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快遞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的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2009-03-01
版次:1
頁數:37
3裝幀:平裝
開本:16
『貳』 快遞未來發展趨勢
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實現內部作業自動化、服務設施設備智能化。
重點快遞企業要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實現內部作業自動化、服務設施設備智能化,客戶服務、企業運營、行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郵政局表示,將繼續支持骨幹企業建設工程技術中心,開展智能終端、自動分揀、機械化裝卸、冷鏈快遞等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同時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創新基金,通過貸款貼息、研發資助等方式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加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市場服務和行業監督中的應用。《規劃》稱,鼓勵快遞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進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的研發和應用。
(2)中國快遞產業發展現狀分析擴展閱讀:
快遞未來發展的相關情況:
1、落實安全生產制度,促進包裹綠色化發展。《規劃》指出,全面落實收寄驗視、實名收寄和過機安檢三項安全生產制度,加大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2、《規劃》還提出,加強快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保護消費者隱私,維護消費者權益。其實,國家郵政局早在2015年11月1日就下文稱,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議客戶的快件、通過自主郵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郵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後方可收寄。
3、施行的《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YZ0149-2015)》更是進一步加強了快遞安全的監管力度。
『叄』 快遞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中國快遞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快遞行業市場專規屬模逐漸擴大。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為7498億元,較2018年增長24.2%,增速有所提高。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肆』 中國快遞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的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中國快遞產業發展情況,主要研究近年來中國快遞產業發展歷程與版現狀、快遞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快權遞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中國快遞產業發展的前景與趨勢、快遞產業競爭狀況、國內外優勢快遞產業企業,以及中國本土快遞產業發展戰略等問題。
『伍』 中國物流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中國物流發展的進程,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引進我國以來,經歷了近20年的研討醞釀、啟蒙嘗試,到90年代後半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有力推動下,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跨國公司的大舉進入,現代物流開始在經濟生活中推廣應用,並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世紀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業發展進入「十五」規劃,六部委出台首部關於加快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首家全國性物流行業協會掛牌,《國家標准·物流術語》頒布實施,第一個物流示範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動物流規劃與建設等重大事件為標志,被稱為中國物流發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國物流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2002年的中國物流在持續「升溫」的基礎上,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在對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論探索中,加大了實踐操作的分量;政府、企業和行業社團組織都在尋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有實質性進展。不少專家指出:2002年,將以從「務虛」到「務實」的「轉折年」,寫入我國物流發展的史冊。這一年的中國物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對外開放邁出新的步伐。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眾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采購中心。沃爾瑪是全球500強之首,2002年決定把全球采購辦公室(采購中心)從香港遷到深圳。目前沃爾瑪公司在中國開了20多家分店,其中有7家在深圳。沃爾瑪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采購了12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分銷到世界各地。同年,全球日用化學品巨頭聯合利華公司在上海也建立了全球采購中心,預計今後5年聯合利華中國公司的出口額將超過5億美元。二是國際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國建立網路。例如馬士基物流公司2002年在中國獲得大連﹑南京﹑寧波﹑重慶和成都五個分支機構的營運執照,至此共有14個分公司和兩個代表處,是至今為止在中國最大外資物流商,網點布局已構成一張大網。日本郵船(NYK)作為日本最大的班輪運輸公司,在中國已有4個分公司,又申請開設天津分公司和連雲港、武漢、重慶辦事處。Exel公司目前在國內已擁有15個業務區,員工人數逾800人,其服務對象已經朝多元發展,由專門針對科技公司擴大到汽車、消費品、零售、醫療用品及器材等領域的公司。三是中外合資的物流項目急劇發展。例如上海航空公司與日立物流、香港正大船務公司在滬組建現代物流企業。交通部批準的合資物流企業---大眾交通控股51%的上海大眾佐川急便正式成立。交通部批准了廈門象嶼保稅區惠建碼頭有限公司經營海上國際集裝箱港口裝卸、倉儲和中轉業務的申請。2002年中國引進外資突破500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引進外資最多的國家,其中物流領域是外資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目前外資的進入主要競爭的是高端市場,即跨國公司的客戶需求、國際物流業務等,同時給國內帶來技術、管理、資金和人才。
第二,製造業、商貿業成為國內物流發展的主角。
中國的物流專業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業內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業物流的發展狀況成為決定我國物流水平的關鍵因素。2002年,在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和參與國際競爭要求的影響下,製造業加快了信息化帶動現代化的進程,商貿業則加快了連鎖配送和電子商務的步伐,工商企業的物流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例如春蘭集團建成全球采購與供貨網系統。此後不僅在自己的專業網上發布采購信息和招標項目,而且將通過采購供貨網向全球廠商開放供貨體系。上汽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銷售總公司與天地物流控股公司合資組建了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公司總投資4951萬美元,注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由華聯超市投資的上海華聯超市物流公司年中成立,以上海為中心,在滬、寧、京等地設有五個現代化聯網的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全國配送框架,向近千家零售店配送。國家煙草專賣局計劃用1年左右的時間實施行業整合,打造全國分銷配送體系,實現網上銷售一體化。同時,加快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實現大宗出口。首先重點啟動和開展了11個省會城市的網建聯動項目,並在上海進行了試點,已經初見成效。此外還有聯想集團、一汽集團、寶鋼、海爾、青啤等等一大批製造企業、商貿企業啟動新的物流改造工程。工商企業的物流項目規模大、范圍廣、效益明顯,成為2002年中國物流市場的主角,其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成功經驗。
第三,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穩步發展。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美世咨詢公司(Mercer)的調查,當前,在中國真正符合現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是比較少的,僅占國內物流市場的2%以下,因此發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與2001年相比,發展第三方物流的聲音更趨理智、穩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發展的基礎,因此物流的發展也必然伴隨著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訓事業的發展。2002年在物流學歷教育、在職培訓等各方面均取得長足進展。
『陸』 中國目前物流發展現狀以及如何改善
一、我國物流發展現狀
1、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
鐵路在國家交通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縱八橫鐵路通道為路網主骨架加以重點建設(八縱:為京哈、沿海、京滬、京廣、京九、大湛、包柳蘭昆通道:八橫:為京蘭·藏、煤運北、煤運南、陸橋、寧西、沿江、滬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15萬公里。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萬公里,年均增長3.08萬公里,200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176.1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2萬公里。
內河水路運輸線路長度2002年達到12.15萬公里。到2002年底,我國沿海和內河共有生產性泊位33450個,其中深水泊位達到822個,主要港口生產性泊位比1989年增長了1.1倍。到2002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6.8億噸,已有7個港口突破了100萬標箱(TEU),其中上海港超過800萬標箱、深圳港超過700萬標箱,都進入世界集裝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線路為1,143條,航空運輸線路總長度為155.36萬公里,為10年以前(1991年)55.91萬公里的2.78倍。
2001年輸油管總長度13,272公里,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輸氣管總長度14,283公里,為1992年的1.85倍:輸油氣管總長度27,555公里,為1992年的1.74倍。
許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如以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都在加快進行。
2、全社會貨物運輸量持續增加
在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交通運輸部門在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運輸形勢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是主要的運輸方式,2002年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如下表:
由於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快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長很快,2001年達到14.26億噸,2002年為16.63億噸,增長率為14.25%。由於入世促進外貿,預計到2005年對外貿易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大約為400億美元,到200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港口吞吐量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有7個港口躋身世界億噸港行列,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超過兩億噸,成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個億噸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別如表三所示。
表一、總貨物運輸量(億噸)
2001年 2002年
鐵路 19.26 20.4
公路 105.63 110.6
水運 13.27 14.1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表二、總貨物運輸周轉量(億噸公里)
2001年 2002年
鐵路 14572.2 15085.79,15477
公路 6330.4 6554.88,6704
水運 25988.9 26181.2,26481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表三、各大港口集貨物吞吐量(億噸)
2001年 2002年
上海 2.21 2.64
廣州 1.282 1.49
寧波 1.285 1.52
大連 1.005 1.09
秦皇島 1.13 1.118
天津 1.137 1.303
青島 1.04 1.227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3、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汽車工業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量目標為:2005年,汽車產量為320萬輛左右,其中轎車產量為110萬輛左右,汽車工業增加值為1,300億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1%左右。汽車產品出口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8%左右。2005年摩托車產量約為1,300萬輛。摩托車出口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20%。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結構調整,將大大增加對現代物流服務的需求。
(2)家電、電子、通訊產業
家電生產能力近年來增長很快,根據國家輕工業「十五」發展規劃,到2005年,主要家電產品的需求為:電冰箱1,300萬台,洗衣機1,800萬台,冷氣機2,000萬台,微波爐900萬台,洗碗機400萬台,電熱水器1,000萬台。一些企業正在建設現代物流系統,以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電子通訊器材和電腦的生產發展也很快,出現不少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發展到目前的水準,也面臨物流現代化問題。
『柒』 國內外快遞行業發展現狀
今年國內的快遞行業發展了非常的迅速,嗯,疫情期間也給快遞的行業帶來了一個新的一個突破口和商機,當然也是一個新的挑戰,那國內的巨頭啊,順豐京東啊,中通,申通圓通這幾大快遞行業其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捌』 近幾年中國物流發展現狀
(一)我國物流業當前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物流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為進一步加快發展中國物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1.我國物流業規模快速增長。200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9.9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4.2倍,年均增長23%;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0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14%。2008年,物流業增加值佔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5%,佔GDP的比重為6.6%。
2.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一些製造企業、商貿企業開始採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實施流程再造和服務外包;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物流企業群體。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趨勢,促進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3.我國物流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交通設施規模迅速擴大,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截至200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8.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03萬公里,港口泊位3.64萬個,其中沿海萬噸級以上泊位1167個,擁有民用機場160個。物流園區建設開始起步,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術設備加快更新換代,物流信息化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
4.我國物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在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出台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物流統計核算和標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行業基礎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不過,與國外物流業高度發達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一是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二是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作模式還相當普遍;三是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銜接順暢、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物流園區、物流技術裝備等能力有待加強;四是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障礙,物流市場還不夠規范;五是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和物流標准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物流服務的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加深,物流行業作為重要的服務產業也受到了嚴重沖擊。物流市場需求急劇萎縮,運輸和倉儲等收費價格及利潤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提供運輸、倉儲等單一服務的傳統物流企業受到嚴重沖擊。整體來看,國際金融危機不但造成物流產業自身發展的劇烈波動,而且對其他產業的物流服務供給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當前中國物流業面臨的形勢。
我們應該能夠看到,實施中國物流業的調整和振興、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及時調整和振興物流業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決當前物流企業面臨的困難,需要加快企業重組步伐,做強做大,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抗風險能力,保持產業的平穩發展;二是物流業自身需要轉變發展模式,向以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業發展,通過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提高自身競爭力;三是物流業對其他產業的調整具有服務和支撐作用,發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進製造業和商貿業優化內部分工、專注核心業務、降低物流費用,提高這些產業的競爭力,增強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
2.及時調整和振興物流業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客觀要求。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和全球銷售的發展模式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產品供給時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增強國民經濟的競爭力。二是為了適應國際產業分工的變化,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完善物流服務體系,改善投資環境,抓住國際產業向我國轉移的機遇,吸引國際投資,促進我國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三是隨著全球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要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國內現代物流服務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能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業競爭。
3.及時調整和振興物流業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保證。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我國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水平將進一步提高,貨物運輸量、社會商品零售額、對外貿易額等將大幅度增長,農產品、工業品、能源、原材料和進出口商品的流通規模將顯著增加,對全社會物流服務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中西部地區要求改善物流條件,縮小與東部地區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促進區域間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4.及時調整和振興物流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調整和振興物流業,有利於加快商品流通和資金周轉,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民經濟的運行質量;有利於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增加城鄉就業崗位,擴大社會就業;有利於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廢氣排放,緩解交通擁堵,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國內外、城鄉和地區間商品流通,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的物流服務需求,擴大居民消費;有利於國家救災應急、處理突發性事件,保障經濟穩定和社會安全。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