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
中國的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同時這也是一塊處女地!現如今,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是政客們的迫不及待的共識(如同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儒家學說時的時代背景)。也是中國解決社會問題,中興的軟實力之關鍵!
❷ 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徵是什麼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哪些特徵?
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知識性特徵。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徵。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徵。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於普通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徵。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❸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認識
近年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話題非常熱,更多的時候大家的討論都停留在概念層面,到底「文化創意產業」或者「文化產業」是什麼,國內理論界眾多學者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側面提出了各種說法。有人認為文化產業主要是創造出一些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文化產品,如電視節目、影像製品等,因此稱之為「眼球經濟」。有人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主要是圍繞如何爭奪受眾的注意力,並圍繞受眾的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因此稱之為「注意力經濟」。也有人根據伴隨中國汽車數量急遽增長而出現的交通廣播類節目盈利模式提出了「耳朵經濟」的概念,這些說法都不全面,都沒有點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本質。
在發達國家,不管它叫「文化產業」或者叫「創意產業」,這個行業本身發展的歷史已經比較漫長。稱「創意產業」的有英國、韓國。歐洲其他國家有人稱之為「文化產業」。在美國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美國是一個高度法治的國家,一切創造力產生的產品都是有知識產權的,比如繪畫、歌曲、舞蹈、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是有版權的,未經授權其他人不能抄襲。因此他們把相關行業基本叫做「版權產業」。由此看來,在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叫法也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這個產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於人的創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創意」是產生新事物的能力,這些創意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以及有意義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影像這樣的傳統媒介產品,還是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所有資本運作的基礎就是優良的產品,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良產品恰恰來源於人的豐富的創造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經濟」,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自身的創造力。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
阿特金森(Atkinson)和科特(Court)1998年明確指出,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而創意經濟則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動力。美國人已經發出「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已經來臨」的宣言。
「創意」或者「創造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這個東西是前人和其他人沒有的,完全是自己首創的,比如京劇、崑曲、武術就屬於中國原創。第二就是「創新」,它的意義在於雖然是別人首先創造的,但將它進一步地改造,形成一個新的東西,就可以給人新的感覺。電影《卧虎藏龍》就是一個採用西方化的藝術表達方式來包裝中國內核的故事,屬於一個創新過程而不是原創。對於創造力來說可以有原創也有創新。比如廣州軍區雜技團利用雜技的形式重排西方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老外看後驚嘆不已。西方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為此還特地做了一個一分三十秒的錄像放到《紐約時報》的網站上,造成了很大影響。這樣的形式雖然不是原創的,但是屬於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很好的創造力。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迪斯尼集團,該集團不僅生產發行了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還將這些卡通形象做成玩具、服裝,建造迪斯尼樂園主題公園。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可以實現創造力的途徑也是無限的。迪斯尼的許可產品一年在全球的零售達1120億美元,其中290億來自於娛樂人物形象,不管是玩具、服裝、電影還有電視等等。中國全國廣電系統2004年全年總收入100多億美元,而世界第一大媒介集團美國時代華納2004年年收入440億美元,是我們整個廣電行業的四倍。
❹ 目前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們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次全會進一步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一次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以推動,為我們制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宏偉目標。
1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文化產業相對於一般產業所獨有的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最符合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產業之一,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其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同時,文化產業屬於高附加值、高回報產業,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費者認可,就能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實現一次投入、多次轉化、持續回報。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當前文化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日益加深,普通的物質產品融入特色的文化元素,其內在價值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即商品的文化價值、符號價值逐漸超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人們購買一件商品不僅要得到它的使用價值,而且要得到藝術、文化價值,得到精神享受。文化產業中創意設計等領域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結合尤為密切,對傳統產業文化內涵和內在品質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產業涉及近百個行業,跨度很大,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異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時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於吸納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提升綜合國力的緊迫需要
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准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指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整體水平。當今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迎接的挑戰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劃分的12類服務項目中,有4類與文化產業相關。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優勢,將大量精神文化產品、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等輸入我國,並力圖佔領我們的文化市場。以美國為例,從電影、運動服裝、飲食等傳統的文化載體,到電腦軟體、網路、衛星傳送等高科技的文化載體,他們的文化標志無處不在,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無不感到美國文化的存在,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文化滲透主要是通過文化產業這個渠道來實現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提高綜合國力必不可少的發展因素,因此要保持中國文化主權的獨立,抵禦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蝕,就必須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的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活躍,不同文化的相互滲透和碰撞更加激烈,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在看到中國文化巨大優勢的同時,還需適應時代潮流,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搭建我們的文化「防火牆」,讓社會主義價值觀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擔負著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獨立和安全的歷史使命。
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來看,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我國五千年文明積淀的豐厚文化資源不相適應。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生產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60%的廣告節目,發展中國家75%以上的文化產品來自美國,而美國市場上的外來文化產品只佔1%—2%,這種強大的文化實力是美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加快文化發展步伐,使我國盡快從文化資源大國轉變為文化發展強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渠道,我們要把中國豐富的、獨特的、珍貴的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符合國際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的優秀文化產品,推動中國文化產品順利、持續地進入國際主流市場,讓境外受眾在消費過程中加深對中國文化內涵的理解,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崛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❺ 中國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如今,中國的經濟政治都已經發展的越來越好,隨著這些的發展,文化也是得到了質的飛躍。目前,中國內地關於文化創意的產業也是蒸蒸日上。大家越來越看到在文化方面的潛力,在這些方面,這些產業都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
在文化的前提下,注入自己的創意。把這個產業鏈都發展的特別的好。而在這個產業鏈中,不僅是更多的人普及到了曾經的文化,也讓這些文化得到了宣傳。這個產業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顧客來說都是有利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膽的想法,目前到現在也有很多的文創產品越做越火,其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文化的力量,這是文創產品最重要的。
❻ 中國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有眾多的傳統文化,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流失,所以當前將文化和創意融合是大勢所趨,在中國內地,文化內容同質化嚴重,而此時結合現代科技的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放在了文化創意產業上,他們都想要通過更前沿的科學技術,將文化商業化,並不斷的傳承下去。
其實不單單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只要轉換一下思維,給大眾呈現一個新鮮的事物,這就會讓有獵奇心理的人為其買單,所以一個文化想要流傳,還是需要大力去創新的,要敢於為傳統文化動手術,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❼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有何特點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全國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特點:
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特點在於強調個人的參與和才智發揮;強調有形產品的生產;強調知識產權的保護;強調信息服務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強調乘數效應的發揮;強調高收益性;強調做大做強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