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南經濟發展情況
1.海南發展從建省開始才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此時珠江三角洲、廈門特區已經內發展了很長容時間,上海也進入了國家重點關注地區,海南的重要性和投資熱度勢必受到了影響,此乃沒有天時優勢也!
2.海南的經濟基礎水平受到地理條件限制,沒有特區和上海的交通、原料、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加之熱帶風光的環境保護要求和旅遊開發的成本低、見效快,造成工業主導發展不能大面積展開,此乃沒有地利優勢也!
3.海南的人力資源儲備,特別是高新科技人才根本不能與大陸沿海城市可比,島內人才長期外流登陸,新引進的現在還難以具備人才吸引與聚集能力,此乃人力沒有優勢也!
4.海南建省之前,經濟主要是農業、漁業、旅遊幾個主要部分,走私帶來的原始積累遠不如沿海城市。建省之後,主導層正在一點點使得海南走入高速道,加以時日必有大得發展,此乃人和優勢也!
優勢:1、旅遊經濟 三亞 2、漁業 深海捕撈 3、港口經濟 4、東南亞外貿5、是比較早的特區 5、熱帶植物繁多
劣勢:1、與大陸的交通還不夠便利,阻礙經濟發展
2、沒有大型工業
3、勞動力成本較高
綜上所述,海南的發展在未來,不用著急,呵呵。
❷ 海口市為什麼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海南建設的是國際旅遊島 傳統工業等產業 污染大
❸ 海南省影響高新技術工業布局的因素
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區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環境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科技因素即知識和技術是主導因素.
故選:B.
❹ 海南為什麼不發展實體經濟海南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完爆台灣,為什麼不讓海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台灣跟海南對比,海南差在一個地方,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政體,而海南屬於大陸。
台灣作為一個政體,他能發展的地方自然只有台灣;但是海南呢?海南一無人口腹地(無人力資源優勢,無強大內需等),二則缺少生產資料(原料運輸太麻煩),區位對外是很好,但是對內,遠遠不如長三角、珠三角及渤海口的優勢(這三個地方對面有海路,對內有鐵路,有人口,有需求,長三及珠三還有河運,這些都是海南欠缺的)。 當然還有就是海南本來風光就很好,能作為旅遊集散地吸引國內外遊客,當成中國向內外展示的一個窗口,也就沒必要發展太多的二產(二產很多都是對環境有影響的)。
❺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九九一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風光旖旎的熱帶海濱旅遊城市海口市工業走廊的中心地帶,規劃面積4.67平方公里。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日,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親手為開發區奠基。
經過近十年的辛勤耕耘,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從建設之初的一片黃土地,成長為今天初具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二○○○年六月十五日,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拉開了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序幕。高新區將發展成為海南省和海口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技術創新基地,輻射和帶動海口市及海南省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為海南省「科技興瓊」及海口市「兩地一中心」的發展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2002年,海口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2.33億元(增加2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9.92億元(增加9.52億元),創利潤6.4億元(增加1.9倍),實現利稅4.3億元(增長97.9%),各項經濟指標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是海口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對高新區的行政事務實施統一管理。高新區將採取全封閉的管理模式,力爭在區內創造一片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沃土。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中外投資者來區投資創業,以最優良的服務為投資者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我們熱忱地歡迎中外投資者來海口高新區投資創業,在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環抱的四季如春的美麗家園,實現共同的夢想。
海口高新區的四大優勢
資源優勢
海南省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熱帶高效農業資源、熱帶海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且具有獨特性,這些優勢資源與海口高新區優良的投資環境有機結合,能迅速形成巨大的生產力和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優勢。
區位優勢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的海口市是海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毗鄰港澳台、東南亞,是連接大陸和東南亞的交通樞紐,發展高新技術及外向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位於海口市工業走廊中心地帶的海口高新區還能充分依託海口市的現有城市功能,有效地降低投資成本。
生態環境優勢
海南省具有國內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海南還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示範省」的戰略目標。海口的生態環境優良,具有中國一流的人居環境。空氣污染指數平均值僅為28,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大大優於國家規定的一級質量標准。地下水水質優良,基本屬礦泉水型,堪稱世界一流。綠地率達到36.7%,綠化覆蓋率達40%。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高新技術人才提供了優質的生活居住空間,優良的空氣質量十分適宜生物醫葯產業和電子信息等產業的發展。
政策優勢
海南省「一省兩地」(中國新興工業省份、中國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中國度假休閑旅遊勝地)及海口市「兩地一中心」(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國熱帶濱海旅遊勝地和區域性商貿中心)發展戰略中均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置於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而海口高新區作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海南省和海口市已制定和正在制定一系列優惠的政策,全力支持海口高新區的發展。
重點扶持的產業
圍繞海南省「一省兩地」及海口市「兩地一中心」發展戰略,重點扶持與海南豐富的海洋資源、熱帶資源、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等優勢緊密結合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制葯產業、海洋工程產業、環境保護產業。
完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體系
我們積極致力於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海口國家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的服務作用。留學生創業園已有曾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習和工作過的22名留學歸國人員入園創業,部分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通過舉辦留學生研發項目風險投資嫁接會,充分肯定並向社會展示創業項目的科技成果,搭接高新科技項目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努力將留學生創業園從服務平台打造成孵化平台。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優惠政策
發表時間:2004-3-8 來源: 作者: 人氣:1683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稱高新區)致力於高新技術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醫葯技術、海洋工程技術、環境保護技術、新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及激光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扶持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工程和生態環保等優勢產業。高新區全面執行國務院、海南省、海口市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高新區實行全封閉的管理模式。對經省科技主管部門或高新區管委會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土地、財稅、資金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實施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
一、鼓勵投資和技術創新政策
高新區設立「企業發展獎勵資金」,扶持區內企業的發展。「企業發展獎勵資金」考核獎勵的主要指標:一般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分別按企業繳納增值稅稅額的10%和2%、地方稅(城建稅、個人所得稅除外)稅額的18%和25%獎勵;商業企業和其他行業企業,按企業繳納增值稅稅額的8%、地方稅、(城建稅、個人所得稅除外)按繳納稅額的15%獎勵;對納稅大戶企業(指年繳納增值稅800萬以的企業),繳納增值稅額超出800萬元部分,按15%獎勵。
對在高新區投資的項目用地,根據項目的技術水平和投資強度,實施特別的優惠政策。租用區內的土地、廠房、倉庫、辦公場所,均實施優惠價格和各種靈活的付款方式。
高新區內的企業原則上免交市級以下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
外國投資者(包括港澳台)在區內興辦企業,其出資額不足注冊資本25%的,可注冊為內資企業。
在區內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所需人員在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落戶、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並實施特別照顧。
對在高新區研究開發、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經有關部門批准,予以破格越級推薦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對實行股份制的企業,優先推薦發行股票並上市。
對吸引重大項目入區的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由高新區財政視具體情況給予一次性獎勵。
對在留學回國人員和中小企業創業園從事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創業和生活所必須的各項條件,採取更為靈活多樣的政策,鼓勵創業、創新、轉化技術成果。
鼓勵留學人員來高新區創業。獲得國外永久居留權的留學人員來高新區創業,可享受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留學人員攜高新技術入股的,可優先獲得創業基金支持。獲得國外永久居留權或已在國外開辦公司的海外人才,在申報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不足時,可向高新區管委會申請協助解決。
方便辦理出入境手續。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和骨幹技術人員因公出境,可辦理1年內審批多次出境手續;戶口在海南或在海南居住1年以上的,可申辦5年有效因私護照及一次或多次往返香港行證。
鼓勵技術成果入股參與分配。技術成果經取得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後可以作價入股,高新技術成果作價金額入股的比例可以達到企業注冊資本的35%。
對入區的高科技項目遇有特殊情況需要其他優惠照顧的,可視具體情況,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解決。
二、稅費減免優惠
經省科技廳或高新區管委會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如下的稅費優惠:
所得稅
對生產開發性企業,經營期限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8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後,當年出口產品的產值達到當年企業產品總產值70%以上的,當年可減按10%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服務性的企業,投資總額超過4000萬元、經營期限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2年、第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經營期限或投資總額達不到上述標準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2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從事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對技術改造項目的國產設備投資,凡屬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按4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
引進技術設備的消化、吸收、創新項目,經省科技行政部門或高新區管委會認定後3年內,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60%列收列支,用於該項目的基本建設和技術開發資金貼息。經省科技行政部門或高新區管委會認定的各類技術交易所和其他中介服務機構,自認定之年度起3年內,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6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
科研機構從事技術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得稅,免徵企業所得稅。
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從獲利年度起5年內,所繳納企業所得稅6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
軟體開發企業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
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的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計入成本;年增幅在10%以上的,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應稅所得額。
對社會力量,包括企業單位(不含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和個體工商戶,資助非關聯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經費,經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審核確定,其資助支出可以全額在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足抵扣的,不得結轉抵扣。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資助非關聯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研究開發經費,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中有關捐贈的稅務處理辦法,可以在資助企業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稅額時全額扣除。
增值稅
高新區內企業生產和產品,在海南島內銷售的,免徵增值稅。
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以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
營業稅
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企業和個人,對其應納營業稅的經營項目,經高新區稅務主管部門核准後,第1至第5年,當年繳納營業稅額200萬元以上的(含200萬元),6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當年繳納營業稅額50萬元(含50萬元)至200萬元的,4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當年繳獲納營業稅額50萬元以下的,2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第6年至第10年分別調減為30%、20%、10%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
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印花稅
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及其相關交易中所簽訂的技術合同,所繳納的印花稅列收列支,作為政府財政補貼。
房產稅
企業和項目新建、新購置生產經營場所,自建成或購入之日起,5年內免徵房產稅。
城鄉建設維護稅及教育費附加
高新區內企業城鄉建設維護稅5年內列收列支,全部用於該企業的基本建設;企業的教育費附加5年內 列收列支,全部用於企業的職工培訓。
報建費
企業和項目新建、新購置生產經營場所,免繳報建費。
個人所得稅
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其個人所得稅按有關優惠政策執行。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企業和產品生產經營用地,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地方財政收入部分。
固定資產折舊
在國家規定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基礎上,經高新區稅務主管部門批准,其折舊年限可縮短30%—50%。
購入計算機軟體,隨同計算機一同購入的,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單獨購入的,按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或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進行攤銷;沒有規定有效期限限或受益年限的,可在5年內平均攤銷。
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不受比例限制,計入管理費用。企業為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購置的設備、測試儀器,單台價值在1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用。
三、進出口及關稅優惠
經海關批准,企業可設立保稅倉庫及保稅工廠,海關對企業開展加工貿易進口的料件按保稅貨物進行管理,按實際加工出口的數量,同時考慮合理損耗部分,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高新區內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徵出口關稅。
對企業從境外引進用於技術創新的軟體、專利、設備、樣品和樣機,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對企業為生產《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產品而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
備件,除國家規定的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對企業引進屬於《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所列的先進技術、按合同規定向境外支付的軟體費,免徵關稅和進口
環節增值稅。
對列入《中國高新技術商品出口目錄》的產品,凡出口退稅率未達到征稅率的,經國家稅務總局核准,產品出口後可按征稅率及現行出口退稅管理規定辦理退稅。
生產性企業經省外經貿主管部門登記,即可有省內從事非指定公司經營商品的進口業務;經省科技行政部門或高新區管委會確認屬高新技術企業並確有需要者,由省外經貿主管部門從優審核,並向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申請備案後,即可在國內各口岸從事核定經營范圍內的出口業務;出口業績達標後,還可在國內各口岸從事進口業務。外貿非生產性企業申報從事進口業務者,由省外經貿主管部門優先向國家申請。以上各類企業,均享有出口退稅、申領配額、許可證權益。
❻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❼ 想要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
1.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勢頭良好,出口持續增長,但產品附加值較低
2.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3.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加,但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缺乏
4.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存在結構性問題
5.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根據《關於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其中三項措施對於加強自主創新頗具價值:第一,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向企業轉移自主創新成果。第二,鼓勵科研人員開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活動。第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❽ 海南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目前海南主要的支柱產業分為:
旅遊業和房地產業。
海南島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熱帶國土,是我國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的主產區;海南省還管轄著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約占我國海洋總面積的2/3。南海蘊涵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已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達300多億噸,相當於八個大慶油田,天然氣儲量達15萬億立方米。
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三家中國最大的油氣開采和加工企業,都參與了海南省的油氣化工產業開發,其中僅中海油公司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一批跨國公司也加入到投資者的行列。眾多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參與,使海南油氣化工產業迅速崛起,初步建成了一條以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東方市為中心的油氣化工產業帶,2007年海南油氣化工產業可望突破300億元人民幣。
❾ 海南經濟發展如何
海南省經濟連續年穩步較快增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形成資源特點明顯、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架構。
* 2000-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5%。
*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訂單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長9.2%。
* 現代工業加快發展,五年年均增長15.1%。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醫葯、造紙業正在發展壯大。
* 旅遊業日益興旺,旅遊收入穩步增長,2004年突破100億元。按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培育了亞龍灣、南山、博鰲水城等名牌旅遊景點。
* 海洋業迅速崛起,成為我省具有巨大潛力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水產品出口總值達到1.3億美元,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 20個,20家水產企業獲得了美國HACCP驗證,3家獲得歐盟注冊。
基礎設施
2006-02-24 15:01:02 來源:海南招商網 【字體:大 中 小】
能源
◇電力 全省電力裝機容量179萬千瓦,電網覆蓋全省。
◇管道天然氣 天然氣管網正在形成,東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氣管網2003年9月實現輸氣,年供氣24億立方米。5年內,海口市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到80%。
◇水利 灌溉蓄水工程2447條,大型水庫6宗,中型水庫68宗,小型水庫258宗,年供水能力56億立方米。
電信
◇通訊 現有局用交換機容量192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165萬戶,電話普及率居全國前列。視訊通信、ADSL、VPMN、TPS等通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信息網路 全省鋪設光纜4.5萬公里,通達99%的鄉鎮,大部分地區實現光纜到公路、到小區、到大樓。電子政務工程實現黨政部門及市縣政府的互聯互通。
交通運輸
◇公路 基本建成以環島高速公路為骨乾的三縱四橫、環島閉合的公路網,其中環島高速公路全長600餘公里。公路密度0.61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粵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北起粵西湛江市,與海南省西環鐵路接軌,南達三亞市。
◇海運 現有大小港口2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6個。航線開通長江中下游、沿海各港口及東南亞各國、非洲、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航空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200餘條,通往國內外90多個城市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