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芬蘭發展什麼第三產業

芬蘭發展什麼第三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22 23:33:43

⑴ 芬蘭這個國家出口什麼

芬蘭經濟復有三大重要出口領制域,分別是:電機及光學設備,約占出口總額的28%;金屬製品、機械和運輸設備,約占出口總額的31.1%;木製和紙製品,約占出口總額的20.3%。第四大出口領域是化學產業。2005年,出口貨物總量增長了7%。2005年,芬蘭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約占出口總額的16%。

⑵ 芬蘭的發展史

芬蘭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引領創新創意經濟

芬蘭工業設計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品牌;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的高附加值;工業設計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工業設計是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體,融技術、藝術、經濟、環境等多種學科於一體,通過創新開發,使產品外觀、性能、結構相協調,在確保產品技術功能的基礎上給人以舒適和美的享受。發達國家的工業設計發展史表明,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設計在經濟運行中的價值就開始被關注。當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以上時,設計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導因素之一。當社會進入以創新領導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發展階段時,工業設計就會成為先導產業,成為創新資源、增加社會財富、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初,歐洲國家就曾經出現過第一次工業設計資源的整合,如在德國率先成立了「工業設計聯盟」,結合技術、商業與藝術家的力量來共同解決工業產品的質量與設計問題,為現代工業的品牌優勢奠定了重要基礎。20世紀中期,英國等歐洲國家再次將工業設計視為國策,實施工業設計資源的第二次整合,有力地推進了歐洲工業的品牌戰略和全球貿易戰略。近年來,一些國家再次提出跨領域、跨行業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第三次設計資源整合,它表明工業設計在全球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北歐國家芬蘭,就是一個以創意經濟聞名的工業設計大國。

在芬蘭,從森林機械到高科技產品,工業設計都有著十分廣闊的領域。芬蘭工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國際市場的迅速變化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競相推出,促使芬蘭的企業越來越重視設計師的作用。諾基亞的成功就在於公司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即設計是成功的關鍵。

芬蘭工業設計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品牌;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的高附加值;工業設計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芬蘭設計界有這樣一個共識:從全球的經濟競爭來看,價格和質量已經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只有品牌才是企業獲利之道,而設計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因素。在現代工業設計中,芬蘭十分重視將人機工程學原理運用到產品設計之中,設計不僅考慮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使人在操作時省力、簡便又准確,同時也注重使人的工作環境安全舒適,以提高工作效率。

芬蘭企業使用工業設計的程度平均達到41%,在傳統產業達到80%,而在出口企業則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沒有自己的設計產品和品牌戰略。因此,芬蘭不僅成為世界工業設計大國,發明創造也居世界前列。應該說,注重品牌和設計質量是芬蘭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始終貫穿於芬蘭主要支柱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在電信業出現之前,芬蘭的森林工業推動芬蘭經濟的繁榮。維美德公司不斷製造出速度越來越快的造紙機,奠定了芬蘭造紙設備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芬蘭設計的林業機械除操作靈活外,還十分注重保護環境。芬蘭伐木機械公司製造的有利於環保的行走採伐機在1996年獲得歐洲設計獎。長期以來,船舶製造技術一直是芬蘭的強項,世界約一半的破冰船產自芬蘭。除特種船舶外,芬蘭還設計製造了多艘豪華游輪。

自1990年以來,芬蘭每兩年在全國舉行一次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的設計競賽,並為代表芬蘭最佳工業產品和日用品設計的作品頒獎。此外擁有200多名專業會員的芬蘭工業設計師協會每年向取得突出成就的會員頒發年度工業設計師獎,由此促進了芬蘭工業產品的不斷創新。

⑶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比利時,捷克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挪威:鋁等金屬產業和漁業

挪威經濟是市場自由化和政府宏觀調控成功結合的範例。政府控制主要的經濟領域,例如石油工業。挪威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主要表現在石油、水利、漁業、森林和礦產等方面,其中挪威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產業及國際油價。

瑞典: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製造

瑞典森林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傢具、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

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時政府注重環境保護,每年的採伐量不超過自然生長量,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瑞典在保留傳統的特色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葯、環保等新興產業。目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芬蘭:製造業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

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丹麥: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

丹麥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松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平、穩定的貨幣以及對國際貿易的高度倚賴。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雖然丹麥的經濟水平遠高於歐洲貨幣聯盟所制訂的標准,2000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卻最後決定丹麥不參加其他11個歐洲國家所使用的統一貨幣歐元。

比利時:國際貿易

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

比利時經濟十分倚賴國際貿易。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人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鑽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葯品、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捷克:鋼鐵、重型機械工業、木林業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

⑷ 芬蘭除了有諾基亞,還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品牌或產業是什麼

著名企業
芬歐匯川集團(UPM-Kymmene)是世界第三大紙和紙製品生產商,具有百年歷史,在芬擁有93萬公頃森林,年平均消費林材24萬立方米。主要生產紙張紙漿、紙板和包裝薄膜。2008年有雇員2.4萬人,凈銷售額95億歐元,盈利10.6億歐元。1999年在江蘇投資6億美元建立芬歐匯川(常熟)紙廠,年產35萬噸優質文化用紙。2003年在華營業額為5億美元。2005年9月,芬歐匯川在江蘇常熟的投資興建的第二條造紙生產線正式投產,芬總理萬哈寧出席慶祝活動。
諾基亞集團(Nokia)公司成立於1865年,早期從事造紙、化工、橡膠行業,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電信市場。主要生產移動和固定電信網路設備及行動電話,在9個國家設有17個工廠,在14個國家設有研發中心,現已成為世界最大行動電話生產商,全球領先的數字移動和固定網路供應商。2003年有雇員5.14萬人,銷售額294.55億歐元,盈利53.45億歐元。中國已成為諾基亞全球第二大市場,其累計在華投資超過23億歐元。2001年在華銷售收入34億歐元,出口25億歐元。2000年5月,諾基亞星網(國際)工業園在北京落成。
斯托拉-恩索紙業集團(StoraEnso)由瑞典斯托拉紙業公司和芬蘭恩索紙業公司於1998年合並組建而成。為世界最大的林業生產集團之一,主要生產雜志用紙、新聞紙、包裝用紙和辦公用紙等。2004年有雇員4.5萬,銷售額124億歐元。1998年在蘇州建立年產12萬噸膠版紙的工廠。
富騰集團公司(Fortum)芬蘭國有控股能源公司,北歐第二大能源公司。由耐思特(NESTE)石油天然氣公司、IVO電力有限公司等組成。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電力和熱能,工程建造、運營和維護,業務幾乎涉及所有能源領域。2004年公司有雇員1.3萬人,銷售額117億歐元,盈利19億歐元。自80年代末富騰即在中國市場開展能源業務,富騰能源中國業務主要在熱電聯產、城市集中供熱、核電技術、燃煤電廠脫硫環保技術、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等領域提供服務和系統設備。
凱斯科(Kesko)1940年由四家零售商合並組建而成,90年代開始實行連鎖經營,並獲得快速發展。公司主要從事食品、家居用品等批發零售,建築裝修及農業產品的流通和銷售。2003年有雇員1.5萬人,銷售額70.7億歐元,盈利1.62億歐元。

⑸ 芬蘭的經濟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

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依賴進口。

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與西歐經濟一體化。

芬蘭1999年加入歐元區,2002年正式流通歐元。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芬蘭經濟長期陷入困境,仍沒有走出低迷的跡象。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14年芬蘭經濟增長率為負0.4%。2012年和2013年芬蘭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在國內,科技巨頭諾基亞衰落,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

在國外,烏克蘭危機升級,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大戰愈演愈烈。這些因素對尚未從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陰影中走出來的芬蘭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在2013-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三。受全球經濟形勢和歐債危機影響,芬經濟增長滯緩,企業倒閉增加,失業上升。

1.工業

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從勞動、資金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礎上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製造業為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森林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25%)及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2.農林業

林業發達,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耕地約229.8萬公頃,從事農林業的勞動力為11.6萬,約占總勞力的4.7%。主要產品包括鋸材、膠合板、纖維板、傢具等木材加工品,紙漿及紙張產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歐匯川(UPM)和M-real集團是前三大林業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紙箱和紙板生產商、第三大鋸材生產商,芬歐匯川是世界最大的雜志紙、標簽紙生產商和歐洲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M-real是歐洲領先的高質量紙張和紙板製造商。

3.服務業

芬蘭服務業包括商業、旅遊、金融、通訊和公共服務業等。信息產業發達,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旅遊點有赫爾辛基、圖爾庫、東部湖區、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等。

芬蘭是高度融入全球經濟,國際貿易是GDP的三分之一。歐盟占貿易總額的60%。最大的貿易流動與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由歐盟貿易政策管理,芬蘭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除了農業。芬蘭是唯一的北歐國家加入歐元區。

4.財政金融

2012年,芬政府財政收入615億歐元,支出662億歐元,赤字47億歐元。

5.對外貿易

2016年外貿總額約為1063億歐元,其中進口546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出口517億歐元,下降4%,外貿逆差29億歐元。出口商品主要有金屬、紙張紙板、化工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金屬、原油等。主要貿易對象:德國、俄羅斯、瑞典、荷蘭、中國等。

6.雙向投資

芬直接投資國主要為瑞典及其它歐盟國家,外國對芬直接投資主要來自瑞典、荷蘭、美國和英國等國家。2015年,芬對外直接投資854億歐元,吸引外資742億歐元。

7.對外援助

2015年外援總額約12.9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62%。主要受援國為:衣索比亞、肯亞、莫三比克、尚比亞、坦尚尼亞、尼泊爾、越南、尼加拉瓜、阿富汗、波黑、科索沃、蘇丹和巴勒斯坦地區。

(5)芬蘭發展什麼第三產業擴展閱讀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

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家。

⑹ 芬蘭為什麼是發達國家

所謂「發達國家」並沒有一個很嚴格的定義,但是一般來講,有幾條標准: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芬蘭是42000美元);
2、工業化程度,服務業和知識型產業的比重;
3、人類發展指數 (芬蘭是世界24位)。

按照這幾個標准來衡量,芬蘭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發達國家。

⑺ 芬蘭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芬蘭是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

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

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家。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芬蘭排名第一。

(7)芬蘭發展什麼第三產業擴展閱讀

芬蘭的歷史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4世紀中葉正式成為其一部分。1809年俄瑞戰爭後成為俄國的大公國。1917年12月6日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

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蘇聯簽訂向蘇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 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7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巴黎和約。

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1955年加入聯合國。1995年加入歐盟。1999年加入歐洲經貨聯盟(歐元區),2002年1月正式流通歐元。

⑻ 芬蘭是什麼

芬 蘭 概 況

國名:芬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獨立日:12月6日(1917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系。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國徽:為紅色盾徽。盾面上為一隻頭戴王冠的金色獅子,前爪握著一把劍,後爪踩著一把彎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點綴在獅子周圍。獅子象徵芬蘭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蘭歷史上的九個省。

國歌:《祖國》

國家政要: 總統塔里婭·哈洛寧 (Tarja Halonen) ,2000年3月就職;總理馬蒂·萬哈寧 (Matti Vanhanen ),2003年6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1/3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人口:519.5萬(2002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侯比較溫和的南部。其中芬蘭族佔92.4%,瑞典族佔5.6%,還有少量薩米人(又稱拉普人)。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和瑞典語。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東正教。 芬蘭國際桑拿浴比賽>>>

首都:赫爾辛基 (Helsinki) 有人口56萬(2002年)。夏季平均氣溫16℃,冬季平均氣溫-5℃。

馳名世界的芬蘭木屋 >>>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五個省和一個自治區:南芬蘭省、東芬蘭省、西芬蘭省、奧魯省、拉畢省和奧蘭島自治區。

簡史: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佔領並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
芬 蘭 大 學 生 戴 帽 節

政治: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6年選舉一次。1999年芬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議會為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長和19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長和20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政府機構和省、市(縣)機構的行政案件。起訴機關是各級檢察院。另設有國家法律監察官,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內閣和政府各部門的決定是否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長、法官以及最高檢察長均由總統任命。

經濟: 森林覆蓋率高達66.2%,約2015.3萬公頃,人均佔有量3.88公頃,木材儲積量20.02億立方米。礦產資源中銅較多,還有少量的鐵、鎳、釩、鈷等。泥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約700億立方米,相當於40億噸石油。有兩座核電站(四個核反應堆)。工業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已從勞動、資金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礎上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製造業為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整個森林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的25%,芬還是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信息產業發達,對本國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001年的產值為137.76億歐元,佔GDP的10.5%, 信息技術商品(電腦、通訊設備等)

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
木製教堂——建於1847年
的凱里邁基教堂>>>

出口額121.5億歐元,占出口額的30.9%。 芬蘭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2001年每100人擁有54個接入終端,手機普及率為80.4%。2001年農林業產值為40.3億歐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9%。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近年來,化工、電子工業部門迅速發展。服務業發達,基本分為私人服務業和公共管理服務業兩大類。主要包括商業、貿易、旅館、飯店,銀行、保險,社會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主要旅遊點是赫爾辛基、圖爾庫、中部湖泊地帶、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芬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金屬、紙張紙板等;進口商品主要有食品、石油及石油產品、鋼鐵、紡織品、飼料等。20世紀80年代,芬蘭經濟以年平均增長3.7%的速度持續發展。90年代初,經濟出現嚴重衰退。1993年開始復甦,1994年以來經濟總體上發展良好。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增大知識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重視科技投入,發展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宏觀上繼續執行緊縮財政、鼓勵投資、削減社會福利、降低所得稅、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改善就業的政策,使經濟保持穩定增長。1999年加入歐元,2002年1月歐元正式流通,取代芬蘭馬克。2002年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芬經濟增長緩慢。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97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8萬歐元。

一名芬蘭兒童在微型活動桑拿浴車中洗桑拿。芬蘭人酷愛桑拿浴,在這個只有520萬人口的國家共有近200萬個大大小小的桑拿浴室,每個芬蘭人幾乎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接受桑拿浴的熏蒸和洗禮。
軍事:總統為軍隊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最高咨詢機構。總理負責領導民政方面的國防活動。國防軍總司令負責軍事方面的國防活動。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8至11個月。

新聞出版:2001年全國共有報紙208種,各種雜志、期刊5158種。主要報刊有《赫爾辛基新聞》、《晚間新聞》、《晨報》、《晚報》、《圖爾庫新聞》和《首都日報》。有5家通訊社,其中最大的是芬蘭通訊社,簡稱芬通社,1915年成立,屬半官方性質,同世界主要通訊社均有業務聯系。芬蘭廣播公司(Finn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YLE)於1926年成立,1934年改為國營。對外用芬蘭語、瑞典語、英語、德語和法語廣播。1958年正式開播電視,現有電視1台、電視2台、電視3台。此外還有私營廣告電視台。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有線電視(赫爾辛基有線電視台)。

芬 蘭 人 迎 接 聖 誕 節

外交:二戰後長期奉行同蘇聯保持睦鄰友好關系、不介入大國沖突、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的「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芬蘭對其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發展同歐盟的關系作為外交重點。1995年1月1日起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芬仍堅持奉行軍事不結盟和獨立可靠的防務政策,密切與北約的合作,同時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系,支持俄融入國際社會。

與中國關系:1950年10月28日,蘇蘭與中國建交。1951年互設公使館,1954年升格為大使館。2002年11月,哈洛寧總統訪華。

⑼ 芬蘭的主要農業產業是什麼

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回要支柱,為農村答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林業發達,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耕地約229.8萬公頃,從事農林業的勞動力為11.6萬,約占總勞力的4.7%。主要產品包括鋸材、膠合板、纖維板、傢具等木材加工品,紙漿及紙張產品。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歐匯川(UPM)和M-real集團是前三大林業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紙箱和紙板生產商、第三大鋸材生產商,芬歐匯川是世界最大的雜志紙、標簽紙生產商和歐洲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M-real是歐洲領先的高質量紙張和紙板製造商。

因此芬蘭的主要農業產業是林木業。

⑽ 芬蘭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一、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家。
二、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俄羅斯帝國,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 ,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三、位置境域
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七大國。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西南瀕波羅的海。[1]
四、地形地貌
芬蘭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南北最長距離達1157公里,東西最寬為542公里。芬蘭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
四、人口
1、芬蘭總人口540.1萬(截至2011年底),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南部。赫爾辛基大區是主要的人口密集區,人口約140萬。其他人口密集的城市還包括坦佩雷(22萬)、圖爾庫(18萬)、奧魯(14萬)等。據芬蘭統計中心數據,截至2011年底,當地華人總數為6159人,主要分布在赫爾辛基、坦佩雷、圖爾庫等城市。
2、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華約」解散,東歐巨變及蘇聯解體後,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
五、民族
芬蘭人大部分是芬蘭族,其中芬蘭族佔90.9%,瑞典族佔5.4%,還有少量薩米人(曾稱為拉普人)。
六、政體
芬蘭的政體是內閣制,自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以來,芬蘭就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而此前芬蘭是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藩屬國。其歷史基礎是斯堪的納維亞自耕式農場主社會。芬蘭是北歐國家中唯一在此基礎上建立共和國體制的國家,並且芬蘭的總統要比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國王或君主有更強的政治影響力。
七、經濟概況
1、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2、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與西歐經濟一體化。

閱讀全文

與芬蘭發展什麼第三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