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社會問題
『貳』 人口老齡化社會帶來什麼社會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考驗著政府規劃養老的能力。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有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7623個,養老床位245萬張,僅佔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2%—3%的水平。
此外,養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還需要大量的適合老年人心理、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專業護理服務。未來養老的發展應該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漸走向社會化,變家庭養老為社會養老,由政府承擔是大趨勢。盡管機構養老在中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於補充地位,但其作用卻是相當大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人民群眾對於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現有的養老設施總量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2)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措施
1、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2、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叄』 人口老齡化在加速,這意味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機遇。意味著需要進一步發揮什麼價值
進一步反省以前的計劃生育政策,防止導致後期的崩塌式災難。
老人多了,你想起賺錢;女人少了,你想起繁殖。
『肆』 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是否會更加艱難
日本現在的老齡化和少子化非常的嚴重,日本政府也在採取各種措施來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的問題。和日本相比,雖然中國的老齡化現象不是特別的嚴重,但是中國也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的階段。面對老齡化日趨嚴重的趨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性問題。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讓如此多的老人享受一個安穩健康又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照顧的一天。中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會更加的艱難嗎?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中國的經濟水平相較於其他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和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在中國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都比較明顯,這也會給我國的養老服務增加困難。
關於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是否會更加艱難?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伍』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消費結構面臨轉變
老年人口的增加,對消費總的影響不大,但會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消費支出,用於醫療方面的會大幅度上升。同時,旅遊、老年服務消費、休閑等相應服務業的消費需求將加大,大量資金轉向老年人消費,將直接導致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相對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將放慢。
(二)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誘發採取貿易措施來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削弱了技術進步和靈活勞動力市場對長期增長的貢獻作用。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創新型社會,中青年的創新能力較老年人要強,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是勞動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
(三)勞動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勞動年齡人口決定勞動力供給,而勞動力供給又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設備的閑置,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從歐洲發達國家就可以看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正成為制約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四)養老、醫療保障壓力加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正以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增加。與此同時,目前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基本沒有養老保險。據統計,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到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l億人,屆時撫養比例將達到2.5:1。老年人群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對象。據衛生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可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龐大的老年人口中,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這無疑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全國幾次較大規模調查的數據表明,我國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調查還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願望,且將逐步增加。越是經濟發達地區,養老護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國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老年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是「短線」之中的「短線」。
『陸』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服務業發展
1. 人口老齡化對居家養老的影響
2. 人口老齡化對住養服務機構版的權影響
3. 人口老齡化對老年康復護理機構的影響
4. 人口老齡化對家政服務機構的影響
5. 人口老齡化對老年產品的影響
6. 人口老齡化對政府投入的影響
7. 人口老齡化對城鄉一體化的影響
8. 人口老齡化對臨終關懷服務的影響
9. 人口老齡化對老齡宣傳的影響
10. 人口老齡化對老齡機構建設的影響
『柒』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什麼社會問題
1.用工制問題(老工人慢慢老了退休了,新工人技術不過硬,很多技術面臨後續無人內)2.老年人瞻仰問題(現容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既要上班忙自己的工作事業還要撫養自己的子女跟瞻仰自己的父母,壓力大)3.資源消耗問題(也就是老年人養老問題,人老了退休了,對國家社會就毫無貢獻了,也就成了國家養自己,多活一天多拿一天國家的錢)。
『捌』 人口老齡化帶給我們的市場機會
(1)老年人抄對書刊襲,娛樂,休閑的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將促進老年文化娛樂市場的 形成和發展;
(2)老年人由於身體健康的原因,必然對醫療用品,葯品,保健用品及營養用品有巨 大的需求,形成老年醫療保健品市場;
(3)由於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口撫養系數有加大的趨勢,原來由子女直接照顧老年人的工作可能被社會化的老年瞻養機構所代替,逐步形成老年人市場。
『玖』 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
根據中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1.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
2.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
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3.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4.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的五年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中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5.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
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該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6.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效用。具體建議是:
7.居家養老環境
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8.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9.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
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
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10.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
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11.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
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12.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
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13.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14.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15.主動提高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中國的養老保險已經覆蓋了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以及相應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經是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大概覆蓋的人數也達到大概3億,中國我們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由於中國人人均壽命的提高,中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10年11月的數據,中國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了13.6%,褚福靈認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延長退休年齡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但是他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應可選擇的是彈性退休或者柔性退休,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有選擇確認退休年齡的權利。
「單位有用的意願,個人也有繼續工作的這種願望,那麼我們說他們達成共識或者達成一個什麼協議,繼續工作,繼續繳納養老金,繼續交納社會保險費,到這個年齡之後,再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9)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情況
現狀
由於人口慣性的作用,盡管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已經很少,但由於育齡夫婦的數量依然龐大,未來30多年時間里,人口總量仍將增長到15億左右才能靜止下來。
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結果,到2040年前後,印度人口數量將超過中國,中國將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仍將長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1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5.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
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
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55萬人,佔比10.1%,首次突破10%。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49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萬人,出生率為12.37‰;死亡人口977萬人,死亡率為7.16‰;
自然增長率為5.21‰。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98億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53億人。老年人數量超2億
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等5家機構聯合發布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報告》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已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