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經濟規模、特點及產業結構
一、北京經濟的基本特徵
首都北京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在遵循城市經濟發展普遍規律的基礎上,始終將服務於國家戰略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經歷了工業化城市、現代綜合服務中心與國際化都市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新中國建設的初創時期(1949-1978),在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要求下,北京大力發展重工業,率先完成了城市重工業化的進程。
第二階段是在改革開放的推進階段(1979-1998),在中央明確的首都定位下,北京重點發展服務經濟,形成以服務經濟為核心的產業格局,完成了由工業化城市向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城市的轉化。
第三階段是全球化階段(1999年至今),在大國崛起戰略的要求下,北京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實現了建設以現代高端服務業為核心、科技創新為動力、經濟節點功能為特徵的國際化都市的目標。
(1)北京設計產業發展報告2016擴展閱讀:
發展優勢
北京商務中心區作為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城市功能區,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將有利於大量現代服務性企業進駐,提高服務業的知識含量和整體水平,充分發揮首都經濟的集散效應,促進商務中心區的快速發展。
北京商務中心區作為首都經濟發展的三大功能區之一,既要順應新經濟發展潮流,還要有首都特色,能夠充分發揮北京市及朝陽區的優勢和潛力。
北京商務中心區確立的主導產業是金融、保險、電信、信息、服務和咨詢,同時,以優美的環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適的配套設施,成為首都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新城區。
Ⅱ 環境藝術設計產業發展報告該怎麼寫謝謝~~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同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一起構成國家建設設計人才格局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這一專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成為許多高校辦學的熱點,如何辦好專業,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業內人士關注和思考的內容。本文就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原哈爾濱建築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分析闡述進一步辦好專業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觀點。
一、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社會需求的再認識
社會需求是辦好專業的必要條件和直接動力。在我國「環境藝術」這一名詞才出現不長時間,但年輕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建築裝飾業,似乎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目前已成為令人傾心的行業之一。顯然,中國近些年來的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為環境藝術建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這種隨著社會、經濟以及人們對生存環境和歷史傳統認識的改變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義的人文環境,改善人的空間環境質量,從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質,成為一個新焦點。在經濟和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過程中,環境藝術是體現嶄新生存觀念、審美情趣,以及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自己周圍的環境,由於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所生活的環境空間有了更廣泛的文化藝術需求。環境藝術在中國正經歷著從對環境的美化處理向對美好環境的創造轉化。環境藝術工程建設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築約300萬平方米,如用作裝飾工程費按2000元/平方米計算,工程總量在60億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積為600萬平方米,約12萬戶,按每戶平均用作裝飾工程費2萬元,總計約24億元。如果統計全國用在建築室內外環境裝飾工程上的費用將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正呼喚具有專業水準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去建設。
目前在全國許多省、市的建築設計部門都設置了環境藝術設計所(室),上海市、江蘇省、深圳市、大連市等相繼設置了環境藝術設計或建築裝飾設計研究院,各種大小環境藝術設計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僅哈爾濱市就有近千家注冊的專業裝飾公司。國家建設部門也正在進一步規范環境藝術設計和工程建設市場。
據有關部門對目前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人員調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員組成,一是由建築學專業轉為從事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二是由美術專業轉為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三是受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人員擔任,但這部分人僅佔百分之計二十左右,院校培養的專業設計人員,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
從生源情況看,近些年來報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一直是報考人數遠遠多於錄取人數,在有些省區甚至接近百里挑一。從生源和就業兩個方面看,繼續辦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大勢所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在動態發展中完善專業教學體系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開辦在我國歷史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辦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更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只有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經驗在辦學實踐中完善教學體系。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涉及建築和美術兩大學科而形成的一個新型的邊緣學科,如何把握好兩者在教學體系中的結合和比重是搞好專業建設的關鍵,它們不是簡單的拼湊,而需要尋找兩者內在的結合點,這是我們需要解決好的一個新課題。從哈工大建築學院的專業建設看,參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策劃與教學的人員主要由建築學專業和美術專業兩類學科的教師組成,彼此都在尋找作為圍繞建築展開的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從本專業角度如何相互滲透並實施教學。教學內容的結合,各環節的連接,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等等是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焦點。經過多次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需求的調查,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意見反饋,一個相對完整並具有工科院校特點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基本形成,課程內容也進行了切合專業實際的改動,在探索中大家逐步達成共識,明確了環境藝術設計即涉及邏輯思維又涉及形象思維,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藝術性,把握好兩者的結合是教師教好同時也是學生學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關鍵。幾年來,哈工大建築學院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修正不足,使專業教育不斷完善,一個相對完整的專業教學體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築學為依託辦出專業特色
從廣義建築學的角度看,環境藝術設計也可作為大建築學概念的組成部分,都是為人類開拓高品質生活空間的環境科學和藝術,同建築學有許多共同點,也同樣具有功能、藝術與技術的統一體的特質。國際建築師協會在《華沙宣言》中把建築學定義為:「建築學是創造人類生活環境的綜合的藝術和科學。」這一定義也同樣適合於「環境藝術設計」,只不過在文化內涵上環境藝術更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藝術特性。對環境藝術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著建築的內外空間環境展開,所以,以建築學為依託組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是辦好專業的原則。
哈工大建築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創辦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構成了區別於我國藝術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開辦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以建築學為依託成為辦學的優勢。應充分認識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狀況並把握時機,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辦成面向二十一世紀,具有建築行業特色和較高專業水準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四、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環節
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將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年代,如何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設計人才,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只有敢於面對現實,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當前重要的在於轉變教育指導思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切是抓好課程建設的前提條件。
在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中強調基礎知識扎實,專業面寬泛的指導思想。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改變有些院校只圍繞「室內裝飾設計」建構課程體系的思路,強調圍繞建築的內、外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強調圍繞建築的內、外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築院校辦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優越條件。在基礎階段選擇部分建築學專業的專業基礎、技術基礎課程,同時加進具有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使學生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在專業學習階段強調以建築室內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為主,以建築室外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為輔的主幹課程設置,拓寬專業面。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掌握較寬泛的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適應性。在實踐環節方面,充分利用短學期實習,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社會實踐,參觀調研,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實踐工程,在提高專業認識的同時,提高交流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認識設計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並將這一指導思想貫徹於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之中,這也是課程建設追尋的重要目標。「創造」是設計的靈魂。環境藝術設計是創造性地對人的生活環境進行規劃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設計教育要以人的創造力培養為主線,它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合乎社會發展趨勢的、感性和 理性協調發展的創造力的培養。在課程建設中如何把這一教育主題與教育重心在實際操作中貫徹與落實,是培養綜合設計能力人才的關鍵,這種綜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構想能力,表現能力等。作為以行業劃分為基礎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種靜態目標的培養方式,側重於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人才素質、創造能力的培養。只有樹立正確的設計教育目標,認真對本學科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選,才能保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時機,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建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初步完成了教學體系的建立,今後的完善和發展還有許多的工作,下一步專業建設的重點主要是加強內涵建設。
1、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完善的教學管理和秩序。在教學工作中,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實與監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證。
2、發揮、科研、生產作用,帶動教學發展產學研相結合,促進教學的發展已被許多成功經驗證實。在知識經濟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教育和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備受世人矚目。抓住時機結合專業建立有效的「產學研」機制是進一步推動專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作為以建築內外環境設計展開的環境藝術設計,涉及到諸多學科的內容,並形成一個多樣文化現象的復合體,反映了環境和人的關系,結合教學和設計實踐,這一新興學科在許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層次的探索和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工程實踐對促進教學及專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為教學實踐環節將會更有效使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
3、制定專業建設規劃,穩步、健康地發展辦好一個專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制定出不同階段的建設規劃,確定明確的奮斗目標,使專業建設具有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動力。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正處在成長階段,它的發展需要一批熱衷於環境藝術教育事業的教師們去努力工作,同時更需要學校及相關專業的支持和理解。我們已經認識到在國家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環境藝術專業逐漸成為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滿足國家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將是我們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建設設計人才的重要任務
Ⅲ 北京市主要產業及行業發展情況
北京的支柱產業和行業有:旅遊業、金融、文化創意、物流、批發零售、餐飲業、文化產業、房地產、生物醫葯、新能源、汽車、軟體與信息。
具體情況如下
文化創意: 產業擁有近90萬從業者及十個文化產業聚集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10.3%,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省際排名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全國領先,達到12%。
生物醫葯:2008年工業總產值達320億元,同比增長近30%,利潤率達13.7%,連續第六年排名全國首位。
金融:由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構成的金融產業,在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達到15.5%,成為推動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旅遊業: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1.67億人次,同比增長14.5%;旅遊總收入244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的好成績。
軟體與信息: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網路、用友、神州數碼、華勝天成、搜狐、新浪、中國軟體、航天信息、方正、同方、文思創新、亞信等12個著名企業。
文化產業:「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達394億元,居全國首位。2010年北京地區電影票房達11.8億元,連續4年獲全國票房冠軍。「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出版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10%左右,年出版圖書、期刊、報紙、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品種均居全國首位。
物流:北京的物流業發展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互為補充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和「三環、五帶、多中心」的發展空間布局,物流業務網路輻射全國。
汽車:2008年,北京汽車產業將佔GDP的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