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匯率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那麼在不同的標
直接標價法是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基準,折算為一定數額回的本國貨幣答.
間接標價法是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基準,折算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
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的升降與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即匯率下降表示固定單位的外國貨幣可以換取更少的本幣,本幣升值,抑制出口;匯率上升表示固定單位的外國貨幣可以換取更多的本幣,本幣貶值,利於出口。
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的升降與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即匯率下降表示固定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取更少的外幣,本幣貶值,促進出口;匯率上升表示固定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取更多的外幣,本幣升值,抑制出口。
② 宏觀經濟學中的固定匯率制度是怎樣運行的
固定匯率制度分復為兩種制:
1、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在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 , 其貨幣匯率是由鑄幣平價決定的;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匯率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 , 波動幅度局限於很狹窄的范圍內,可以說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是典型的固定匯率制度。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1944年 ,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了一次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匯率制度 , 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其核心內容為:美元規定含金量 , 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兩種貨幣兌換比率由黃金平價決定 , 各國的中央銀行有義務使本國貨幣與美元匯率圍繞黃金平價在規定的幅度內波動 , 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可按黃金官價向美國兌取黃金。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是指匯率的制定以貨幣的含金量為基礎,形成匯率之間的固定比值。這種制定下的匯率或是由黃金的輸入輸出予以調節,或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③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里為什麼美元貶值了,真實匯率下降
國際貨幣是美元,美聯儲的美元貶值,就是世界經濟的的泡沫
④ 在宏觀經濟學書中,有一句話說 匯率升值的意義是進口價格下降,本國商品變得相對較貴。
這就是經濟系統自動達到均衡的過程,類似於一種自動調節機制,使凈出口趨向於零,順差過大,本幣就會升值,是本國出口減少,從而減少順差,累死於供求自動調節機制。
⑤ (宏觀經濟學)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為什麼要假設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是同比例的
20世紀60年代,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和J.馬庫斯·弗萊明(J.Marcus Flemins)提出了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模型,簡稱M-F模型),即通常所說的經典M-F模型。 該模型擴展了對外開放經濟條件下不同政策效應的分析,說明了資本是否自由流動以及不同的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其目的是要證明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米德沖突」可以得到解決。
模型假定:
1.假定價格在短期內是不變的;
2.假定經濟中的產出完全由總需求決定;
3.假定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的需求不僅與收入相關,而且與實際利率負相關;
4.假定商品和資本可以在國際市場完全自由流動,資本的自由流動可以消除任何國內外市場的利率差別。
模型結論摘要
1. 在沒有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短期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是無效的,在浮動匯率下則更為有效;
2. 在資本有限流動情況下,整個調整結構與政策效應與沒有資本流動時基本一樣;
3. 而在資本完全可流動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時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但在浮動匯率下,則是有效的。
兩國模型(一般討論兩國模型為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適用范圍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應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供參考。
⑥ 宏觀經濟學 IS LM BP 模型中 尤其是書上的圖解 我不知道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的區別是什麼
固定和浮動的抄差別不是IS、LM動不動襲,而是BP動不動。
你看所有的分析圖,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資本完全不流動、資本不完全流動、資本完全流動下,BP都是不動的;浮動匯率制度下除了資本完全流動BP呈水平不動之外,BP是可以左右移動的。
一樓的聽了一兩個名詞就過來裝逼還是挺搞笑的,1樓知不知道蒙代爾-弗萊明是IS-LM-BP附加限定條件的特殊情況?分析的框架都是一致的。
⑦ 宏觀經濟學中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為什麼稱是改變匯率而不是利率來影響收入
在宏觀經濟學中,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最重要的應用是,在該模型的假定之下,考察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經濟的總收入和匯率會對不同的政策變動做出什麼反應。因而該模型被描述為「研究開放經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導政策範式」。
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購買的增加或稅收的減少使IS曲線向右移動,這提高了匯率,但對收入沒有影響。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得LM曲線向右移動,這調高了收入並降低了匯率。(在一個小型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通過改變匯率而不是改變利率來影響收入)
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購買的增加或稅收的減少使IS曲線向右移動,這對匯率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套利者對匯率上升的反應是把外匯賣給中央銀行,這就自動引起貨幣擴張。貨幣供給的增加使LM曲線向右移動。因此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增加了總收入。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向右移動,降低了匯率,套利者對匯率下降的反應是向中央銀行出售本國通貨,導致貨幣供給和LM曲線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通常是無效的。
(由於同意把匯率固定,中央銀行放棄了對貨幣供給的控制,然而,一個採用固定匯率的國家也可運用一種貨幣政策:它可以決定改變所固定匯率水平。通貨的官方價值的下跌被稱為貨幣貶值,通貨的官方價值的上升被稱為貨幣升值。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貨幣貶值使LM向右移動,它起著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供給增加的作用。因此,貨幣貶值擴大了凈出口,並增加了總收入。)
由上可知,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效果明顯,財政政策軟弱無力,而在固定匯率制下,結果與此相反。
在浮動匯率制下只有貨幣政策能影響收入。財政政策通常的擴張性影響被通貨價值的上升和凈出口的下降所抵消。在固定匯率制下,只有財政政策能影響收入。貨幣政策正常潛力的喪失是因為貨幣供給全部用在了把匯率維持在所宣布的水平上。
⑧ (宏觀經濟學)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為什麼要假設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是同比例的謝謝。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考察的是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資本完全流動意味著資產所有者認為國內證券與國外證券之間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國內利率超過國外利率就會吸引資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國內利率低於國外利率,就會使資產所有者拋售國內資產,引起大量資本外流。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的前提之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
固定匯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使得貨幣政策無力影響收入水平,只能影響儲備水平;而財政政策在影響收入方面則變得更有效力,因為它所造成的資本流入增加了貨幣供給量,從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對收入增長的負作用。
引入浮動匯率制下的情形
(1)貨幣政策-無論在哪種資本流動性假設下,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匯率制下更加有效。
(2)財政政策-在資本完全不流動的情形下,浮動匯率下收入的增長大於固定匯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資本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的擴張性影響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長幅度小於固定匯率制下情形;在資本具有完全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收入增長是無能為力的。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適用范圍
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應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應用最好的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它們擁有強大的貨幣。這絕非偶然。三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而且是最富裕的三個經濟體,擁有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它們實施財政擴張時的各種條件,都能夠保持貨幣緊縮。
很少有發展中國家(如果有的話)適合同樣的結論。原因之一是:發展中國家實施財政擴張時,通常都伴隨著銀根放鬆和外部投機資本對本國貨幣的沖擊。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多大區別。
原因是:首先,這些國家沒有以本國貨幣交易的發達資本市場,第二,緊跟財政赤字之後,很快就出現貨幣擴張。蒙代爾個人不用蒙代爾—弗萊明式的國際宏觀經濟模型來分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並希望他的學生也不要這樣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本結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影響總收入的效力取決於匯率制度。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經濟毫無效果,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顯著;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機經濟效果顯著,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甚微或毫無效果。蒙代爾在後來的一篇文章「資本流動和國家相對大小」中將數學模型推廣到整個世界經濟:首先證明了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完全喪失,相反,貨幣政策效果傳遞到國外;其次證明了在浮動匯率下(以及資本完全流動)財政政策效果並沒有喪失,而是傳遞到世界其他地區。
⑨ 宏觀經濟學匯率
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為0.3333
⑩ 宏觀經濟學的一道題,美元匯率增加,國內投資者是否應該增加對美國的投資
首先理解MPC指的是邊際消費傾向,I指的是投資。1/(1-0.6)X100=250萬這是一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