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需求催生大健康16萬億市場
補貼政策紛紛出台 中國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扶持養老服務業之後,國家更頻繁布局大健康,提出了以「健康中國」為發展核心的戰略部署,並出台了一系列的有關鼓勵康養產業的政策。
日前,由國務院牽頭的《健康中國行動( 2019—2030
年)》發布,關於大健康的頂層設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與國家政策層面不斷部署的同時,各省市也相繼對康養項目投資遞出橄欖枝,紛紛出台了具體的補貼政策。
在政策、市場、資本以及技術的催化下,重重利好吸引了眾多投資主體參與其中,涵蓋了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科技等各類企業。來自產業和投行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並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個16萬億級規模的產業足以吸引各路資本趨之若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6.2萬億元,為2011年的2.6萬億元的2.4倍,2011-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15.6%。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7萬億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
2011-2030年我國大健康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② 現在大健康發展的怎麼樣了
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的垂直深化,推動了大健康產業格局的不斷完善。受政策鼓勵和資本推動的影響,2019年,大健康產業在患者服務類領域、醫療服務類領域、醫葯服務類領域、醫療美容類領域和醫療保健類領域等細分場景快速發展。以恆瑞醫葯、白雲山為代表的傳統醫葯上市公司和以平安好醫生、111集團和新氧科技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上市企業各自占據大健康產業領域的一席之地。艾媒商情輿情監測系統數據顯示,受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醫療領域負面輿情的影響,大健康產業各上市企業正從低谷平穩回升。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受社會醫療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推動,大健康產業仍是未來投資的亮點。
中國大健康產業營收規模大數據監測
2014年到2018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保持增長,2018年營收規模超過5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9萬億元,增幅達32.1%。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與全球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基本一致,同樣由於社會結構變化而需求不斷增長,具有可持續增長性。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總體趨勢:
政策。醫療改革進入「新常態」,總體上推動行業從過去野蠻、粗放型增長向注質量和效率轉變;大健康產業在監管下的發展趨勢:醫葯創新有更多的空間,醫療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加強。
資本。醫療資源更多集中在國有億元,如今已經產生了深刻變化,民間資本的得到了發揮的空間。民間資本關注的重點是圍繞三甲醫院診療過程中的各種客戶體驗問題,也包括醫改之後對醫療服務質量產生影響等問題。
市場。人口的老齡化、城市化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需求明確而巨大。但支付端依以醫保支付為主,大健康產業鏈的延伸以及消費醫療市場價值的獲取仍需時間培植。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丨2019全球及中國大健康產業運行大數據及決策分析報告》
③ 我國食品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怎麼樣
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將會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1)在互聯網的促進下迎來重大變革機遇。例如,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行業資源的轉化效率;
(2)醫療資料的國家化流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力資源的流動,國內創新葯領域迎來發展,例如君實生物以及信達生物都是海外人才回國創立,先進的研發經驗使得中國的腫瘤葯物研發一躍成為世界領先水平,並且2018年中國已經有兩個自主研發創新葯處於批准上市,雖然說在靶點參照了外國經驗,但是相信未來將會由「Me-Too」、」ME-BETTER」到「first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中國自主發現的新靶點葯物或許也將會是一個新的創新領域。
(3)大健康產業前端化發展。醫療的核心由治療變為防禦,體檢行業或許會迎來重大發展。
(4)健康產業不斷升級。健康地產、健康膳食、健康管理將會成為等新型商業模式將會持續創新。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④ 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當前,十三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議題不絕於耳,其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申曙光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望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因此,「健康中國」戰略或將在十三屆五中全會後正式落地。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依靠人口紅利保持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經濟轉型面臨陣痛期,其中就包括新生人口不足,老年人口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人體健康以及食品葯品安全問題等,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保持健康的需求的顯著提升,「健康中國」戰略如能及時推出不僅能造福人民百姓,而且利好相關醫療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美國自上世紀60、70年代分別造就健康管理公司和養老地產業相關企業的崛起,也就此奠定了美國全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基礎。並且從數據來看,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了相當高的比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佔GDP的4%-5%,這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以我國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未來市場增長的空間是巨大的。
圖表1:我國健康產業佔比和發達國家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前瞻分析認為,中國大健康產業將獲以下三個重要啟示:
1、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健康產業佔GDP比重均超過10%,未來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2、家庭保健服務未來可能是主要模式
美國家庭保健服務已經豐常成熟,涉及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且"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佔美國大健康產業的50%左右。家庭保健概念能否引入中國,值得中國業界進一步去摸索。
3、盡早搶占市場更為有利
從國際領先企業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來看,各大企業都較早地踏入了大健康領域,這也為各大企業的大健康產品盡早搶占市場奠定了基礎。
⑤ 中國的大健康產業目前有哪些問題
主要還是劃分不夠細,像男性健康這塊關注度就不高,不過壹健康正在做。
⑥ 大健康行業有前景嗎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目前,「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大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
我國依託大健康四大產業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前景極為廣闊。隨著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中產階級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推進,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環境污染與氣候變化以及政府增加醫療衛生投入等,人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需求規模將持續增加,健康需求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和多層次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健康產業尚處於開發初期,發展空間巨大。2017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4.4萬億元,預計2018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5.4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有望達10萬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3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健康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到2035年,構建起完善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的健康企業集團、一批特色鮮明品質高端的健康產業聚集區、一批具有全球健康資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區域。
1、構建現代健康產業體系
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業態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強大、結構優化、高質高效的集健康管理、醫療衛生、醫葯、醫療器械、養生、康復、保健食品等為一體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重點構建起完善的現代化學葯、中葯、生物葯、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研發、生產、流通體系,構建覆蓋城鄉集健康管理、醫療、衛生、康復、養生等為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
2、培育壯大優勢市場主體
做大做強做優醫葯生產企業。推動醫葯流通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並向醫葯物流與醫葯供應鏈企業轉變。促進保健食品企業規模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等成為高質量高效率服務組織;支持專業醫療機構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支持社區醫療機構社會化、大眾化、普惠化發展;鼓勵民營資本、外資投資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健康咨詢研究機構、平台型企業發展。
3、造高質高效健康產業鏈與供應鏈
鼓勵和引導健康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主體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支持上下游主體共同構建安全、高質、高效、透明、綠色、共享、有競爭力、創新力的健康供應鏈,消除健康供應鏈環節的短板,實現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通暢、高效、安全,構建可持續的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
4、推動健康產業與養老、旅遊、文化、餐飲、體育、會展、地產、美容等融合發展
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營養機構、康復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之間的轉診與合作。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醫養深度融合的健康養老服務網路。推動健康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醫療健康旅遊、養生旅遊,建設一批包含健康主題的特色旅遊城鎮、度假區、主題酒店、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推動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健康產業的文化內核,賦予健康產業更多人文關懷特質,促進健康產業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有效融合。推動健康產業與餐飲有機結合,發展有品牌效應的健康餐飲和養生餐飲。推動健康產業與體育相結合,形成以健康引導體育,以體育促進健康的良性互動格局。支持舉辦代表性強、發展潛力大、符合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中醫葯健康服務展覽和會議。推動健康產業與地產融合發展,促進房地產功能升級。推動健康產業與美容產業融合發展,催生「美麗」產業。
5、優化健康產業布
根據國內各地健康資源稟賦、自然地理環境、生態狀況、歷史文化、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培育一大批特色鮮明、專業化程度高、配套完善、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優勢明顯的健康產業集群。建立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城鄉互動、東中西聯動、地區協同的健康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各地健康產業集群持續升級。
6、推動健康產業國際化
推動健康產業融入全球健康研發、生產、服務、知識網路,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承接國際健康服務和研發外包,在全球范圍內整合醫療衛生、醫葯、醫療器械、生物、研發等優質資源,全面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和全球健康服務能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和世界影響力的健康產業集團。根據各國情況,分類實施多層次、多渠道國家間健康合作戰略和政策,推動構建全球健康共同體,促進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7、推動健康產業現代化
大力發展信息化、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精益化、個性化、系統化的健康產品和服務。加強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終端、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為支撐的智能健康服務系統研發和應用,推動全社會健康資源與要素的互聯互通與協同,逐步構建起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健康檔案庫與個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系統。大力發展面向偏遠地區和基層的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建立區域遠程醫療業務平台和雲中心,發展遠程診療、心電監護、影像、病理診斷、檢驗等支持服務,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縣(市、區)。
全面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廣應用人工智慧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手段,促進智慧醫院建設,發展智慧健康醫療和便民惠民服務。積極發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網路業務應用,推進網上預約、線上支付、在線隨訪、健康咨詢和檢查檢驗結果在線查詢等便民服務。加強化學葯、生物葯、中葯、醫療器械、營養、康復和基因等領域關鍵技術的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
⑦ 目前中國的大健康市場前景好嗎
壹健康用自己的發展說明這一塊有很大潛力,現在提出了守護全家人的健康這個口號
⑧ 未來大健康行業發展趨勢怎麼樣好不好做
未來大健康產業勢在必行,前景廣闊,因為現在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快,這樣一個前提,亞健康是目前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改善,未來十年大健康行業會日益盛行
⑨ 國內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商機有哪些
領域一:「互聯網+醫療」。
時下最熱門的「互聯網+醫療」的產業,其基本模式是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構建平台,以O2O方式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務。「互聯網+醫療」之所以能成為風口裡的風口,主要原因是老齡化引起的養老管理問題和日益嚴峻的慢性病問題。
領域二:「葯品為王」。
中國的葯廠很多也很賺錢,但是葯品並不一定都有用,有的時候用葯不當還可能耽誤病情。因此,現在真正需要的是研究好葯。目前,中國醫葯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產品為王」成為葯企發展的最大核心。
領域三:「幫患者找醫生」。
中國醫療領域的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醫院,這其中又以公立醫院為主。最好的醫生又集中在最好的三甲醫院。目前,一些醫療領域的民營企業熱衷於收購醫院。因此,未來最大的機遇是能否掌握優秀的醫生資源,同時幫助公眾找到適合的醫生。
領域四:精準醫療。
大數據對醫療領域的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就是精準醫療。精準醫療的核心是把人群細分,對治療、診斷要精準。它不僅對個體化的行為和數據要有非常精準的解讀,而且要給出一個精準的對應化的解決方案。
領域五:疾病預防。
傳統意義上的「以葯治病」,主要是看葯品是否有效。預防醫學,主要是幫助更早發現疾病隱患。因此,未來可以通過數據監控一個人是否健康成長。
領域六: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對報銷范圍有明確限制。不過,中國政府正在逐步發展商業保險。現在已經把大病保險讓商業保險做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另外,一些企業也在做職工補充險。隨著商業保險進入醫療保險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健康產業會得到非常大的支持。
領域七: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社會資本的參與似乎顯得必要。國外的一些案例或許可以為國內提供借鑒。比如在芬蘭,一些創新型的小公司在進入市場時做試驗類項目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在解決問題時比大公司更有創新能力。它們可以幫助解決大公司不屑於解決的問題。同時可以積極嘗試與醫院有關的新模式、新技術。如果把懂技術的科學家、懂商業的人才和資金提供方結合起來,中國大健康領域或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