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村產業發展及村民增收致富發展規劃及措施

村產業發展及村民增收致富發展規劃及措施

發布時間:2021-01-17 03:27:45

1. 如何發揮企業優勢,帶動貧困村,貧困人口致富

一、切實提高農民素質。
文化水平較低、素質不高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農民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特別是與新農村建設提倡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差距較大。為此,我們村黨支部一定要採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民素質。一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農村基礎教育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使一部分因貧困而失學或輟學的中小學得以完成基礎教育,做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一個都不能少。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目前很多農民子弟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難以繼續深造,而是步入社會加入到勞動力大軍之中。針對這一現狀,村黨支部積極鼓勵他們繼續參加一結職業技術學習,為其日後求職打下一定基礎。同時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三是積極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開展經常性的「三下鄉」活動,多渠道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為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二、充分挖掘內部增收潛力。
在國家扶持農民增收的前提下,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近幾年,我們在這方面邁出了較大步伐,方向是正確的,成效是明顯的。但總的看,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深度還不夠,水平還不高,還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廣闊,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二是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有效形式,又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進農業區域化、專業化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三是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能單純地依靠數量增長、外延擴張,要轉變增長方式,注重可持續發展。
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降低農業成本。
減負、節本,實質上就是增收。目前由於農產品出現階段性、結構性剩餘,農產品價格走低的問題一時難以明顯改善;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鄉鎮企業發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也在減弱,農民外出打工的困難增多;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還需要一個過程。這些問題使得當前農民增收十分困難,因此,要下決心減輕農民負擔,下功夫降低生產成本,讓農民休養生息。減少農民的不合理開支,可以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這也是增加農民收入一條現實途徑。

2. 求一篇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徵文

作者: 劉卓 發布日期:( 2009-10-21 )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是輸送培養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而實施的「強基工程」,也是培養造就有基層工作經驗、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質領導幹部人才的「育苗工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開辟面向基層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
去年底,胡錦濤總書記對首屆「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來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他們的創業激情和奉獻精神,要求有關部門研究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今年,胡錦濤總書記又在中國農業大學與學生深入交談時希望同學們自覺到基層一線去發揮才幹。
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對於提高農村基層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城鄉人才合理流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實踐價值。
第一,大學生到村工作促進了農村幹部隊伍優化。選拔優秀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鄉壁壘,有效地推動了人才資源向農村的流動和傾斜,為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促進了農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動,提升了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第二,大學生到村工作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大學生「村官」入村任職後,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普及科學知識,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主動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場信息,強化農民的市場意識,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帶到了農村,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大學生到村工作促進了農村文明風尚形成。大學生「村官」觀念新,文化高,才藝多。他們破除陋習,弘揚正氣,大力倡導文明村風,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帶到了農村。
第四,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讓大學生做「村官」,能讓青年學子紮根基層,增加實踐經驗,形成吃苦耐勞的創業性格,為今後的茁壯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孕育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大學生到村工作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導向:鼓勵大學生走向基層,走上一線崗位;只要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什麼職業、什麼崗位都可以大有作為。
大學生「村官」須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切實在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舞台上發揮作用,充分展示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第一,要強化矯正自我、錘煉自我的意識。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和端正的態度,正確處理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職責。當前,農村正處於一個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大學生要把自己的遠大抱負與到農村一線的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地錘煉自我,在思想上自覺地把自己定位於一名基層工作者,真正融入到農村這個大熔爐之中。
第二,要強化學習的意識。大學生「村官」要多學習市場、信息、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抓高效農業,要知道什麼是高效農業、怎麼抓;搞市場經濟,要懂得招商引資、成本核算;發展第三產業,要知道怎樣擴大商品知名度,怎樣提高商品吸引力等。這些本領只能從學習和實踐中來。只要有干勁、有鑽勁、有拼勁,虛心學習,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質,就能熟悉市場、駕馭市場。
第三,要強化群眾意識。大學生「村官」直接和群眾打交道,大學生「村官」要把群眾冷暖繫心頭,關心農民,體貼農民,哪裡艱苦到哪裡去,哪裡群眾有困難就奔向哪裡。
第四,要強化調研意識。大學生「村官」一定要多跑田間地頭與農民群眾同勞動、同生產,努力在共同勞動中了解群眾生產中的困難;要多跑農戶家中與農民群眾面對面交流,努力在促膝交談中了解村情民意;要緊緊圍繞當地「三農」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因勢利導做好「三農」工作,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第五,要強化宣傳意識。大學生「村官」一定要和廣大基層幹部群眾一起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要通過走門串戶訪談、會議宣講、牆報等形式,及時把黨和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傳達到群眾當中。要多講農民群眾能聽得懂的話,不僅要讓群眾聽得懂,更要讓群眾明白怎麼干,切實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
第六,要強化發展意識。發展農村經濟,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大學生「村官」的第一職責。農村工作很具體,農民群眾評價村幹部的工作,不是聽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幹了什麼。能否真心實意為農民群眾辦實事,是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根本。大學生「村官」一定要立足這個根本,對內做好出謀劃策,對外當好橋梁紐帶,多在農業科技培訓、發展規劃、市場信息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培訓,力爭在任職期間,能夠為當地留下一個好的發展規劃,培育一項好的支撐產業,辦成一批好事、實事,培訓一批致富能手,拓寬一條增收渠道。
營造培優選聘大學生「村官」的環境,按照「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要求,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大學生「村官」成長,培育大學生「村官」成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新型人才的大格局。
第一,建立大學生「村官」培訓專項基金,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措施,推行「訂單式」、「菜單式」、「保姆式」培訓。一是提高成才能力。將大學生「村官」培訓列入幹部培訓規劃,努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二是提高專業新技能。立足農村產業發展現狀,組織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骨幹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優種改良、花卉栽培、良種繁育、水產養殖等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增強他們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使農村成為大學生將書本理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驗場」。
第二,大力整合各類資源,應重點做到「三個到位」。一是組織支持到位。各級領導幹部在思想上把他們作為後備幹部來對待,在工作上將他們作為重要人才來厚待,實現履職盡責。二是責任落實到位。注重加強農村現任幹部的培養教育,實現從思想到工作的有機融合,以責任的落實促進工作的求實。三是政策保障跟進到位。有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人才,重點向大學生「村官」任職村特別是革命老區村傾斜,為他們實施治村規劃提供有力物質支撐。
第三,著力拓寬大學生成才出路。一是注重按需選人。重點從涉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中進行擇優選聘,實行供需雙向對接,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二是嚴格考核管人。對突破性、創新性工作實行加分制,完善「兩述兩評一掛鉤」(向村黨組織、鄉鎮黨委述職,民主測評、綜合考評,與任期考核掛鉤)的績效考核辦法,嚴格「公開考評、有序競爭、擇優選任」選任程序。三是拓展前途育人。積極探索完善大學生「村官」選任管理辦法,充分調動大學生「村官」服務農村發展、服務農民群眾的熱情。

近日,塔山鎮大學生「村官」譚道明,將科學養殖75天的1000隻揚州大白鵝分批售出,獲得純利潤2.1萬元。喜獲豐收之虞,再一次點燃了塔山鎮農民的創業熱情。在他的帶領下,又有二十幾戶農民養起了大白鵝,用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帶動廣大農民朋友走上了科學致富之路。
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的新生力量,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形成為一個團體,如何讓他們在農村這片土地上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將會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產生深遠意義。而鄉鎮黨委政府作為管理機關,對他們的發揮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塔山鎮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切實落實實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多次召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和成果交流會,共同探討創業經驗,分享創業成果,並對農村科學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黨委政府的鼓勵和充分放權、壓擔,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幹事提供了堅強的精神後盾和發揮才乾的舞台。到目前為止,塔山鎮已經成立了兩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食用菌、水果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和大白鵝養殖基地,共同構成了塔山鎮特色生態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帶動老百姓創業,走「群眾路線」,跟著老百姓學種田,是遠遠不夠的。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科學支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村進行產業調整時的關鍵作用,用科學武裝頭腦,走「科技路線」已成為必然的趨勢。要發展新農村,沒有新人、新思想談發展是紙上談兵。大學生「村官」具備新人、新思想的條件,而農民兄弟具備有經驗、有技術的條件,如何將二者有機合理地結合起來,將會直接影響新農村的建設。鄉鎮和村一級是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終端接收器」,如何不流於形式,切實讓廣大基層黨員和幹部深刻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的優越性,則顯得尤其重要。

3. 要堅持扶貧先扶志發揮什麼主體作用

在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堅持扶貧先扶智,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

基層幹部應做好扶貧先扶志,在一些偏遠的地區,生活條件並不好,出入也並不是很方便,當然直接導致當地教育水平的低下,當地所處居民教育水平偏低,在對於知識和技能以及創新能力等都缺乏。

首先對於這一地區的基本情況,黨員幹部要更深入的和當地居民溝通交談,並且要對當地群眾進行思想引導,對於脫貧的理解變成自願執行,「不怕窮」這個思想對我們基層幹部是個大問題。

現如今很多身處貧困的群眾都被「不怕窮」的思想觀念牢牢的壓住,不改變他們的這種思想,那麼從根本上就很難實現真正的脫貧。對於我們扶貧來說加大了難度,這樣的例子更體現了」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



(3)村產業發展及村民增收致富發展規劃及措施擴展閱讀:

相關要求

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

切實解決最困難地區、最困難群體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實現貧困群眾生存條件大改善。

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

落實貧困戶有能力經營的產業項目,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貧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努力探索構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貧困群眾產業增收大提升。

閱讀全文

與村產業發展及村民增收致富發展規劃及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