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縱觀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健康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將會繼續保持較為高速的增長,同時,產業融合、產業形態交織,將會為未來5到10年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未來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是:一是產品形態的多樣化、多元化,傳統的健康產業僅僅是給病患提供診療、護理服務等服務,而未來的健康產業不僅限於此,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新興的產業形態正在不斷變化,養老、保健和中高端醫療器械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業界形態在國內已初見雛形,並且聚集了足夠強而大的產業技術力量和資本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三是新一代技術的出現會推動國內大健康產業的快速轉型和發展,升級產業及產品形態。新一代技術未來會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動力,為戰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很多醫療健康機構非常關心信息技術在醫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互聯網技術能提供實施智能安防,對醫療機構和健康機構重要區域實施監控自動化。養老(服務)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但
養老產業的發展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修建養老機構場所,而是應當用新技術去構建虛擬技術,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化、遠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穿戴技術的應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產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醫葯是健康產業最關注的,目前投資最多的產業。穿戴技術能通過對預防和觀察的對象進行實時、分布、移動式的監護,極大提高數據和信息採集的效率和精度。通過雲計算來集成不同地區的特定數據,並加以整合,運用
大數據管理技術提高模型的效率,從而提高研發的速度,非常有助於生物醫葯的發展。
2. 2019年健康險行業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保險業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未來十年的發展應該是會越來越重視保費的質量,提供的保障,而不是保費規模。過去二十年過度追求保費規模,銀保,代理人,中介渠道混亂不堪,給保險留下了「傳銷」的罵名,這是因為資本逐利,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了行業生態。而資本早晚會發現,這樣繼續搞下去是竭澤而漁,再加上國家管控,所以今後十年的保險業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善。會逐步像外資公司看齊,而越來越多的中等公司進入市場,不斷競爭,也會倒逼保險公司從產品服務等多方面自我升級換代。
二、當前90%的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度和職業素養,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客戶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所以未來10年,保險業急需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國家也應該會有配套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產銷分離是大勢所趨。
三、保險公司靠費差和死差賺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群眾意識提高,信息越來越對稱,代理人制度將走向墳墓,網路營銷將成為主流。保險公司會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追求差異化發展,構建自己的生態。
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健康險,財險(主要是車險),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金險的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責任,產品也會變得越來越合理。互聯網帶來的長尾效應,客戶的保險需求會得到全方位的滿足(比如家財險)。
五、保險將成為一種必需品。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保險行業。
3. 中國新時代健康產業集體社會責任報告2015
7月18日,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暨2015年度全國市場工作會議於煙台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原總經理、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原董事長、現任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央企獨立董事余海龍,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原黨委書記付萬成,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原副局長、現任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浙江省國防工業辦公室原主任吳秉廉,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總經理、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平,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朱叢笑,中新商道研究中心副主任、企業社會責任資深學者王昕,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黃永剛及新時代健康產業領導班子成員,新時代健康產業部分專家、顧問、國珍市場發展咨詢委員會全體委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國珍健康生活館館長和五級以上服務網點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