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iot產業發展

iot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6 16:38:23

『壹』 「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一、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

數字中國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實踐,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數字經濟優質化、數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數字中國建設要落腳於「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全面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要素,催生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數據挖掘、數據解決方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數據是實體經濟提檔發展的新抓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重塑著傳統經濟形態。

以網路化驅動數字治理變革。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普遍適用與深度嵌入,引起了信息採集、傳遞、分析、運用模式的革命性變遷,驅動多元主體從多方視角、多個維度對集成數據展開多層次分析與應用,推動治理實踐走向公開化和扁平化。

以智能化驅動數字信息惠民。智能化工具作為一個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公共服務、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從源頭上豐富了人們的需求、從理念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從方式上創新了人們的選擇。

二、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

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發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中國需要「數字經濟化」,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進入IOT時代,數據爆炸將給全球帶來新挑戰,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是一部監管法,更應該是一部發展法,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才是中國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並建議將電子商務法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2、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

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3、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

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4、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

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貳』 2019-2024年中國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有電子版的嗎

2018年中國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與2019年前景預測 邊緣計算+AI推動行業新一輪增長

LoRa「涅槃」:與NB-IoT各撐「半邊天」

縱觀2018年,物聯網行業最熱鬧的就是NB-IoT與LoRa技術之爭,NB-IoT與LoRa都適用於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廣覆蓋、大連接的物聯網應用場景。

不同的是,NB-IOT有國家政策支持,國內三大運營商都積極部署;而LoRa屬於企業私有技術,工作在未授權頻段上,存在被清頻的風險。

在NB-IoT的建設上,近年來,我國物聯網政策頻頻出台,《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通知》指出,到2020年,NB-IoT網路實現全國普遍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因此,三大運營商各顯神通全力部署NB-IOT建設。

據悉,中國電信發力物聯網較早,率先率先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網路,實現城鄉全覆蓋,NB-IoT基站規模超過40餘萬個;中國聯通緊隨其後,在2018年5月實現物聯網全國覆蓋,完成30萬個NB-IoT基站升級工作;中國移動也已實現了348個城市NB-IoT連續覆蓋和全面商用,物聯網連接數突破5億。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組採集方面,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在去年分別開出300萬片與500萬片NB-IoT通信模塊項目大單,加速布局物聯網。

2019年NB-IoT模組將出現大爆發,屆時NB-IoT模組價格會進一步下調,隨著模組市場的成本壓力增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預計模組行業會重新洗牌,落後產能、落後規模模組廠商會被淘汰,模組廠家會進行一次大洗牌。

而對於LoRa來說,2018年像是坐了一次「過山車」。

2017年年底,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發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一時給耕耘LoRa技術的企業潑了盆「冷水」,引起了市場的極大反響,轉年11月,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在認真梳理分析反饋意見建議,並與相關單位協調和溝通基礎上,參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國際使用和管理情況,對徵求意見稿進行了完善和修改,讓LoRa獲得了「重生」。

與NB-IoT不同,LoRa憑借其網路結構簡單,實現成本較低,可以按需部署的優勢獲得了大量企業的青睞,阿里、谷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LoRa聯盟則是一個代表。

近年來,互聯網企業紛紛將物聯網作為未來重要方向進行布局,以阿里巴巴為例,曾公開表示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將整個物理世界數字化,並且宣布阿里巴巴將正式進軍IoT,同年阿里巴巴獲得Semtech的LoRa
IP授權,在各地展開了智慧小鎮園區等項目的實施,在互聯網企業強勢推進物聯網業務和國內低功耗廣域網路快速發展背景下,這一IP授權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將加速國內LoRa產業鏈的完善。

總的來看,一年以來,NB-IoT由於政策、運營商招標及補貼等原因在表類、煙感等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占據大量市場份額,沒有政策支持的LoRa,憑借其網路結構簡單,實現成本較低,可以按需部署的優勢也從險些出局到獲得業內巨頭站台,實現了「涅槃重生」,日前艾瑞咨詢發布報告中指出,從應用場景需求角度分析,預計到2025年NB-IoT與LoRa在國內的發展將趨於6:4的格局。

專家預測,2019年,隨著技術的成熟、NB-IoT與LoRa技術優勢的不斷凸顯,將會有根據技術特點設計的實際應用落地,其中,NB-IoT具備了規模爆發的必要條件,預計2019年將會以移動物聯網為突破口,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引爆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9年物聯網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2018無疑是物聯網應用落地的一年,作為這個時代下最偉大的科技產物,物聯網正在取代移動互聯網成為信息產業的主要驅動,統觀市場,近年我國物聯網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為6.39億個,截止至到2017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達到了15.35億個,相比2016年增長了69.8%。初步預計2018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突破20億個,在2019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將達31.25億個,同比增長38.52%。並預測在2020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將達到40億個。可以說,2019年將是物聯網真正由示範到實際應用轉化的起始年,諸多物聯網環節領域都將在今年迎來新一輪增長。

2015-2020年我國物聯網鏈接數量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物聯網的下一賽道:邊緣計算+AI

2018年物聯網產業所表現的最大特徵是市場格局基本形成,核心技術區域成熟,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各種碎片化的物聯網應用和相應的智能感測器採集終端產品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問題,如何把AI和IoT緊密結合,把邊緣計算和物聯網融合發展正成為物聯網的下一個賽道。

物聯網正在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能的階段,像消費、醫療等眾多行業數據都將在邊緣進行處理,強大的邊緣計算將是物聯網發展的必備能力。

據悉,隨著5G臨近,行業轉型以及敏捷連接、智能應用等方面的需求劇增,數據量的增長速度已超過網路帶寬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50%數據需要在網路邊緣進行處理,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也已紛紛布局AI+邊緣計算這一環節。

以網路為例,2018年網路發布智能邊緣產品智能邊緣BIE、智能家居雲平台度家DuHome等產品,用邊緣計算+AI的能力在各產業落地,騰訊則是在2018年提出人+物聯網+智能網的「三張網」概念,以「一雲兩端」模式,打通物聯網全生態鏈路,構築設備、雲、應用一體化應用體系。

邊緣計算將作為物聯網設備與遠端雲設備的橋梁,將數據處理、存儲、應用在靠近實物的邊緣上,為物聯網設備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等方面的關鍵需求,使得用戶可以獲得更快的響應,解決設備與雲端的數據傳輸問題,2019年,邊緣計算將逐漸滲透於物聯網各主要領域,根據各領域物聯網技術的不同發展狀態,邊緣計算呈現不同的滲透率。

數據增長也大幅提升了實時性數據處理需求,因此數據在邊緣進行處理將成為剛需,物聯網將按照物聯、智能到自主三個階段發展。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物聯網領域,AI在邊緣計算領域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大。

工業物聯網與智慧城市:落地爆發場景

物聯網一直被視作互聯網的延伸,但與商業模式極度成熟的互聯網不同,物聯網商業落地難、盈利路徑不清晰等問題一直影響物聯網的發展,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耗殆盡,傳統製造業瓶頸等問題日益嚴重,智慧城市與工業物聯網正成為下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

智慧城市正成為全球國家發展的大趨勢,智慧小鎮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延伸和拓展,物聯網智慧小鎮的投入和建設、管理和運維相比於智慧城市更具優勢,而且可以更好的與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相融合,更加充分的運用物聯網技術,2019年隨著物聯網智慧小鎮投入和建設的不斷推進,物聯網智慧小鎮將實現應用和推廣。

傳統行業在寒冬之下,必然尋找新的出路,而網聯化,一定是給傳統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企業普遍渴望通過新技術解放生產力,降本增效,加快轉型升級,工業物聯網雲平台無疑成為他們轉型發展的主要抓手。

2019年,隨著工業物聯網平台大規模的使用,平台建設將日漸成熟完善。工業物聯網時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信息更加透明,以網路為主的工業物聯網平台則將分布式、模塊化、開放式的微服務架構,與第三方公有雲或者私有雲進行對接、部署和開發,將數據、軟體、平台、服務等資料都聚集在平台做資源整合。

伴隨著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示範帶動,工業互聯網平台設備管理能力、工業機理模型封裝能力、應用服務開發能力以及跨平台服務調用能力將會大大提高,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性能優化、兼容適配和規模應用,加速技術產業成熟、打造協同創新生態。

『叄』 在廣州做智能停車場工程有前景嗎

2017年6月15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推廣-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相比面向娛樂和性能的物聯網應用,NB-IoT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更適合廣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追蹤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將會大放異彩。

2017年3月22日,第六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停車市場總規模為13.7億元,項目共分布在75座城市。市場投資增速比較快,需求比較多的城市級智能停車管理平台項目在2016年共有101項,其中智慧城市下的智能停車項目佔全年總規模20%,智能停車越來越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中國智慧停車行業整體格局相對分散,主要以智能停車設備商、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提供商、互聯網停車企業為主。

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國2017年傳統停車位數量達到8000萬以上,而停車位的需求數量則高達2.8億,預測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7億,供需缺口進一步加大。汽車數量增長較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中國市場上智能停車場的發展將會得到快速推動。經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我國智能停車項目數量和分布城市數量均較2016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圖表2:2017年我國傳統停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單位:億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NB-IOT技術進展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肆』 共享單車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

從好的方面來說,共享單車確實解決了人們的出行難問題,也就是最後一公里,但是也有其他的社會問題,比如說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伍』 射頻識別系統的行業現狀是什麼

隨著5G的到來,射頻器件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分析機構預測,到2023年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5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快速增長的市場讓行業看到了機會,新的射頻公司在不斷地涌現出來,尤其是在國內,打造自主射頻供應鏈就成為很多廠商的追求,但縱觀現狀,似乎差距還是很明顯。

手機和通訊市場仍是主流,NB-IoT市場將爆發

射頻器件是無線連接的核心,是實現信號發送和接收的基礎零件,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射頻器件的幾大主要市場大概分布是:1)手機和通訊模塊市場,預估佔80%;2 ) WIFI路由器市場,預估佔9%;3)通訊基站市場,預估佔9%;4)NB-IoT市場,預估佔2%。

隨著5G的到來,萬物互聯有了更強的技術支撐,NB-IoT市場將會爆發,但時間點還不確定。目前NB-IoT市場是熱,但沒有開始走量。5G通訊手機和模塊市場將促發射頻器件需求大幅增長。5G通訊基站市場相對4G時代,射頻器件的需求也是成倍增加。WiFi路由器市場,在5G時代,射頻器件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在筆者看來,未來射頻器件最重要的市場需求來自:1)手機和通訊模塊市場,2)NB-IoT市場。

5G發展進程將提速,5G建設有望提前開啟

我國積極開展5G技術研發,已先後解決了關鍵技術驗證與技術方案驗證,預計今年9月發布系統方案驗證測試結果,不久後將進行5G產品研發試驗。3大運營商開展5G技術測試與研發,積極開始5G試點。5G發展進程將提速,5G建設有望提前開啟。

驅動射頻前端加速

5G時代通訊標准進一步升級,帶來手機射頻前端單機價值量持續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射頻前端的市場規模在2016年達到101億美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4%。手機射頻前端價值量在5G時代有望成長至22美金以上。濾波器是射頻前端市場中最大的業務板塊,5G時代手機頻段支持數量將大量增長,帶動單機濾波器價值量快速增長,其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52.08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63.1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1%。

2016-2022年中國射頻前端各細分零部件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內射頻晶元產業鏈已經基本成熟,從設計到晶圓代工,再到封測,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國際競爭力來講,國內的射頻設計水平還處在中低端。以上PA和開關廠商,射頻晶元產品銷售額加起來大約5億美金,大陸射頻晶元廠商銷售額大約3億美金。全球PA和開關射頻產品需求金額大約60億美金。可見,國內廠商依然在起步階段,市場話語權有限;濾波器方面,國內廠商銷售總額不到1億美金,全球市場需求在90億美金。

換句話說,以後通過提升設計能力,輔助調試工作來提升射頻性能,國內射頻產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陸』 中國物聯網是傳銷嗎

中國物聯網分享經濟平台的行為是傳銷。

相比於傳統傳銷,網路傳銷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江西省鷹潭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一起網路傳銷典型案件,涉案企業打著「分享經濟」的幌子來進行非法傳銷活動。

天津聯家興物聯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利用「中國物聯網分享經濟平台」,在鷹潭市余江區以投資680元購買項鏈為幌子,通過獎勵制度,吸引會員加入並發展下線。根據會員發展下線的人數和金額,分別給予不同比例的獎勵。

經查,從2017年11月13日至2018年3月12日,平台拓展部部長許某發展會員11萬餘人,投資金額近7500萬元;其下線周某在余江區內共發展會員233人,投資金額16.73萬元。

市場監管部門認為,該公司運營的「中國物聯網分享經濟平台」的行為違反了國家禁止傳銷的相關規定,構成組織策劃傳銷行為;責令相關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資金7500萬元,並處罰款200萬元,合計7700萬元。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近年來,網路傳銷採取了更加隱蔽的包裝術,常用的幌子包括電子商務、分享經濟、網路理財等。

消費者要識別傳銷,首先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高回報必然有高風險;其次,無論傳銷的形式如何變化發展,其實質仍是以購買份額作為入門費,發展下線人員、拉人頭組成層級,以下線人員「業績」作為獲利依據。

(6)iot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他們打著「物聯網」的旗號,做著非法傳銷、非法集資的惡劣行徑,將更多的人拉向深淵。還有很多傳銷賊稱把物品放在網上賣就叫做「物聯網」,那叫做網店!

防騙大數據早期發布過 《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物聯網》 ,在文中闡述了物聯網的起源、以及應用,與傳銷賊口中的那些垃圾東西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再來重溫下什麼才是真正的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

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

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路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說白了就是物品連接網路,比如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連接到自家WIFI,通過APP來控制其功能,這叫做物聯網!當然這只是物聯網應用的冰山一角!

明白了吧?記住,以後凡是利用物聯網概念讓你投資多少拿翻倍回報的,統統都是騙子!對於這種人,你要做的就是收集證據,提交給經偵部門!而對於那些臭不要臉的這些傳銷人渣,法律會審判你們的!

閱讀全文

與iot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