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媽祖文化產業

媽祖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8 05:13:58

『壹』 兩岸文化傳承徵文

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發源於福建湄洲,隨著移民在台灣生根開花結果。媽祖文化在海峽兩岸關系中發揮著獨特的文化優勢,成為兩岸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多次提到「媽祖文化」。2006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也作出重要指示:媽祖信仰深深地紮根在台灣民眾的精神生活當中,福建要運用這一豐富資源,在促進兩岸交流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福建和台灣一衣帶水,具有獨特的對台地理優勢。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我們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優惠政策,發揮「五緣」優勢,弘揚媽祖文化,涌現更多「活媽祖」,促進兩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構建和諧、雙贏、共榮的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庇護兩岸同胞長遠福祉。

一、媽祖文化在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意義重大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閩台關系源遠流長。2005年5月,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了閩台兩地「五緣」的概念並加以詮釋: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系,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的積極變化,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發展和開展與台灣地區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拓展媽祖文化等兩岸共同文化內涵,突出「海峽旅遊」主題,使之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遊中心。

福建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也是台灣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媽祖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開辟了溝通東西文明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突出格局。特別是發源於莆田市湄洲島的媽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億多的信仰者,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媽祖文化傳播的足跡,從這個意義上講,媽祖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媽祖信仰深深紮根於兩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對媽祖文化「根、祖、脈」的認同,連接著五洲四海2億多的媽祖信眾,書寫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進了海峽兩岸的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成為海峽兩岸和諧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在第三屆湄洲媽祖·海峽論壇上,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說:「今天,兩岸同胞與海外僑胞對媽祖的信仰又被時代賦予了新內容,那就是對祖國和平統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張克輝率領的大陸媽祖文化交流參訪團一行15人抵達台灣,接受采訪時說,信奉媽祖是海峽兩岸共同的信仰,我熱切期盼海峽兩岸繼續以媽祖文化為紐帶,不斷擴大民間民眾的交流與合作,為了弘揚媽祖精神、傳承中華文明、構建和美兩岸、共謀同胞福祉而積極努力。張克輝的話道出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

二、媽祖信仰文化源遠流長

媽祖信仰是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由群眾自發形成的本土性民間信仰。她對於凝聚海外華人的力量,增進對祖國的感情,促進國家統一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要的意義。湄洲島是世界聞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敕封天後志》和有關史料記載,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廿三日,誕生於莆田古賢良港(今山亭鄉港里村),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歷九月初九在湄洲島羽化升天。生前經常出海救助鄉人和過往商船於海難和疾病中,後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積德、救苦救難的精神,在湄洲島上為她建祠立廟,敬奉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於媽祖的優秀品質,先後給予36次褒封,封號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後」、「天上聖母」,從此「天後」和「天上聖母」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史料記載,台灣的媽祖信仰主要是從福建傳入的。宋時,開發台灣的先驅者在跨越風浪險惡的海峽時,一般都要隨身攜帶從媽祖廟請來的媽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時,也就把媽祖信仰帶進了台灣。據考證,台灣民眾從南宋開始,一直就有渡過海峽到湄州島朝拜媽祖,以及從大陸的媽祖廟請媽祖神像回台灣供奉的習俗。正是出自對媽祖的信仰,不管何時何地,台灣同胞總要想方設法前來祖國大陸尤其是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後祖祠朝拜。據悉,在兩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創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媽祖金身千年首度巡遊台灣一百天,駐蹕18個縣市35個宮廟,受到台灣1000多萬人次的頂禮膜拜,成為海峽兩岸間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灣第一個媽祖廟澎湖天後宮媽祖前往其祖廟泉州天後宮,實現了50多年來澎湖和泉州兩地間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後宮媽祖也跨越海峽直航澎湖進行會香,整個活動共直航4個航次。期間,泉州和澎湖郵電部門分別發行了同一主題的紀念封,成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

媽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她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跡,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媽祖去世之後,人們按自已的願望和理想進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目的是為了感化教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詩人黃公度的詩句中寫到「傳聞利澤至今在」,「已死猶能效國功」;明成祖永樂皇帝題詩「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這些詩句既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說明歷代封建統治者、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很重視發揮媽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媽祖精神成為促進國家昌盛、民族團結、民生富饒的推動力。這是媽祖文化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說,媽祖精神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三、構築以媽祖文化為紐帶的兩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強祖地文化、民間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與台灣地區的交往,推動文化交流、人員互動,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國務委員劉延東近段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歷史機遇,加強祖地文化、民間文化交流,增強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積極貢獻。福建與台灣文化相承,這是兩岸民眾進行交流、加深了解、增進感情的重要紐帶。要進一步豐富交流內涵。以祖地文化為源頭,以媽祖文化等為主題,以莆仙戲等地方戲曲為重要載體,廣泛開展對台文化交流,保護祖祠、祖墓,建好族譜館、方誌館、名人館,有序發展宗親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開展宗教結對交流活動,增加台灣同胞對「根」、「祖」、「脈」的認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繼2006年的連戰「福建祖地行」之後,又有吳伯雄、蕭萬長、江丙坤、林豐正等一批台灣知名人士先後來閩探親訪友、尋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熱潮。現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媽祖祖廟進香的台胞就有10萬人。

建立海峽兩岸旅遊合作機制,共推雙向旅遊線路,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增強媽祖、陳靖姑等景區對兩岸遊客的吸引力,拓展媽祖文化、陳靖姑文化等兩岸共同文化內涵,培育「海峽旅遊」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以濱海旅遊、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為重點,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強旅遊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辦好各類旅遊節慶活動,豐富旅遊產品,開拓旅遊市場,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旅遊精品。支持媽祖文化、陳靖姑文化旅遊節,把這一節慶打造成為繁榮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維護海峽兩岸和平與繁榮的重要平台。

四、以媽祖文化品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必須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加快發展,把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強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合作,著力發展專、精、特、新文化企業,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海峽西岸風貌、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切實把媽祖文化產業做大做好做強。

整合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海峽西岸風貌、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重點發展媽祖文化,帶動陳靖姑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紅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關媽祖建築普查,進一步修善。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等基礎設施,妥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嶼區民俗文化研究會,做好媽祖建築普查,主動與台灣媽祖對接,把媽祖文化研究作為重點,編寫《媽祖志》等文化叢書。將媽祖文化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申報已獲得文化部批准,最終申報結果將在9月公布。

進一步完善產業合作機制。發展與台灣文化界的長久合作,有來有往、常年互動。用好中央賦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簡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續、優化文化產業合作環境。鼓勵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加大對閩台文化交流的投入,為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重點項目和重大活動提供人力、財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場機制,開辟多元投入渠道,將適合市場運作的文化交流項目推向市場,如聯合創辦集產學研於一體的海峽大學等。推進兩地媒體訂立合作契約,形成宣傳報道常態互動,使閩台文化交流始終保持良好輿論氛圍,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打造成重要文化產業基地。

五、「活媽祖」祈盼祖國和平統一

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仁愛是媽祖文化的核心哲學內涵,媽祖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播,都是以媽祖文化中的仁愛思想為核心的。隨著兩岸媽祖信眾的不斷增多,涌現了更多的「活媽祖」,他們大愛無疆,因為有「髓緣」,衍生出另一個新生命。他們站在國家整體利益和民族大義的高度,為了兩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請看新華網報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趙偉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接受了異體骨髓移植手術,台灣同胞捐獻的100毫升造血幹細胞順利植入他的體內,後患者康復出院。2005年11月,35歲的趙偉被檢查出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盡管中華骨髓庫庫存量達到60多萬,但無法找到適合的捐獻者。協和醫院向台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提出了配對申請,選出了台灣花蓮的一名供者,這名跟趙偉同歲的年輕人一口答應了捐獻請求。10月22日13時,台灣花蓮慈濟綜合醫院的醫生們開始從捐獻者體內提取造血幹細胞,至當日19時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幹細胞。24日0時5分,來自海峽對岸的100毫升造血幹細胞開始輸入趙偉體內。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蘇姑娘陳霞在蘇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給她捐獻骨髓的是一位台灣青年,血濃於水的兩岸親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2007年江蘇的杭彬為台灣同胞捐獻造血幹細胞,當時她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與台灣慈濟骨髓庫合作的祖國大陸捐台第一人。兩岸相互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還有很多。在這樣的大愛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脈,也因大愛的注入而變得更加緊密。僅僅是「髓緣之愛」,就讓我們無數次感覺到,這份血脈的情緣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澎湃激昂。

兩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脈相承,手足情深,血濃於水,互捐造血幹細胞,進行生命大對接,這是「活媽祖」在世……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關心下,媽祖文化將煥發出無窮的魅力,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作出應有努力,兩岸民間交流的涓涓溪水,終將匯成沖破一切障礙的澎湃大潮,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前景。正如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所說:「希望媽祖庇佑兩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並,早日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

編者註: 為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深刻分析總結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功經驗,深入探索「科學發展、四求先行」的新思路、新對策、新舉措,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福建日報要聞中心、福建通訊雜志社,福建支部生活雜志社、福建東南新聞網聯合承辦,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開展「我為海西獻良策」徵文活動,區志辦副主任林煌柏撰寫的論文《弘揚媽祖文化,庇護兩岸福祉》,經「我為海西獻良策」徵文組委會辦公室篩選,6月24日在福建東南新聞網上刊發,現本網予以轉載。

『貳』 什麼叫媽祖文化產業

媽祖文化
關於媽祖文化,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都曾涉獵這個領域,現代專家學者也進行認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舉行媽祖千年祭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著重從媽祖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進行研討。
從媽祖文化的內涵來說,媽祖短暫的一生雖未留下什麼著作,也談不上有什麼思想體系,但她的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跡,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媽祖犧牲之後,人們就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進一步把她塑造成為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其目的仍是為了化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傳聞利澤至今在」,「已死猶能效國功」──這是宋代狀元黃公度的詩句;「但見舢艫來復去,密俾造化不言功」──這是宋代學者陳宓的詩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這是元代詩人張翥的詩句;「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這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題詩。以上這些詩名既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說明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很重視發揮媽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這一民間信仰成為促進國家昌盛、民族團結、民生富饒的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媽祖精神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從媽祖文化的外延來說,則是指媽祖信仰持續一千年來形成許多值得我們深入研討和借鑒的相關學術文化課題。
在中外關系史上,媽祖信仰與我國古代許多和平外交活動有密切關聯,諸如宋代的出使高麗,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歷訪亞非40多國,明、清兩朝持續近500年的對古琉球中山國的冊封等等,都是藉助媽祖為精神支柱而戰勝海上的千災萬劫,圓滿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務。外交使節們為報答媽祖神功,寫下了大量頌聖文章,而這些原始資料對澄清一些歷史遺留的爭議很有作用。即如鄭和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詳細記錄七下西洋的過程,對史書記載的訛誤和不足起到了訂正和補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國冊使汪楫所著《使琉球雜錄》詳述在媽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飛速通過釣魚嶼、黃尾嶼、赤嶼而進入琉球國境的姑米山、馬齒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鄭永安驚嘆如「突入其境」。由此記載可證,釣魚島列島自古就是跟台灣連結在一起的中國領土。
在反侵略戰爭史上,有關古籍曾記載中國水師將領依恃媽祖庇護多次把殖民主義者驅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實。澎湖媽祖廟迄今尤存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的石碣,這是明萬曆三十二年(1640年)荷蘭殖民者企圖強占澎湖,沈有容從廈門率船隊抵達澎湖,令其無條件撤離後的刻石紀功。明天啟四年(1624年),中國水師復在澎湖克敵制勝,迫使侵略軍首領牛文來律在媽祖廟簽字投降。至於媽祖助潮讓鄭成功的艦隊順利進入台灣鹿耳門港的傳說,則在台灣已家喻戶曉。
在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的歷史上,更與媽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從東北至華南,許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開發史幾乎都跟媽祖廟息息相關。「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這句諺語是對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說明。宋代華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廣州四大市舶司均與媽祖廟建在一起。還有營口、煙台、青島、連雲港等都是以媽祖廟的興建為標志,使荒涼的漁村變為繁榮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龍彭蒲罔村林氏族譜》關於媽祖信仰自南宋傳入的記載,則成為香港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筆。澳門地名的葡萄牙語稱作MACAU,就是粵語「媽閣」的音譯。台灣同胞把早期的分靈媽祖稱為「開台媽祖」,這更充分說明媽祖渡台和寶島開發是直接關聯的。
在科學技術史上,媽祖廟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古代一種航海習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時,必須同時製作一隻模型供奉在媽祖廟內,這樣媽祖就會時刻關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許多媽祖廟內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東長島廟島與媽祖廟的古船模多達350多隻,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鄧世昌」供奉的「威遠號」軍艦模型。這些船模成為研究我國古代造船歷史的重要資料。現存一批媽祖廟古建築,如福建泉州、山東、江西景德鎮、廣東澄海、貴州鎮遠和寧波慶安會館等天後宮,從廟宇結構造型到各類雕刻構件,都是極為珍貴的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此外,各地媽祖廟還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後宮存有一幅明代星圖,是研究我國古代利用星圖定向航海的難得實物資料。天津天後宮所存的滅火「水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機械消防器材之一。
媽祖文化的外延僅直接記載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獻資料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一百萬字。它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學、藝術、教育、科技、宗教、民俗、華僑、移民等領域的許多課題,內容相當豐富,史料價值很高。
媽祖民間信仰的學術價值在本世紀70年代起就引起學者的注意,作為一門學問進行研究。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客肇祖先後發表了多篇關於《天後》的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台灣學者李獻璋自60年代起,經過20年的研究,終於寫成了《媽祖信仰研究》一書,成為媽祖研究第一部學術性較高的專著。
媽祖故里的學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媽祖研究熱潮,先後舉辦了五次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廈門、寧德等地方也舉辦過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媽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後出版了《海內外學人論媽祖》、《媽祖研究論文集》、《媽祖研究資料匯編》、《媽祖文獻資料匯編》、《媽祖信仰與祖廟》、《湄洲媽祖》等;在澳門出版了《澳門媽祖論文集》;在台灣出版了《媽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還有《兩岸學者論媽祖》、《媽祖信仰》(李露露)、《天後媽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媽祖》(吳金棗)等對媽祖文化進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媽祖》、《林默娘》、《媽祖傳奇故事》、《媽祖的傳說》、《中華與媽祖文化》、《湄洲媽祖千年祭》、《媽祖祭拜宴會》等一大批文獻資料、學術專著、文學作品、大型畫冊等。莆田還舉辦《媽祖信仰源流展》
從神的角度講,媽祖已是千歲高齡。千餘年滄海桑田,中國變了,世界變了,人類文明進步了,科學技術發達了,然而,作為一種信仰——對媽祖的崇拜及其研究,卻沒有因時代的推進而泯沒。今天,我們對媽祖文化的形成及其信仰作一番討論,不說沒有必要。

『叄』 兩岸文化傳承作文怎麼寫啊,速求速求速求

海峽兩岸之間最重要的、金剛不壞的紐帶,是我們共同享有的中華文化。通過不斷的交流和研討,我們可以把這根紐帶扭得更緊。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他的偉大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為所有中華兒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遺產;保存並弘揚以儒家學說為主幹的中華文化,是包括兩岸人民在內的所有中華子孫的天職。
中華文化的智慧體現在哪些地方?就體現和滲透在處理人和人(包括個人與社會、群體與群體、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人和天(亦即自然與環境)的關系、現實和未來的關系以及個人的身與心的關系方面。貫穿在這四大關系中的是中華文化中的哲學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陰陽和合」,是「和而不同」。中華文化最早樹立了以人為本的道德理念,因為我們的先民從歷史中,從大自然中,從現實生活中,正確地總結了人類社會應有的正常關系,即:無數個體是社會和國家的基礎,個人的道德修養關乎社會的穩定和進步,於是形成了由己以達天下的「修―齊―治―平」道德之路。在中華文化極為豐富的內涵基礎上,在治國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稱中國五千年來為「超穩定」的社會,但是他卻沒有注意到造成穩定的眾多原因中的這一條。
當今世界的形勢頗為類似中國的戰國時代,群雄並爭,吞噬資源,毀壞環境,弱肉強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對人霸,國對國霸,人類對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歸根結蒂是極力高懸一個「利」字,無限容忍一個「貪」字。這種霸道的世界絕對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而解決之道,除了對於霸道給予必要的抗爭、阻遏,還需從長遠、從根本處尋求出路,要在整個社會對利的貪求和對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間求得相對的平衡。正是在這點上,中華民族可以做出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中華文化有著獨特的智慧和豐富的經驗來平衡身與心、物與魂、己與他的關系。這智慧和經驗,對於個人來說就是對德的崇尚和終生的追求;對於社會、國家和天下來說,就是「王道」。
「王道」的提法,首先見於《尚書 洪範》:「無偏無黨,王道盪盪。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此時「王道」所指,還是具體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說「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這時的王道,則指的是為王之道。至於把「王道」作為一種理想政治的專稱,與「霸道」相對,恐怕還是漢儒的功勞。「王道」所指雖然有此變遷,但是其共同點則都是強調對內以德(仁、義)治國,對外則「修文德以來之」,視四海為一家。「王道」,即意味著包容、平等、友愛、融合,意味著以人類共同的幸福為終極目標,這正是當今世界和許多國家所欠缺的。我們願意和台灣朋友一道,開展這一論題的研究,並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華介紹給全世界。

『肆』 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招商,是許多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必要手段。企業選擇招商,一方面是為了快速建立分銷渠道,實現銷售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快速融資,代理商、加盟商出錢建立渠道,完成銷售實現收益等。
營銷策劃方案是企業招商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因為策劃是對整個企業經營目標形成統一,避免盲目的關鍵步驟,是企業招商成敗的決定環節。
畢竟追求利潤是企業的主要目標,而策劃則是經濟效益的源泉。作為社會性的創造活動,制定一套優秀的策劃方案,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社會效益,更有利於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同時對於後續的工作來說,完善的策劃方案才能使招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一份完整的營銷方案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的內容,即基本問題、項目市場優劣勢,解決問題的方案。而這些板塊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內容:
1、整體分析:市場特徵、行業分析、競爭對手分析、消費趨勢分析、銷售狀況分析;
2、本產品(公司)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3、整個環境PEST分析:政策、經濟、社會、技術;
4、營銷戰略規劃:市場引爆點、市場布局、主導操作思路、運作模式、市場進入與運作思路及設計;
5、營銷戰術規劃:產品策略、產品定位與細分;價格策略;渠道策略、渠道選擇、渠道拓展順序、渠道規劃、渠道佔比、渠道銷售量預測分析、上市時間計劃;
6、促銷思路概要及促銷與推廣細案:上市渠道促銷計劃、上市終端消費者促銷計劃、上市終端推廣計劃、媒介促銷安排、後期促銷跟進計劃。
聚合招商是一站式渠道建設服務平台,核心團隊專注招商實戰十餘年,下設企劃部、設計部、培訓部、招商部、推廣部、會銷部六大部門。

根據項目的異同,聚合會安排操盤手對其進行初期診斷,然後分派專項調研小組,從人群定位、數據分析和科學診斷多個角度,對企業的優勢、產品技術、已有的營銷渠道進行調研。
內容大致分為市場分析、競品調研、競品分析、SWOT分析等。最後操盤手再依據市場情況和企業、產品的現狀,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招商方案。包含招商預期目標、招商執行過程、最後的解決方案等內容。
如果企業正在為如何制定一套完善的策劃方案而煩惱,為招商落地而苦悶,聚合招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閱讀全文

與媽祖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