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徵
1、先導性,代表了技術和產業發展新方向。
2、倍增性,它可以成熟,以後非常快速地發展。
3、輻射性,技術的跨界融合,能對相關產業進行一系列拉動。
4、可持續性,企業的研發和投入不間斷。
Ⅱ 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
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
拓展資料:
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於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一)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生物產業要面向人民健康、農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強化生物資源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開發,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製造裝備,促進製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五)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六)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開展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和產業化,建立認定和統計體系,引導材料工業結構調整。(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資料參考:人民網 國務院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Ⅲ 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如何作為
1.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基於政府對產業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產業以及同業競爭的影響分析,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引導、激勵、服務和規范四個方面
2.政府要發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快速跟進,做到三點:1、起點要高,2、規模要大,3、實力要強;合作經營,聯合發展,共同致富
Ⅳ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一)實力穩中有升,效益總體向好
(二)發展有所偏重,整體循序漸進
(三)主要產品生產加快,產量形成規模
Ⅳ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從哪些方面入手
賽迪顧問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專門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心多年來深入研究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定期發布行業監測報告和行業研究報告,為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決策支撐服務。
二、中心研究領域
1.節能環保:
節能產業研究:節能服務、節能產品、節能裝備;
環保產業研究:環境服務、污染源治理、節能設施;
循環經濟產業研究;
環保物聯網產業研究;
產業園區示範試點申報:
2.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產業研究;
第三方支付牌照申報;
互聯網銀行產業研究;
消費金融產業研究;
3.個人徵信產業研究與牌照申報;
三、產業研究成果
節能環保:
四、部分合作客戶展示
企業客戶:
首創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
重慶市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北京匯通金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投資集團
雲南軌道交通集團
政府客戶:
山東淄博高新區經發局
江蘇如皋經濟開發區經發局
邳州經濟開發區經發局
青山區發改委
北京市經信委
深圳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
山東桓台發改委
Ⅵ 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哪些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正式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02年重組。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6)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及地區分布擴展閱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迎更大力度支持政策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迎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包括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和先導科技布局,重點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及瓶頸,發展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產業集群。
建立領軍企業白名單和高成長型優質中小企業庫,加大金融財政支持力度等。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27日從第二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的內容。
「在看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進展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解決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生態尚不完善、發展效率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等長期性突出問題。」發改委副秘書長任志武在會上表示。
任志武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對重點技術突破的支持力度,加快先導科技布局,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型創新平台,加快技術創新與推廣。
工信部規劃司副巡視員周虎也表示,要集中精銳力量,重點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瓶頸,為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步還將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一批高水平新興產業集群將得到重點發展。任志武表示,將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各地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加快構建政策完善、創新要素集聚、產業鏈完備的創新發展生態。
發展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具有特色優勢、有力帶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興產業集群。此外,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將獲得更大力度的金融財政支持。
「要大力推動多種層次、多主體構建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加強政銀合作,及時修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建立滾動更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白名單和高成長型優質中小企業庫。拓展新興產業融資、特別是中長期融資渠道。」任志武透露。
Ⅶ 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發展規模迅猛增長,電子信息產業占絕對優勢地位
2.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各園區發展特色顯著
3.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技術創新能力逐漸增強
4.產業聯盟迅速發展,企業合作不斷加強
Ⅷ 今後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請問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包含哪些產業啊
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新能源汽車; 感測網、物聯網、信息網路產業; 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 由生命科學推動的農業和醫葯產業發,如新葯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製造; 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術等。
Ⅸ 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2010年年初起,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經過半年的意見徵求,主要領域從7個擴為9個,現在又改為7個,但前後7個領域的產業內容已發生變化。
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初步定於9月份下發,隨後將陸續出台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規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這一宏大規劃,被業內人士看作繼「4萬億」後中國政府啟動的最大規模的產業計劃。而這一計劃,已瞄準發展結構的根本轉變。
在七大領域中,每一個大的領域中又確定了具體的分項。
在「節能環保」中,將重點突破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
「新興信息產業」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體;
「生物產業」將主要面向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將領銜;
此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方向確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
「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提出了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兩項。
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因為幾大部委的領銜介入,此後的政府大規模投資也被市場普遍期待,所以這也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
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從時間上來講,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國家發改委也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製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