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環境經濟學原理論文

環境經濟學原理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6 17:12:01

經濟學原理畢業論文

http://www.86qb.com/Article/jingji/20_Index.html
【經濟學論文】 上海豐黎棉花貿易公司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116)
【中文摘要】 棉花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產值佔中國經濟作物的50%以上。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和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化已經導致了纖維生產、消費及貿易方式的極大變化。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
【發展戰略論文】 中小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戰略問題 (52)
【中文摘要】 南京WH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WH公司)是一家於2000年底成立的汽車標牌類產品製造企業。六年多時間里,年產值從當初的四十多萬增長到現在的兩千四百多萬。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
【經濟學論文】 江蘇省井神鹽業有限公司營銷策略研究 (51)
【中文摘要】 在當前國家正在實施鹽業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為國家鹽業重點生產企業之一的江蘇省井神鹽業有限公司如何審時度勢,充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條件,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營銷策略,
【經濟學論文】 KL公司W高檔公寓樓盤營銷策略研究 (39)
【中文摘要】 近十幾年來,房地產投資在我國經濟和投資增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1998年以來,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主導產業。發展至今,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經濟學論文】 哈爾濱醫葯企業營銷績效評價研究 (36)
【中文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醫葯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醫葯企業營銷活動能否順利開展是醫葯企業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為了使醫葯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醫葯企業適時開展營銷績效評價
【其他】 網上銀行業務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90)
【中文摘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網上銀行為代表的電子銀行業務不僅突破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組織服務結構和運行方式,為銀行客戶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資金結算渠道,而且創新了服
國際貿易論文】 我國海關風險管理研究 (493)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海關監管范圍也不斷擴大。致使海關面臨著嚴格執法與高效運作的矛盾。原有的海關監管模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國內外海關界紛紛將風險管理的思想引
【區域經濟學論文】 西部地區區域差異與協調發展研究 (1645)
摘要本文以區域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指導,採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西部地區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中國西部地區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模式,並提出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經濟學論文】 論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及其規律 (9669)
摘要本文介紹了跨國公司的定義、發展層次、跨國公司的基本類型和國際地位。文章分析了跨國公司的特徵: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范圍內活動、實行全球戰略、經營一體化,並分析了其全球化時代的特徵:競爭重點由「資
【經濟學論文】 某公司營銷戰略研究 (134)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愈來愈大。但在數量及總量增加的同時,企業個體質量卻未同步提高,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民營企業平均壽命較短。認真研究這一現象,可以看
【國際貿易論文】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新趨勢與中國的對策 (766)
中文摘要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由於各國政府逐步放寬了對服務貿易的限制,國際服務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也被納入了多邊貿易談判的議程中。服務貿易成為了國際貿易競爭的新領域,並且成為了一個國家提
【產業經濟論文】 我國企業會計委派制研究 (208)
【中文摘要】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切入點是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建立規范化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從而形成資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但
【區域經濟學論文】 長春市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94)
【中文摘要】 城市是人地關系的焦點。城市化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標志,生態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處於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現實的破壞與潛在的危險,已成為我國社會和
【其他】 環境問題與新疆可持續發展 (132)
【中文摘要】 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環境問題給全球的經濟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障礙,日益惡化的環境形勢己經將人類逼上了危險的境地。將環境問題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因為環境問題有其深刻的經濟本
【產業經濟論文】 我國燃煤電廠環境監管中的費改稅激勵機制設計研究 (19)
【中文摘要】 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到2010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這一指標具有法律效力。但在2006年,也就是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
【區域經濟學論文】 江西省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及啟示 (128)
【中文摘要】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正經歷著從一般的概念性和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轉變,而承載力正是可持續發展度量和評價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國內外承載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江西省為對象,採用狀態空間法
【產業經濟論文】 中小企業治污約束的經濟學分析 (48)
【中文摘要】 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數量眾多且總排污量大,較之於大型企業,對其進行污染治理更為困難,中小企業已成為是我國污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本選題試圖從中小企業的特點出發,
【區域經濟學論文】 鄂爾多斯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研究 (44)
【中文摘要】 工業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其經濟發展的主題,同樣是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鄂爾多斯市實現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鄂爾多斯地區資源富饒,「十五」以來工業化發展速度非常快
【產業經濟論文】 浙江工業化發展水平與環境質量的關系研究 (33)
【中文摘要】 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經濟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其中一個內涵就是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控制和較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在
【國際貿易論文】 網路信息挖掘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 (122)
【中文摘要】 本文系統、完整地研究了電子商務的基本功能流程,詳細分析了電子商務挖掘的數據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面向電子商務的網路信息挖掘模型和網路信息挖掘系統的一般邏輯構架。本文提出的面向電子商務

經濟學的論文,在這個網站www.86qb.com上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給你粘貼了,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一下

❷ 求夠一篇經濟學原理論文

前言: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國民經濟結構正在進行戰略性調整。同時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化教育,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遞升,大學生就業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普遍關注,因此如何理解就業形勢與經濟之間的聯系,以便在潮汐萬變的社會中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經濟學原理
第4頁 一、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1.人們面臨取捨 大學生在校內求學階段面臨著取捨,在畢業後找工作時也面臨著取捨。這兩種取捨之間是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大學校園里,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決定了今後會發展成為什麼類型的人才,從而影響到所選擇的職業;在校園里從哪些方面有意識的培養自己、鍛煉自己,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些內在的因素決定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將會站到一個怎樣的位子。在面臨取捨時,我們選擇的東西通過努力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同時,那些在選擇中放棄的東西,也就是機會成本,將使我們有一個取捨的價值觀。權衡成本,我們或許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2.理性人考慮邊際量① 對於取捨的結果,人們做出適當的假設,通過考慮邊際量,且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同樣,在大學生面對職業的選擇時,根據公司前景、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等因素,考慮邊際量,才會最終決定是否應聘該公司。對於自己預定的職業生涯,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當成本和利益變動時,自己對於原先職業的設想,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也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有一個相應的改進的職業規劃。以上是大學畢業生站在形形色色的工作崗位面前,根據主觀意願所做出的決策。 二、人們如何相互影響 1.大學生就業市場變化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這次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大學生就業市場經由政府得到改善。看不見的手需要政府來保護它。只有產權得到保障,市場才能運行。知識產權的保護迎來越來越多的學子,就業市場運行的也越來越好。盡管看不見的手通常會使市場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當市場承受的能力達到飽和,工作崗位供不應求,市場的運行開始出現新的問題。
經濟學原理
第5頁 2.政府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這個術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在這些時候一項政府政策適用於促進效率與公正。原先的就業市場,得到政府政策的保證,畢業後工作由國家統一分配,難免在其中的過程中會有失效率和公正。而新的政府政策讓就業市場由計劃經濟②體制轉化為市場經濟③體制,加強了原先所沒有的平等性、競爭性和開放性。 三、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1.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著高等學校擴招政策的實行,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1999年開始擴招,自第一批擴招學生畢業後,就業壓力日益加大。同時,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國民經濟結構正在進行戰略性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傳統產業比例下降;國有企業的重組改造,減員增效日益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公務員隊伍、事業單位人員精簡分流。這一現狀決定了社會吸納人才的數量有限,無疑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崗位也會相對有限。 2.問題分析 對於這種供不應求的經濟狀況,我們可以從內在和外在的因素中找到啟示,從而有所改變。首先市場機制的不完善,高校教育改革滯後等外在因素也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再者是自身的因素,培養生存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及主動創新精神等,讓自己心理就業。

❸ 哪個經濟學原理簡單 要用某一經濟學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寫論文,誰能告訴我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原理一:復人們面臨均衡取捨(制peoplefacetrade-offs)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得到一種東西都要以放棄另外一種的東西為代價-機會成本關於作出決策的第一課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捨。認識到人們面臨交替關系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作出什麼決策。一個學生不應該僅僅由於要增加用於學習經濟學的時間而放棄心理學的學習。社會不應該僅僅由於環境控制降低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不再保護環境。也不應該僅僅由於幫助窮人扭曲了工作激勵而忽視了他們。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交替關系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他們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❹ 請用宏觀經濟學原理解釋一經濟現象 要求論文2000字 急急急

1、經濟的波動,就是這樣一種現象:經濟有時候很好,具體表現就是:整個社會一片繁榮,大多數人生意興隆,商人們大都覺得生意好做,人人有工作,人們收入增長迅速;但這一狀況通常短的只有幾年,長的或許有十幾年、二三十年的時間,但好景通常不長,經濟陷入衰退,表現為:生意難做,工作難找,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一片蕭條。當然,過一段時間世道又變好,如此,循環往復,一起一伏,波動也。我這里所講的宏觀經濟學,其順序就是:首先從解釋著短期的波動開始(這個階段的模型有比較嚴格的假設),逐漸放鬆假設,推進到解釋時間長一些(中期)的波動,然後才最後去解釋經濟的長期增長(即貧窮與富裕的決定因素)。整個核心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有嚴格假設開始,然後逐步放鬆放鬆假設的過程,然後再由這一核心出發進行擴展——其實也是進一步放鬆假設的過程。

2、國家一直提倡擴大內需,拉動需求,並且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適當放鬆的貨幣政策.
這就說明政府的宏觀調空目標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同時,根據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IS-LM模型中的IS曲線右移,導致利率下降,刺激需求,擴大投資,增加收入,實現國民經濟增長.

3、物價水平的起伏
在經濟的波動過程中,物價水平的起伏,特別是通貨膨脹這個怪獸的出現,危害不淺。中國政府當前如臨大敵,央行連發十幾道金牌約束貨幣量,就是對付通貨膨脹這個怪獸的。物價水平這個指標,在宏觀經濟學的整個邏輯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4利率的升降
在微觀經濟學里,利率只是使用貨幣的代價——價格。但在宏觀經濟學里,問題就復雜起來,原因是,現代的貨幣,在一國范圍內,已經不僅僅是被普遍接受的物品,而是被強迫接受的物品,各國央行壟斷了貨幣的發行權,而且貨幣的發行往往是沒有物質的擔保的,換言之,央行發行的是一文不值的不可兌換紙幣!這就使得利率的升降大多掌控在央行手裡,但銀行體系和公眾對利率的影響仍在,這就使得問題很復雜。由於貨幣之重要地位,所以宏觀經濟學的更貼切的名稱應該是貨幣理論,這觀點我是從張五常教授那裡聽來的。

5失業率的高低失業率的高低影響著政府的神經——因為失業者不會投當權者的票!要想連任或上任,就得爭取這些投票者。

❺ 求論文《用適當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一個經濟現象》

馬路小吃攤現象的實際觀察和經濟分析 -- 一個經濟學的案例研究

高校宿舍區外小商販擺攤早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對這些小商販,有關各方想盡千方百計加以消滅,可是屢戰屢敗,那些小商販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且生意十分興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怎麼會長期存在?本文通過作者本人在復旦大學東區門外的實際調查並利用經濟博弈論對此進行分析。

一、馬路小吃攤現象的描述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增長和大學生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復旦大學宿舍區外的夜宵市場生意火爆。每當夜幕降臨,特別是21點至23點之間①的高峰階段,東區門外的國定路兩旁都會有十幾家小商販設攤,供應的夜宵品種非常豐富,幾乎匯聚了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夜宵的單價一般在1-3元之間,非常適合學生族消費。這些小吃攤對於路兩側的"旦苑餐廳"、"老巷美食"和一些超市簡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僅僅是由於逃稅形成的價格優勢,更重要的是時間優勢,因為學生不需要浪費很多時間用於排隊等候②。由於小吃攤的激烈競爭,旦苑、"老巷"和超市在夜宵市場上的份額很小。

二、馬路小吃攤現象的成因--高額利潤的驅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答案很簡單,存在高額利潤。小商販能夠在夜宵市場上"百折不撓"的動力就在於此。夜宵市場的自然形成和發育是小販們在發家致富道路上的創造,是自由經濟權利的確立和運用,是小販們尋利行為的必然結果,它完全符合市場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三、夜宵市場的博弈分析
(一) 小販與"黑貓"(警察)的博弈
(二) 學生與旦苑的博弈
四、馬路小吃攤問題的解決
從上面的經濟學分析可以看到,這個問題長期懸而未決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有幾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抑制需求,即採用徵收消費稅的方法;第二種是受益者支付壟斷租金。但是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首先,對學生征稅的主體很難明確(究竟是稅務局還是學校),而且也會遭到廣大學生的反對;其次,支付租金相當於壟斷利潤的轉移,轉移的比例很難確定,結果會產生受益者與打擊者無休止的討價還價,而且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種辦法只會降低市場效率。因此,很多人認為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五、結論和意義
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由於政府行為與(小販)個人行為有三種不同的結合方式,市場化也有三條不同的道路,其結果也就大不相同。

第一種,如果市場的形成和發育沒有經濟行為主體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發行動,而只是政府官員的一廂情願和單獨行動,那麼,政府行為就具有了非政府行為的內容和反市場行為的性質,其結果是破壞了市場發育的基礎,造成市場化過程的逆轉和倒退。

第二種,如果市場的形成和發育只是經濟行為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發行動,而無真正的政府行為的介入和作用,沒有政府提供的服務和作出的安排,雖然市場化的方向不會偏離,但是,其發展的速度較慢,其缺失的方面也難以彌補。

第三種,如果市場的發育和形成,既有經濟個體的自發行動,又有政府因應自然趨勢的有效規范和強力推動,不僅市場化的方向會得到堅持,其進程也會大大加速。國年路菜市場的發展就是證明。

注釋:
①學生一般此時從自修教室返回寢室,由於晚飯時間一般為4點30分至6點,經過3個小時左右的自修,此時大都飢腸轆轆.
②這一點在寒冷的冬天非常明顯。據說那位賣蛋餅的小販做一個蛋餅用時不到30秒。
③這個假設純粹是為了分析的方便,實際上小商販被抓時不會損失全部的產品,有逃脫的可能性。有充分理由相信小商販們是經過理性選擇的。 不可這樣理解警察沒有動力去抓這些"非法"小商販,比如國年路的小商品市場。
⑥導使 察後兩者的市場份額比較小?老巷和超市的夜宵價格一般比較高,比如肉包,旦苑賣0.5元/個,聯華超市卻賣到1.5元/個。
⑦2000年夏,旦苑食物集體中毒事件就是一個例證。盡管自2000年秋季開學以來,進行了一番整頓,但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參考文獻:
(1) 謝識予,1997:《經濟博弈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2) 謝識予,《經濟研究》(1997年第8期)《假冒偽劣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3) 艾德加·法伊格,1993:《地下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鄭介甫等譯;
(4) 埃米莉·查姆麗-萊特:《非洲本地的制度和經濟成本》選自《發展經濟學的革命》,上海三聯書店,黃祖輝 蔣文華主譯.
(5) 張曙光,《政府、農民和市場--山東惠民"大市場"要滅"小"市場與浙江義烏小市場變成大市場案例的比較和分析》

❻ 運用(經濟學原理的十大原理),任選其一寫一篇3000字論文

是的,3000字的,不是問題的

❼ 微觀經濟學~供給與需求論文樣例

交通運輸能力不足,運輸供給與運輸需求不相適應,是大家共識的現實問題。隨著經濟和交通運輸的發展,運輸不僅為一個區域的經濟總供給和總需求提供服務,而且服務范圍也越來越大,進而城市交通需求也趨於多樣化。
文章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因經濟高速發展而帶來城市交通需求與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的雙重失衡日趨嚴重,結合實際情況從資源,環境,建設,城市空間等各個方面對城市交通需求與供給進行深入研究剖析,進而提出道路交通需要一個合理的發展程度,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基礎上,制定是一個協調各方面利益和目標的過程,需要採用現代大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處理。最終完成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給的平衡

❽ 求一篇用宏觀經濟學理論分析生活中的某種經濟現象的論文

以宏觀經濟學原理分析稅收政策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

按:本文僅以曼昆《宏觀經濟學原理(第三版)》(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Third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中有關稅收歸屬(Tax Incidence)和彈性系數(Elasticity)的最基本原理來為大家分析當前中國稅收(廣義稅收)政策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主要分析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商品房政策的影響。

彈性系數(Elasticity):它是指商品的供應量或需求量根據其決定因素(首變因素)的改變而作出反應的程度。其數學計算公式為:

彈性系數 = 商品數量的變化百分率 / 決定因素(首變因素)的變化百分率

一般情況下,商品數量可分為商品供應數量和商品需求數量,而決定因素(首變因素)可以是商品價格等因素。我們都知道,商品的供應數量和商品的需求數量都是與商品價格相關的。價格升高,供應數量就相對變大,因為供應者覺得有更大的利潤可圖,所以加大生產量,但需求數量會越小,因為需求者覺得難以負擔;價格降低,供應數量會相對減少,因為供應者認為利潤比較低,減小生產規模,但需求數量會增加,因為需求者認為劃算。那麼供應和需求就是必須以價格為核心內容,找准一個價格平衡點,使得在這個價格點上,供應數量和需求數量相等,這樣某種特定商品,其社會所生產量正好等於社會消耗量,就達到了供需平衡。這也就是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最經典的經濟學著作《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起的作用。那麼根據以上這個公式,我們又引申出來兩個概念:

1、供應價格彈性系數 = 商品供應數量變化百分率 / 價格變化百分率
2、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 商品需求數量變化百分率 / 價格變化百分率

如果,某種商品的供應價格彈性系數大於1,也就是說供應數量的變化百分率大與價格變化百分率,那麼說明這種商品的供應數量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小額的價格變化會導致大額的供應數量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這種商品的叫做彈性供應。如果小於1,也就是說供應數量的變化百分率小於價格變化百分率,那麼說明這種商品的供應數量對價格變化不敏感,即使比較大額的價格變化也只能導致小額的數量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這種商品叫做非彈性供應。
同理,我們可以根據商品的需求數量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大於1,則需求數量變化對價格變化敏感,則為彈性需求。如果小於1,則需求數量變化對價格變化不敏感,則為非彈性需求。
那麼,哪些商品是彈性供應或非彈性供應呢?哪些商品是彈性需求或非彈性需求呢?
一般而言,奢侈品是非彈性供應並且彈性需求的。因為奢侈品(如2萬美圓的天價手機、鑽石戒指、勞斯來斯的汽車等)利潤比較高,而且奢侈品的供應商不容易轉型,所以奢侈品的供應數量對價格的變化相對不敏感,大額的價格變化也只能引起小額的供應數量變化,即供應價格彈性系數小於1。但奢侈品對需求者而言,不是生活必需的,是可有可無的,並且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比如當勞斯來斯的汽車猛漲價的時候,其消費者很可能就不買勞斯來斯,轉而去買賓士或寶馬。鑽石戒指猛漲價了,可能消費者就轉而去買紅寶石的戒指了。故奢侈品的需求數量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小額的價格變化可能引起需求數量上大額的變化,即彈性系數大於1。
而生活必須品與奢侈品相反,是彈性供應並且非彈性需求的。因為生活必須品(大米、衣服、房子等)是人人都需要的(供應者和需求者都需要)。如果生活必須品的有價格上的變化,供應數量會有更大的變化,比如農民是大米的供應者,如果大米的價格跌了,那麼農民會認為賣掉自己辛苦種出來的大米不劃算,再加上大米對他自己也是必須的,那麼他很可能把大米全部留在自己家裡供自己吃,這樣供應量就急劇減少了;而如果大米漲價,農民認為賺的錢多,那麼很可能他連自己的口糧也要賣掉一部分。這樣來說,生活必須品的供應數量對價格的變化相對敏感,小額的價格變化可能引起供應數量上大額的變化,即供應價格彈性系數大於1。但生活必需品確是非彈性需求的,因為人人都要吃飯、穿衣、住房,沒有這些人就會餓死凍死,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數量對價格的變化相對不敏感,大額的價格變化也只能引起小額的需求數量變化,即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小於1。
弄清了彈性系數(供應價格彈性系數和需求價格彈性系數)以及那些商品是彈性供應而非彈性需求,哪些商品是非彈性供應而彈性需求之後,我們再回顧一下稅收歸屬(Tax Incidence)的基本原理。
曼昆認為,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就是,政府行為能夠改變市場收益。稅收顯然是一種政府行為。在本文中,我指的稅收都是廣義的稅收(把社會保險費、商品房的登記費、過戶費、貸款利息等都算進稅收范疇)。那麼稅收最終是由誰來負擔呢?
我們舉一個賣冰淇淋的例子。現假設有這樣一個市場環境,由若干個冰淇淋的供應者和冰淇淋的消費者組成。如果冰淇淋價格是10元一個的時候,供應者願意生產的冰淇淋是1000個,需求者願意購買的冰淇淋也是1000個,這樣就達到了供需平衡。但是突然政府出台了一個政策,要在每個冰淇淋上徵收1元的生產稅,由供應者完稅。那麼供應者為了保證相同的利潤,不得不把冰淇淋的價格由原來的10元抬高到11元(其中1元是完稅的,實際銷售額還是10元一個,保證了與原來相同的利潤。)這樣在相同的利潤刺激下,供應者願意生產的冰淇淋是1000個,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但需求者卻因此而為每個冰淇淋多支付1元,所以需求數量會減少,由原來的1000個需求數量降低為800個了。這樣供需就失去了平衡,生產出來1000個冰淇淋只賣出去800個,冰淇淋剩餘了。顯然,供應者和需求者雙方都受了損失。供應者因為產品剩餘而受損失,需求者因為產品漲價而受損失。
為了避免損失,供應者和需求者都會想辦法。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使供需重新達到平衡。於是供應者將冰淇淋的價格又由11元降低到10.5元(注意,根據政府的稅法,其中1元要完稅,供應者的實際銷售額是9.5元一個,利潤與原來10元一個相比較降低了0.5元),那麼在利潤降低的情況下,供應者的生產積極性受挫,只願意生產出來900個冰淇淋了。而對需求者而言,10.5元的價格,比最開始的10元(在這個價格點上,需求量是1000個)要多一點,但畢竟比11元(在這個價格點上,需求量是800個)要少一點,相對於最初的10元一個的價格,需求者要多付出0.5元,我們就假設在10.5元的價格點上,需求量也是900個吧。這樣供應量與需求量相等,冰淇淋又重新達到了供需平衡。
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當供需再次在10.5元這個價格點上達到平衡的時候,供應者和需求者還是雙方都受到了損失,只不過這種損失要比11元價格點上的損失小一些。在10.5元價格點上,供應者的利潤比原來降低了0.5元,而需求者的負擔比原來又多出0.5元。那麼雙方的損失之合,即1元,就被政府以稅收的名義徵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政府是面向供應者徵收的生產稅,但經過市場調節,最終稅收歸屬卻同時落在供應者和需求者頭上。
如果政府徵收的不是生產稅,而是消費稅,情況會如何呢?再來看看吧:
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可以再舉例,還是當冰淇淋價格是10元一個的時候,供應者願意生產的冰淇淋是1000個,需求者願意購買的冰淇淋也是1000個,達到供需平衡。這時政府出政策了,要在每個冰淇淋上徵收1元的消費稅,由需求者完稅。那麼對需求者而言,10元買一個冰淇淋,還要再完稅1元,相當於冰淇淋的實際價格漲成了11元。11元的價格點上,供應量不變(因為供應者賣出的實際價格還是10元,利潤不變),但需求量降低到了800個,供需不平衡,供應者和需求者雙方都受了損失。供應者因為產品剩餘而受損失,需求者因為產品「漲價」(實際上是多負擔1元的消費稅)而受損失。
於是供應者不得不被迫將價格由10元降低為9.5元。在利潤降低的情況下,供應者的生產積極性受挫,只願意生產出來900個冰淇淋了。而需求者除了每個冰淇淋要負擔9.5元之外,還要多負擔1元的消費稅,所以實際消費價格為10.5元,相對於最初的10元一個的價格,需求者要多付出0.5元,,需求量由1000個變為900個。這樣供需又平衡了
來看看吧:同樣的市場環境下,第一次政府徵收1元的生產稅,是由供應者負擔,結果最後造成供應者和需求者各負擔了0.5元。第二次政府不徵收生產稅了,徵收1元的消費稅,是由需求者負擔,結果最後還是造成供應者和需求者各負擔0.5元。這就是稅收的真正歸屬問題,即不論政府是向供方還是向需方征稅,最終稅收必定會由雙方承擔,誰也討不了好!(這里順便說明一下,前段時間有人在天涯經濟論壇上發的帖子《誰在為增值稅買單》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你可以用公式推導出來增值稅最終是由消費者承擔的,但根據本貼所論述,實際上還是生產、流通、消費三方共同承擔了,只不過承擔的比例不一樣而已。)
那麼我已經用了那麼長的篇幅,幫助大家復習了一下彈性系數和稅收歸屬的基本定義和原理,下面我們可以就具體問題展開論述了。

第一、有關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問題(我們把這些看成廣義的稅收):
目前國家社會保險是強制性的,只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就必須辦理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僅城鎮戶口)、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僅城鎮戶口)和生育保險(男女都交)五種。全國各地的繳費比例不一樣,一般而言,勞動者個人繳費比例是其工資的11%左右,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為該勞動者工資的30%左右(有地區差異)。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認為,國家的政策這是在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因為單位繳費是個人繳費的3倍左右。同樣,住房公積金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共同負擔,但最終都存如勞動者的帳戶。所以又有人認為住房公積金也是國家政策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個人佔了單位的便宜。但根據我們已經論證過的,稅收不論是向用人單位徵集的還是向勞動者徵集的,最終都會由雙方承擔。在自由市場中,哪一方也占不到便宜。而且根據我下文的論述,你會發現,問題簡直會更加糟糕。因為實際上是用人單位佔了便宜,而勞動者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
把勞動關系看成一個商品市場,我們有兩條思路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思路是在這個商品市場中,認為勞動者是供應者,用人單位是需求者,那麼很顯然,商品就是勞動力(即勞動者提供的智力、體力方面的勞動),貨幣就是單位提供的工資加福利。勞動力這種商品,對用人單位而言,其實不是必需品,而是具有奢侈品的性質。奢侈品有哪些性質?我們再回顧一下,奢侈品的供應者不容易轉型,在本例中就表現為勞動者所提供的勞動力的質量在短期內不容易發生改變,比如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短期內可能只能提供法律方面的勞動,你讓他提供IT方面的勞動,他得經過長期轉型(培訓或上研究生)才行,而一般的工人,只能提供力氣活的,你讓他成為技術藍領,他也要經過長期培訓。奢侈品還有對需求者而言還有一個性質就是可有可無,並且有替代品,我們看看勞動力對用人單位是不是可有可無的呢?如果僱工人成本(工資、保險、公積金等)太高,工廠完全可以不雇傭工人,它可以買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只請幾個高技術的管理人員。反之,如果僱工人成本低,低於全自動化的生產線,那麼工廠也許就會實施密集型勞動力的發展路子。這也正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最主要原因。
那麼在這個思路中,商品市場上的商品——勞動力,是奢侈品,也就符合我們討論過的奢侈品的性質,是非彈性供應並且彈性需求的。當勞動力的價格(工資、保險、公積金等)有一定變化的時候,其供應量變化不大,但其需求量變化會比較大。所以國家政策是強制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買社會保險、繳納住房公積金,這相當於國家強制提高勞動力的價格,這樣在市場上,求職的勞動者數量不會有太大變化,但用人單位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相對大幅度地減少。勞動力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於是乎就通過社會平均工資大額降低的方式來降低勞動力價格(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一部分,因為勞動力價格還包括廣義的稅收,即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等)。社會平均工資降低的情況下,勞動力價格也相應降低,勞動力供應數量不會有大的變化,但用人單位讀勞動力的需求就會大幅度增加,於是就形成當今這種「人人有口飯吃,但工資都不高」的局面。更有甚者,工資過低、勞動力需求過大的情況下,形成民工荒的局面。
所以從第一個思路分析來看,廣義的稅收(社會保險、公積金)是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負擔的,而且勞動者負擔的份額更多!勞動者絲毫沒佔到用人單位的便宜,用人單位也絲毫沒為勞動者多付出工資外的福利,反而承擔了美名!
我們也可以用第二種思路來分析勞動力市場,得出的結論也是一樣的。也可以認為這個市場中,用人單位是供應者,勞動者是需求者,商品是工資和福利,貨幣是勞動力。很顯然,從這個角度而言,商品就成了生活必須品。生活必須品的性質是我們討論過,是彈性供應並且非彈性需求的。同樣得出勞動者負擔廣義稅收份額更多的結論!(具體分析不再贅述了,原理和方法與第一種思路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問題時,我們以勞動力市場來做分析,通過兩種不同的思路(其實是以兩種相反方向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得出的結論都是:不論向誰徵收,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了社會保險和公積金,而且勞動者承擔得更多!

二、商品房政策(商品房的登記費、過戶費、貸款利息等)
同樣,商品房市場上,如果把商品房看成商品,把人民幣看成貨幣,那麼對供應者(政府、開發商、炒房者)和需求者(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是生活必須品,彈性供應並且非彈性需求的。那麼針對房子的一切廣義稅收,大部分是由需求者(普通老百姓)承擔。如果用另一種思路,把人民幣看成商品,把房子看成貨幣,那麼普通老百姓就成了供應者,政府、開發商和炒房者就成了需求者。這時的商品——人民幣符合奢侈品的特徵,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因此,中央銀行兩次提高住房貸款利息,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對炒房者徵收高額的過戶費等措施,表面上看好象是限制房價,實際上經過我們的分析,最終而言還是普通老百姓承擔了大頭!

通過以上兩個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商品房市場的分析),我們都得出老百姓承擔稅收大頭的結論。這個結論可以推導出一條普遍的原理:供應者和需求者共同承擔了政府稅收,但非彈性的一方承擔得更多!這從原理上也很好解釋清楚,因為非彈性的一方就意味著數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敏感,所以是處於弱勢地位的;而彈性的一方意味著數量對價格變化敏感,是處於強勢地位的。因此非彈性的弱勢地位者吃虧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從這些經濟學原理里邊,大家也看清楚了,不論國家政策表面上是如何偏向普通老百姓,其實質上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甚至我們可以更大膽地下結論,與普通勞動者無關的企業所得稅等企業應負擔的稅收,本來是企業的成本,實際上最終是由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承擔的,而且由於勞動者的非彈性特點,大部分都落在了勞動者的頭上。
順便再說說我在文中一筆帶過的增值稅問題。根據我們的結論,表面上增值稅是由消費者承擔了,但實際上還是生產、流通、消費者三方承擔的。把生產房與流通方的供需看成一個市場,再把流通方與消費者的供需看成另一個市場,就能分析出三方承擔的結論了。所以大家也不要那麼憤怒,認為增值稅完全是由我們普通老百姓承擔;但大家也更不要有什麼欣慰,因為對非彈性特點的消費者而言,承擔的是增值稅的大頭。
把我上一段話中的「增值稅」三個字換成任何一種國內的稅收、福利、保險、社會公共利益等,這句話都可以成立,哪怕是表面上與老百姓完全無關的

❾ 論文用經濟學原理分析我國當前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15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第160-162頁。

.{9}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1998.

閱讀全文

與環境經濟學原理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