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賽迪智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新成立了個工業安全生產所招人。 網上這個研究院負面評價不少
1、他是工信部的一個直屬事業單位,發展規模也大,業內跟工信部電內信研究院級別是一容樣的。但能進後者都不會考慮前者
2、管理正規否看你在哪個層面,始終是企業控股,不是國家直屬,管理肯定不像檯面上說的那麼完善,尤其非編人員,肯定有縮水的
3、待遇肯定不一樣,你也知道的,非編人員的保險是按最低企業勞動保障最低標准繳納的,跟事業單位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如果是非編,還不如待國企好了
② 河南省增材製造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是誰
是 石湘罡,系河南省伊川縣人,中共黨員,中南大學材料工程與技術專業畢業。
國之源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河南)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河南省增材製造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③ 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開區現狀
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簡稱德陽經開區管委會)於1992年8月由四川省版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權2010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位於德陽市區的東南部,呈帶狀分布,東靠淺丘山林,西依綿遠河下旌湖,與市區緊密相連。幅員面積78.5平方公里。
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於「工業立區、科技興區、統籌強區」的發展宗旨,致力於發展「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建成科學技術先進、製造能力強大、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社會穩定和諧的多功能綜合性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工信部授予的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業)示範基地」和聯合國「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示範城市」掛牌園區,現已進駐各類企業和項目1100餘家。開發區建區以來,各項經濟指標每年均以35%以上的增速超常規增長。開發區已成為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基地和最具投資價值的開發區之一。被四川省商務廳認定為「綜合實力名列四川省開發區第一位」。開發區正以優異的投資環境、高質量的辦事效率、企業良好的發展空間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設備研發、生產製造基地。
④ 德陽東佳港智能裝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2015年8月18日,公司名稱由德陽東佳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變更為德陽回東佳港智能裝備制答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莊家
成立時間:2005-03-09
注冊資本:2938.666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603000029246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渤海路與賀蘭山路交匯處
⑤ 德陽市的主導產業是什麼靠什麼經濟產業發展
德陽的主導產業我只知道一個 那就是重工業 比如2重集團 東方汽輪機廠 等等 德陽的旅遊也不錯 呵呵
⑥ 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的院所概況
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是一個跨學科、跨地區和跨國界的綜合性的實體研究機構,以首席專家李廉水教授獨立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東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製造業中心研究(03JZD0014)為標志,正式籌建於2003年。經過多年的籌建和發展,通過團隊建設、科研方向凝練、重大理論課題的承擔和重大決策咨詢課題的承接等措施,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於2006年正式成立,並於2009年被批准為首批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團隊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聲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研究院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前提下,緊緊圍繞江蘇「兩個率先」等經濟社會發展等戰略,以促進江蘇全面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為指引,以江蘇製造業乃至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為主攻方向,以為黨和政府的決策管理提供政策建議為歸宿,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三個層次,綜合利用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學科成熟和前沿理論,採用國內和國際主流研究範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並結合研究院人員的前期研究積淀,從理論研究和實務研究等兩個方面,將有關內在的經濟學原理和外在的可操作性管理方略等相結合,進行深入研究。具體來說,研究院的近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在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宏觀研究方面
主要從國家自主創新的角度,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實務研究,為後續的江蘇區域製造業發展提供前期的理論積淀,具體的研究領域包括:
①理論研究主要包括:「新型製造業」的科學內涵及其演化、新型製造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之間的互動機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總體評價與預測、中國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之間互動機理、中國製造業與新農村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基於資源約束的中國製造業發展路徑等;
②實務研究主要包括:中國製造業發展戰略、中國製造業發展路徑選擇、全球化條件下中國製造業自主創新戰略以及中國製造業和世界製造業的協調戰略等。
在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中觀研究方面
主要利用前期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的主要結論和方法,從區域經濟和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對江蘇省製造業和長三角區域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集中攻關研究,具體的研究領域包括:
①江蘇省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研究,主要包括江蘇省製造業發展總體評價和預測、江蘇省製造業發展路徑選擇、江蘇省製造業發展中的產業特徵分析、江蘇省製造業發展中的企業特徵分析、江蘇省製造業發展和江蘇省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之間的互動關系、江蘇省製造業發展和城市化之間的互動機理、江蘇省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及現代農業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基於資源約束的江蘇省製造業發展戰略等。
②基於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長三角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研究,主要包括都市圈的基本理論、長三角都市圈演化過程中的江蘇製造業評價和預測、東部特大都市圈和江蘇省製造業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長三角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江蘇省製造業的區域競爭力評價與提升對策、長三角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江蘇省製造業發展戰略、長三角製造業聯動發展策略以及全球化背景條件下的江蘇省製造業發展路徑選擇等。
在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微觀研究方面
主要從服務於江蘇省製造業發展、長三角區域製造業發展乃至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中重大問題的有效研究等目的出發,對製造業發展研究本身所需要的一些微觀基本理論和方法等進行深入研究,具體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
①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等問題研究,主要從國家自主創新和區域發展的角度,對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有關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具體研究領域包括:專利經濟學(含專利資產證券化等)、專利制度創新、區域專利戰略、長三角區域知識產權戰略以及江蘇省知識產權管理(如江蘇省信息產業專利戰略、江蘇省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江蘇省高校知識產權、江蘇省農業知識產權以及江蘇省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等)、跨國公司專利壁壘及其應對、企業知識產權許可戰略、商業銀行專利戰略、專利許可中專利定價策略以及知識產權許可中的非效率及其改進等研究領域。
②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創新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等問題研究。本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創新型國家建設、區域自主創新、技術集成系統、企業技術創新路徑及其評價、技術創新團隊及其聯盟的激勵與管理、基於價格契約的技術轉移特別是技術許可的相關理論、新興技術管理以及開放條件下江蘇省技術轉移的長效機制等。
③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氣象經濟及環境工程管理等問題研究。本研究領域主要依託本校大氣科學和環境工程等學科優勢,一方面,利用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結合氣象科技和氣象管理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氣象經濟與管理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另一方面,在大氣環境監測報告、環境績效評估和清潔生產技術等領域已經取得許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工程技術的風險評價、環境工程領域技術開發和利用的評價方法、投資決策理論與方法、污染物排放交易及其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並進一步在環境污染的生命周期評估、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成本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新的評估工具。 2009-2011年
1、 全球氣候變暖的碳減排壓力下我國製造業發展研究,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873063),27萬元,負責,正在進行;
2、 中國重化工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理論與對策研究,2009-20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7JJD630006),10萬元,負責,正在進行;
3、 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與技術研究,2008-2011,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經費項目(GYHY200806017),98萬元,負責,正在進行;
2007-2009年
4、 氣象行業科技人力資源優化問題研究,2007~2008,中國氣象局軟科學研究課題(QR2008-28),5萬元,負責,已完成;
5、 江蘇省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機制研究,2007-2009,江蘇省科技計劃(BR2007502) 8萬元,負責,正在進行;
6、 和諧社會視野下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2007-2009,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課題(BIA060039),7萬元,負責,正在進行;
7、 中國科技人員收入差距調查研究和政策建議, 2006-2008, 中國科協重大政策課題(2006DCYJ09), 30萬元, 負責,已完成;
2004-2008年
8、 基於資源約束與自主創新的中國製造業發展路徑研究,2006-20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573045), 17萬元, 負責, 已完成;
9、 優化國家技術轉移推廣體系建設, 2005-2007, 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2005EC00160), 8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10、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2007,江蘇省人文社科重大項目,8萬元,負責,已完成;
11、江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戰略研究, 2005-2006, 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JHB05-022), 5萬元, 負責, 已完成;
12、科技宏觀管理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研究, 2005-2006,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5BA905B03), 4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13、科技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的內涵與機理研究, 2004-2006, 國家自然科學主任基金項目(70440010), 5萬元, 負責, 已完成;
14、東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製造業中心研究, 2003-2006, 國家教育部哲社重大招標項目(03JZD0014), 5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15、江蘇省廣播電視「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2006-2007,江蘇省廣電局,5萬元,負責, 已完成;
16、滬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管理研究,2005-2007,江蘇省交通廳,45萬元,負責,已完成;
17、江蘇省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江蘇省糧食局,2005-2006,25萬元,已完成;
18、南京市多媒體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04-2005,南京市廣電局,10萬元,負責, 已完成;
19、蘇州工業園區「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研究,2004-2006,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1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0、蘇州「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研究,2004-2006,蘇州市科技局,35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001-2004年
21、區域科技規劃前期研究, 2002 -2005,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專項課題, 10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2、裝備製造業發展戰略研究,無錫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委託,2004-2005,4萬元,已完成;
23、蘇州區域創新體系研究,2003-2004,蘇州市科技局,15萬元,負責, 已完成;
24、新時期科技與經濟的關系研究, 2002-2004,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專項課題, 5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5、東西部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方案與運行機制, 2001-2003,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20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6、加快江蘇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研究, 2003-2004, 江蘇省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招標項目, 3.5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7、上海發展戰略與沿江開發戰略關聯性研究, 2003-2004,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3萬元, 負責, 已完成;
28、拉薩科技產業發展的前景與對策研究,拉薩市計委、科技局,8萬元,2004年5月完成;
29、長江三角洲科技計劃體系研究,國家科技攻關分項目,10萬元,2002年4月完成;
30、南鋼集團冶山公司發展策略研究,南鋼集團冶山公司委託,8萬元,2003年3月完成;
31、台灣高科技企業發展規律研究,科技部台辦委託,2萬元,2003年1月完成;
32、拉薩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方案研究,拉薩科技局,2萬元,2001年11月完成;
33、東西部科技合作的模式與途徑研究,2001-2002,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25萬元, 負責, 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