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秦州區果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秦州區果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1-23 18:58:41

A. 安徽合肥水果業怎麼樣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財政廳認真履行職責,廳長陳先森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切實把支持水果產業發展作為財政支農的一項重要任務,強化措施,扎實推進,有力推進了我省水果產業化工作。全省水果栽培面積由2005年160萬畝上升到200萬畝左右,年總產量由150多萬噸上升至220萬噸;水果年加工能力從不足20萬噸增加到100多萬噸。果園基礎條件穩步改善,果農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果品貯藏能力進一步增強,品種結構逐步優化,生產水平顯著提高。碭山酥梨等水果銷售價格提高了一倍以上,果農畝均年增收600元以上;水果總產值在五年中翻了接近一番,達到70億元。 政府重視財政支持 200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實施農業十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水果產業名列其中,由省財政廳牽頭負責。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水果產業也是重要內容。為推進全省水果產業發展,省政府分管領導和省財政廳領導在實施水果產業化過程中,多次深入水果主產區了解情況、調查現狀、召開會議、解決問題;省財政廳利用現代農業發展生產項目等資金,每年投入4000萬元以上,重點支持碭山、蕭縣等水果主產區果園清溝瀝水、果實品質恢復、加工貯藏、質量檢測、病蟲害防治、技術支撐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等關鍵環節,有效夯實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水果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大大推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顯著提高了全省水果生產總體水平,為我省水果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化組織注重規劃 幾年來,省財政廳作為水果產業牽頭負責單位,扎實推進水果產業發展,相繼建立並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發展措施,如項目法人責任制、任務指標考核制度、財務管理審計制度、項目檔案管理制度、首席專家制度等。省財政廳牽頭組織專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 《安徽省水果產業技術體系 「十二五」規劃》、《碭山縣水果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按照不同區域氣候特點及產區功能分布,結合國內外水果發展趨勢,加強水果產業發展研究論證,先後召開了 《碭山縣水果品種結構調整研討會》、《皖江城市帶水果產業發展研討會》。按照「北調結構、增加效益,南增面積、豐富品種」的發展思路,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逐步減小我省水果南北發展不平衡狀況,促進全省水果產業由規模擴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同時,協助滁州、蕪湖、宣州等地制定水果發展計劃。 發展為上成效顯著 充分利用項目的支撐作用,大力推進標准化果園建設。目前,在碭山已建成2個國家級標准化示範園以及省農科院碭山酥梨產業化示範園,在蕭縣已建成蕭縣園藝總場葡萄基地,並依照《標准化果園建設管理措施》集約化、規范化管理。同時,省農科院碭山酥梨產業化項目組,還在碭山建設了碭山酥梨試驗園,承擔著碭山酥梨栽培生理研究、新品種觀測、新技術研發、病蟲預測預報等任務。高標准示範園和試驗園的建立,加快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推廣進程,技術年輻射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提高了品質、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銷售價格年年提高,葡萄、油桃等新品種水果生產年畝產值都在10000元以上。碭山縣、蕭縣等水果主產區抓住省財政政策扶持機遇,還分別建立了果品質量檢測中心、小型冷庫、氣調庫;葡萄汁儲存容器、冷藏保鮮庫等硬體設施,築牢了產業發展根基。 省農科院等項目單位先後開展了碭山酥梨、桃、枇杷等品種改良、遺傳育種等應用技術研發,育成了「碭山新酥」梨、「滿園紅」桃、已通過省級品種認定。在全省碭山酥梨專家的努力下,省農科院主編並出版了《碭山酥梨》專著,填補了我國碭山酥梨研究和生產的空白;同時為系統搜集、整理和研究我省特產水果的生產歷史和栽培技術,為更好地保護、利用特產水果資源,省財政廳和省農科院再次牽頭編撰《安徽特產果樹》論著。以上措施,加快了果業效益提升的進程,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彰顯了水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景象。 科技支撐蓬勃發展 在支持水果產業發展過程中,以省水果產業體系為平台,以科技服務為抓手,創新了財政支持產業發展的機制。自2004年以來,省財政廳從省農科院聘請首席專家,牽頭組織產學研攻關團隊,全權負責水果產業科技專項的實施和水果產業化技術研發應用。構建了「財政經費+科研成果+地方政府部門協調+果農專業合作組織實施」的扶持模式,實現了全省水果科研、管理、生產、技術推廣各方力量有效整合。這一創新,顯著提高了專項資金使用效能,充分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為我省水果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為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項目建設單位注重技術載體建設,幫助果農專業合作組織健全制度章程,培訓技術骨幹;支持果農專業合作社開展標准化果園建設、推廣應用栽培新技術、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工作。為更新果農傳統栽培觀念,科研單位聯合地方政府,採取在水果主產區舉辦技術培訓班、果園管理現場觀摩和技術推介會議等方式推廣普及果園生產新技術、新理念,年受訓果農5000人以上。同時,通過舉辦全省優質水果 (加工品)展示評比活動,增強了果農優質栽培意識,推動了水果標准化生產,擴大了水果栽培面積。 夯實基礎全面推進 根據區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等要求,充分利用省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平台,密切與地方政府財政和農業部門合作,鼓勵水果主產市縣起草、論證、制定本地水果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引導產業平穩、健康、快速、持續發展。通過資助果農專業合作組織,扶持龍頭企業建設水果供應基地,增強全省各地水果社會化服務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市縣成立水果協會或水果專業協會聯合會,加強對一般果農專業協會的培訓和引導。鞏固擴大我省水果優勢區域水果產業化發展成果,在繼續大力扶持宿州、淮北等地發展壯大水果主導產業的同時,在全省不同地區建設水果實驗園、育種園、新品種引進繁育園、新技術展示園、標准化栽培園等各類基地,滿足科研、示範、推廣等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大力推進安全、優質、高效栽培步伐,改善果園環境條件,大幅度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葯的使用量,大范圍開展綠色和有機食品栽培示範,倡導以優質高效為核心的栽培理念。 下一步,省財政廳將認真落實「十二五」農業產業化「671」倍增規劃,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科學規劃,利用低坡荒地,擴大適宜水果種植面積,壯大我省水果產業規模,力爭「十二五」全省擴大水果栽培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水果產業產值在2000年基礎上翻一番。

B. 果品產業區布局綜合區劃

1.果品發展前景

浙江省果品生產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形成了許多特產果品,其中柑橘、玉環柚、常山胡柚、楊梅、長興銀杏、新昌小京生等尤為著名。近年來,果品特產生產發展迅速,在地區經濟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表9-1 浙江省名優茶布局區劃

表9-2 浙江省(丘陵區)富硒茶開發區劃

柑橘是浙江最主要的水果。柑橘品種資源豐富,有溫州蜜柑、椪柑、甜橙(臍橙)、柚類等,擁有玉環柚、常山胡柚、黃岩本地早等一批名優品種,柑橘生產產業化水平較高,擁有一批相當實力的柑橘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2003年,全省柑橘種植面積12.50萬hm2,產量176.67萬t,佔全省水果面積和產量的43.61%和61.71%,分別居全國第5位和第3位。2003年,浙江柑橘罐頭出口達19.2萬t,佔全國的80%以上,佔世界柑橘貿易量的70%以上。浙江柑橘生產90%以上為寬皮桔,其生產成本約為美國的1/2,日本的1/20,具有價格競爭優勢。近幾年來,國際上寬皮柑橘消費增長較快,只要進一步提高果品質量,提升加工包裝層次,有望增加鮮果出口。

楊梅是浙江省最具區域優勢的特色果品,品種資源豐富,質量上乘,有丁嶴楊梅、東魁楊梅、荸薺種楊梅等優良品種。近年來楊梅發展很快,2003年,全省楊梅種植面積5.42萬hm2,產量23.04萬t,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浙江省僅次於柑橘的第二大水果。楊梅果品商品率在90%以上,其中用於加工的為40%左右,近幾年楊梅加工有所突破,提高楊梅加工的檔次,糖水楊梅罐頭、楊梅酒和楊梅乾等加工品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楊梅罐頭主要出口到日本、歐盟(法國)等地,半成品楊梅干主要供應廣東、福建等地的加工廠。隨著人們對天然食品的日益青睞,發展優質楊梅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2.果品產業區劃分

以各類果品種植適宜性評價為基礎,結合果品產業現狀和富硒土壤、富硒果品的區域分布特徵,以及果品的品質、安全、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具有一定規模和具有特色果品開發潛力,土壤環境質量符合綠色農產品產地要求,確定為果品重點產業區。

1)特色果品重點產業區:有規模化生產特色果品生產能力和較高經濟開發價值及發展潛力,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產品生產具有安全保障的區域。

2)富硒果品開發區:具備天然富硒果品農作物生長的地質環境前提,符合安全農產品生產農業環境條件,具有開發前景的區域。

3.果品產業分布區劃

根據上述產區劃分原則與方法,全省可設立7處富硒果品開發區。它們主要分布於長興小浦、蕭山進化、慈溪-餘姚烤姥山地區、江山和臨海-黃岩等地。除上述區域外,杭州西北部、金衢盆地、奉化、瑞安-蒼南等地區也有少量適合富硒水果種植和發展的區域(圖版Ⅸ-2,表9-3)。

表9-3 浙江省富硒果品產業綜合區劃

C. 果品產業適宜性區劃

以各類果品種植適宜性評價為基礎,結合各類果品產業現狀和富Se土壤、富Se果品的區域分布特徵,以及果品的品質、安全、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具有一定規模和農產品開發潛力、土壤環境質量符合綠色農產品產地要求的地區,確定為果品重點產業區。

1.產區劃分

1)特色果品重點產業區:具有規模化生產特色果品的能力,經濟開發價值及發展潛力較高,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產品具有安全性保障的區域。

2)富硒果品開發區:具備天然富硒果品農作物生長的地質環境,符合安全農產品生產農業環境條件,具有開發前景的區域。

2.果品產業適宜性區劃

根據上述產區劃分原則與方法,全省共設立7處富Se果品開發區。它們主要分布於長興小浦、蕭山進化、慈溪—餘姚烤姥山地區、江山和臨海—黃岩等地。除上述區域外,杭州西北部、金衢盆地、奉化、瑞安—蒼南等地區也有少量適合富Se水果種植和發展的區域(表8-5)。

表8-5 浙江省富硒果品種植適宜性區劃

通過對農業種植規律的研究,將農作物尤其是特色農產品種植區布置於最適宜的環境,這就是農業區劃的主要任務。顯然,農業區劃是一項高度綜合性的工作,充分利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成果,從生態地質觀點出發,對浙江優勢農產品進行布局區劃,這是對傳統農業區劃的重要提升,是使農業區劃更加科學合理的重要技術途徑。

D. 花牛蘋果未來幾年發展如何

一、花牛蘋果的歷史淵源及知名度
蘋果在天水市開始種植於1927年,1956年天水市麥積區廿十里鋪鄉花牛寨從遼寧省熊岳鎮引進紅元帥、金冠、國光等10個苗木品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10個苗木品種都育植成功,其中紅元帥以色、形、味俱佳而冠壓群芳。1965年秋,花牛村果農精心挑選出兩箱剛剛採摘的蘋果向毛主席寄去,表達對主席的敬仰,主席品嘗後,非常喜愛,並在家中會見時任甘肅省省長的天水籍著名人士鄧寶珊時用天水蘋果招待他,稱贊道:「你家鄉天水的蘋果好吃!」此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致函,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村民致謝,花牛村將感謝信勒石樹碑,永志紀念。同年,花牛寨培育的紅元帥首次運至香港試銷,為了便於了解試銷情況,技術人員在蘋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鉛筆註上「花牛」二字,作為記號。香港辦事處將「花牛」紅元帥賣給英國貿易商,英商又轉銷給美國貿易商,幾經品嘗,「花牛」蘋果異彩初放,轟動一時。當時香港報紙說:中國的西北地區有個「花牛國」,生產最優質的「花牛」蘋果,果型、肉質、含糖量等項指標均優於美國的王牌蘋果「蛇果」,並壓倒世界各國名牌蘋果,經香港市場評比,中國「花牛」蘋果奪得了世界王牌稱號。世界各國貿易商都與我國出口辦事處簽訂了3年合同購買「花牛」蘋果。中國農科院果樹所(新紅星開發組)在《對我國新紅星蘋果栽植區劃的初步意見》中講到:天水所產的「花牛」蘋果,在香港國際市場上售價很高,為我國出口蘋果中信譽最高,數量最多的一個出口商品。以後,我國正式以「花牛」作為蘋果商標,向外大量出口。1974年國家外貿部、林業部正式確定天水為六大蘋果外銷產地之一。
「花牛」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艱苦奮斗造就了一個知名品牌,而這個知名品牌,是以實打實的質量取勝。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修德仁研究員認為:天水的優勢是「花牛」蘋果,其他地方均無法與天水競爭。他建議天水直接瞄準國際市場建「花牛」蘋果出口基地;被譽為「蘋果聖人」的汪景彥先生認為:「花牛」蘋果是中國最早的品牌,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蛇果」;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秘書長晁無疾教授認為:天水是全亞洲新紅星的最大栽培區,是全國的優勢產區,發展前景巨大;中國果樹所栽培室主任程存剛副研究員在中國蘋果優勢區域黃土高原發展研討會上講:全國都不生產紅星系列時,你去生產就是特色。所以,天水「花牛」就是特色。。
所有關於天水地理的書籍介紹中,幾乎都少不了關於「花牛」蘋果的闡述:「花牛」蘋果盛產於渭河流域,曾在全國蘋果評比中多次獲得第一名,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商標的蘋果品種。
天水「花牛」蘋果經過幾十年的精心打造,已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和市場優勢,被許多中外專家和營銷商認為可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是國內唯獨可與美國蛇果相抗衡的品牌。
二、「花牛」蘋果產品的理化、感官等質量特色
1、「花牛」蘋果理化等質量特色
「花牛」蘋果平均單果重260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14%;可滴定酸0.2-0.36%;去皮果肉硬度6.5kg/cm2 。
2、「花牛」蘋果感官等質量特色
「花牛」蘋果果實圓錐形,全面鮮紅或濃紅,色澤艷麗,色相片紅或條紅色,果實著色度90—100%;果個整齊,果面光滑、亮潔;果形端正高樁、五棱突出明顯,果形指數0.9—1.0;果肉黃白色,肉質細,緻密,鬆脆,汁液多,風味獨特,香氣濃郁,口感好,品質上。
三、「花牛」蘋果與產地自然因素之間的關系
天水獨特的地域優勢和獨特的氣候資源優勢孕育了獨具特色的「花牛」蘋果。
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南北氣候條件兼而有之,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北部的隴中黃土高原山地,南部的南秦嶺山地,東北部的隴山山地,構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天水地處高海拔區,山多川少,大部分果園位於山地,具備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的獨特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果實正常生長、著色;花期、花後氣溫穩定,有利於果實座果;在果品成熟期晝夜溫差大(8—10月份晝夜溫差達10oC—15oC),非常有利於果品糖份的積累,符合國家農業部優勢蘋果區域布局規劃和生態指標要求。所引進的品種在天水栽植後,果實風味濃郁,光潔靚麗,質量均比原產地高。在栽培過程中,通過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和嚴格的花果管理,培肥土壤,實施果園種草覆草,噴施果形劑,果實套袋等先進實用的技術,加之特殊的地理生態環境,必然會生產出形正、個大、色艷、味美的「花牛」蘋果,而且果實上市適逢我國重大節日中秋節和國慶節,大宗紅富士蘋果還未成熟,在市場競爭中優勢明顯。
四、「花牛」蘋果生產銷售情況
截止現在「花牛」蘋果栽培面積40萬畝,年產量近30萬噸。「花牛」蘋果成熟期比紅富士早一個月,正值我國中秋節和國慶節上市,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花牛」蘋果上市早的特點使其價格高,銷路暢
。除全國各大中城市外,還通過外貿及民間貿易銷往香港、泰國、印度、東南亞及俄羅斯等三十個國家和地區。
天水「花牛」蘋果已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和市場優勢,被許多中外專家和營銷商認可為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2004年在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水果及技術展覽會」上,「花牛」蘋果榮獲「水果狀元」、「最受深港地區消費者喜愛的系列水果品牌」、「2004-SFT推薦十大果品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花牛」蘋果生產成本和比較價格優勢明顯,與美國蛇果相比,生產成本1元/公斤左右,比美國蛇果低30%;市場銷售價格4-5元/公斤,而且天水「花牛」蘋果上市適逢我國重大節日中秋節和國慶節,此時大宗的紅富士蘋果尚未成熟,天水「花牛」蘋果中的一、二級精品果每公斤3元以上的價位仍供不應求,在國內市場和東南亞、俄羅斯市場銷售中獨占鰲頭,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空間。
五、天水發展「花牛」蘋果的優勢
1、生態發展「花牛」蘋果的優勢
天水「花牛」蘋果栽培區的年平均氣溫8.5℃-10.8℃,年極端最低溫>-17.4℃,一月份平均氣溫-2.4℃,6-8月份平均氣溫18.4-23℃,年降水量500-600mm,海拔高度1000-1600米,這里土層深厚,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1700-2300小時),在果品成熟期晝夜溫差大,8-10月份晝夜溫差達10-15℃,非常有利於果品糖份的積累,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1987年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新紅星開發組發表的《對我國新紅星蘋果栽植區劃和初步意見》一文中,對全國各地進行比較,把天水列為發展新紅星蘋果最適宜栽植區。按照農業部《蘋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中蘋果生態適宜指標衡量,天水的年均溫、年降雨、1月中旬均溫、年極端最低溫、夏季均溫、>35℃天數、夏季平均最低氣溫等7項生態指標均達到最適宜區標准。
2、技術支撐優勢
全市有市、縣兩級果樹推廣科研機構9個,科技人員230名,其中天水市果樹研究所為我國知名的地級科研機構。市、縣兩級果樹科研推廣單位,近年來承擔國家、省、市科技項目38項,獲獎項目28項。其中《天汪1號蘋果新品種選育》、《蘋果霉心病發病規律研究和防治》等項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有基層果農協會170多個,有12423名農民技術員,其中達到技師職稱的2000人,達到技術員職稱的10492人。麥積區甘泉鎮包家溝村的陳傑、清水縣遠門鄉單魏村的魏茂生、甘谷縣白家灣鄉康家坪村的康海林等都是農民種植能手,他們的「花牛」蘋果園的一、二級優質商品果率達90%左右,平均畝產在2500公斤以上,平均售價在3元以上。在果樹種植專業村,戶均果品收入上萬元,人均上千元的隨處可見。
3、產業基礎優勢
天水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7%以上,有146萬農業生產勞動力,農民素有栽植蘋果的傳統習慣,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栽培技術和果樹管理經驗。興果富農已成為全市各級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的公識,在全社會形成了各方配合,齊心協力抓果品、促發展的良好氛圍,果品產業真正成為天水農民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和最大項目。
2003年以來,天水市按照國家和省上要求,大力推廣蘋果無公害生產技術,各縣(區)認真貫徹執行市政府下發的《天水市蘋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等9個標准,甘谷縣白家灣鄉康家坪村、秦州區放牛村無公害蘋果基地等17個無公害果品示範基地,由市政府正式命名為「市級無公害果品示範基地」,其中的5個無公害果品基地已經完成產品國家A級綠色質量認證和產地質量環境檢測和認證。

E. 周至縣果業發展管理局怎麼樣

簡介:貫徹落實省市有關部門關於果業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研究擬訂全縣內果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容和年度計劃。負責果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審核上報和項目資金的管理、監督工作。承擔全縣果品商標的申報、審核、管理和果樹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審核、發證工作。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工作。對果業生產及市場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收集、發布果業生產市場營銷信息。內設科室辦公室:負責機關政務工作,督促檢查機關工作制度的落實;負責機關會議的組織和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生產指導科:研究擬訂果業生產的政策和規劃;宣傳營銷科:負責全縣果業宣傳推介工作;研究擬訂果品加工、貯藏、包裝、運輸的政策和措施;合理布局果品加工企業、貯藏企業;負責果業龍頭企業的培植和上報工作;產業科:負責果業發展項目審核和項目申報及管理工作。承擔果業、果業龍頭企業、果業貯藏加工企業、果業經濟合作組織等果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審核上報和項目實施的管理、監督工作責任;負責目標考評工作,承擔果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登記、審核。
注冊資本:18.51萬人民幣

F. 怎樣加強綠色果品產業化建設

按綠色果品產地環境標准,選擇生產基地,實行科學管理,進行規范化內生產;加強良種良苗容體系建設,培育、引進高抗性綠色果品專用型品種;加速新技術推廣,嚴格限制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減少農葯用量,農葯殘留量必須低於允許的標准;深入實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廣平衡施肥,鼓勵果農多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肥;積極推廣果園生草、秸稈覆蓋技術;加強對生產者的培訓,把綠色果品系列標准和生產技術列入各級培訓計劃,提高廣大果農的綠色果品生產意識。
在生產基地中心區域,建立綠色食品檢測機構(或依託區域內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並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實施果品、農葯殘留等檢測。在綠色果品開發過程中,產前對產地環境質量進行監測和評價,保證生產區域達到環境質量要求;產中嚴格檢查生產者是否按照綠色果品生產技術標准進行生產,檢查生產資料(如農葯、花肥)使用情況,保證投入的生產資料符合綠色果品生產要求。產後對果品進行檢測,確保果品質量。
實行綠色果品標志管理,制定統一標志,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搞好商品注冊,大力宣傳,打響品牌,爭創名牌。加強綠色果品國內外市場開拓,注重市場培育,積極推行定點銷售制度,逐步建立綠色果品銷售服務網路。

G. 果樹產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是果品生產大國,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果品產業已躋身世界果業發展大國行列。我國現已成為世界果品主要供應基地和加工基地,果品產量和產值均居世界前列,果品生產已成為我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隨著國內果品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新形勢下,傳統優勢果品的優勢逐漸縮小,果品總體價格低迷,市場相對過剩,出口創匯較少,市場競爭力不強,果樹產業面臨新的挑戰。
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動能挖掘

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在落實提質增效、降低成本、農民致富、生態優化、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指導下,我國果樹產業發展很快,尤其是在農民致富、滿足社會供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果樹產業發展過程中要結合大數據的採集、分析和市場狀況,加強頂層設計,注重資源與生態統一的原則,發揮特色優勢及高檔資源發掘。我們已有的果樹資源非常豐富,果樹產業發展過程中要重視產業鏈的延伸和新產品的開發,挖掘新動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增值增效。

閱讀全文

與秦州區果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