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中國對加入 CPTPP 持積極開放態度
為什麼中國願意加入CPTPP?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上表示,中國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這相當於正式官宣了。主要原因是兩個,條款的變化和中國更加強大。
一、CPTPP條款變化方面:最早TPP規定,主權國家法律必須服從TPP協定精神;如果跨國公司與東道國之間發生貿易爭端,不能由東道國司法機構審理,而應交給主要設在美國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仲裁,且為終局仲裁。
也就是說,美國人要求各國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必須犧牲司法主權,很容易變成美國律師團體的獵物。
尤其更加令人擔心的是,跨國公司變成和國家一樣的法律主體,他們會擁有超權力和不對稱優勢。各國立法也要徵求他們意見,否則容易打官司吃虧賠償。把各國立法權也限制了。所以這對跨國巨頭很多的美國是極其有利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國出來一個吃獨食特朗普,認為這雖然便宜美國大公司,卻可能對美國本土的中小公司不利。於是退出了,壞了他們大局。
現在與TPP相比,CPTPP對投資、知識產權、服務貿易、政府采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條款進行了刪減和修改,遏制中國的目的和能力也明顯減弱。同時,中國近幾年在知識產權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也拉近中國與CPTPP標準的距離。所以在法律上,中國已經可以接受。
二、中國更加強大了。現在中國製造業全球最大,出口量世界最大,五百強製造業中國最多;總體上,中國五百強企業數量也最多,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出來更多,中國企業跨國競爭力起來了。
其次,中國今年已經是全世界最大消費市場 ,成為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大市場,大企業對中國的依賴度加大,市場容量大,也不怕外企來競爭。
再次,CPTPP現在裡面就加拿大和墨西哥和中國沒有自貿協議,加拿大和中國本來已經談得差不多。所以把裡面有協議的升級一些,基本上就七七八八了,剩下和墨西哥市場開放,也壓力不大。
最後,中國已經變成世界自由貿易的旗艦,積極推動自由貿易。提出加入CPTPP,不僅是為了同美國博弈積攢新的籌碼,也是為深化改革開放尋求新的動力。當年加入WTO,把中國的改革開放被推向新的高度,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新起點。加入CPTPP可以說是中國經濟一個更深入發展和競爭的改革動力;推進產業升級,提高法治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開放。
有時候世界發展很魔幻,十年河東十年河西,TPP本來是有美國沒有中國,要是最終變成CPTPP有中國無美國,那美國人張羅半天,變成中國吃飯,還真變成美國退出北約、俄羅斯加入北約差不多結局。
⑵ TPP對中國外貿企業有什麼影響
從理論上看,這意味著,中國的出口企業,與日本企業爭奪美國市場的難度專增加了。TPP的12個國家達屬成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就在於此。未來急需中國與美國盡快達成BIT談判來彌補。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TPP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許被誇大了。首先,TPP的實施還需經過各個國家的議會討論,是個漫長的過程。另外,中國的出口主力已經從紡織業升級到製造業,這需要強大的工業體系和配套,價格和關稅不會成為興衰的主要矛盾。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對美國出口佔比最大的品類是機電、音像設備及零件,其次是紡織品。2015年8月,中國累計對美國出口機電、音像設備產品為
1828億美元,同期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紡織品維持在150億美元的規模。從理論和現實上看,中國紡織品的產能有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趨勢。但是,機電
產品,要求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產業鏈條,是重資產、技術密集型產業,背靠中國的巨大市場,中國這部分製造業的能力是不會輕易被TPP和出口形勢所影響的。
⑶ 如果歐美自由貿易區建立將對中國有哪些影響中國應如何應對
A 歐美自貿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中國應如何應對?
作為本屆八國峰會(G8)的重大成果,歐美領導人17日共同宣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即將開啟,協議將強調對等開放市場、加強貿易管理體制的協調並更新貿易規則。從談判內容來看,協議主要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取消關稅,二是清除非關稅壁壘,三是謀求建立全球貿易新規則。預計這一協定將給歐美雙方每年帶來上千億美元收益。歐美領導人希望能在2014年底前完成談判。
從談判前景來看,關稅這一部分的談判將相對比較容易。目前,歐美之間的商品貿易關稅較低。鑒於歐美之間的產業鏈相互滲透,產業內貿易占重要比重,進一步降低直至取消商品關稅將直接推動歐美雙向出口的擴大,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進而給歐美分別帶來0.5%和1%左右的GDP增長。
清除非關稅壁壘這部分的談判將會比較艱難。歐美於1995年建立「跨大西洋商業對話」機制,專注貿易管理體制的合作,17年來試圖實現「貿易管理規則一方批准,兩地自動適用」的雄心,至今難有進展。雙方依然會面對一些「硬骨頭」,如歐盟在轉基因產品問題上是否讓步,美國是否同意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等。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看,跨大西洋的歐美自貿區似乎和中國關系不大,但在國際貿易談判格局和全球經濟競爭力競技場上,卻對中國影響巨大。
一、在WTO多邊談判(多哈回合)瀕死的當下,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國際自貿談判的主流。面對美國和歐洲的強勢推進,中國遲遲不動,有越來越被邊緣化的風險。
為了給自己的商品找市場,目前歐盟正同全球約80個國家開展貿易談判。而美國在已經完成20個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後,更推出「兩翼張開」的貿易談判戰略:在亞太地區開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談判,在大西洋開展TTIP談判。
前者是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一步,而後者則將強化西方國家之間的經貿聯系,聯手對抗崛起中的新興經濟體。
面對美歐強勢推進自貿談判,中國目前顯得相當被動:被TPP和TTIP兩大全球最重要的自由貿易談判排除在外,而正在參與的中韓日自由貿易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ECP),要麼受到政治影響進展不順,要麼受到TPP沖擊吸引力下降。
二、中國如果不能盡快在自由貿易談判上迎頭趕上,將被排除在未來國際貿易規則話語權爭奪戰之外。
根據歐美構想,TTIP將是一份高質量的貿易協定,美歐之間的所有關稅將被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也將大大減少,商品和服務的准入門檻將更低,監管和標准將被統一。
而另一項正在進行中的TPP談判也超越了傳統貨物貿易范疇,涉及到服務、環保、法治、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更高層次問題。
如果TTIP和TPP順利達成,這將為未來全球多邊貿易談判設下框架,而美國將再一次掌握貿易談判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三、區域自貿協定可能對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產業鏈重構產生重大影響。TTIP將令跨大西洋的貿易和投資變得更加便利,將極大促進歐美經濟發展和就業,這意味著歐美經濟競爭力的提高。
而TPP則可能重構國際產業鏈,加工製造業可能將加速從中國撤出,流向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的東南亞TPP成員國。
四、 特點需要強調的是:
歐美自貿區談判謀求建立全球貿易新規則的設想!內容囊括了新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產權、公共采購、投資協定、市場准入、公平貿易、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內容。歐美的GDP總量和貿易額分別佔全球的一半以及1/3以上,歐美自貿區談判將利用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的制高點,進一步推進全球貿易新規則的制定。特別是在應對中國崛起過程中,歐美將更加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和勞工保護,在競爭政策方面將提高國有企業以及財政補貼等領域的透明度,呼籲摒棄吸收外資時對國產化比例的要求,此外還將謀求在能源和原材料供應方面的保障。歐美領導人均聲稱,這是一次改變全球貿易游戲規則的談判。
五、中國處境及應對之策
歐盟和美國均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但歐盟的全球自貿區戰略中沒有中國,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中也沒有中國,這將給中國對外貿易的未來發展帶來沖擊和影響。但中國的一些產業已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占據不同的位置,歐美自貿協定對中國商品貿易的直接沖擊正反兩面影響都有,總的來看,影響相對有限。
對中國外貿發展的潛在沖擊主要在歐美對全球貿易新規則的制定方面。
中國低成本、粗放式的貿易增長方式將受到挑戰,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將受到制約,中國的貿易管理體制將會感受到壓力。有些沖擊可以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來消化,有些沖擊也可以成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外來推動力,歐美談判的有些內容甚至還可以成為我們今後開展自貿區談判的借鑒。一個重大挑戰就是,中國如何避免缺席占據貿易制高點的游戲規則的制定。只要中國繼續保持經濟強勁發展的勢頭,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轉換增長方式的力度,就能夠贏得主動。中國入世後的迅猛發展充分驗證了這一點。但對中國來說: 歐美自貿協定必將對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構成沖擊。對中國來說,加入WTO帶來的紅利即將耗盡,盡快加入更高層次的自由貿易談判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