟要增長主要是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技術進步率在勞動生產率中起決定性作用,所以在這樣的國家人均增長只跟技術進步率有關而跟儲蓄率和人口增長率無關。
2、第二種增長率適合於象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很多,很多人處於隱性失業狀態,如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動力,這樣的國家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也就是跟儲蓄率成正相關的關系。在這樣的國家人口增長都將成為富餘勞動力,所以人均經濟增長跟人口是負相關的。當然人均增長率也跟折舊率成負相關,機器報廢了也不能生產出產品了,而在發達國家固定資產更新不是問題。
我也沒看過這方面的資料,只是一些自己的想法而已,請大家批評指正。
Ⅲ 儲蓄與經濟增長有何關系
儲蓄增長,居民消費減少,經濟增長減少。反之增加。
這是短期的說法。
從長期看,儲蓄和經濟增長是正相關。宏觀經濟學里有個黃金儲蓄率,是50%。超過50%就不能推動經濟增長了。
Ⅳ 索洛模型中儲蓄率的提高為什麼會使經濟暫時增長
首先,不要用嘴說用腦子想
數學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你一定知道資本的增長率k'=sf(k)-(n+g)k(假設無折舊)
n與g不受s的影響
而資本k是不能突變的,也就是說資本要積累,不能躍升
所以說當s變大時
k'是變大的
也就是說資本要增長
所以k也會逐步上升
資本要素的增長必然帶來經濟的增長
但是最終會再次均衡,所以經濟增長是暫時的
Ⅳ 儲蓄率增加會如何影響產量增長
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capital, and thus 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output, depend positively on the saving rate. A higher saving rate leads to a higher steady-state level of output; ring the economy』s transition to the new steady-state, a higher saving rate leads to positive output growth. But(again ignor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long run,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s equal to zero, and is thus independent of the saving rate.
資本的穩態,和產量的穩態實際上依賴於儲蓄率。較高的儲蓄率會導致產量達到一個較高的穩態;當經濟轉變為一個新的穩態時,較高的儲蓄水平會引起產量的實際增長。但是(再忽略技術進步)從長期來看,產量的增長率等於零,因此與儲蓄率無關。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requires an initial de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run, the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may lead to an increase or a decrease in consumption. The long-run outcome depends on whether the economy is below or above the golden rule of capital, the level of capital at which long run consumption is maximized.
儲蓄率的提高需要消費最初的減少。從長期來看,儲蓄率的提高可能導致消費量的增加或者減少。這種長期的結果則取決於經濟是否高於或者低於資本的資本指導原則,長期消費量在這種資本水平上是最大的。
Most centuries appear to have a level of capital below the golden-rule level. Thus,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will lead to a de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the short run but an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run. In thinking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take policy measures aimed at changing the saving rate, policy makers must decide how much weight to put on the welfare of current generations versus the welfare of future generations.
多數國家都表現出資本水平低於資本指導原則。因此,儲蓄率的提高會導致短期消費量的減少,但是會導致長期消費量的增加。在考慮是否採用政策方法來改變儲蓄率時,政策制定者必須決定與下一代人的福利相比這一代人的福利有多大。
While most of the analysis of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output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both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Both forms of capital can be accumulated, one through investment, the other through ecation and training. Increasing the saving rate and / or the fraction of output spent on ecation and training can lead to large increases in output in the long run.
雖然本章的大多數分析集中於實物資本積累的影響,但產量取決於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水平。兩種資本形式都可以積累,一個通過投資,另一個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儲蓄率或將產量的一部分用於教育和培訓,從長遠看可以引起產量的大幅度增長。
Ⅵ 儲蓄率的提高會促進經濟增長嗎
儲蓄並沒有沉澱在銀行,而是被貸出投資,但能否有收益則不確定,中國前幾年的投資為什麼能有高收益?因為有出口順差;現在為什麼投資放緩,乃至減少?原因就在於外需萎縮,而內需不振。
外需來自哪裡?美國人與歐洲人的借貸消費,如果沒有借貸消費,那麼不但中國的增長無法持續,就其本國同樣蕭條。
經濟學有個人人皆知的節儉悖論,即古典學家堅持儲蓄能發家致富,但凱恩斯卻說,大家都節儉了,必定蕭條。
新宏觀主義認為:兩者說的都是一定道理,之所以結論完全相反,就在於兩者的視角不同,前者是從微觀個體所言,後者則是從宏觀整體而論,即前者是微觀規律,後者是宏觀規律,前者不需要考慮市場的容量與規模,後者則擔憂其宏觀邊界。
單方面的提高儲蓄,而不去設法解決最終需求瓶頸制約,那麼到頭來可能消費債務減少了,也就是次貸危機避免了,但產能過剩一定來臨,恰如中國當前窘境,這一葯方並不比美國的高明多少。
今年的孫冶方經濟學論文獲獎者劉鶴的《兩次全球經濟大危機比較研究》得出的第九條結論認為: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大蕭條後,世界在絕望中發生了凱恩斯革命。在這次危機中,雖然凱恩斯理論再一次獲得生命力,但人口老齡化、全球產能過剩、資源約束強化所導致的潛在生產能力下降,加上勞動力市場更加「粘性」,使單純擴張總需求的政策撞到天花板。同時,全球通縮壓力、歐洲主權債務惡化等導致的負面效應顯現,全球經濟又一次進入十分困難和復雜的境地。前一段興起的心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相結合的不少研究引人注目,目前興起的關於國家資本主義的呼聲提高,這說明全球都在等待著理論創新。這次理論創新可能圍繞全球經濟最實質和困難的問題展開:世界出現的總需求萎縮和資本、技術與勞動力在全球宏觀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陷入絕境,既帶來本國的社會政治問題,也快速向全球傳染,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尚無明確思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單個國家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而大國相互合作又如此困難,急需提出一個可行方案,解決這個全球性的復雜問題。
顯然,理論解決方案不是增加儲蓄,這僅僅是經濟學常識而已。
Ⅶ 在索洛模型中,儲蓄率是如何影響收入水平以及穩態增長率的
從短期看,更高的儲蓄率導致了總產量和人均產量增長率的增加。從長期看,隨著資本的積累,增長率逐漸降低,最終又落回到人口增長的水平。總之;儲蓄率的增加不能影響到穩態增長率,但卻實能夠提高收入的穩態水平,即儲蓄率的增長只有水平效應,沒有增長效應。
索洛穩態時滿足sy=(n+δ+g)k即y/k=n/s+(δ+g)/s,代入數據即有0.2=0.2+(δ+g)/s,所以δ+g=0,即這是一個不考慮折舊和技術進步的簡單索洛模型;
當經濟達到穩態時,經濟增長率即為勞動增長率為0.01,當儲蓄率增加時只會暫時影響經濟增長率,當再次到達穩態時,經濟增長率依然為勞動增長率即0.01。
(7)儲蓄率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擴展閱讀:
索洛指出,Gw和Gn之間的這種脆弱的平衡,關鍵在於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勞動力不能取代資本,生產中的勞動力與資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設。倘若放棄這種假設,Gw和Gn之間的「刀刃平衡」也就隨之消失。基於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種沒有固定生產比例假設的長期增長模型。
索洛建立的模型向人們顯示出:在技術系數可變的情況下,資本與勞動力比率具有隨時間推移而向均衡比率自行調整的傾向。如若最初的資本與勞動力比率大,資本和產出的增加就會比勞動力的增加慢得多;反之,亦然。索洛是從資本與勞動力比率入手集中分析均衡(即穩定狀態)增長路徑的。
Ⅷ 急急急:儲蓄對經濟增長有什麼影響謝謝。
恩~節儉悖論:儲蓄率越高經濟增長越慢,儲蓄總額也變少。中國儲蓄率高達版40%+,gover-ment天天喊擴大內需就是權要降低他。
但是儲蓄過低的話會使資金市場不充裕,影響利率和投資進而也影響經濟發展,但這個問題可以由國際資本流入解決。美國儲蓄率為負,但其依靠亞洲和產油國的美元流入,依舊增長。
Ⅸ 在索洛增長模型中,儲蓄率的變化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率
中國的儲蓄率過高現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的適意性儲蓄還沒有達到版,所以中國人收入的大部分權都會用於儲蓄而不是消費,這也是中國內需拉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要消除中國儲蓄率偏高現象就要使得人們的適意性儲蓄得以實現,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老百姓通過儲蓄自己實現,二是政府通過一系列財政政策降低人們的適意性儲蓄!只有當適意性儲蓄實現之後,人們才會將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消費,才會真正實現其拉動經濟的馬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