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了解主要關於稅務稅收的經濟學知識,有什麼推薦的么謝謝!
好,我來推薦吧。首先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是最最最基本的東西了,專不了解這兩門學科稅務和金屬融你也搞不懂。我推薦曼昆的微觀經濟學和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然後是財務會計、公司理財,這是企業運營的基礎,然後你就能看懂金融了(在此之前看金融基本是在浪費時間),書圖書館有很多,最後是投資、證券、營銷,這些屬於經驗主義學科,沒什麼科學道理,主要是人們總結經驗得來的, 所以很難稱之為科學,我相信你實習兩個月就全懂了,不需要花時間學習
❷ 《財政學》和《稅收經濟學》
財政學(英文名來稱:Public Finance Program):源是研究以國家為主體的財政分配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學科,是財政學專業基礎理論學科。《稅收經濟學》是高等院校財政學專業教材新系之一,建立了一個較系統的廣義國際稅收教材內容體系,全面闡述了商品稅的國際稅收問題,包括商品稅的國際稅收原則、商品稅的國際重復征稅、避免商品國際重復征稅的一般國際規范等,充分體現出廣義國際稅收的特點。具體地介紹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遺產稅、繼承稅和贈與稅協定範本的國際稅收規范,並由此收錄了更多的關於住所概念、由雙重住所引起的國際重復征稅以及對由雙重住所引起國際重復征稅的國際規范,是一本前沿的國際稅收教材和參考書。 本書是專門為滿足普通高等院校財政稅收、國際工商管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法、國際會計等專業方向的本科生的要求而編寫的廣義國際稅收學教科書,也可以作為我國稅務系統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訓和對廣義國際稅收感興趣的其他專業人士和學生的參考書。
❸ 求楊志勇稅收經濟學
志勇編著的這本《稅收經濟學》為「21世紀高等院校財政學專業教材新系」中的一本。全書涵蓋稅收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包括稅制基礎、稅收原則、稅負轉嫁與歸宿、最優稅收與稅制設計、稅收征管、稅制改革、稅收秩序等內容
❹ 求楊志勇稅收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
去閑魚上看看
❺ 誰那裡有稅收經濟學的復習資料,跪求
網路文庫網頁鏈接
名詞解釋
1、稅收負擔:是指納稅人因向國家繳納稅款而承受的貨幣損失或經濟福利損失。
2、稅收超額負擔:稅收造成了價格的扭曲,使生產者得到的價格低於消費者支付的價格,這樣,價格便不能真實反映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用,因此損害了價格作為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信號作用,造成了額外的經濟效率損失,這稱之為稅收的額外負擔。
3、稅收彈性:稅收彈性是指稅收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比率。稅制設計應當使稅收具有較好的彈性,一般來說應使ET≥1。 4、
稅收乘數:稅收乘數反映了稅收與國民生產總值變化之間的關系,一般表示為△Y/△T=-b/(1-b)。稅收乘數為負值,表明稅收變動與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呈反方向,即稅收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減少,稅收減小,國民生產總值增加。
5、稅收轉嫁: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在名義上繳納稅款之後,主要以改變價格方式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的過程。
6、彈性反比法則是指為使稅收超額負擔最小化,商品課稅的稅率應與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成反比,需求價格彈性小的商品應實行高稅率,彈性大的商品應實行低稅率。
7、稅收歸宿是指稅收負擔採取一定的方式轉嫁之後最終的歸宿,即稅負運動的終點。
8、稅收效率:稅收效率指政府征稅有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和稅收本身效率兩個方面。
9、稅收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稅收手段,調整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給以強制性刺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預市場機制運行的一種經濟活動及其准則。
10、稅收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從另一個角度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至生產者決策的影響,也就是稅收對經濟所起的調節作用,稅收效應可以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
❻ 經濟學稅收問題,求解答
第一題,隨意假設稅款由買方或賣房承擔。例如由買方承擔,則其稅後需求曲線為q=50-2(p+5),即q=40-2p,與供給曲線的交點為p=13,原本交點為p=15,即買方承擔了[5-(15-13)]即3元的稅額,賣方承擔了5-3=2元的稅額。(假設賣方承擔稅款結論相同)
第二題,廠商的有效規模為q=25,(取atc的導數為0),平均成本(也是價格)為p=125。當稅收全部由廠商承擔時,如果稅後收入低於125,會鼓勵廠商退出(直到使稅後收入提高至125為止)。因此最後的結果必然為稅前價格為125/(1-10%)=138 8/9,即稅收完全由消費者承擔。(如果由消費者承擔全部稅收,那麼價格調整使廠商收入低於125時會鼓勵廠商退出,從而使價格無法低於125,即稅收確實全部由消費者承擔)p=138 8/9對應的需求量為q=1222 2/9,相比於之前的需求量q=1250差了27 7/9,即退出了1家廠商。(舍小數取整)
那個圖怎麼看的啊,當供給曲線水平的時候,征稅使得供給曲線向上平移,平移量為稅收量,由於之後與需求曲線的交點與原交點的縱坐標差等於稅收量(原因是供給曲線水平,向上平移時完全沒有橫向映射,是這個詞沒錯吧),用數學式子表示就是kx+b=ax+c的交點縱坐標為a(c-b)/(k-a)+c,kx+b+n=ax+c的縱坐標為a(c-b-n)/(k-a)+c,兩者之差為-an/(k-a),顯然,k越大,這個數的絕對值就越小(k為正無窮時,這個數為0),k越小,這個數的絕對值就越大(當k為0時,這個數為n)。
❼ 微觀經濟學:稅收分擔
負稅人在復一定時期內由於國家制征稅而形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負擔。
稅負的主體是納稅人,如果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納稅人,稅負是指該國的全部稅負;如果是指一個國家的某一經濟組成部分、某一產業、某一階層、某一企業或者個人,那麼稅負是指國家。經濟成分、產業、階級、企業或個人的稅負。
(7)稅收經濟學在線擴展閱讀
稅負的輕重與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經濟調控的力度、政權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一直是稅收理論研究和稅制設計的重要課題。
國企繳納的稅款,實質上是國企創造的社會凈收入,與國企繳納的利潤一樣。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的社會純收入是通過稅收在同一所有者內部分配的,不存在所有權的轉移。這與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征稅轉移集體企業社會凈收入的一部分所有權,即集體企業失去一部分經濟利益的性質不同。
❽ 經濟學基礎稅收
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專社會公共需要屬,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製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徵收、納稅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1.「賦稅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2.「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捐稅」。恩格斯指出:「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19世紀美國法官霍爾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這些都說明了稅收對於國家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
稅收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習慣上稱為稅收的「三性」。
❾ 大學稅收經濟學(中級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問答題一道求解
就是政府角色么,第一第二定理都是強調市場會自動達到帕累托最優,但是效率最高不見得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所以引入政府二次分配,讓大家的效用平均一些
❿ 通過網路授課學習稅收經濟學,那些地方是學生反映聽不懂的
學習那些地方是學生,反映聽不懂。這個你得問一下,你就說的老師。你們教的學生,他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