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下載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下載

發布時間:2020-12-21 21:46:08

⑴ 新凱恩斯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區別

凱恩斯主義強調的是國家要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強調要用有形的手 其實凱恩斯主回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弊端答 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要符合實際水平 要因時而異
非凱恩斯主義大概強調國家不要過於的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要適度的進行宏觀調控 還有就是利用市場本身的調節 不要出現供求矛盾

⑵ 論述題 試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分歧

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目前西方宏觀經濟學中兩個較有影響的理論流派。兩者的主要分歧在於:
(1) 在基本假設方面,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最明顯的分歧是,前者堅持市場出清假設,而後者則堅持非市場出清假設。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工資和價格具有充分的伸縮性,可以迅速調整,通過工資價格的不斷調整,使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市場連續地處於均衡之中,即被連續出清。總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把表示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為經常可以得到的情形。與此相反,新凱恩斯主義則認為,當經濟出現需求擾動時,工資和價格不能迅速調整到使市場出清。緩慢的工資和價格調整使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於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例如需要幾年的時間,而在這一過程中,經濟處於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狀態。
(2) 在解釋經濟波動方面,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分歧是,前者試圖用實際因素從供給擾動方面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後者則用貨幣因素從需求方面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在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看來,引起經濟波動的實際因素很多,其中技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勞動力固定的情況下,一個經濟社會中所生產的實際收人便取決於技術和資本存量。換句話說,這時總量生產函數取決於表示技術狀況的變數z和資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資本折舊率為,則在所考察時期的期末,經濟中的可供利用資源為當期的產量加上沒有折舊的資本存量,即總資源函數。假定總資源只有兩個用途:消費和積累。現在假定由於技術進步,使z值增加,則生產函數和總資源函數向上移動,則原有的資本存量、產量和總資源都會相應地增加,從而使下期的消費和資本積累也相應地增加。如果經濟社會選擇新的資本存量,則資本存量的增加又會使實際收入進一步增加。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技術變化,則經濟隨著總資源的增加,會擴張直到達到新的狀態上。這便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對經濟波動的解釋。
新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波動的解釋較為復雜。為節省篇幅,這里只說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凱恩斯主義為了與非市場出清的假設相一致,建立了解釋工資和價格粘性的各種理論,其中包括長期勞動合同論。其次,新凱恩斯主義導出了短期總供給曲線。最後,利用短期總供給曲線,新凱恩斯主義通過考察經濟遭受總需求沖擊後回復到正常狀態的過程,說明經濟經歷了一次波動(衰退或高漲狀態)。
(3) 在政策主張上,新凱恩斯主義認為,由於價格和工資的粘性,經濟在遭受到總需求沖擊之後,從一個非充分就業的均衡回復到充分就業均衡狀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而刺激總需求是必要的。所以,為了避免較長時期的非充分就業持續出現,凱恩斯主義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中一個不變的主題是反對政府幹預。早期的理性預期學派就曾斷言,由於人們的合理預期,規則的政策對產量變動是無效的。因而,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變動引起的經濟波動,政府應按穩定的政策規則行事。

⑶ 西方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假設有哪些

新凱恩斯主義是指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凱恩斯主義基礎上吸取非凱恩斯主義某些觀點與方法形成的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①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②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③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凱恩斯主義並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判,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深刻地反省,同時吸收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論點,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

曼奎和羅默明確表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意味著對如下兩個問題作出解答:⑴這個理論違背古典派的兩分法嗎? 它斷定名義變數(如貨幣供應)的波動影響實際變數(如產出量和就業)的波動嗎?即是,貨幣非中性論嗎?(2 )這個理論假定經濟中的實際市場不完善性是理解經濟波動的關鍵嗎?如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和相對價格粘性這些思考是理論的核心嗎?對於以上兩個問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作出肯定回答的。因為價格是粘性的,所以古典派的兩分法便破產了。因為不完全競爭和相對價格的粘性是理解價格為何呈粘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實際的不完善性是具有決定性的。

網路有詳細介紹:http://ke..com/link?url=xt4IJQyPlc4ko-hIeF6DYgtVU-1shFA-HvM1q

⑷ 誰能介紹一下經濟學里的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於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於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為美國經濟學家,如Q.A.阿克羅夫、J.耶倫、G.曼奎、B.伯納克等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堅持政府幹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卻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他們認為,在當代市場經濟中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粘性,這樣,在短期仍然會出現偏離自然失業率的現象,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凱恩斯主義並不僅僅是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張,他們還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來考慮經濟政策。新凱恩斯主義還強調鞏固性的財政政策,認為財政赤字對經濟是有害的,它會引起投資的減少(基礎效應)和貿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凱恩斯主義者還研究了一些新的現象和機制,如提出了在貨幣政策起作用的機制方面,不應只考慮利息率,還應該考慮普遍存在的信貸配給機制。新凱恩斯主義同傳統凱恩斯主義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他們所主張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慮需求方面,也考慮供給方面;既考慮長期,又考慮短期;既注重微調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視結構性 政策在長期的效果。可以說,新凱恩斯主義者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者關於國家應該干預經濟的基本主張,既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在吸取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使得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⑸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在政策取向上與原凱恩斯主義有何異同點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①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②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③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凱恩斯主義並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判,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深刻地反省,同時吸收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論點,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

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理論觀點上,新舊凱恩斯主義存在重要差別,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和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了,在經濟中出現需求或供給沖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與原凱恩斯主義學派相比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強調工資和價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剛性,並試圖對這種粘性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此基礎上說明非自願失業、普遍生產過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經濟政策的作用。

第二,強調並從微觀角度入手闡明了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他們從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出發,研究了經濟中存在的實際剛性、風險和不確定性、經濟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貴性、調整的成本因素等,從而說明了企業的最優定價行為及其宏觀經濟含義。證明在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並不能引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主體最大程度地促進社會利益,達到「帕累托最優」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見的手」導致了「協調失敗」(Coordination Failures),出現了長期的市場非均衡和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

第三,強調政府幹預經濟的必要性。他們以需求沖擊為假定,著重論證了企業為什麼總是拒絕及時隨總需求的變動而調整價格和工資,這種微觀行為反映到宏觀經濟層面又如何導致總產出和就業的變動。因此,需要通過政府幹預來解決這種市場機制的失效問題,由於貨幣的非中性,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是有效的。

⑹ 什麼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 School)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 School)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 新古典綜合派 衰敗以 後學派林回立, 經濟學答家 們尋求共識又無法達成一致的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 曼昆 、 薩墨斯 、 布蘭查德 、 羅泰姆伯格 、 阿克洛夫 、 斯蒂格利茨 、 本·伯南克 等人。

⑺ 新凱恩斯主義的歷史背景

為答復本世紀70年代所謂「凱恩斯主義理論危機」, 80年代一個主張政府幹預經濟的新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西方學術界出現了, 便產生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70年代興起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學者們認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理論上是不恰當的,他們斷言,宏觀經濟學必須建立在廠商微觀經濟的基礎上;他們主張,應當用建立在市場始終出清和經濟行為者始終實現最優化的假定基礎之上的宏觀經濟理論來取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已壽終正寢了!事實上,這種診斷是極大地誇張。早在70年代後期,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 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約翰·泰勒(John Taylor)就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建立基礎。費希爾發表了《長期合同、理性預期和最佳貨幣供應規則》一文(載《政治經濟學雜志》1977年2月號), 費爾普斯和泰勒發表了《在理性預期下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力量》一文(載《政治經濟學雜志》1977年2月號)。他們吸收了理性預期假設。80年代,美國一批中青年經濟學者致力於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主要組成部分提供嚴密的微觀經濟基礎。因為工資和價格粘性往往被視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題,所以他們努力的目的在於更多表明這些粘性如何由工資和價格確定的微觀經濟學而引起的。即是,他們試圖建立工資和價格粘性的微觀經濟基礎。
80年代以來, 就形成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New—Keynesian Economics),以與其對立的研究方法, 即新古典宏觀經濟學(New—Classical Macroeconomics)相並立。以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亦稱為新凱恩斯主義,它以「neo」表明「新」的意義,因此, 是對舊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和古典微觀經濟學的「新古典綜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現在,標名「新凱恩斯主義的」,英文原文為「new—Keynesian」,此詞是邁克爾·帕金(Michael Parkin)所創造的,他於1984年出版的《宏觀經濟學》一書,始創「新凱恩斯理論」(new—Keynesian theory )這個術語,而未用「新凱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最先使用「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這一稱號的, 是勞倫斯·鮑爾 (LawrenceBall)、格雷戈里·曼奎(N.Gregory Mankiw)和戴維·羅默(DavidRomer)。他們於1988年發表了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產出量—通貨膨脹交替關系》(載《布魯金斯經濟論文集》1988年第一期)。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者主要的還有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Stiglitz)、 本·伯南克(BenBernank)等。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並非關於人們實際生活世界的理論。它的研究方法實質上是真正未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一種數學上的構思。對比而言,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決未想成為一種抽象的理論,而是要成為解決起初世界問題的實際政策模式。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在理論上是凌亂的,他們認為,經濟理論應當切合於真實世界、真實世界的制度和現實行為。因此,必然發生凱恩斯主義復興。正如阿蘭·布林德(Alan Blinder)說道:「宏觀經濟學已處於另一次革命之中,這次革命等於凱恩斯主義的再現,但是具有更加嚴密的理論風格。」(註:以上論述, 參見:曼奎和羅默主編:《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第一卷,1991年英文版)第1頁。戈登著:《什麼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文獻雜志》1990年9月號第1115頁。布林德:《凱恩斯主義復興》《挑戰》1992年9—10月號,第18頁、51頁。)

⑻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有哪些主要區別

凱恩斯主義的解釋是邊際消費遞減理論,也就是當一個人的收入增加時,新增加的專收入用於消費的支出越來屬越少。當消費者已經買夠了的時候,而社會還在生產,供給嚴重大於需求,這時候經濟危機就產生了,社會經濟蕭條,購買乏力。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是貨幣主義②學派,講究的自由經濟不主張凱恩斯學派國家干預經濟認為是有害的,經濟的周期是由於市場對的貨幣的需求和國家發行的貨幣產生時滯產生的。新凱恩斯主義理論也是認為經濟衰退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

閱讀全文

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