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寵物行業近幾年在徐州發展如何(說的好再追加分謝謝)
首先。我不是徐州的。不管2.3類也好。1類也好。寵物現在在人們心中都跟家裡一口人似得。你見過誰家的人生病就不看病等死的嗎?養得起寵物。都能捨得給寵物花錢。美容要學。技多不壓身要是覺得不賺錢你可以到別的城市
㈡ 徐州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2006年,徐州在中國200個城市中排名第42位,處於江蘇省北部各城市領先位置。這份報告還顯示徐州在「文化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方面排名比較靠前,其中文化競爭力排名全國第10位。有關專家指出,徐州競爭力穩定增強,預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徐州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教實力較強,招商引資環境優越,經濟社會發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在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徐州處於東部沿海開發和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連接帶,是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區位戰略特徵。同時,徐州也是江蘇省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點地區,江蘇省將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建設作為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正在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速推進,努力把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成為江蘇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讓徐州成為沿東隴海線上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戰略優勢的經濟發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實現GDP2007.36億元,增長13.5%,人均GDP實現23069元。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進了17位,與北京、沈陽等15個城市一起被評為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3家企業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10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50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中國或江蘇省第一,徐工集團、天寶集團、維維集團是中國同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金地商都、沃爾瑪、家樂福、金鷹國際、中央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商貿中心圈」。近年來,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蘇省加快蘇北振興和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有利時機,按照「點線面推進、大項目帶動、城市間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實施「大工業支撐、大項目帶動、大商貿流通、大城市建設」四大戰略,使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徐州交通便捷發達,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縱橫交會,已經開工建設的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中的京福高鐵在徐州貫通;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在徐州縱橫成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50公里,在中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市區距離 和平橋夜景連雲港國際港口只有200公里,並與高速公路相連,運河及海上運輸均較為便利;徐州觀音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國內20多條航線;魯寧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經過中鐵十局建設者歷時三年的建設,中鐵十局第一個BT項目、徐州市和平路東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橋於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車。這座跨37股鐵路,也是目前國內跨鐵路最多的大橋,成為徐州連接新老城區的「黃金通道」,和平大橋為徐州第一座高架橋。 公路全國地級城市罕見的22條主幹、四環線和90條縣鄉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級市只有徐州一個城市)國道:1、311國道(徐州—西峽)全長:1748公里 2、104國道(北京—福州)全長:2024公里 3、205國道(山海關—廣州)全長:3160公里 4、206國道(煙台—汕頭)全長:2375公里 5、310國道(連雲區—天水)全長:1613公里 高速公路:1:連霍 2:京滬 3:京福 4:徐寧 5:徐濟(建設中) 鐵路京滬鐵路、隴海鐵路、新長鐵路(哈三鐵路)交點,及在建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的京福高鐵交點。徐州通,則全國通」。作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南來北往徐州,乘火車極為方便1:徐州是全國第二大鐵路樞紐2:徐州站是中國第八大火車站(前七名分別是:1.北京 2.鄭州 3.上海 4.廣州 5.深圳 6.武漢 7.南京) 3:
㈢ 徐州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趨勢怎麼樣
徐州方圓200公里范圍內找不出比徐州更大的城市,這200公里范圍內的人口近1億,城市綠化,環境,現在的徐州比以前可是好多了,到了雲龍湖你會有:錯把徐州當杭州的感覺。交通方便,看看那個食品城、七里溝、東興市場等繁忙的交易場景,還有浙商的數量,浙江人可是趨利的。就是在江蘇省內徐州的教育資源也是名列前茅,礦大、師大、醫學院、工程學院、工程兵學院、空後學院。再看看老百姓離不開的醫療衛生吧,徐州二院在江蘇整個江蘇江北地區也是數一數二、什麼四院、1院里、97了,方圓200公里內,你絕對找不出更好的。還有前段時間被吐糟的「暖氣」,徐州市區可是有集中供暖的。江蘇有集中供暖的可能就徐州一家。想想冬天家裡18度,多舒服。本人在南京都被冷的要死。 現在江蘇省政府又把徐州作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來建設。中心城市的配套一做起來,對周圍人的吸引力更大,蘇寧在市中心建的266米的高樓,到時候入住大的商場,個人感覺,省政府是想在徐州復制南京模式,因為徐州跟南京比太像了。從蘇南調來的領導,帶來先進的城市管理經驗和管理理念,蘇南吳地人的細膩是周圍幾個省份人不具備的。在城市治理和管理方面,山東、河南、安徽,是短期學不來的。
㈣ 徐州經濟的發展目標
突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實現更大突破。瞄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這一主攻方向,緊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核心環節,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打造徐州經濟「升級版」。
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增後勁調結構的有力抓手,計劃安排重大項目200項、總投資3623億元,其中當年實施180項、年度投資983.5億元。加快實施鄭徐客專、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觀音機場二期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大徐工重型汽車、升華電梯製造、中能技改、雨潤物流中心、龍英紡織等重大產業項目推進力度,力爭徐宿淮鹽鐵路等20項前期推進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堅持「四招四引」,突出抓好產業鏈招商、專題招商和以商引商,創新招商活動形式,精心組織好北京、上海、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等系列招商活動。著力穩定外貿出口,支持企業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申報國家級工程機械和地坪地材出口基地。堅持提升硬體和優化環境雙管齊下,加快中心商圈、新城區商圈、西部商圈、高鐵生態商務區等重點商貿板塊建設,提升特色商業街區服務功能,積極促進信息消費,從嚴打擊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等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打造區域消費高地。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立足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抓住項目建設、培育領軍企業、突破關鍵技術、創建特色基地等關鍵環節,推動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九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將徐州打造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高端裝備研發和製造基地;引導各縣(市)發揮自身優勢,重點培育2-3個新興產業。立足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拉長增粗六大千億元工業產業鏈條,鼓勵企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營銷管理方式,爭創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對接國家和省化解產能過剩方案,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立足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必康物流分撥中心、綜合物流園、鋼鐵再生利用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健全物流配送體系,推動商貿物流業擴容提質;抓好雲龍湖5A級景區創建,規劃建設賈汪旅遊集聚區,加快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創新服務理念、商業模式和技術手段,大力培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等服務業態,積極發展物流快遞、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及家政、養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
堅持扶大扶優扶強,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和百億規模企業服務綠色通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向上下游輻射延伸,打造一批主業突出、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對100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實施對口幫扶,在融資擔保、企業上市、教育培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引導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扶持中小企業加速成長。積極開展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活動,全面落實「營改增」等財稅扶持優惠政策,進一步做好銀企對接,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題。規范實施增減掛鉤和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試點,繼續加大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力度,保障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用地需求。
提高集約集聚發展水平
強化開發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陣地作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健全開發區考核機制,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和集聚吸納力,促進主導和新興產業向園區集中集聚。支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打造太陽能光伏、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電子信息等產業鏈。推動高新區創建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扶持泉山開發區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幫助新沂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指導睢寧臨空產業園、銅山利國工業園、賈汪江庄工業園申報省級開發區,支持豐縣、沛縣、邳州開發區創建創新型園區。堅持優進劣出、動態發展,推進50家省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加快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園區和農產品加工集中區。
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
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動融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加快城鎮化步伐,力爭年內縣域城鎮化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扎實推進新一輪「豐縣崛起」行動計劃,賦予「突破睢寧」戰略新內涵,確保豐縣、睢寧達到省全面小康評定標准;加快促進沛北一體化,支持邳州、新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加強銅山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主城區的對接,加快賈汪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促進縣域爭先進位,增強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
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探索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新增農田託管65萬畝以上,壯大農民專業合作和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繼續實施「2020工程」,新增和改造升級設施農業20萬畝,新建擴建大中型畜禽規模養殖場20個。深入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切實加強9個農業示範區、呂梁風景區10個生態農場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農業標准化生產、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完善等環節,發展壯大果品、肉鴨、奶業、大蒜和食用菌5大主導產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水利工程管理,繼續實施山區水源工程,加快水利現代化建設步伐。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和糧食高產創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 徐州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到2016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萬元,經濟總量進入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前2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