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走進新農村王宏偉,這首歌是什麼調
http://www.jianpu.cn/pu/35/35457.htm
g調,最高音b2
『貳』 就 <醫療服務走進農村,服務農村>這個實踐活動為主題來寫一篇活動總結,職業是護士,詳細要求見圖,懸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演講的主題是:創先爭優,譜寫黨建新篇章。七月即將在鮮花的芬芳和笑聲中走來,八十九載風雨磨礪,殷紅耀眼的黨旗依然壯美絢麗。中國共產黨——我們偉大的母親,她就像那蓬勃的朝陽,用生命書寫歡快的樂章,她就像那巍峨的高山,有力的舉起中國的彩虹,把幸福的曙光投射到人民的心坎上。憶往昔,是她剛強的性格,無畏的勇氣,沖殺在硝煙彌漫的戰場,為我們繪就了神奇的畫廊。她永遠沒有輕薄的表白,卻用博大訴說著耀眼的輝煌。現如今,她又用超常的智慧,率領億萬中國人民為世界奉獻一場又一場別開生面的經典盛宴,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無與倫比的精美樂章。尤其是面對災難,她依然頂天立地、腳步鏗鏘,她用勤勞堅實的臂膀為我們築起了一座震不跨、推不倒、砸不爛的萬里長城,她用愛的真情為十三億中國人民建造最溫馨的港灣,她用愛的暖流撫平了大地一次又一次無情的創傷。站在那耀眼的黨旗下,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正邁著科學發展的時代步伐,演繹著創先爭優的盛世華章。「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是中華民族祖輩追求的境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永不褪色的宗旨。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 聽到了楓葉流丹,聞到了碩果飄香,還有那抖擻的雄姿震撼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科學發展的新時期,在創先爭優的大潮中,上蔡縣各級黨組織秉承傳統文化,弘揚文明風尚,不斷地打造出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 、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基層黨組織,不斷地涌現出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的優秀黨員幹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我黨提自身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推動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戰略決策,它不斷的把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推向新的輝煌。「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做優秀共產黨員」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紙空談,而是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指南和最高最美的時代風尚。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應該時刻牢記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以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為己任,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中,讓自身的價值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閃閃發光。我們堅信,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全體黨員幹部的積極參與,創先爭優這面旗幟一定會在古蔡大地上高高飄揚。我們還堅信,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是古蔡沃土裡的一顆種子,都是金色陽光下的一朵葵花,在黨的關懷下,我們都將不斷進步、茁壯成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上蔡平安崛起貢獻出我們的青春和力量。謝謝大家!
『叄』 以走近農村為題寫一篇報告,不少於八百字
《走進農村調查》【一】
寒假社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的絢麗舞台。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將為我們以後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走進農村,關注民生」,是我此次參加社會實踐的主要原因,我想這是改變學習方式,拓寬發展空間的機會,更能增進生存體驗,主動走進農村,就會形成社會意識,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農村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服從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同時更為注重我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及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此我唯有用汗水換來收獲來總結我的實踐之旅。
在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在村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服務活動。如為社區拔雜草,除牛皮癬,給農村居民宣傳環保知識,為農村居民送茶水,進行有關於中國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農村家電小維修等等。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農村,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雖然只有7天的時間,但我也從中體驗到這裡面的勞累和辛苦,並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這使我對真實的社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對於此次社會實踐,我對農村發展現狀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走訪村莊,我發現了以下問題:
1、文化設施基礎薄弱。由於各種原因,村級債務較重,沒有村級積累,無力發展村級教育、文化及公益事業,鄉風文明建設缺少載體,使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難以開展。
2、臟亂差現象較普遍。在村裡垃圾、糞便、污水隨處可見,衛生條件較差。
3、村級路網很差,築路任務艱巨。多數農民環境衛生意識淡薄,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反差。
根據這些問題,通過積極討論,並得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科學引導,帶領村民創業。思想觀念落後嚴重地阻礙了村民的創業意識,主要是以村裡種植、養殖大戶為基礎帶動周圍群眾。積極鼓勵村民走出去、請進來,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加快農村新情況、新經驗、新技術、新知識的吸收消化,大膽創業,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
2、加強教育,提高村民素質。農村勞動力的現狀是,一方面,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村勞動力數量超過了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富餘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就整體而言,綜合素質不高,缺乏科技、管理等專業知識,大量富餘勞動力無法在傳統農業之外實現就業。這種狀況對農民增收制約很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使大家多了一份生活體驗,社會實踐經驗和組織活動能力。我們相信,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將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連日來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它在我們心裡久久回盪,萌發了許多融入自我觀點的意念及體會。我們覺得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應該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新農村,更應該是政治、文化、科技、衛生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新農村,是讓農民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的新農村,是使農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使其醫療衛生、文化素質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農村,新農村的建設不僅僅是讓農民去干,而是各級領導幹部深入農村帶頭去干,去為農民服務。
《走進農村調查》【二】
暑假期間,我們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做了一番調查,在這三天的調查中,我了解了現在農村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采訪了一些農戶和村幹部,我對農村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首先就是農村中的教育問題。因為從三年前農村中就開始執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段家庭貧困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雜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這走又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實的比較到位,副村支書告訴說: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我們村為中小學免費發放教科書和免雜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擴大我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資助范圍,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免除雜費。「兩免」標准為:小學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費制」標准,除中央財政負擔的免費教科書資金外,其餘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負擔一半.
2.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在「兩免」資助范圍內,對貧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間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天補助1元。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可逐步落實,2005年受資助面要達到貧困寄宿生的80%,2006年達到100%,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負擔。老百姓都說這是一件好事啊。這是關繫到子孫後代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確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第二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就是免交農業稅。皇糧國稅,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糧」一詞,仍是中國農民的口頭禪。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以犧牲農民收入、農村發展的代價進行了城市工業化建設,導致城鄉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經濟增長的「大蛋糕」中,占人口總數絕大多數的農民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反而在某些方面還遭受著嚴重的「不公」。比如在稅制方面,城市和農村一直實行的是「雙軌制」,廣大農民的稅負長期高於城市居民。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專門面向農民徵收農業稅的國家,總稅率達百分之八點四。隨著城鄉貧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農業稅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取消農業稅,還在於它破除了對農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眾對這項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興。 村民***告訴我,他家有4口人,耕種3畝地、70株橄欖,還做些生意,年收入2萬元左右。他說:「現在農民享受這么多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我們對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由衷地擁護!」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說,從2003年起,村民們免交「三提五統」,去年又免交種糧耕地農業稅,今年起全面免交農業稅,全村農民每年減輕負擔38萬元,基本達到「零負擔」。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100元。這對我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農村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農民的就醫問題。農民就醫是關繫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應當趕快解決這一問題。農民就醫難主要表現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還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貧,或者因病返貧。對此,各級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確實加大了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定好位,找准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的功能;
第二、要建立農民看病的統籌制度,對於一些特困患者,政府應該考慮解決部分款項,減免他們的就醫負擔,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第三、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可以選派一些有培養前途的高考分數較低的高中畢業生送醫學院校進行培養,入學前與他們簽定合同,畢業後回農村基層衛生院工作。有條件的縣、市醫院還可以定期為農村培養實用性醫療人才,進一步充實農村醫療隊伍;
第四、要增強責任感,進一步關注農民兄弟的身體健康,有條件、有優勢的醫院和醫護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地開展各種有利於農民就醫的活動。
建設新農村,應以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為抓手。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當前,應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一是進一步解決交通問題。交通問題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道路建設應以方便農民進出、有利農村發展為出發點。二是搞好環境整治。加強對垃圾的清理、歸集、處理,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廣沼氣、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三是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鄉鎮衛生院的建設與改造,逐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加大公共財政對新型合作醫療的補貼力度,積極探索發展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四是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提高農民的技能。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建立健全農村低保、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困有所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要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樹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娛樂方式和符合時代特色的親情關系、鄰里關系。同時,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
這就是我們在這次社會時間中的調查所的得,農村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政府應該盡快解決,決不能姑息。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獲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遠見、有決策的農民所感動,更被他們的勤勞、朴實的品質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也感受到了農民的樸素和勤勞。總之,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對中國的農村建設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
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目的。
《走進農村調查》【三】
「市場經濟」這個詞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已不再陌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的不斷向前發展,其影響的深度、廣度也都有了質的突破。就其廣度來說,市場經濟的涉足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大中城市,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如今也無不囊括在它的「勢力范圍」之內。這種深入,帶給農村的除了思想觀念上的不斷更新,更多的則是表現在農民的衣食住行上,即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進農村,它給人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貌:新房多了,舊土屋少了;看有線電視的人多了而每天晚上只能看星星、月亮的少了;穿洋衣服的多了,穿舊土布的少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變化不勝枚舉。總之一句話:老百姓手中有錢了。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的,有些個農村的經濟產值甚至超過了某些城市。對此,我們當然值得高興一番。
可是,有一種現象不能不令我們去深思,那就是農村貧富差距正在逐步擴大。這種現象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農村開展的「大鍋飯」公社化運動同樣可怕。那時政策束縛得死,什麼都「一刀切」,結果農村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農民生活一樣的窮。現在政策放開了,在「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言論指引下農村面貌變了,農民腰包鼓了。可沒錢的終究沒錢,農民兄弟之間的「不信任態度」、「眼紅思想」、「嫉妒心理」等引發的種種矛盾更層出不窮。
據自己對家鄉的調查發現:在全村100戶人家當中,有6戶人家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佔6%;有12戶家庭年收入在6000——10000元之間,佔12%;有28戶家庭年年收入在4000——6000元之間,佔28%;有40戶家庭年收入是在3000——4000之間,佔40%;3000元以下的則佔14%。通過進一步調查,筆者又發現: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家庭大多農田荒蕪或租給別人耕種,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大部分在外(或下海打工或在縣城開店等等),留下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有的是夫婦雙雙外出)。而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家庭不乏有從事農業甘做「農」的傳人的年青人在地里幹活,其農田整理得兢兢業業,年年豐產。
從以上這些數據及相關分析可以看出:富的農民雖然不多,但收入卻不少(相對於大城市已是小巫見大巫了);而生活水平較差的農民不僅很多,其收入也不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農民思想觀念的分化。我國是一個傳統型的農業大國,「農本」思想向來在中國農民心裡占據著重要位置;加上一段時期內政府採取的對農業過度的「偏愛」和不實際的政策,使農民更加感覺到只有好好的固守農田,才會有好的「出路」。於是一些人整天沒早沒晚在農田地里幹活,希望靠自己這番努力換來較多的收入。然而,這種觀念若是在上世紀70年代倒還行得通(因為谷、米、油價格較高,誰種的多生產的多,誰就會有高收入)。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到了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的出現,市場開放的擴大,工業化程度的提高,許多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出現。於是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提高,一些價格低廉的優質產品在市場迅速得到親睞。這對仍固守傳統農耕方法靠賣苦力賺取收入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沖擊和挑戰。因而出現了年年豐產卻年年富不了的「怪事」(排開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與此同時,一些不安現狀不守傳統並且有時帶有「不安分」想法的農民(年青人居多)開始嚮往在外發展,他們從各種途徑打聽外面世界,收集這些信息;有的乾脆在「外面的生活真精彩!」的無限感慨下,紛紛跳出「農門」,出外闖盪,踴向城市(正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出現了巨大的打工浪潮。由於這些農民生性純朴,思想保守,勞動力價格便宜(但相對於在農村來說卻是比較高的了),然而相比之下,一年下來賺的錢比在家裡干農活賺「死錢」要容易得多,高得多,且又輕松的多。「家庭在外打工越多,收入也就越加自然可觀」似乎已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
第二、農民文化層次的不平衡。調查發現,在那些「萬元戶」當中,有的本身就是大學生;有的家庭父母雖沒念過書,但通過學習懂得一兩門「技術」,在家裡搞起種植業和副業,利用家裡多餘的口糧大規模的養豬養家禽,或是承包大片荒山,有的還主動請縣里的農業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有的家庭子女上過學(甚至還是大學生),畢業後或成了父母的好幫手或自己當起了老闆。可以說是知識、技術及誠實的本性使他們致了富,成了農民中的佼佼者。而那些低收入的農戶家庭,大多不善於學習,不肯放開思路,只顧搞「本業」。這種文化層次的不同勢必造成農村貧富差距的擴大。
當然,除了以上的原因外,還有些次要方面的原因,這里就不再螯述了。那麼,貧富差距的出現和不斷擴大會給農村帶來哪些影響呢?
第一、財富的不均衡造成農民心理的不平衡,由此引發的矛盾甚多。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富人的不斷增富,其一些消極思想(如享樂思想、拜金主義等)隨之而生。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差的人則不甘落後,紛紛「效仿」,但由於方式或途徑不對或受本身的局限,結果非但沒賺到錢,而且還無故花了很多的精力、財力、物力;在生活、思想的雙重重壓下,出現了停步不前的局面,家境變得更糟。這兩方面綜合來說都不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不利於其在農村的廣泛推行。
第二、貧富差距的擴大,不僅造成農民之間關系和感情的惡化,而且使農村經濟出現「斷層」,最終影響到整個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穩固地發展。在筆者所在的村莊里,由於農民本身的階級局限性,加上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一些「富人」有意識無意識的自認為高人一等,與眾不同,結果造成自我封閉,自我隔絕,減少了與他人的聯系;而且隨著這種現象的日益突出,這些富人企圖凌駕於「窮人」之上。在這種情況下要談農民階級感情,是白費口舌!這種心態和由此引發的矛盾是很多的,表現在經濟上則會大量產生類似「斷層」現象的出現。也就是說農村經濟的源動力減少了,不能持續地發展下去。我們知道,判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發不發達,關鍵是看是這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綜合指標和平均水平。少數地區,少數人很富,多數地區,多數人很窮,即使富人區經濟再發達,也不能稱之為發達地區或發達國家。因此,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取決於整體水平。而我國本來就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居大多數且生活水平較差的又佔大部分。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種狀況,這個村子也只能算個「窮」村,這個地區也只能算個「低級地」,這個國家也只能算是個「不發達國家」。
農村經濟「斷層」最直接的誘因是大量勞動力的外出,造成農村勞動力相對短缺。大多數人尤其是年青人都嚮往城市,離開農村去打工,盡管有的富了,但對當地卻並沒帶來任何好處。留在農村的農民雖然整天忙於農活,但由於本身經濟條件及認識思想的局限,農業生產質量得不到提高,到頭來對當地也不會有太多的貢獻(只不過是少了幾片荒蕪的田地)。如此以來,農村經濟的後備力量的不足和現有力量的「軟弱無力」,使農村經濟的前景不容樂觀。故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職能中的首要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鑒於以上這些影響,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上到我們政府部門,下到我們每個農村老百姓,都要積極行動起來,給以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標本兼治。以下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改變落後觀念,科教興農、科技致富。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每個人,不論他出身農民還是工人,都應作知識的主人,否則將被淘汰。知識它帶來的更多的是財富,從這個角度上講,擁有知識也就等於擁有了財富。其中科技知識的掌握對農民來說至關重要,靠科技致富,才能快速致富,才能從小富之家走向大富之家。我國農村多的是土地,應想方設法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用科學觀念和方法將知識轉變為財富,將勞動轉化為鈔票。
二、政策上正確引導和支持。我國農村地緣廣大,情況復雜,面臨問題時應從宏觀上著手。中央政府和各級行政部門應有正確的認識,制定正確的符合農村實際的政策;採取各種優惠措施,給以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幫助,鼓勵農民去生產,去學習生產技術,讓農民放手去做。發展鄉鎮企業,讓剩餘勞動力和外出的勞動力回本地區發展,從而振興農村經濟。(如以行政村的名義與企業聯合發展)。另外,政府應加大減負力度,確實減輕壓在農民身上的不合理的負擔,保護農民利益。這幾年,各級政府在這些方面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這時值得我們高興的事,但「三農」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問題,需要各級政府繼續努力。
三、貫徹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的方針政策,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的貧富差距不同於城市裡的市民貧富差距,也不同於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貧富差距,其程度也沒那麼嚴重,但不能不去重視,應當實事求是,認清情況,行之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繼續貫徹按勞分配政策,鼓勵農民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共同富裕。提高農民的政治素質和政治覺悟。加強農民兄弟之間的感情。當然這一現象不是本文所能完全認識得清,解決得了的,它需要的是更多的人甚至是全社會的參與,共同去關心和解決。
『肆』 初一作文三走進,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社區,怎麼寫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參觀了一家工業工廠,親眼目睹了工業的製作程序。讓我看懂了一個小小的零件,竟然凝聚著成千位工人的血汗。
從小我就對一些工業產品的零配件感興趣,想知道他們到底如何製造出來的,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了一家出口公司,看那裡製造的馬達,讓我難忘。現在,讓我帶領大家走進工廠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生產零配件——馬達的。
仔細看,工廠的大門不算大,但是進到加工間里,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人在一起加工。雖然有從電視上了解,但真正的體驗讓我更加深刻。看著工人們在揮汗如雨的工作,我真有點像大老闆在勘察,其實是有個導師一邊講解一邊帶著我們走。最開始的工序是製造模型,一個個盤子般大小的蓋子在半自動化的機器打造出來,堆砌成一座座小山似的。
進入另一個車間,這個車間是製造塑料齒輪的。這里不同剛才的人頭涌涌的景象,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原來這里是全自動化,台台機器把塑料水打入模型里,再迅速放熱冷卻,這樣齒輪就像無中生有似的的從機器裡面飛出來,現代科技的先進確實讓人驚嘆,充分利用了物理的知識到生產上,把人民的只會發揮的淋漓盡致。
轉過一個彎,來到軸承生產的車間。這里也是一個自動化車間。電動的鋸把一條長長地鐵磨尖了頭,在一刀高溫地精準的切了下去,從那融化的鐵漿可以看出刀片的高溫,讓我不寒而慄。
轉眼間來到最後一個車間,就是合成加檢驗。只見這里的工人們都排成一排,手腳麻利地安裝上齒輪,在傳送到幾個心細的女孩子處,用耳朵聽整個馬達會不會發出很大的噪音,因為是用客戶要求是塑料的,所以噪音不能夠大。精準度也要很強,一個漏掉了不但會質量差,而且還會引來投訴,總之一切麻煩會隨之而來。這樣就更要求精確程度了。
就是這樣一個長長的過程,凝聚了許多人力和物力才換來一給小小的馬達,既在我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萬事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能夠成功,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這是我在工廠之路的最大收獲。
『伍』 「走進農村,體驗生活」的證明怎麼寫
現在農村有了很大的變化,從電視新聞中,從網路上,從新聞媒體中我都能感覺到農村的巨大專變化。所屬以我希望走進農村,去真實的體驗一下新農村的生活,希望從中能學習到一些在城鎮中學不到的東西,去感受一下農民的朴實與辛苦,去呼吸這片大自然新鮮空氣,也同時向這些可愛的農民學習我在生活中沒經歷過事情去充實一下自己的生活。
『陸』 走進田園,走進農村的作文怎麼寫
「五一期來間」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源家,感受了那裡的田園風光。
走進田園,印象最深的還是田野,草坪。那裡大片大片的梯田綠油油的。種的花色豆給梯田戴上了一頂七彩帽。那遼闊的田野雖比不上大草原,但呼吸著帶有土壤的春風,給人一種強烈的田園氣息。外婆家的小院後面,種了幾畝田。大片的蔬菜種在黑亮的土裡一片蔥蘢。
在鄉村沒有花可不行,油菜花,野菊花,桃花可是這里的常客大片的油菜花、野菊花、桃花可是這里的常客。大片的油菜花隨著微風盪漾起一道道微波。油菜花是群芳吐艷,而野菊花則是一枝獨秀,這小小的金黃色為這田園塗抹了一筆呢。
我們不知不覺的來到了小溪邊用清涼的溪水洗把臉,比城裡泡那澡爽快多了。清澈的小溪像一條銀絲帶一樣不斷抖動。鄉村生活也獨俱風味,門前掛那幾串干玉米,干辣椒。把桌子往院里一擺,一家人熱鬧的吃頓飯。小孩則穿個馬甲,在自家校園里踢球,歡笑聲傳遍了整個村莊。
這一次我真正領略了田園風光,田園如畫一般的景色,無論在哪都有一道迷人之處。
『柒』 走進工廠作文走進農村作文走進社區作文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參觀了一家工業工廠,親眼目睹了工業的製作程序。讓我看懂了一個小小的零件,竟然凝聚著成千位工人的血汗。
從小我就對一些工業產品的零配件感興趣,想知道他們到底如何製造出來的,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了一家出口公司,看那裡製造的馬達,讓我難忘。現在,讓我帶領大家走進工廠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生產零配件——馬達的。
仔細看,工廠的大門不算大,但是進到加工間里,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人在一起加工。雖然有從電視上了解,但真正的體驗讓我更加深刻。看著工人們在揮汗如雨的工作,我真有點像大老闆在勘察,其實是有個導師一邊講解一邊帶著我們走。最開始的工序是製造模型,一個個盤子般大小的蓋子在半自動化的機器打造出來,堆砌成一座座小山似的。
進入另一個車間,這個車間是製造塑料齒輪的。這里不同剛才的人頭涌涌的景象,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原來這里是全自動化,台台機器把塑料水打入模型里,再迅速放熱冷卻,這樣齒輪就像無中生有似的的從機器裡面飛出來,現代科技的先進確實讓人驚嘆,充分利用了物理的知識到生產上,把人民的只會發揮的淋漓盡致。
轉過一個彎,來到軸承生產的車間。這里也是一個自動化車間。電動的鋸把一條長長地鐵磨尖了頭,在一刀高溫地精準的切了下去,從那融化的鐵漿可以看出刀片的高溫,讓我不寒而慄。
轉眼間來到最後一個車間,就是合成加檢驗。只見這里的工人們都排成一排,手腳麻利地安裝上齒輪,在傳送到幾個心細的女孩子處,用耳朵聽整個馬達會不會發出很大的噪音,因為是用客戶要求是塑料的,所以噪音不能夠大。精準度也要很強,一個漏掉了不但會質量差,而且還會引來投訴,總之一切麻煩會隨之而來。這樣就更要求精確程度了。
就是這樣一個長長的過程,凝聚了許多人力和物力才換來一給小小的馬達,既在我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萬事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能夠成功,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這是我在工廠之路的最大收獲。
『捌』 《走進新農村》作文或《鄉村風光》或《鄉村美景》
鄉村美景
來到鄉下外婆家,一幅天然的美景便呈現在我眼前,感覺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愜意!
一切那麼寧靜安詳,少了城市的喧囂,汽車廢氣的污染和嘈雜人流的竄動,一切都那麼和諧,那麼輕松自在。
走在鄉間窄窄的田埂上,就像踏在柔軟的綠毯上,兩旁稻田綠油油的秧苗正貪婪地享受著陽光的沐浴,吸取著大地的養分,長得鬱郁蔥蔥。一閉眼,這些含苞待放的谷穗全都變成了金燦燦的稻穀。一陣微風吹來,心境頓時有中從未有過的飄逸。
傍晚,夕陽盡情釋放著最後一縷陽光,這是的稻田更美了。雖然滿眼都是綠,但這綠也著實讓我為之感嘆:這不僅僅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一種萬物和諧之美。不知何時,「呱----」的一聲,打破了這寧靜的世界。頓時,田間便熱鬧起來,「呱,呱----」之聲不絕於耳。它們時而獨唱,時而合唱,時而奏一曲交響樂,蛙聲此起彼伏,交相呼應,愈唱愈高亢,飄散在山村的每個角落。
躺在床上,靜靜的聽著這些小小歌唱家的傑作,這是原生態的音樂會,由成千上萬個音樂家登場表演,它們盡情地歌唱著自己喜歡的樂章。
這是我有生以來最難忘的夜晚,這是我聽過的優美的催眠曲。
啊,美麗的鄉村,我愛你!
鄉村的春天
我喜歡鄉村的一年四季,更喜歡鄉村的春天。
春姑娘帶著沙沙的腳步聲,慢慢的走近了。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喚醒沉睡的冰河,把小河打扮的愈加迷人,愈加美麗了,小河高興的唱著歌「嘩嘩,嘩嘩。」多麼歡快的歌呀,使人心曠神怡。第一縷春風輕輕撫過,小草偷偷的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盡情享受春風的撫摸。第一聲鳥鳴劃破了寧靜的早晨,引來了五顏六色的鳥,有喜雀、有麻雀......它們落在剛剛抽出嫩芽的樹枝上,唧唧喳喳的唱著,好像為春天的到來而高興哪! 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金燦燦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邊,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倒映在清清的小河裡。 花都開了,五彩繽紛、色彩明麗。俗話說「留戀戲碟時時舞」這不,美麗的蝴蝶也來湊熱鬧,在花叢中飛舞。蝴蝶的好朋友——蜜蜂也來了,他倆手牽著手,在花叢中飛舞、采蜜。蜜蜂提著采蜜的小桶,蝴蝶撲閃著翅膀,多麼快樂,多麼自在!
「咯咯咯,咯咯咯......」 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屋前的場地上有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場地上覓食,雄雞呢?則在「大部隊」周圍走來走去,真像一名「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就會「咯咯咯」地叫個不停,母雞就立刻領著小雞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啊,春天,我愛你;鄉村的春天,我更愛你!
『玖』 走進田園,走進農村的作文怎麼寫
在農村,每家都會有幾畝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播種一些蔬菜、稻內子,因此,飯和蔬菜容就不用買了,都是去買些肉。
雞鴨,每家總要養幾只的,等它們生蛋了,就把蛋拿到集市上去賣幾個錢,但是,從農村走到集市,要好長時間呢!農村的路是泥巴路,即使有車也很難行駛。
農村的小朋友,像我們這么大,就要去喂雞、喂鴨,炒菜、煮飯,干很多家務活,還挺苦的呢,但是,他們上學、放學時,家長也不接送,就和幾個鄰居的同學一起走,一路上說說笑笑,談談自己的心裡話,一會兒蹦蹦跳跳,一會兒邊走邊談,開心得很!農村裡小學的作業比較少,做完了,就一起開開心心的玩。
在農村,一般都是女人在家裡做家務活,男人在外面打工賺錢,他們每個月的收入比城市少多了,因此,他們的生活也很樸素,雖然他們的牆壁都是水泥牆面,家裡也不像我們這么豪華,但是房子都是自己買磚請人來建的,想建成啥樣就建成啥樣,幾乎家家都是別墅!
農村最大的優勢就是——環境好。在那裡,到處都是綠色,綠色的田地,綠色的大樹,綠色的草地,都讓人感到清新,走進院子,就會感到溫馨。那裡沒有滾滾的濃煙,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沒有擠來擠去的人群,一見就讓人喜歡。
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農村,走進田園吧!!
『拾』 走進農村的這篇作文,的結尾是什麼
鄉村,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鄉村,也是糧食的故鄉;鄉村,更是農民伯伯豐收時,綻開笑容的地方.今天,讓我們走進鄉村,感受鄉村的田園風光,體驗農村的家庭生活吧.
春天,走進鄉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到處都開著杜鵑,它紅得像火;桃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各類野花,五彩繽紛,芬芳撲鼻.在高高的山崗上,雨後春筍爭先恐後地從泥土裡探出頭來,貪婪地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山坡原野一片綠色,草木蔥蘢;即將播插水稻的水田裡,水色與天光交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煙雨蒙蒙.真所謂古人雲: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剛走進農家,不經意間會有一條壯碩的大黃狗迎接上來,在你面前搖前頭擺尾並不斷地發出親切友好的輕吠聲.在房前,主人還搭了一個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喔,在瓜架的邊緣還有葡萄藤在攀沿.在後院,朵朵鮮花,爭奇斗艷,有杜鵑,有芍葯,有雞冠花,還有大麗菊……
夏天,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夏季莊稼、植物在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澆灌下,爭相瘋長,滿目青悠,一片綠透.慢慢地,西瓜熟了,葡萄也熟了.西瓜,綠白相間,圓滾滾、懶洋洋地躺在地上;葡萄,曬出了一張紫紅色小臉,像水晶球,懸掛在藤架上.小朋友們在稻田裡摸魚、捉泥鰍,在小河裡捉龍蝦、逮螃蟹,有趣極了.但最有趣的還是夏日的夜晚了.小朋友們三五結伴,排排坐,睜大眼睛仰望著天空劃過的流星,在那瞬間,我相信,他們一定許下了人生的很多願望.如果你不想看星星,可以端一張椅子,坐在田壩里,聆聽琴蛙歌唱,觀看熒火蟲舞蹈和蝙蝠們的空中雜技……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歌舞晚會呀!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鄉村變成金色的海洋.山野稻田換上了耀眼的新裝.玉米成熟了,高粱、大豆也成熟了.水稻的稻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微風中稻浪猶如優美的五線譜,一個個稻穗兒,就是一個個躍動的音符,譜寫著農民伯伯豐收後的歡樂與喜悅,記錄著農民伯伯所奉獻的辛勞與汗水.
這就是鄉村,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