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貧困戶的具體條件是什麼如何辦理
問:請問貧困戶的具體條件是什麼?如何辦理?
答:(一)貧困戶鑒定標准
1.農戶參加貧困戶評選的必要條件
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以務農和務工為主,且2013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戶,優先評為貧困戶
(1)發生重大災難,失去生活保障的;
(2)發生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因病致貧的;
(3)身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的;
(4)多個子女在讀高中或全日制大專、本科等院校;
(5)未成年的孤兒;
(6)已扎二女戶困難家庭;
(7)軍烈屬困難家庭,困難老黨員,困難老村幹部。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戶,不得評為貧困戶
(1)有汽車等高檔消費品的農戶;
(2)有工程機械設備或其它從事經營活動機動車輛的農戶;
(3)有擔任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教師、退休人員等國家公職人員的農戶(因重大疾病、重大災難致貧的除外);
(4)有長期僱傭他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戶;
(5)家庭成員中有現任村幹部的農戶;
(6)因賭博、吸毒、好逸惡勞等原因致貧的農戶;
(7)在縣城或集鎮有店面等非自身居住性用房的農戶。
(二)貧困戶評定程序
1.提出申請。農戶自願提出書面申請,填寫《貧困戶申請書》(參考文本一)。
2.召開戶主大會。農戶所在村小組召開戶主大會,按照比較排除法推薦出貧困戶候選名單連同會議記錄(參考文本二),報行政村匯總後報鄉鎮。
3.入戶調查。各鄉(鎮、場、管委會)組織鄉、村幹部逐一上門入戶調查,核實貧困戶情況,並填寫《貧困戶登記表》(一戶一表)。
4.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入戶調查後的名單進行聽證、評議,形成初選名單,形成《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會議記錄》,填寫《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統計表》(參考文本三)。
5.第一次公示。各行政村對聽證、評議後的貧困戶初選名單進行公示(參考文本四),既要在村部、村主幹道等村民比較集中的活動地點公示,同時還要在各村小組(自然村落)公示。要通過廣播的形式將初選名單進行公告(公示公告不得少於三天,並拍照留底備查),經公示無異議後將《關於審核確認貧困戶的報告》和《村貧困戶初選名單》(參考文本五)一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6.鄉鎮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組織人員進行交叉審核後,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
7.第二次公示。各行政村對鄉鎮確定的貧困戶名單進行第二次公示公告(參考文本六),公示不得少於三天,並拍照留底備查)。
8.縣級復審。行政村第二次公示無異議後,由各鄉(鎮、場、管委會)形成《關於復審貧困戶的報告》附《鄉(鎮)貧困戶擬定名單》(參考文本七)報縣扶貧和移民復審。
9.第三次公示。縣扶貧和移民辦將復審確定的貧困戶名單上傳至縣政府網公告,同時將名單反饋至各行政村進行第三次公示公告。
② 什麼是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資金
什麼是產業扶貧資?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
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 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
③ 請問已脫貧的一班貧困戶,怎麼填寫致貧原因
(一)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
缺勞力的貧困人口是扶貧工作的難點。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和社會保險,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我縣現有貧困戶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比重為34%,此類貧困戶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就是脫了貧也容易返貧,需要政府和社會對他們進行救助。
(二)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貧困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台高築。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自然環境較差,資源缺乏
我縣佔三分之一的農戶地處山區,其中有12.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山區,農戶居住分散且遠離場鎮,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貧困戶經濟的發展,對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環境中的貧困戶採取常規扶貧措施,往往會因為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然環境而效果較差。
(四)缺資金,缺項目
缺資金、缺項目的貧困農戶的經濟狀況一般都處在脫貧的臨界線上,對此類貧困戶採取幫扶措施容易見成效,針對這類貧困戶,應從提供增收項目,提供資金、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盡快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為48.5%,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2.92年,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六)自然災害是造成貧困和返貧的重要原因
有的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超過貧困線就不遠,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
(七)供養子女讀書
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占貧困人口的5.9%,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如何寫致貧原因
致貧原因:導致貧窮的原因
常見的致貧原因有: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因勞動力弱/少致貧等。
主要致貧原因怎麼寫
簡單一點,窮不思變
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機會,懶惰是最大的至窮的因素
沒有文化
文化不是貧窮的主因。主要是懶惰,沒長性,沒文化有錢的人多的是了
八項致貧原因有哪些?
因病返貧,因殘制貧,子女上學,自然災害,文化低下,資源匱乏,缺少項目,缺少資金。
貧困戶致貧原因:
1、因病;2、因殘;3、因學;4、因災;5、缺土地;6、缺水;7、缺技術;8、缺勞力;9、缺資金;10、交通條件落後;11、因婚;12、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注意:選擇貧困戶致貧原因,一定要精準、切合貧困戶實際情況,例如:因病,要具體寫出什麼病。如果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種,應選擇最主要的一項。結合當地情況,缺水和交通條件落後一般不作為致貧原因。
如何寫致貧原因?
寫貧困戶致貧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1、家庭人口較多,土地面積較少,老齡人口和小孩為主,青壯年 勞動力缺乏。
2、家庭人口較少,無青壯年勞動力,生產生活困難。
3、小孩較多,學生較多,家庭日常開銷支出巨大。
4、 知識文化水平低,全家多為文盲半文盲,發展觀念和意識不足。
5、長期有重病患者在家,大量醫療花費致貧。
6、無專業技能,不具備勞務輸出的條件。
7、土地抗自然災害能力差,防汛抗旱能力薄弱,農業收成不穩定。
8、自然環境限制,產業結構單衣,經濟收入嚴重依賴農業。
9、房屋破舊,無力維修。
10、缺發展啟動資金,無長期可靠的發展項目。
農村致貧原因
1.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現狀,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的貧困
2.長期以來國家對工業發展的傾斜政策,間接導致農業發展的落後
3.各項關於農村的制度,政策,沒有從根本上指導農村經濟發展,或沒有全面貫徹落實
4.農民思想認識、知識水平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
扶貧手冊中主要致貧原因怎麼寫
貧困手冊中每年致貧原因是否根據家庭際情況重新變更
家庭一般怎麼寫致貧原因
在中國一般是因病致貧或者教育程度太低導致貧困的可能比較大
還有就是天災人禍或者懶惰
④ 產業扶貧有哪些措施
產業扶貧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
1、創新體制機制,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2、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
我國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具體到各縣區、鄉鎮,更要「因組制宜、因戶制宜」,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產品安全性評價不高、國際競爭力差等狀況,貧困地區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減輕土地負荷度,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以質取勝,以有機取勝。
(4)貧困戶產業發展情況報告擴展閱讀: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產業扶貧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唱主角。盡管扶貧部門對貧困戶進行「保姆式」幫扶,但並不意味著非得包攬每個環節。在百家池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等環節已完全市場化。
2、產業扶貧在以入股、補貼等形式引入市場主體後,確保資金的扶貧用途乃是題中之義。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後,扶貧部門對資金的流向、使用明細實行全程監管,以保證款項能切實用在扶貧事業上。如果監管缺位,無疑將造成扶貧資金變相挪用,偏離產業扶貧的初衷。
3、選擇產業化項目,需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求快貪功、盲目跟風的心態,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穩的項目,不能為追求高效益而將扶貧資金投入到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只有在產業適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能像百家池村一樣實現貧困戶、合作社和扶貧部門的「三贏」局面。
⑤ 拿什麼幫貧困戶脫貧
增加收入、脫貧致富,不外乎開源節流。
一、開源。
發展產業:發展貧困戶產業,新增穩定的產業收入來源。
增加轉移性收入:通過財政投入,增加分紅、補貼類收入
二、節流。
加大政策報銷:一是醫療、二是教育、三是住房補貼
1.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要從加強貧困村自身建設和改善經濟環境著手,提升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通過傳授農民致富本領,在普及農業實用技術同時,加強新型實用技術、標准化生產、農產品品牌意識、投資意識、質量意識、市場營銷等多方面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以此強化農民「造血」功能,讓貧困村發展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2.科學規劃,精準實施。一是進一步做好「摸底」。對扶貧對象進行再核實、再比對、在分析,確保扶貧對象底數清,錄入數據完整、真實、准確,制約貧困原因分析精準,找准貧困戶脫貧需求。二是做好科學規劃。根據每個貧困村致貧主要因素和根源,結合當地村情村貌實際,聘請具有相關資質機構進行評估和規劃,落實具體幫扶措施,做到村有發展目標,戶有致富項目,做到有放矢,杜絕千篇一律和隨波逐流。三是做好「產業發展」。以當地特色支柱產業為基礎,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針對性強,行之有效的脫貧產業;積極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經紀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以此培育壯大市場競爭主體。
⑥ 所有有產業發展能力、意願的貧困戶都必須得到產業扶持,扶持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這個其實很多呀,比如說給他們一些技術的支持,或者幫他們購買一些設備,或者給他們進行一些無息貸款。
⑦ 扶貧產業政策落實不力、推進走樣 如何整改
個別地區扶貧扭曲走樣
一些受訪扶貧幹部和群眾反映,產業扶貧在積極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在顯露。部分地區產業發展隨意性強,缺乏深加工等產業鏈配套,產業扶貧探索往往效果不佳,此外,扶持資金和保障體制不健全也困擾著扶貧政策的落實。
一是產業發展隨意性強。部分地區盲目整縣整區推進某一項目,不計成本投入且效益差,導致一哄而上發展,最後整體失敗。2014年至2015年,西部某貧困縣在沒有深入考察群眾養殖技術、養殖成本及市場風險等情況下,在兩個鄉鎮3000多戶貧困戶中硬性推廣綠殼蛋雞養殖,由於蛋雞養殖防疫不到位、養殖成本較高、簽約企業設置諸多門檻等,政府投入幾百萬元的養殖項目全面失敗,部分農民還因為發展綠殼蛋雞效益差,背著死雞到政府上訪。
此外,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缺乏深加工等產業鏈配套,往往是各地產業扶貧探索失敗的共性因素。《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貴州某縣采訪發現,近六年來,當地先後實施了核桃、天麻、養羊、黨參、太子參等扶貧產業,但都不同程度地失敗。由於深加工能力低、組織化程度低,分散農戶難以應對市場風險。以茶葉為例,這個縣近年來發展了20萬畝茶園,目前存活並發展相對較好的有10萬畝左右。但由於沒有深加工產業鏈,當地只賣初級產品,產品的附加值低效果不明顯。當地扶貧幹部反思說:「農業具有高風險,如果沒有熟諳市場和技術的龍頭企業帶動,僅靠幹部和群眾的一腔熱情,最終是國家花了錢,農民反而受了害。」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體系
對於產業扶貧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應加大對產業扶貧的金融支持力度,構建開放性的產業扶貧平台,合力構建「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在扶貧中的引領作用。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海波等受訪幹部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產業扶貧:一是大力發展扶貧小額貸款。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的作用和優勢,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3年期以上,3至5萬元,執行基準利率,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並由財政扶貧資金全額貼息,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構建開放性的產業扶貧平台。貴州民族大學反貧困專家孫兆霞等人認為,產業扶貧中,企業、大戶、農民更接地氣,應由他們決定或與他們商量發展什麼產業,政府著力在構建產業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貧困群體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通過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貧困群體等主體平等參與和協同行動機制,讓產業扶貧決策更加科學和更具參與性,避免產業扶貧因缺乏多方能動性發展一大片,失敗一大片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針對目前我國涉農保險嚴重欠缺,貧困戶發展產業存在較大風險等問題,基層幹部建議,政府、商業保險機構、企業等利益攸關方,需創新思維,合力構建「保險+產業扶貧」新模式,保險機構可根據貧困地區地域特色和產業發展特點,積極推進大眾農產品產量保險、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各類產品;並積極構建「保險+銀行+政府」的多方信貸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力破產業扶貧保險缺位等問題。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不少邊遠貧困山區需求尤為迫切。」河南一位貧困縣縣委書記說,部分農村沒有產業、深陷貧困,與這些地區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沒發展思路、沒號召力、沒干勁等密切相關。他建議,這一輪產業扶貧要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尤其是創新模式機制,鼓勵發展能帶來集體收入的合作經濟,將激發村級組織積極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⑧ 建檔立卡貧困戶想發展產業早日脫貧,但缺資金怎麼辦
貧困戶希望盡快發展產業脫貧,但如果缺乏資金怎麼辦?發展產業是窮人擺脫貧困的最好辦法,因為只有發展致富增收產業,才能從根本上使貧困戶脫貧,這比給貧困戶多少補貼更實際。那麼,如果貧困家庭因為貧困家庭而缺乏發展工業的資金呢?
第四,政策也會免費發放優良種苗。在貧困戶發展產業過程中,政府會提供一些優良種苗,像我們那裡主要發展的山地蘋果核桃,以及中葯村黃芪、黃苓等,這些種苗政府會免費發放給貧困戶,也算是一種產業扶持資助政策。當然貧困戶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讓村裡的貧困戶入股,每戶都申請扶貧資金,累加起來,就可以申請到更到的扶貧資金用於發展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