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來,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源料產品日新月異,產業升級、材料換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趨勢明顯,材料的低碳、綠色、可再生循環等環境友好特性倍受關注。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具有完善的技術開發和風險投資機制,大型跨國公司以其技術研發、資金、人才和專利等優勢,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中占據主導地位,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構成較大壓力。
從國內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⑵ 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大工程有哪些
(一)稀土及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專項工程
(二)碳纖維低成本化與高端創新示範工程
(三)高強輕型合金材料專項工程
(四)高性能鋼鐵材料專項工程
(五)高性能膜材料專項工程
(六)先進電池材料專項工程
(七)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示範應用專項工程
(八)電子信息功能材料專項工程
(九)生物醫用材料專項工程
(十)新材料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工程
⑶ 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經過幾十年奮斗,我國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體系建設、產業規模、技術進步等方面取得明顯成就,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具備了良好發展基礎。新材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於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經過多年發展,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
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6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約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能居世界前列。部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生產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應用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
⑷ 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特點
一、新材料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
二、區域式發展模式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三、上下游產業整合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
四、著重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研發、生產與應用逐步形成一體化
五、新材料產業國際轉移日益加快,產品技術走向國際市場
六、民營資本與技術結合,形成新的投資模式。
⑸ 新材料產業預計2025年產值達幾萬億元
獲悉,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工信部將從今年開始繼續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產業促進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編制實施2018年新材料產業摺子工程,設立中國製造2025產業發展基金,制定支持新材料產業推廣應用相關政策,啟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工程。
⑹ 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應該實施哪些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管理
(二)制定財政稅收扶持政策
(三)建立健全投融資保障機制
(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
(五)培育優勢核心企業
(六)完善新材料技術標准規范
(七)大力推進軍民結合
(八)加強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
(九)深化國際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